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了这么多年的《红楼梦》,你可能误解了王熙凤和贾宝玉

独依 李砍柴 2021-03-22


“  

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

不限于表达自我

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砍柴书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理家是一门大学问,尤其在贾府这样的地方。


这么多人日日夜夜生活在同一个封闭空间里,一定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一不留神就会出差错,在人际关系网的连带作用下,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在《红楼梦》中承担理家这一重任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极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另一个则是一位青春年少、未出阁的小姐——三姑娘探春


正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在王熙凤因身体不适,无法过度操劳时,请了三个人来共同治理贾府:探春、李纨和薛宝钗。


李纨和宝钗虽是名义上的协助,但李纨青春守寡,“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性子也温和厚道,常无威信,自然不擅理家。宝钗是外姓亲戚,也不方便对贾家的家务事多插手。


因此,虽是下人所称的“三个镇山太岁”,事实上,理家的重任全在探春一人身上。


凤姐自然看得清楚,在盘算理家的臂膀时,也叹道:“只剩了三姑娘一个。”


      

一个未出闺阁的青春小姐,怎能与精明绝顶的王熙凤一样,一人治理好这繁杂的家事呢?


但探春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刚开始,下人们并不把年轻的小姐放在眼里,行动处事比原来凤姐主事时懒散懈怠了不少。


却在经手了几件事后,渐知探春精明细致不弱凤姐,只是言语安静,性情恬淡而已。


凤姐更是连用四个好字称赞:“好,好,好,好个三姑娘。”


探春比凤姐的更胜一筹胜在哪里呢?


凤姐给了我们答案: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读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就是胜在读书与学问上。



王熙凤是没读过书的,只是认得几个字而已,并不会写字。


第三十八回,凤姐随手叫宝玉替她写一个单子。


宝玉一边写一边疑问:“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


凤姐就笑:“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一个世族大家有着极其庞大繁杂的财务运作,而当家主管竟然不认得字,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即使精明能干如王熙凤,也难免过于劳心劳力,亏虚了身体,以致年纪轻轻便失于调养,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同样因为没有读过书,王熙凤在理家时也做了许多登不得台面的事


虽然与秦可卿素日交好,但秦可卿出殡的途中,王熙凤却在铁槛寺“弄权”。


在老尼的奉承之下私自揽了事,结果却让一对有情义的儿女双双丢了性命


“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



而第三十九回,因为当月的月钱没发,作为怡红院的大丫头,袭人就去主管财政的凤姐那里问消息。


凤姐的贴身丫头平儿见四下无人,便悄悄拉了袭人说别声张,再等几日就发了。


凤姐挪用了公款放高利贷,利钱还没收回来,这个月老太太、太太的月钱都还没发。


王熙凤自知做了太多有失公道的事情,也不免忧心自己的退路:“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


只是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足够的人格高度和深远的视野,深陷金钱、权力与关系网罗中的王熙凤,很难找出抽身的方法,只能越陷越深、越来越流入市俗。



如宝钗所说:


“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这句话学者欧丽娟解读得好:学问哪里来?当然是从读书中来。


生活处处都是学问,但只有读过书的人才知道落花水面也是文章。


读过书,你看问题才会看到不同的层次,才会看到那些更幽微、更深刻、更根本的东西。



一个人不受教育,你就不能期望他会有什么钟灵毓秀的表现,因为他不能被开发。


他再优秀也只能在一般层次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但他不能从现实世界、很有限的人群里超越出来,把自我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并实现自我升华。


没有受过教育就很可能只是平凡人。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也不能用来苛求所有人。


但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了能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不会被眼前的表象所蒙蔽。也因此更能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不会目光短浅,只计较眼前小利。


王熙凤确实很厉害,但她也确实被“市俗”所限。


所以我们只会说她精明,而不会说她拥有大智慧。



曹雪芹写王熙凤是“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没有读过书,就算精明如王熙凤,最终也只落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的结局。



读书到底有多重要?在《红楼梦》中还有更性灵的体现,就是作诗。


大观园最主要的群体活动就是作诗,结诗社更是如学者欧丽娟所言,是“大观园最空前也最鼎盛的活动”


这些少男少女们聚合在一起,进行一个纯艺术与性灵的互动。


《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他的另一本著作《风沙星辰》里写:


“只有灵魂,只有它在黏土上吹一口气,才能创造出人类。”


读书与作诗,对于那些被围困于闺阁之中的少女们来说,就是灵魂的一个出口。



林黛玉总是让我们感受到美与性灵,也是因为她的读书与学问。


黛玉虽然孤苦无依,但她把自己敏感细腻的内心透过诗词抒发,把忧伤与自怜转化成诗情画意,从而生活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氛围里。


她的读书与作诗,让她从事实上完成了一种艺术化的自我。


她生命的一部分价值就体现在读书与作诗里。



与此相对的,是《红楼梦》里同样身世坎坷,却比林黛玉惨得多的香菱。


本是乡宦人家的大小姐,却在四岁时被拐子拐去,受尽折磨,又被“小霸王”薛蟠买去做了小妾。


香菱忙于现实生活与生存,没有机会受教育,当然也没读过书。


而在薛蟠外出经商,香菱有机会随着宝钗住进大观园时,她没有想着和其他丫鬟们玩乐,而是去找了黛玉,央黛玉教她作诗。


正是因为她的生活太苦了,她才如此渴望一个灵魂的出口,将她带离现实的泥沼,达到一个超越自我的人格高度。


宝玉对香菱学诗有段总结:


“这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付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没有读书,没有学问,在宝玉看来,是可惜“这么个人竟俗了”


而香菱,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看到了这个世界更美好的一面,也终究没有辜负她自己。


每次读到香菱学诗,总是让我感动。




当然,读书人也分很多等级。


有一种简单的划分,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


有的读书人从书里得到一种很高的视野,并因此对自我有很高的期许,也会有所实践。


这种人就叫君子儒,如孔孟。


也有另一种人是假的读书人。


他读过很多书,知道学问道理一大堆,可是由于心术不正,他仅仅把自己读到的书转化为谋求个人私利的技术,这种人就是小人儒。


有的人误解了贾宝玉,觉得贾宝玉就是整天追求自由与性灵,抗拒官场,厌恶读书人。


事实上,宝玉并不反对读书,他反对的是小人儒,即假正经的读书人。


宝钗也说: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坏处。”


读书可以让你变得更好,也可以让你变得更坏。 


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你自己。


我们都要深深地自我警惕,也要深深地自我期许。


希望我们都能为自己的灵魂找到出口,不流于市俗,内心充实而有光辉。


如此,就算身处沟渠,我们依然可以抬起头,仰望星空。


排版:淇然

文章作者简介:独依,中文系在读,相信文字与书籍的力量。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即刻阅读👇


吴孟达:趁着还没死,能演一部是一部


翟天临不识“知网”:人设有风险,卖弄需谨慎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