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朋友“输不起”?怎么办?

园主 旭乐园
2024-09-04

~亲子新主张~


上周推文里说,本来要写“孩子输不起”这个话题的,但是因为群友们跟我们太心有灵犀了,所以临时改了一个群友们共同关心的话题:“灵魂拷问:怎么才能保护好桌游?”


这话说的,好像大伙儿不关心“孩子输不起”这个话题似的。事实上,在我们的群里,这个话题才是正儿八经的“每月一提”,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我们的德国桌游群:



这位妈妈的生动描述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谷歌里搜一下“Kinder können nicht verlieren”(孩子输不起),一直翻到第6页底部、第7页中间都还能看到以此为大标题的文章,很多德语知名媒体都反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



可见,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啊!


至少有同款娃的家长可以放心了,看,全世界的家长都在跟你面临同样的问题呢!




看到这么多中外家长的“倾诉”和各种“专家回答”,给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这么一句话:

“小孩输掉游戏以后发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我在自己有限的样本中搜索分析了一下,发现确实如此:我们看到的表象都是小孩子输了游戏以后伤心哭泣或者发怒大闹,但是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其多样性。有些跟孩子自身性格有关,有些跟家长有关,有些仅仅跟当下的情景有关。


1、我遇过一个非常安静腼腆的小姑娘,在我们家玩的时候,输了游戏默默垂泪,明显情绪低落。我听女儿说,这个小姑娘在学校里,考试没考好、甚至只是作业不会做,也会默默垂泪。我猜她是那种非常敏感的小孩,并且对自己要求十分高。


2、我曾经遇过一个孩子输了以后满地打滚、嚎啕大哭。后来跟这个小朋友接触多了,发现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他被家长保护得很好,几乎不曾遭遇过“输”这种事情。那一次跟我们玩,可能是生命中第一次实打实地遭遇“输”,他震惊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面对。


3、还有一个小姑娘,“别人家的孩子”那种,待人接物自有风范,十分自信开朗。我们一起组队打怪,结果输了。她很生气,一直嚷嚷:“明明能赢的,你们看你们都玩的啥!”并且表示不要再玩了。


4、还有一个孩子经常来我们家玩。我们第一次邀请他玩桌游的时候大约四岁,他说“我不玩这个,因为我玩输了就会哭,爸爸妈妈说我不能玩这个。”我们玩的时候,他很明显十分感兴趣,一直在边上看着,但就是不入局。不过,他经常来我们家,经常看到我们玩桌游,后来渐渐地也会跟我们一起玩,并且很明显,输赢对他来说意义不大。后来跟他妈妈闲聊,才得知他“在家完全是另一幅面孔”。


5、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我们自己家。我儿子跟谁玩桌游都能接受输,但唯独不接受输给姐姐。但我知道,这里的“输不起”,跟桌游关系不大。家庭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兄弟姐妹小时候是最亲密的竞争对手。从谁分得大块一点的蛋糕,到谁周末早上可以躺在爸爸妈妈中间,再到玩桌游谁赢,竞争无时不刻不存在,无论爸爸妈妈如何引导,无论孩子其实多么爱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无法改变这种自然天性。我们家老二在年龄还小的时候,由于年龄限制,跟老大比,自然是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高,吵架也吵不过,郁闷无比。好不容易发现玩桌游居然偶尔可以赢得姐姐,便想一直保有这个优势——最后就演变成了输给谁都可以,但就是不能输给姐姐,真是让我们做爸妈的哭笑不得。


以上几个例子,表面上都是“输不起”,但内里原因却不相同:


例子1和3中的小姑娘,“输不起”应该都跟性格有关系,但是她们俩又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一个十分敏感,一个十分自信。如果家长想加以引导,方式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


例子2中的小男孩,他当时的表现虽然十分夸张,但是是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表现。第一次遭遇“输”所以反应激烈,是可以理解的。


例子4和5,“输不起”的表象折射的其实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跟输不输得起关系不大。


当家长觉得自己孩子“输不起”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孩子是只有玩游戏的时候输不起吗?还是任何时候都输不起?孩子是只有跟我玩的时候才输不起吗?还是跟所有人玩都输不起?




这些例子肯定没覆盖所有情况,比如孩子在两三岁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输不起”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会过去。


也不止两三岁,后面还会出现类似的阶段,如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李群主提到的:




当我们找到“输不起”的真实原因时,就可以对症下药。


如果是李群主提到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输不起”,可以“过去了再等下一轮”,家长不必焦虑,这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如果是孩子性格中的一些原因,那就不止是游戏中需要引导面对输赢。当然游戏中引导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如果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导致的“输不起”,那就从家庭成员关系去着手。比如我们家,找到了儿子“输不起”的症结,我们就对症下药:女儿不在家的时候单独跟儿子玩,这是比较被动的方式;最好用的方式是组队——大人队对小孩队,他俩会空前一致地团结,在明目张胆用各种“阳谋”对付爸妈的过程中,姐弟之间的情谊得到了无限升华,输赢变得一点儿都不重要了。


因为“输不起”的原因不同,所以回答“怎么办”也会不一样。不过,有几点,倒是中外家长们共同认可的。


第一点就是理解孩子的伤心或愤怒。其实我们大人也不喜欢输的感觉不是吗?不用回避这种“负面情绪”,你可以告诉孩子你输了也会不开心,然后让她/他看看你是怎么对付这个“不开心”的。


第二点,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建议,不要总是放水故意让孩子赢,尽管这可能是最有效地停止哭闹的方式。因为,诚如一个家长所说:“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输有赢,小时候就接受这种磨练挺好的。”当然,如果孩子在某个游戏中总是输,那么偶尔放放水或者干脆换个游戏,也不是那么糟糕啦,毕竟我们跟孩子玩桌游的目的肯定不是要让孩子一直输嘛!



小小的桌游有输有赢,是孩子们学习控制自己情绪的学习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拥抱哭闹的你,在社会上可没有人有义务去接受你的怒气。所以,就像我们冷条条说的那样,情绪发泄都是正常,但是不能拿玩具撒气,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这一类的德语文章里,还有一点被提得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输-哭闹-和解-再玩”的过程中,孩子慢慢会产生安全感——知道“输”并不是一件不被容忍的事情。这份安全感来自父母,它让孩子们拥有探索的勇气。因为他们知道,不成功,也能被接纳。


听起来确实挺鸡汤的,但我们这一代父母,又有几个不曾希望过被接纳不成功不完美呢?



最后,讲个自家故事。


回忆起来,我女儿除了在某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发生过几次“输不起”事件,一直都算是一个“输得起”的小朋友(跟自己弟弟玩不算)。


不仅输得起,还能自我解嘲,幽默大方地接受结果。


我觉得这个性格特别可爱,十分欣赏。虽然跟我很不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跟我很不一样。


直到我发现她在其它方面也很能“输得起”。比如,学习上。


她从来不在乎其他小朋友的分数,不觉得认真学习的小朋友是榜样,也不觉得自己考试因为粗心丢分是件值得反省的事。一言概之,学习成绩好坏几乎完全不能影响她的心情和以及激发她的上进心。


说实话,这一点让我有时候很郁闷。我就想,这小朋友的皮怎么能这么厚呢,跟我可一点都不一样。


你们看,到底是谁没有从一而终,到底谁在双标?是我这个家长嘛!


凭什么游戏的时候要人家输得起,学习的时候又要求人家一个劲儿上进呢?


而且,谁又能说这种“皮厚”在她以后的人生中就一定不是好事呢!


同理,谁又能说“输不起”就一定不是好事呢?也许你恰好有个十分上进的娃,以后学习上会让你十分省心呢!




这篇文章里没有什么可实操的建议。各家各户千差万别,写这个主题更多的是想提醒自己和各位家长朋友,在我们急于寻找“怎么办”的答案之前,是不是也应该先想想,孩子们“输不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还有,“输不起”真的就那么糟糕吗?


欢迎你来说说你的想法,入群请找我们的魔法师:

也欢迎大家来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旭乐园



Schmidt Spiele儿童桌游中国总代

Drei Magier儿童桌游中国总代

丹麦桌游《方块之城》大中华区总代

KOSMOS桌游《安铎传奇家庭版》大中华区总代



头图来自:
https://www.t-online.de/leben/familie/kleinkind/id_47019922/-mensch-aergere-dich-warum-kinder-nicht-verlieren-koennen.html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旭乐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