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岛 | 周贤:教育者要设计出好的学习,需要掌握三个「3」

周贤 群岛大学
2024-08-27

转眼,群岛大学的「教育3.0教学设计·绿野营」即将在这个9月迎来第九期。

 

熟悉群岛的学友们都知道,每一期的学习内容、方式、节奏等等都会有所不同 —— 因为每一期同学们的背景、特质、兴趣、基础……都不同。同时,四天四夜“绿野营”的核心学习议题从没有变过, “好的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 ,或者进一步来说——

 

“我们作为教育者,该如何让好的学习发生?” 

 

先说说怎样的一场学习,可以被称为好的学习?

 

美国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给了简明的答案: 



一看卷入程度,是不是头脑、身体、心理都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看主动投入,学习的主题、进度都由自己挑选,所以对学习的渴望也愈发浓厚;


三看渗透,学习是不是给人带来了全方面(全人)的发展;


四看自我评价,孩子们有没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而不是什么都由大人说了算。



我的同事顾远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也非常清晰明了:“任何好的教育,不管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使用怎样的教育产品,都必须做到两点:帮助学习者明了自己为什么学习,并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该如何让这样的好的学习发生呢?” 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三个「3」。也是每次在群岛绿野营里各位学友们的探讨主题和共学内容。


如何让好的教育发生?




先来谈谈三个「3」


先来谈谈第一个「3」,和教育范式有关:

从教育1.0到教育3.0的进化
 

数年来,群岛大学的学友们一起推动着教育朝向3.0的方向进化。 在这个教育进化的过程中,属于“教育1.0”的底层范式是必然也必须要打破的。
 
教育1.0的教育范式下,学习者就像被动的信息接收器,而教师则是全知全能的输出者。其中暗含的逻辑包括“教育等于学校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传递学科知识”、“教育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的灌输,以及学生大量的反复训练”、“教育唯一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

教育2.0则是当下很多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采用的形态,比如PBL、探究式学习、STEAM教育模式等。这个时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沟通、联结、合作、探究知识的结构,教师则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

到了教育3.0,教师更像一个学习社群里的导游、导师或协作者,学习者自己就是学习网络的连接者、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学习体系的建构者,整个学习社区呈现出网状的结构。

在教育3.0的学习状态下,每个学习者都有权利和能力在社群中创造自己独特的学习体系和学习节拍;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智能和产出,丰富和扩展了社群本身。
 
这样的教育图景很美好,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去践行就更难了。特别是我们很多人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原子化”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真义就会更有挑战。
 
比如,什么叫做创造自己的学习节拍?(我们所有的学习流程都是被规定好了的)

比如,要怎样让自己的智能丰富社群本身?(我们在传统的学校里,都是在一起“各自学习”,从来没有机会去创造一个共同的、缺你不可的学习体验)

比如,什么叫做学习者作为联结者和构建者?(我们在传统教育中,和谁学、学什么可都是被老师安排好的啊)
 
我们身为教育者,在自己的学习生涯里,恐怕都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感受、体验、构建一个能够支持自己持续学习的能力系统;更不用说为学习者去设计了。由此,无论我们在理念层面上多么地认同教育3.0,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尝试的时候,却经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再来谈谈第二个「3」,和学习理念有关:

社会化学习理念的3条基本宗旨

要抵达教育3.0图景的核心理念就是 “社会化学习” 。无论一场学习设计的主题、形式、内容… 如何变换,有三条符合社会化学习理念的宗旨始终贯彻始终:

 

“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 ,这三句话很多教育创变者都耳熟能详,它们看似一个平行结构,而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学习在窗外” 是一种权利:学习者理应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如果学习者没有这种权利,那么后面两句话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他人即老师” 是一种能力:学习者并不缺乏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者缺乏的是从不同对象那里学习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其他两者就很难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 世界是教材” 是一种动力:学习者们有了“学习在窗外” 的权利,同时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提高“他人即老师” 的能力,那么他们就会自行拉取 (pull)大千世界里的每一个元素和材料,而不是被动的被推(push)着去完成学习的目标。
 
这三句话里,对“他人即老师” 这一句很多人经常是有误解的。教育者往往以为它指的是要从学校之外给学生们寻找导师,而它的实际意思却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从更多的“他人”那里学习的能力。
 
掌握了这种能力,学习者才有可能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在一个学习共同体里(无论是一个班级、一个学习社群,还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如果每个人都具备这种“他人即老师”都能力,并有机会不断运用和发展这种能力,那么这个学习共同体就会有持续的生命力,是具有智能的,是一个“智慧房间”。
 
然而,“他人即老师” 恰恰也是社会化学习中最难的部分。



由此,我们进一步谈到第三个「3」,和教学设计方法有关:
 
群岛敏捷设计法的3根设计支柱
 
敏捷设计,是群岛正在研发和推动实践的、回应教育3.0新范式、实现社会化学习的“设计方法论”。敏捷设计最核心的3根设计支柱是:


 
前面我们谈到, “他人即老师” 恰恰是社会化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指的“他人” 并不仅仅是指所谓的外部导师;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 “他人” ?
 
“他人”,并不仅仅是成人。其实,身边的同学就是最好的他人。“他人”,并不仅仅是大咖,不仅仅是那些需要我们高高仰慕,已经被贴上传统成功标签的那些人。只要是和自己学习场景和兴趣有关的个体,都可以成为他人。关键在于,学习者们是否能够自主去捕捉和鉴别;而不是等着有人替自己安排好。

“他人即老师”,也并不仅仅只有到了课堂上,才有老师这个角色。既然学习无处不在,到处都是教材,那么有很多人都可以在某个场景里,为学习者提供最匹配的学习指导。关键在于,学习者自身是否有很好的沟通表达和问题提炼能力;而不是期待别人都为自己服务好,把一切都整理好,“喂” 到自己的头脑里。
 
“他人”,其实还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的教育里缺乏对于 “自我反思,自我觉察,自我内观” 的演练和学习。往往要到了成年以后,才越来越觉得内省的重要;但是也会缺乏相应的能力。我们难以和自我相处,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成长。从少儿到青春期,到毕业到工作到家庭… 在日复一日的纠结人生中,最难放过的,“往往是另一个自己”。
 
“他人”,更是一个对于 “由人构成的复杂社会” 的整体认知。在自己的家族中找到无数的他人,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中找到无数的他人,在一段国家的历史中找到无数的他人,在各种尘封的记录和互相矛盾的表述中找到无数的他人,在默默无名的逝者中找到无数的他人,在一个时代大潮中找到无数的他人。
 
这样的“他人即老师”,才是一个人终身都可以进行的实践;而与此相匹配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终身都可以练习的能力。如此,才能帮助学习者们去真正感受教育3.0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那么,如何帮助学习者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他人”的“在场” ?如何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构建与他人的交互关系?如何帮助学习者主动成为其他人的“老师” ? … 都是一场好的学习设计所要考虑到的要素。
 
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关系优先」成为群岛敏捷设计中的三根支柱之一。
 
什么是「敏捷向前」呢?
 
在我的一篇文章 《从悬崖到涟漪:面向未来的教育该怎么教?》里谈过:
 
传统的教育和工作方式都是Push,意即“被推着走” 。
 
被推着走的时候,人们找不到自己的热情所在,被动等待着其他人的安排,言听计从。不论是学习还是就业,都按既有环境的设置按步就班地生活,无法察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不敢尝试一些新的机会,没有能力获取资源,不擅长与他人合作,更不用说主动的设定和达成目标。甚至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资源“被”配得越多,兴趣反而越弱,自主行为更少...
 
而在新的信息时代里,由于科技基础设施逐渐完备,降低了人们接入和参与外部世界的门槛,新设备提高了个人的能力;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的仓库,要先存满了才能用;而是变成了河流,快速的在不同地区、产业、人群中流动;所以,那些主动站在河流里,自己动手去拉(Pull)有用信息并有效使用的人和组织,才能真正的获得成长,取得优势。
 
被推着走(Push) 是被动的,自己主动去拉(Pull)才是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也是一样。
 
在 1.0和2.0教育范式下的教学设计里,谈到“好的标准”,往往会强调学习环境和条件尽量完备齐善,老师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设置精细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在过程中呢,老师要积极干预,根据精心设计的节奏,“一步步搀扶着孩子往前走”,并带领学习者走向预设的终点和方向;最后,根据老师预先设定的目标和标准,来判断学习的完成程度。

这样的学习设计也可以叫做 “以学习者为中心”,但是行动主体仍然是老师。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学习者的心态、感受,还是动作,依然是「被推着走」。 
 
而在3.0 的教育场景中,老师的动作核心是「敏捷的激发涟漪」,同样“以学习者为中心”—— 是从学习者视角出发,变 “被别人推” 为“自己主动去拉动”。我们的设计思考起点不应该是 “我怎么把这些知识教得更好,上得更好,推得更好”,而是
 
“该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去拉动知识,拉得更有效、拉得更开心?”
 
 “该如何让学生激起第一圈涟漪,接着在此基础上主动的再激发新的一圈涟漪,持久回荡…” 
 
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老师,可以通过敏捷的学习设计方法去
 
—— 持续不断的提供机会,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自己需要什么;
 
—— 然后提供一个情境,让学习者在过程中:

充分体验 “自己是在如何思考/学习的”
自由选择 “自己将如何进行思考/学习的”
独立思考 “自己是如何进行着思考/学习”
不断迭代 “自己独有的学习特色和学习模式”
 
—— 从而,随着不断的练习,学习者自己能够成为自己的老师,自己为自己垫砖:将上一轮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作为一块砖头,去促进下一次的自主探索。
 
这就是「敏捷向前」。
 
简单来说,
教育1.0的老师, 只提供一种学习选择;
教育2.0的老师,事先精心准备了10个完备的选择,让学生去选择其一;
而在教育3.0里,老师支持学习者自己在真实世界里去建立自己的选择,并慢慢构建自主选择的能力、边界、思考模式,学会自由学习,学会自我构建,成为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并能够回应复杂而真实的世界 —— 去建立和锻炼自己「理解复杂」的能力。

在绿野营共学三个「3」




成为好的学习设计者


那么,如何成为这样的教育3.0范式下的学习设计者呢?我们在「绿野营」里就将初步体验,深度共学三个「3」。

熟悉群岛“黑话” 的伙伴们都知道,教育3.0里有一个重要的隐喻——“黄砖路”(Yellow Brick Road) ,出自一部著名的动画片《绿野仙踪》,讲述了女主角多萝茜与朋友们的故事。他们共同探索和追寻,在旅程中体验各种意外和张力,并在其中找到智慧、勇气、情感和自我。
 
故事里,每当女主角多萝茜按照自己的想法踏出前行的一步时,就会有一块闪闪发光的黄砖出现在脚下,帮助她走得更稳更好。当黄砖越来越多,就涌现了一条自由的学习之路,朝向成长的北极星而去。
 
在群岛,我们用“黄砖路”来隐喻教育者将为每一个学习者自由涌现的学习需求适时地给予最合适的支持,帮助他们去往自己想去的成长方向,而“垫砖(Add On)”这个词,也成为教育3.0的核心动作之一
 
绿野营的名字,也同样来源于这部动画片。
 
绿野营,是一个教育3.0 的教学设计营。(你可能已经猜到了,“绿野营”之后如果还想要更深入地进阶学习,自然就是“仙踪营”了。)
 
爱因斯坦有一句话叫做:学习就是去体验,除此之外的仅仅是信息。“Learning is experience.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information.”  同样,杜威也曾经说过:体验并不是学习,通过对体验进行反思才是学习。“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 we learn from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
 
是的,在任何一段群岛学习旅程中,每个人必然各有各的体验,因为我们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是自己学习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遵循自己的北极星;我们将展开一段自己的体验和反思之旅,并在其中收获到独特的成长。就像在《绿野仙踪》这场探索的旅程中,并不仅仅只有主角多萝茜在体验着成长之路;她的小伙伴— 狮子、稻草人、铁皮人都有着自己的成长目标 。

我们还将一起探索、交流、分享彼此的「三个3学习体验」,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成为他人的老师,一起形成群岛所说的“智慧房间” 。由此一步步地成为一个3.0范式的教育者,一位社会化学习的设计者。
 
欢迎你的到来。我在这片绿野上等你。


如果你是一位这样的教育者:
 
— 认可「教育3.0」新范式并对相关理念有所了解 (包括但不限于:阅读过群岛大学相关文章、观看过群岛系列教育纪录片、参加过群岛大会或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学习过群岛大学系列课程…...);
 
— 希望在自己的教育探索中导入「社会化学习」的理念;
 
— 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初步的「社会化学习」探索;
 
— 享受和一群同频者经历一段同吃、同住、同学的人生历程;
 
那么,欢迎报名群岛大学「教育3.0教学设计·绿野营」第九期。

具体的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9月21-24日(4天4晚线下集训)
地点:上海周边
导师:顾远 & 周贤
学习费用:6,842元/人(含线下集训时的食宿,不含往来交通)

说明:
1. 「群岛客」社群成员享受9折优惠;
2. 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家推动机构内部的教育进化,群岛鼓励同一团队的多位伙伴共同参与学习,因此同一家机构如果有2位及以上同事一起报名,每位可享受9折团队价
3. 欢迎绿野营往期校友复修,享复修价4,342元/人。
4. 符合「小石子个人成长基金」申请条件的伙伴,欢迎申请奖学金。

扫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报名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