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模特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近期 Zara 在中国推出的美妆广告大片,因模特脸上不加修饰的妆容和显眼的雀斑而被卷入「辱华」风波,引发了大众对于当今时代审美标准的热议。
但事实上,当今的模特界,已经是一个提倡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大舞台,那些在过去被认为是「丑」、「怪」的外表已经成为了一种「个性美」。这种审美突破了种族、国界、肤色、年龄和性别,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对模特界可持续发展带有积极影响的良好趋势。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真人时装模特,随着时装产业的壮大和摄影等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模特已经成为了对世界范围产生一定影响的角色,时尚史上第一次有了「超模」的概念。跟时装带给我们的历史意义一样,不同时代的模特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首次拉开性别模糊的序幕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60年代,模特经纪公司开始在世界各地涌现,模特开始倾向于集中在行业最蓬勃发展的城市工作。当时的伦敦已经成为了世界时尚行业的中心,并为行业输出了 Twiggy、Jean Shrimpton 和 Joanna Lumley 等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模特。60年代是迷你裙的天下,大胆的裙摆、Twiggy 纤细的身材和中性短发,一起成为了打破60年代以前对女性传统审美观的先驱代表。
非白人模特开始崭露头角
70年代,模特们开始受邀成为化妆品、发型的代言,模特比赛成为挖掘新面孔的主要手段。这个时候纤细瘦小的身材依然是主流,但是理想的女性形象已经从60年代流行的中性风格转变成飘逸的长发。这时候的未来主义、极简风格加剧流行,妆发造型不再像过去那么大胆,人们崇尚更加自然的外观。
从左至右:Baverly Johnson, August 1974; Naomi Campbell, September 1989 图片来源:Vogue
此外,随着世界文化的开放,更多非白人模特开始登上时尚的舞台。1974年,Beverly Johnson 成为第一位登上美国版《Vogue》杂志封面的非裔美籍模特(第一个登上西方主流杂志的非白人模特是出生与上海的亚裔 China Machado,她在1959年出现在美国版《Bazzar》中 )。 她们的出现是模特界对于多样化和包容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 Iman、Tyra Banks 和 Naomi Campbell 等非白人模特开启了模特事业的先河。
健康美与病态美并行的超模时代
90年代五大超模 图片来源:Highsnobiety
80年代,运动休闲风崛起,夸张的发型、阳光笑容且具有健美身材的模特开始成为主流。90年代成为了世界超级名模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超模们除了走秀代言,还会出演音乐录像带等其它工作。此外他们还主持电视节目,鲜明的个性和高调的个人生活被狗仔队登上娱乐八卦杂志,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模特这一角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英国模特 Kate Moss 以她病态式的颓废气质和个人穿衣风格走红,并塑造了「海洛因(Heroin Chic」时尚风格。虽然 170cm 的身高在一众超模中显得矮小,但仍然不能阻挡她受到各大品牌设计师的喜爱,走秀、代言都不在话下,是90年代实至名归的 Fashion Icon。
亚洲面孔也逐渐在时尚圈浮现。1996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模特 Ling Tan(陈曼龄)陈曼龄,第一位走上维密舞台的亚洲超模 为内衣品牌 Victoria’s Secret(维多利亚的秘密)的T台走秀,成为第一个为维密走秀的亚洲模特。
维密天使和跨性别模特热潮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到了2000年,随着 Victoria’s Secret(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成功,一年一度的维密大秀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盛事,为品牌走秀的模特们以火辣性感的身材著称。因品牌对模特身材的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了唯一的审美标准,并依靠品牌营销的巨大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告诉年轻女孩儿们,只有像「维密天使」这般才是完美。
最著名的维密天使 Gisele Bündchen (吉赛尔·邦辰)以健康体态和阳光气质成为了新的主流,为时尚圈传递了比过去更加自信、独立、开放的新时代审美观。
千禧年后,模特行业出现了第一股跨性别模特热潮。Lea T、Isis King、Leyna Bloom 等跨性别模特相继登上了主流时尚媒体《Vogue》、《Elle》、《Love》等杂志和品牌广告。
网红超模、超模二代以及多样化新纪元的到来
在互联网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交网络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股力量也被带到了时尚模特圈。Kendall Jenner、Gigi Hadid 等模特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上百万的粉丝,引发了「业务能力」似乎成为了「超模」的次要条件的争议。除了这些 Instagirls(网红超模),90年代超模的第二代也开始在时尚圈中脱颖而出,最知名的是 Cindy Crawford 的女儿 Kaia Gerber,16岁就出道的她如今已经是模特界中的佼佼者了。
模特圈也不再只是「年轻貌美者」的天下,熟龄模特开始登上T台走秀。根据 the Fashion Spot 于2月26号发布的报告,在刚结束的2019秋冬纽约时装周上,50岁及以上的模特为15人(0.68%),比起2019春夏的12人和2018秋冬的9人,有了细微的增长。
图片来源:models.com
此外,当今的模特行业也不再只有又高又瘦一种体型身材的模特,大码模特也在为消费者们诠释着另外一种风格的美。刚走完 Simone Rocha 2019秋冬的18岁新晋大码模特 Tess McMillan,以她古典的样貌迅速得到品牌的青睐。在未来,她的走红势必会加速推动时尚行业的身材多样化发展。
性别模糊、去性别化等概念的传播也使得更多的跨性别和多元性别模特跟品牌合作;非白人模特的数量占比正在稳步上升,2019年纽约秋冬时装周的种族多元化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图片来源:今日看点
近几年来,出现在国际时装周的亚洲面孔也越来越多,其中来自中国的模特占了大多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模特热潮。我们向世界输出了刘雯、何穗、雎晓雯等代表着中国面孔的国际著名超模,她们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中国模特踏上国际舞台。
时尚圈仍以西方传统审美为主导
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历史上看,近现代时尚产业的中心仍然是西方国家,他们拥有全世界最重要的奢侈品牌和四大时装周。时尚产业在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以迎合西方消费者的口味为主,对于模特的审美标准亦是如此。
图片来源:Vogue
随着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品牌试图通过亚洲模特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但西方品牌在挑选中国或亚洲面孔模特时的态度也一直备受质疑。比如去年年底的「DG事件」因为挑选了细长眼睛的模特而被质疑是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再回头看看,这几年来被奢侈品牌热捧的亚洲面孔模特,你就能发现,拥有细长眼睛的模特占了不少比例。这些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模特,也被国人认为是「为国争光」。但是大家是否有想过,我们对国模的审美是否也在被西方审美「牵着走」?如果她们从未有过国际舞台的光环,我们对她们的评价也会保持一样的态度吗?
「美」与「自信」才是永恒的话题
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十年来,时尚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已经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时代,关于什么是「美」和「时尚」,已经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单一的审美观已经成为过去式,虽然我们离真正的多样化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但多样化的趋势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诠释属于自己最独特的风格。
图片来源:Models.com
回望过去,几乎每一个十年都有其标志性的模特审美标准。通过回顾这些不同时代的代表性超模,我们能看出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美」的概念和所谓的「标准」,也从中看到当今社会日趋多样化审美的发展历程。
但不管是哪个时代的模特,或者是在多样化的趋势中被贴上不同标签的模特,他们身上肩负着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向世人诠释「多样的美」和展现「自信」的态度。
正如刘雯在2016年接受英国版 《Cosmopolitan》访问时所说的:「大家都认为我的美很有气场,但这跟我的长相无关,而是关乎自信。」
撰文、编辑:Linzy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