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之声 | 拒绝“躺平”,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大号流感”、“防疫过度”、“放开防控”、“与病毒共存”......近日来,网络上类似的错误认识和消极言论甚嚣尘上,蒙蔽和误导了部分人民群众。何去何从?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值此抗疫紧要关头,学习党史,重读《论持久战》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从中汲取抗疫的坚定信念与无穷力量。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在形势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有采取此策略才能赢取最后的胜利。不论是荒诞虚妄的投降论还是不切实际的速胜论,都会导致客观失败。
当前情况下,“与病毒共存”就是抗疫战斗的“投降论”,我们绝不可取。
“与病毒共存”分两种情况,一是征服新冠病毒后,在病毒可防可控可治的前提下与病毒共存;二是新冠病毒仍在肆虐,不可控制的条件下与病毒共存。2020年的武汉“战疫”硝烟尚未完全散去,2022年的上海“战疫”尚在战鼓擂鸣,无数白衣战士、公安干警、党员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正在与新冠病毒白刃相接,此时提“与病毒共存”无异于“缴械投降”。
据英媒4月1日报道,英国每13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14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0513772例,累计死亡病例987250例。在经济实力更加强大、医疗体系更加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里,“与病毒共存”尚导致人民群众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如果在我们这样的人口更多、更密集的大国里,现在就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必定会导致感染人数、重症人数规模性反弹,最终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使致残率、致死率升高。
我相信,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朋好友、乡亲邻居成为新闻报道中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余华曾说过:“时代的一粒尘,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是我们每个个体、每个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所以说,当前情况下,“与病毒共存”绝不可取,我们坚决与新冠病毒“势不两立”,拒绝“躺平”。
“防疫过度论”与当年的“速胜论”不谋而合,我们要严加警惕。
毋庸讳言,过去这两年多,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有些人收入降低;有些人生活秩序受到干扰;有些行业面临困局;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毒性减弱......
在这种形势下,公众对结束疫情防控状态的渴望愈发强烈,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和轻敌思想,“过度防疫论”在某些群体中存在市场。然而,真的是“过度防疫”吗?
首先,我们分别汲取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H1N1甲流”抗疫经验和教训,2009年时也有很多境外媒体抨击中国“防疫过度”,但正是由于所谓的“过度防疫”,对“甲流”的防控比“非典”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抗疫两年多的经验证明,疫情控制好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也比较好,疫情控制差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也较差。
最后,防疫是否过度应该由时间和历史来评判。新冠病毒最近的变异株奥密克戎毒性减弱确是事实,然而,新冠病毒更新换代快速且不可预测,下一代变异株的致病性、致残性、致死性如何尚未可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我党不变的宗旨,因此,我们宁可“防疫过度”损害经济发展,也不愿意因“防疫不足”造成人民生命健康受到损失。
坚持抗疫“持久战”战略就是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艰苦抗疫两年,我们的“动态清零”策略已经被反复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正是由于坚持“动态清零”,我国才成为世界上新冠肺炎感染率、致死率最低的国家。面对变种迭代的新冠病毒,需要做的是调整优化防控措施,以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来实现“动态清零”,而不是动摇放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抗战如此,抗疫也是如此。只要动员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同舟共济,发现感染案例后快速精准展开医疗救治和隔离管控,抑制疫情蔓延,最终达至社会面清零的效果。不断的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我们就一定会形成抗疫斗争的汪洋大海,取得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全国人民同心戮力、披肝沥胆抗击疫情,虽然感染数仍处于高位,但已经遏制住奥密克戎的指数型增长趋势,说明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处在这胶着阶段,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就是胜利”的谆谆教诲,用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心,“疫”不容辞的硬核担当,拒绝“躺平”,尽锐“抗疫”,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努力织密疫情防控网,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区卫健局
二级主任科员
何成龙
END
作者:何成龙 编辑:XYT
审稿:姚军 邵峥嵘执行总编:郭永才 刘刚中共武汉经开区工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wedz0012@126.com
电话 027-847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