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难度大 武汉经开区这样破解
保民生 促发展排涝抗旱出新招
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汉江村
01问题背景
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汉江村地处武汉西南,2010年由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的四个自然村搬迁至湘口街道,是武汉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外迁安置的最大移民村。全村现有农户422户1752人,“两委”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民住宅118栋占地面积约220亩,农田耕地面积约2853亩,农田灌溉主要依托“3沟9渠”。自2015年以来,因部分耕地地势低洼,加之排水沟渠年久失修,每值雨季就会致使40多户农户600多亩耕地产生内涝;部分耕地又因旱情发生时无灌溉用水,30多户农户500多亩耕地减产,这些问题使得村民和村集体的效益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步骤三:专业指导、科学清杂。借助专家团的有力指导,汉江村科学统筹开展清杂清淤,在气候、地形、交通等外部条件较好的区域,采取机械作业,高效清淤;对于地势地形复杂点位,采取机械配合人工的形式,多次、反复开展清淤清杂工作;对积淤严重沟渠,及时进行清淤后的沟渠基底硬化工作,防范排水沟渠反复积淤。
科学统筹,采取机械配合人工方式,多次、反复开展清杂清淤工作。
步骤四:壮大力量、完善机制。为巩固后期管理,汉江村强化队伍建设,村“两委”率先垂范,带领辖区党员群众、辖区养殖户、种植户成立40余人的排涝抗旱日常巡查队伍、应急抢险队伍。建立健全排涝抗旱应急预案、巡查工作制度等,规范、细化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到位,明确各沟渠重要点位包保责任人,时刻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旱情,严格落实巡查值班制度。排查加固到位,坚持“雨前排查”“雨中排查”“雨后排查”工作方式,紧盯重点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隐患。
步骤五:多方联动、筹措资金。为夯实排涝抗旱设施建设,汉江村一方面积极推动党组织、企业、村民多方联动,投工投劳,清理渠道、硬化沟渠、修建护砌,确保排水畅通;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上级支持,争取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80万元,用于硬化沟渠,极大改善了防汛基础设施;得到区气象台大力支持,提前预警灾害天气,及时保障农田、农居、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申请街道农田抗旱专项资金和“三农”资金14万元,用于部分易干旱地块的机井建设。
及时清淤后,进行基底硬化,防范排水沟渠反复积淤。
开展排涝抗旱工作以来,汉江村农业水利设施排涝抗旱应对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沟渠积水、沟渠淤堵和干旱情况较以往显著改善,未再产生因自然灾害导致的重大损失。截至目前,建成抗旱打井4个,有效保障了基地蔬菜瓜果与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求;投入470万元资金实施沟渠管护工程,进一步对沟渠进行清淤除杂,解决480亩基地沟渠硬化问题;投入260万元资金对2800亩基地沟渠进行复建,完善了农田防汛抗旱设施。相较2022年,汉江村基地生产效益愈发可观,1114亩草莓区预计产出草莓鲜果1800吨,600亩养殖区预计产出鲜活鱼虾540吨,985亩瓜菜等其它作物产区产出约1480吨,预计年产值近6000万元,实现了亩均产值2万元以上的目标。
03经验启示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汉江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多举措开展“治旱减汛”,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深入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系统性应对自然灾害风险,高效解决乡村抗灾难题,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用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举措保障了村民集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同缔造美丽乡村。
来源:武汉组工 编辑:黄雨欣
审稿:缪铸 张青 刘粤
执行总编:孙智波 刘刚
中共武汉经开区工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wedz0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