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之声 | 以“三种转变”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社区是联系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的服务水平过硬,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因此,社区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主动创新治理观念、拓宽治理路径、突出治理成效,不断适应新形势,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
强化党建引领
力量主体向多元化转变
首先,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全面建强“结对共建”、党员“双报到”等资源整合机制,主动联动小区物业、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等主体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社区大党委组织联动,使各方力量汇聚成推动社区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其次,要充分运用党建带工会、共青团、妇联、志愿者等团体的作用,整合更多力量和资源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在扶弱助困、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社会事务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各类主体力量优势。
拓宽治理路径
工作方式向科学化转变
打破基层工作思维定势,转变等、靠、要的观念,通过优化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社区治理活力。抓准基层党建强化小区治理的主脉络,建立起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枢纽。把“三方联动”运行模式和成果积极运用到联民、联警、联商、联企中来,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主导功能,不断健全完善民主议事、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工作机制,稳步实现社区事务共商,社会治理协同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把开展好活动、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作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方针,常态化开展有特色、有品质、有人气的活动,用优质的活动和服务汇聚人心、激发热情,促进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形成社区自治的“良性循环”。
突出治理成效
服务项目向精细化转变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把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服务作为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直接标准,在常态化的“六类”服务项目基础上不断深化、细化服务项目类别,使其呈现递增式、精细化发展趋势。建立起服务诉求随时“呼”,服务项目随时“挑”,服务岗位任随时“选”,服务质量随时“评”的“民呼我应”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张清单”,全面提升社区民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突出党建引领功能,组织好各方力量、服务好居民群众,就能有效激发基层活力,让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沌口街道
湘隆社区
党委书记
刘永芬
END
作者:刘永芬 编辑:夏雨田
审稿:姚军 邵峥嵘执行总编:郭永才 刘刚中共武汉经开区工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wedz0012@126.com
电话 027-847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