查看原文
其他

好酒在野 | 大暑,酒满十分

值得品味的 好酒地理局
2024-09-21
今日大暑。
大暑,是一年之中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再往后,便是立秋。
四季流转过半,天地人的共同智慧也藏匿其间。
太阳肆意地朝大地挥洒着光热,蒸腾出潮湿,自上而下演奏着一场“湿热交蒸”的进行曲。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浪漫的古人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
因为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作蛹潜伏入土,次年春天化为成虫,“腐草为萤”一词便是这样由来。

土润溽暑,说的是土壤湿润,空气湿热。

行至大暑,降雨增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在这样的水热条件下,农作物进入“狂长”阶段。溽暑,也是说的暑湿之气,指盛夏。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苏幕遮》中提到的“燎沉香,消溽暑”,描写的就是暑热盛极时候的景象。

烧伏香是大暑的特殊习俗,在旱、涝、风灾频繁的季节,古人焚香,祈求风调雨顺

而《苏幕遮》上阙还写到“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又是何等曼妙,正对应大暑第三候。

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气象更加莫测,雨水随时都会落下。

放眼望去,满塘荷叶上跃动着天空中下落的小精灵,解了暑气,也让欣赏之人聊慰烦忧。

暑热当头,聪慧的人们自有方法与暑气相抵消。

夏日催开荷花,也让多情的古人有了一腔诗情的释放。他们邀上三五好友,泛舟湖上,赏荷饮酒,临水作诗。
满眼淡粉、洁白,还有莲蓬的绿意盎然,再加凉意阵阵,正是“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据《典论》记载,三国魏文帝时,光禄大夫刘松奉命前往河朔去统率袁绍的军队。他同袁绍的子弟整天一起饮酒,三伏天更是昼夜不停,常常喝得不省人事,凭借饮酒“避一日之暑”。
这种靠饮酒来逃避暑热的方式被称为“河朔饮”,也称“避暑饮”。后人因这一典故,用“河朔饮”指称酣饮。

这一饮酒的习惯延伸至了现代,无论是啤酒、果酒,还是其他酒种,在夏天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每当这时,冰块落入酒中,就碰撞出一整个盛夏的开怀。
大暑,既是夏天的收尾者,也是秋天的报信官。一年的岁月由节气切割,也由节气组合。
司马光曾有一首《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其中说:“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态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我们可以想象,几百年前的一个大暑之夜,老柳树上蝉鸣喧嚣,被其吵醒的司马光难以入眠,步至庭院。他看到荒草之上,萤火虫翩跹,微光闪烁。
大暑时节,物候已感到秋意。他用寒冷的井水洗濯,梳理白发,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即将走到秋天。年老的自己,再也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有精力为公侯建言献策了。

时光易逝,功业未成,似乎是诗人们普遍的慨叹。
 
苏轼在《行香子·述怀》中,也有“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的句子,人生几多失意,便有花间的沉沦、避世的归隐。
 
然而乐观豁达的苏轼,也不忘提醒我们:“酒斟时、须满十分。……且陶陶,乐尽天真。”

 
一方土地之间,生命的更迭不曾停止。只要懂得欣赏此刻,便发现光阴缱绻未改。
 
唐代白居易的《销暑》中写:“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就让窗前一树的风,吹动斟满十分的酒,洗涤长达百年的尘梦。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酒地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