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华为弃子?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出品丨妙投 APP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赛力斯时隔许久,再次成为整个市场的焦点。
只因赛力斯一口气从华为手上买了一大堆无形资产。7月2日晚,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收购“华为技术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与交易公告一同公布的还有两份文件:由“中京民信”给出的《资产价值评估报告》;以及官宣了签署,但没有公布详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
一系列密集的发布,悄然宣告了两个事实:
在投入华为怀抱4年之后,赛力斯即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华为的汽车业务,很可能将会进入一碗水端平、百花齐放的新阶段。
特别是第二点,有很大概率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01 “唯一” 变 “之一”,预谋已久的“独立”
其实从个把月之前,市场上就已经有了华为内部正在“进一步明确智选车的业务边界”的传闻,一度也在短时间里影响了赛力斯的二级市场价值。但从目前赛力斯与华为公布的信息来看,这次“独立”的规划起码要追溯到2023年。
华为在申请专利时,主动申请了较长的延迟审查请求
其中一个重要证据,来自《资产价值评估报告》中专利部分的一个潜藏信息。
赛力斯向华为购买的44项外观专利,范围涵盖国内专利和海外专利,全部状态均为“已申请”,即没有进入审核,但其中最早的专利申请日期可以追溯到2022年8月。之所以专利申请了那么久还没获得通过,是华为主动申请了延迟审查,只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所以也无法查询得知专利具体内容)。
《评估报告》中附带的、有限的几份专利申请复印件中,基本2023年申请的专利延迟审查申请已经缩短到了12个月,其中一份2024年2月申请的外观专利甚至没有申请延迟审核。
换言之,早在去年年底问界销量开始有所起色的时候,华为就已经开始和赛力斯商量转让专利和商标的规划。主导这一操作的,显然是“卖方”华为。
自华为车BU成立以来,华为高层多次对外强调了“不造车”的理念。这并非因为华为缺乏制造汽车的能力,而是出于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华为的核心优势在于电气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没必要进入汽车产业的重资产生产制造环节;其次,华为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或大陆,通过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实现最大的市场回报。
华为之所以在初期选择偏重智选车业务,在问界上投入更多精力,就是想通过问界M9这样的旗舰产品,在舒适性、音响、车机系统、智能驾驶能力等诸多方面展现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从而让越来越多的车企成为华为的客户。
结合华为官方今年透露出来的种种信息,“智选车”已经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既定效果,朝预想中的Tier 1供应商定位高速前进。今年4月底华为汽车BU曾举办了一次技术发布会,在随后的群访中,副总裁迟林春曾非常保守地透露:三大央企(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地方国企(北汽、上汽、广汽)、四大民企(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还有一些造车的新势力,“都用我们的方案”。
随着零部件路线的逐渐打通,华为显然将再次面临智选车和零部件两种模式的平衡问题,考虑到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于“不造车”的坚持,降低智选车的投入并转向技术标杆路线,将最终的市场销售竞争和销量问题交还给车企,正在成为大概率事件。相应地,减少对于赛力斯的投入,淡化其“嫡长子”地位属性,亦是必然。
#02赛力斯的25亿,不亏?
从华为主导交易的角度来看,这 25 亿元确实给人一种“分手费”的印象,尤其是考虑到其无形资产的性质,许多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价格过高。但如果从经营的角度深入分析,这笔交易实属划算。
官方公布的《资产价值评估报告》,通过对外观专利采用成本法,对商标采用收益法,得到了一个总价值102.3亿元的结果。很明显,商标在总体估值中占比更大,但商标绝非几个文字和图形那么简单。对应到实际市场中,一系列“问界”商标背后的品牌价值,才是这次交易的真正标的。
在今年4月底的分析文章中,妙投曾深入地为大家分析了问界为何能以一个新势力的身份,成功在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并且获得可观的销量——诸如蔚来等新势力,因为品牌调性和自身的布局,长期没有下沉渗透到三四五线城市中去,而问界几乎是一上来就攻破了这个市场。
M9 相比身处主流市场的 M7,在一线城市占比更高、新一线、二线城市相差无几的前提下,在三四五线城市仍拥有超过20%的销量占比,远超价位略低,但是产品定位存在部分相似性的理想 L9。
问界之所以能够打动三四五线城市高收入人群,实现更广阔的市场覆盖,还是因为其凭借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和宣传能力,捕捉到了“老钱”用户群体。
图自:东吴证券
根据《2023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23 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中 40 岁以上的人群占比为 51%。是国内一个消费豪华车的重要人群,但过去他们在车型的选择上偏保守(基本不考虑新能源),也非常在乎车企的品牌(基本只考虑 BBA)。
在与节奏更快、竞争更激烈、年轻高净值人群更多的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五线城市中的“老钱”用户比例必然超过 51%。所以不难推测,问界在三四五线城市的销量基本盘,间接证明了其在“老钱”用户市场中的影响力。
非常“巧合”的是,华为对于这一消费群体同样非常熟悉,在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华为对于40岁以上人群的品牌影响力可谓“根深蒂固”。这份品牌影响力,叠加问界 M9 在产品侧针对成功人士豪华汽车使用需求的精准拿捏,最终实现了 “地域 + 人群” 的双重突破。
由豪华品牌定位带来的超高毛利润率,进一步推高了赛力斯的业绩表现。以2024年一季度的几项核心数据为例,赛力斯的表现可以说与理想汽车无限接近。
相比2018年就发布理想ONE,2019年就开始量产的理想,从问界M5才真正算和华为深入合作的赛力斯,在节奏上足足慢了2年多。却凭借华为的全力支持,走出了一条“后发追赶”的轨迹,如果一定要以当前时刻的赛力斯品牌价值和业绩表现评估,25亿元的“辅导费”实属不贵。
#03后续才是一切的关键
对于赛力斯而言,全新的“独立”阶段,意味着更多的考验要落在自身肩膀上,包括最核心的产品打造和营销能力。虽然这两块最终只能通过时间得到验证,但一些关键信息和核心趋势仍值得提前关注。
首先是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赛力斯其实在2024年初爆出在员工持股、工资标准、供应链控制等环节全面向华为学习,包括且不限于:引入华为质量和研发管理体系,推行轮值董事长制度,颁布《赛力斯基本法》,推出全员持股方案,实施员工等级制模式。
在更早之前的一些采访中,赛力斯也透露了自身在管理和流程优化方面向华为取经,例如引入了华为的ICT企业供应商管理理念,实现对于4-5级供应商更深入细化的管理;在业务单元方面,针对业务需求,实现对问界的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完成端到端闭环管理等等。
这些软实力的输入,理论上有助于提升赛力斯在汽车产业中的竞争力,但很可惜的是截至目前没能体现在赛力斯除了问界以外的品牌发展之中。
就拿赛力斯2023年初推出的全新独立品牌 “蓝电”来说,首款定价13.99~15.19万元(现在已经调价到9.98~15.39万元)的中型SUV产品蓝电E5,不仅采用了华为的智能车机技术,同时也采用了比亚迪弗迪电池混同技术,但在市场中的销量实属一般,上市一年多以来,总销量不过2.23万辆。
这从事实上证明,没有华为或鸿蒙的背书,消费者很难为 “赛力斯” 或 “蓝电” 品牌买单。
反过来说,华为接下来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必然会对智选车业务进行平衡层面的调整,无论怎么改问界的销量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直接影响赛力斯之后的业绩表现,这本身就是一种“放手”和“放弃”。
相比赛力斯自身,更值得是华为持续推进车BU发展,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作为华为车BU全新的“阳谋”,今年1月在深圳成立“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被普遍认为将会成为华为车BU从华为整体拆分出来的新主体。之所以要建立这个新主体,是因为华为希望同大车企绑定,将车BU部分股权卖出去,华为技术入股。
去年11月,长安就和华为敲定了入股引望的合作,但7个月过去了最终的交易还未达成,据传双方在估值和合作条款方面仍在相互磨合,而赛力斯在近期也表达了正在积极筹备参股引望的相关事宜。
究竟全新的合作方式,将会给车企以及产品带来怎样的价值体现?重新调整智选车和零部件业务平衡之后,华为能否帮助众多客户实现业绩上的“百花齐放”?华为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又会怎么平衡自身与车企客户的利益诉求?又有哪家车企能够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取得行业中的领先优势?都值得拭目以待。
—————▪ 作者粉丝群招募▪ —————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作者对汽车、锂电池、芯片、AI、光伏等深科技领域均有覆盖,侧重产业和公司的深度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与作者进行更多热门赛道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深度交流。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