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能否长出自己的ZARA?

大秘秘 虎嗅Pro会员 2020-09-08

“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供应链能够做到产品从设计到上市只需要两周”,其供应链反应速度之快,一直是流行衣着的榜样。而在中国,服装行业分散,众多中小服装企业在无法搭建自己专属供应链,此时,能否通过供应链变革,完成自救?本周一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探究。

 

本期「虎嗅五点半」,邀请到的是虎嗅Pro会员部门资深编辑石富元。从服装供应链分类、改造原因和变革框架三个方面,对服装供应链改造进行解读。以下为第十八期「虎嗅五点半」的群内交流内容整理。


 点击阅读深案例原文



    
服装供应链里的巨大机会

讨论之前,需要先把服装供应链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大品牌+高效整合供应链阵营,另一个是中小品牌+松散供应链阵营。

 

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是极其个性化的,没有一个人希望与别人撞衫,因此服装业从前端零售到后端供应链都极其分散。但服装业规模巨大(中国服装纺织协会测算,2018年中国服装销售总额3.08万亿),有一些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规模,最终长成了大块头。

 

成功的大品牌渐渐打造了自己专属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到成衣加工实行高度纵向一体化的整合。据传梭智造创始人陈建志介绍,年营收超过30亿元的品牌差不多就算大品牌,已经有能力搭建自己专属的供应链。

 

但服装行业依然很分散,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品牌的市占率能超过2%,前十大品牌的市占率加起来不超过10%。来看一张统计图表:


 


而中小品牌因为在下游没有足够的销量规模,因此不可能搭建自己专属的供应链,只能和其它品牌共用松散的供应链体系。当下科技圈热议的服装供应链变革,指的就是中小品牌阵营的供应链产业。

 

但服装供应链为什么需要变革?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过去的服装业需要提前6-12个月做产品企划,预测来年的流行趋势,然后逐步推进设计-打版-找布料-量产等后续动作,才能跟得上来年的销售。但这种预测几乎等于算命,算错的概率很大,市面上能准确预估每年流行趋势的品牌凤毛麟角,结果就是大量产品第二年卖不出去成为积压的库存。

 

第二个: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个性化诉求越来越旺盛,近年来创意型的小众品牌不断崛起,用户需求加剧分散化,产品企划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发生库存积压的概率越来越高。

 

为了应对这种需求端的变化,品牌商希望供应链能发生改变,不再是过去计划性的批量生产模式,而是能根据市场反馈进行“小单快反”的供应(首单小量,返单多批次)。但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很难支撑这种小单快反的需求。看拆解图:




拆开来看,服装产业的环节无非这几个:布辅料生产商-布料批发商-服装加工厂-品牌商/成衣批发商-零售商。全国有数万家纺织厂,下游对应的是数十万的成衣生产厂,这些成衣厂既要承接需求纷繁的订单(成衣市场每天有1万多款版式上新),还要到布料市场找到对应的布料(中国布料市场每年有300多万SKU上市),而且整个流程目前都还处于纯人工的阶段,完全没有数字化支撑。

 

所以改革的方向就是推动服装供应链完成数字化,然后用产业互联网的方式推动松散的服装供应链加速整合。而这也是去年服装供应链市场投资热的原因。




这是虎嗅Pro整理的去年部分服装供应链企业融资情况。

 

具体而言目前有三个领域是当下服装供应链创业的热点,分别是布料B2B、成衣B2B,和快反供应链B2B。

 

首先是布料B2B:全国有数万家布料生产商,每年提供300多万布料款式,服装加工厂需要从中找到符合用户(品牌商)需求的布料,但这无疑大海捞针。找布难和找布慢是布料市场的最大痛点,为此2014年左右一批创业者杀入这个领域,欲用B2B的方式提高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效率。其中的代表就有百布易卖、链尚网、智布互联等。

 

但在布料的流通环节,本来就已经有一二级批发网络。一级批发商和生产商往往是前店后厂的关系,其承担了主要的库存压力。主要承担库存的环节是不可能被互联网方式取代的,互联网公司无法自己背库存,那样资金压力和风险都太大。因此B2B平台往往无法绕过一级批发商和厂商合作,一级批发商就是货源端的大B,而平台们想做的是取代二级批发商,直接对接一级批发商和成衣工厂。

 

相比线上的B2B平台,二级批发商才是一级批发商的主要客群,因此一级批发商没有动力到线上自己卖货给需求方,而且下游服装厂往往需要二级批发商提供账期等贴身服务。因此,如果B2B平台想要取代二级批发商就只能自己备库存、承担账期风险等。做着做着,很多B2B平台越做越重,成了一个大二批,并且把很多原本分散的风险集于一身,完全违背了当初用科技改造行业的初衷。

 

所以在原来的B2B交易之外,很多平台开始探索数据赋能的业务。

 

其中链尚网目前切入的是帮助成衣加工厂找布的环节。具体做法是,链尚网利用自己开发的取色工具,帮助服装加工厂检测出其所需布料的颜色标准码,然后成衣加工厂根据颜色标准码从布料市场找到布料后,链尚再帮助其检测布料是否符合订单要求。据链尚网CEO赵俊浩介绍,目前链尚网已经和阿里的新制造项目在合作,前者帮助后者搞定布料的数字化,后者为前者提供来自1688的工厂客户。

 

百布易卖和智布互联整体的逻辑是,通过SaaS的方式搭建一个智能派单的信息中枢,把下游的需求和工厂的产能直接对接,通过物联网和智能排单系统实现跨厂的协作,保证每个工厂只生产自己的优势品类,最终共同完成下游客户的布料采购需求。但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B2B的交易和上游的智能生产并没有完全打通,中间仍然存在阻力。具体为:布厂是不会愿意把所有数据,特别是库存数据开放给平台的,那样它的深库存品类就有可能被压价,而浅库存产品就会没人要(库存太少的布料成衣加工厂无法返单)。

 

第二个是成衣B2B:和布料批发市场逻辑相似,成衣批发市场也是上下游分散的格局,也是B2B的切入模式,也存在一二级批发商强势的问题。玩家有一手网、批批网等。

 

其中一手网和批批网的切入逻辑有所不同,分别代表了两类方向:前者采取的是买手制,通过买手到一级批发商处大量选款,然后供零售商挑选,可一件起批,偏自营模式;后者采取的是商家入驻模式,邀请一级批发商入驻,让一级批发商直接和零售商对接,偏开放平台模式。

 

成衣B2B的核心就是选款和控货,但受限于一批或者厂商库存不确定,经常无法满足零售商的采购订单。即使对接工厂的ERP系统得到了库存数据,但由于其运营不规范,这些库存数据往往也是不准的,甚至于厂商本身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货。

 

为此,一些成衣B2B平台也在探索对成衣的批发供应链做数字化改造,其中SaaS和仓储是两个可以探索的方向:一方面通过交易拉动厂商使用平台的SaaS,从而完成产供销数据的数字化;另一方面通过共享仓储代发货等服务来实现实际库存的数字化,最终实现整个成衣生产到流通的数字化。

 

第三个是服装快反供应链B2B。除了上面的服装批发模式外,其实服装领域还有一种很主流的模式,即成衣工厂的代加工模式。这个模式下,工厂不再是以自己的品牌向下游分发产品,而变成了品牌商的代加工厂。

 

在当前需求加剧长尾化的趋势里,品牌商和工厂都很痛苦:品牌商需要小单快反的供应链,但工厂的能力是单件批量化生产;品牌商需要稳定的供应链,但受限于布料的不确定性,工厂经常断供;品牌商需要工厂能提供一些原创设计版式,但工厂往往缺乏设计上的创新基因。

 

既然痛点明确,那么就存在通过整合供应链打造快反供应链平台的创业机会,传梭智造、快衣智造等都是这个领域玩家。但这个领域也才刚刚起步。

 

以传梭智造为例,为了搭建服装快反供应链平台,其决定从三个环节切入:设计师、布料和成衣加工厂。

 

具体做法为:传梭智造招募了50多位设计师,每个月可推出1000个新版式供品牌商选;为布料工厂提供布料设计方案帮助其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从而换取布料工厂的库存保证;在成衣加工厂布置了IoT设备和SaaS生产系统,从而实现了生产进度可视化。

 

整体上,传梭智能逻辑和申洲国际(大型纵向一体化整合的服装供应链企业,去年市值超过1700亿港币,只服务阿迪、耐克、优衣库和彪马四家品牌商)类似,都是打造纵向整合供应链,只不过其服务的是中小型品牌而非大品牌,接的是快反订单而非大规模的计划性生产订单,做的是平台型供应链而非专属供应链。

 

服装供应链的改造差不多就是这个框架,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Q:

服装B2B企业对仓库有什么特别要求吗,共享仓储、代发货等实现库存数字化,在服装行业已有实际案例吗?


A:

数字化改造最好有已经有的数据做支撑,目前整个行业生产端的数据是比较确实的,但消费端的数据是已经有的,像阿里就在提供类似的业务,借助消费数据先优化企业的产品开发节奏门槛相对较低。

 

共享仓储其实也是刚开始尝试,他们的逻辑是帮厂商解决仓储的问题,比如进库出库代发货,平台本身想要的是控货,拿到厂商真实的库存动态数据。

 

会员抢答:


踏的零售转型就是掌握了大量的门店数据,甚至连今天消费者试穿最多的色号数据都有,直接倒推工厂优化生产计划,这个经验挺棒的,我觉得中国服装行业品牌方还是要尽可能掌握消费端数据,不然库存还是下不来。




Q:

一直对服装业有个疑问,流行趋势是如何形成的?品牌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A:

流行趋势主要是欧美过来的,欧美各种时装周,然后其他地区再把其中的流行元素抄过来,做新版式设计。服装领域的仿版问题其实一直都很难解决,一线品牌也经常需要到市场上找新设计,然后仿制。

 

设计师,不论是大品牌商雇佣的设计师,还是个体设计师,他们都是给市场提供版式的主要来源。

 

会员抢答:


供应链的数字化整合与加速反应,也是一种更高效率追赶流行的必然吧。感觉其实对于大数据的运用才是服装行业最主要的,其他的都是对于提高开发、生产效率的辅助手段。




Q:

请问ZARA是个什么玩法?


A:

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供应链能够做到产品从设计到上市只需要两周,保证全球门店每周两次上新,全年能推出1.2万款新品,这样的快反速度能大大降低预测失误的概率,既能不断俘获消费者的心,还能消除库存积压的风险。




Q:

ZARA是如何做到的?


A:

服装在种类上分两种,一种是基本衣着,一种是流行衣着,像优衣库的产品主要是前者,他可以搞大规模批量生产,因为用户的需求没有那么分散。但ZARA的产品就是流行衣着,对更新的速度要求很高,供应链必须快速反应。快反供应链没那么容易做,布料、加工厂都得做很强的融合,如果消费端没有足够的规模,很难拉动这么多环节陪你玩。




Q:

消费端的数据,目前主要掌握在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吗?


A:

会员抢答:


消费端的数据——确实大多在京东天猫上,而且是封闭式的,要用可以,但数据只能留在平台内。


从长远来看,5G+AIoT,会导致服装的真正个性化定制。




Q:

淘品牌是不是很多也能做到两周快反了?


A:

一些淘品牌规模比较大的,已经在整合自己的供应链了,像传梭智造就在给茵曼提供供应链服务。




Q:

目前为什么会出现头部占有率这么低的情况呢?哪个环节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A:

服装需求太分散了,它不像手机,需求端太长尾。从博弈关系看,品牌商大的话,有能力整合供应链,像安踏。也有供应链强势的,像申洲国际,几大品牌商每年都要抢申洲国际的产能。整体上服装还是个销售的生意,下游的话语权更强一些。




Q:

怎么看阿里和腾讯的布局?


A:

阿里在大力推产业互联网,服装供应链算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品类,向淘宝刚成立的C2M事业部、1688的淘工厂、厂货通,都在往上游生产端走。但阿里毕竟做平台的,产业扎的太深资源也有限,比可能每个产业都做纵深。C2M事业部目前也主要聚焦在一些百货、基本衣着(袜子内衣)等有限品类里。




Q:

这个行业生产整合的关键是什么呢?仅仅是打通技术上的设计-打版-cad-aps-mes吗?这里面ZARA做得好的是哪个环节呢?


A:

ZARA是神话,几乎每个环节都做了,布料的印染、成衣的裁剪、设计、全球渠道铺设,全供应链高度掌控。但ZARA的产品更新速度特别快,把资金的周转期限压缩的超级短。




Q:

所以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潜力巨大吗?


A:

会员抢答:


服装业感觉很难啊,很多时候面料都要摸到才敢确认。个性化比较强的行业,相对来说会难一些,因为真的是千人千面,但ROI其实挺好,比如旗袍,偶然在网上看到做个性旗袍、个性唐装基本都是定制,都是接近轻奢的价格,当年的轻奢,未来其实就是标准,因为技术的能力,会降低个性化的成本,马云十年前就在说的C2M,不是不存在,只是时候未到,要看技术成熟度的时间周期。比如是五年还是八年,不过毋庸置疑的是,5G化会加速这个进程。同时也需要整合,需要产业界的阿里去做,最终行业里的玩家会面对行业外的竞争者,通过数智化+供应链平台化+共享设计、生产力及供应链,有用户的平台,就可以做服装定制,或者做服装产品,比如网易严选,倒过来会倒逼行业玩家的进化。



我觉得基础设施还没完成,而且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大厂去推动,很多核心技术都存在了,但是没有人有动力去推动打通,比如3d打版-aps。




以上就是本周「虎嗅五点半」的内容实录,每周一下午五点半,相约共探~
#现在加入虎嗅Pro会员,您将获得如下权益:
· 总价值2093元的(除深案例外,还包括虎嗅研究总监李彤的《财报透露的真相》、梁建章的《人口保卫战》、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的《消费品玩家》等等),共计600+精品文章与案例;
·加入虎嗅会员社群,每周一次线上分享,与行业大咖、投资人直接对话;
·免费闭门论坛,针对各个行业不定期举行线下沙龙,往期实录可以戳这里
在订购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请微信联系虎嗅Pro会员小秘书,微信号:huxiuProNo_2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