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者手札 | 木木:是“没收手机"?​还是​共同成长的机会?

木木 群岛大学
2024-08-26


群岛小海豚




前不久在群岛的社群里,关于“要不要给孩子手机”这个话题引发了踊跃的讨论,(欢迎阅读《教育者手札 | 张小佳:由“一部手机”引发的无限游戏)。


讨论中涉及到对“信任和自主”的探讨。“信任孩子”是很多教育者重要的价值观。只是当孩子的行为破坏了这一份“信任”时,我们是否依然选择相信?


在群岛,我们说“张力驱动变化”。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可以如何找到问题的本质,构建对话与成长的可能?


今天的文章来自群岛社群的教育创业者木木,同时也是一位六年级女孩的妈妈。她与我们分享了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和选择。


顺带一提,小海豚认为木木在文中自问的三个问题,不止适用于亲子沟通和教学场景,同样适用于组织内外出现张力时的复盘思考。同时,就像木木在文中所说的那样,“要放弃对完美解决方案的期待,而是边走边看,边犯错边学习”,这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Enjoy reading~




是“没收手机"?

还是共同成长的机会?


by 玩童学社创始人 木木


手机自由的“幻灭”


我的女儿格子,从小学五年级借用我的一台闲置旧手机开始,开启了她人生中的数字时代。到她六年级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郑重其事地送了她一台新手机。除了晚上睡觉不能把手机带进卧室,其他时间她都可以自由使用。
我们的想法是,电子产品对这一代孩子来说是必需品,与其因为各种担心严防死守,不如大大方方地让孩子用,和她一起面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是学习的好机会。
果然,机(wen)会(ti)很快就来了。
那天夜里12点多,当我意外发现格子睡前留在客厅的手机不见了的时候,我是有些震惊的。但震惊很快被随之而来的恼怒和失望淹没。我冲进她的房间,叫“醒”了她,拿走了还在发热的手机。
黑暗中,我独自回到客厅的沙发上,难以平静。我们给予她这么大的自由度,这么多的信任,为什么她还要牺牲睡眠,偷偷把手机带进卧室?在我们以为她睡了其实并没有睡的这段时间里,她拿手机做了什么?之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只是我没有发现?
越想越生气的我,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没收手机!

“问题”背后的思考


第二天,格子如常上学。经过了一晚,我也平静了许多,前额叶(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区域)恢复工作。

我回顾了格子使用手机以来的种种表现,以及更早之前我和先生对于是否给她配备手机的讨论和共识,包括我们对于可能出现的种种手机“问题”的心理准备……

然后,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问题1:糟糕的、严重的影响已经发生,还是只是我的担心?


除了这次的事件,坦白说,格子使用手机的时长基本上还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放学回家之后,她一般会先看看手机,但通常都能主动放下,完成作业之后才会继续使用。

她会玩儿游戏,但不沉迷,更多的时候是用手机听歌、追番、学跳舞、画画,以及和同学朋友聊天。

自从她四年级近视戴上眼镜之后,我们每年至少做两次验光检查,验光师说她保护得还不错,这两年度数都几乎没有上升。

每天晚餐时间,我们都会聊很长时间的天,从cosplay到她喜欢的日本歌手,从班里发生的新鲜事到热搜的社会新闻,当然,我也会抓住机会跟她聊手机的利弊、网上信息的真伪和以网络为媒介发生的负面事件,倾听她的观点,表达我的意见……我们的沟通充分且顺畅。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即使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班,也在班级名列前茅。

所以,目前看来,使用手机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糟糕的后果。

想到这里,自我觉察了一下,平时看到格子捧着手机,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担心,但我需要进一步问自己,是她拿手机做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让我不安,还是她拿起手机这个动作就会令我不安?

问题2:孩子使用手机,是在满足她的什么需要?


正如前面提到的,格子会用手机玩儿游戏、听歌、追番、学跳舞、画画、和同学朋友聊天,偶尔也查查学习资料。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满足她娱乐、社交、学习三个方面的需要。这些都是青少年时期,再合理再正常不过的需要。


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用文曲星(一种早年流行的英汉电子词典)查单词、玩任天堂的游戏机、听walkman、看电视追剧,我们甚至鼓励他们学跳舞、画画、和同龄人交往,但当这一切都能够通过一个方形的小盒子来实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接受了?

(幸运的是,我们的父母并没有反对我们用这个小盒子全球海淘,安装各种APP学习我们感兴趣的课程,以及通过微信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谈工作、聊八卦。)

科技的进步,让手机越来越智能、网络信息越来越丰富庞杂。我们无法简单地预言这些变化的利弊,无论我们是否欢迎这些变化,身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孩子们的生活将必然、永久地被数字技术改变。但不变的,是他们对娱乐放松的需要,对联结和归属的渴望,对价值实现的追求。

在后来和格子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她把手机偷偷带进房间的原因:她的一位好朋友酷爱游戏,她们约好了那晚在朋友打完游戏之后再聊聊天。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会沉迷手机啊!如果孩子真的表现出对手机的“沉迷”,那么也请父母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手机在满足孩子的什么需要?这些需要,除了手机还有没有其他的实现途径?我可以在其中做点什么?

问题3:我的目标是让孩子远离手机,还是培养一个自律负责的孩子?


没收格子的手机很容易。原本就是我们送给她的,再说,她也确实违背了唯一的约定。
但是,没收之后呢?
她的合理需要怎么解决?
她会怎么看待自己?
她能够从中学到自律、负责吗?
她和我们的关系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严格的限制、严厉的惩罚或许是有效的(暂且不考虑是否长期有效),但我们最终想要的,并不是让孩子和手机隔绝,而是培养一个数字时代自律、负责,收放自如的孩子。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我并没有没收格子的手机,尽管在那之后,我仍然有N次萌生过这个念头,但最终还是N+1次选择了把权利和责任一起交还给格子。
他控不退,自控不进。退的过程必定有纠结,进的过程也难免犯错误。
格子仍然拥有手机自治的权利,而我们也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和她一起在家庭会议上平等、坦诚地沟通,协商解决办法。
处理手机“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我们选择最难的那个。


教育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后来,我们在例行的家庭会议上讨论了手机使用的问题。不过,你可能猜不到的是,那次家庭会议,我们并没有找到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个议题可能还会继续出现在家庭会议上)。

但通过那次沟通,格子对我们的担心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我们也对她的手机使用情况,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的家庭会议,格子已经知道: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犯错,可能暂时做不到做不好,但这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爸爸妈妈信任我,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手机带给孩子的诱惑和家长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我们要放弃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期待。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确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犯错一边学习。让孩子们看到我们的信任,不畏惧已经犯和将要犯的错误,过程中不断调整、持续迭代。
孩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
我们也是。

-End-

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欢迎阅读:
教育者手札 | 张小佳:由“一部手机”引发的无限游戏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