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0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后疫情时期,武汉动物园的动物们,要活下去更难了

龚斯宇 全现在 2020-08-18
来自专辑
中国新闻
原标题:在解封后的武汉动物园,动物快要把人类忘却了
撰文 | 龚斯宇
编辑 | 王晓
全文共 5738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



7月下旬,武汉动物园的某个角落。临近午时,高温和高湿的空气里,倦意正在悄然生长。
 
金丝猴细细出生于1997年,是这座动物园中唯一一只金丝猴,已是同类中的高龄。她用爪子抓住铁笼,把屁股搁在一根树枝上,垂着脑袋闭上了眼睛。人们必须抬头,才能看见她。
 
几个路过的游客,有孩子也有大人,试图和细细互动。“嘿!”他们大声喊着,拍拍围栏,试图制造出更多噪音。正在打盹的细细被惊醒了,猛地睁开眼,但并不理会人类,依旧它保持着原有的姿势,如同一尊静止的雕像。
 
见唤不来猴子,几个人觉得无趣,走开了,谈话声和笑语也随之走远。细细又闭上眼睛。灵长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许猴子只觉得人类吵闹。
 
这里是许多武汉居民认识动物的起点。和大多数城市的动物园一样,它早已成为武汉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因为疫情封城的日子里,人们哪儿也去不了,包括动物园。如今,随着城市恢复正常运转,它也重新敞开了大门。
 
从某种程度上看,疫情微妙地给了人类一个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和动物的关系。
 
正在打盹的金丝猴
 
01 ////
忘记人类
 
黑叶猴妈妈正带着小猴从高处攀下来,隔着笼子,从饲养员黄磊手里接过几粒坚果。她认得黄磊。生产那天,黄磊帮了她一把,甚至可以说是救了她一命。
 
小猴是6月7日诞生的。“黑叶猴妈妈第一次生产,不知道要咬断脐带,这在笼中是很危险的,如果脐带在活动中被铁丝网等异物刮住,可能会引起感染等问题。”黄磊回忆,当天,兽医怎么也唤不来黑叶猴——按照黄磊的说法,她可能是恐惧“打针吃药”。僵持一阵后,黄磊靠近,把她唤过来,用剪子帮她利索处理好了脐带。
 
黑叶猴母子(供图:彭少波)

小黑叶猴(供图:彭少波)

全球疫情下,社交隔离也隔离了人类和动物。与以往相比,动物们在这段时期享有更加安静的交配繁殖环境和更加安静的孕期。除黄磊照顾的黑叶猴外,武汉动物园中麋鹿、鹈鹕、矮马等物种也添了新丁。这是科普作者、动物园爱好者花蚀关注到疫情对动物园中动物最明显的影响之一——一些“害羞”的动物重新开始交配,并且不是个例,“广州动物园的一对马来熊,很多年都没怀孕,这次疫情期间就怀上了。”
 
这是动物从隔离中获益的地方。但人类也担心,“见惯”了人的动物,会觉得“孤单”。
 
比如,鳗鱼是一种敏感的生物。在没有游客的疫情期间,日本东光墨田水族馆发现,花园鳗比平日里更怕人,一旦有饲养员经过,它们便钻到沙子里去。工作人员给水箱安上了电子屏幕,号召网友们给鳗鱼们打facetime。“水族馆里的生物除了饲养员之外,看不到人类,它们已经开始忘记人类了。”水族馆在Twitter上写道。
 
根据BBC的报道,一些动物个体,如灵长类动物和鹦鹉,能从观看和与游客接触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这种刺激对动物福利和它们的生活质量是有益的。
 
城市中的人们同样需要动物园。1968年,动物学家威廉·G·康韦(William G. Conway)在后来被视作“动物园行业圣经”的《如何展示一只牛蛙》中预见,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如此迅速,整整几代人都在与野生生物隔绝的环境中成长:“对许多城市居民来说,只有在动物园中,他们才有机会了解鲜活的野生生命,来替代到自然界中探索的体验。”
 
武汉动物园水禽区 (供图:彭少波)
 
在花蚀看来,那些声称动物见不到游客便展现出“失落”或“孤单”的情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成立的。花蚀曾花了4个月的时间跑遍中国41个城市、逛了56个动物园,并根据他过去多年在动物园里的体验著成一本《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这种对动物园的观察依旧在继续。

“我们(武汉动物园)园里的各种水鸟,在没有游客的时候生活得非常的怡然自得。它们的行为都相当正常,该打架的打架,该自己玩的自己玩,自己在水塘里面抓鱼,都过得挺好的。”
 
“忘记人类”,不如说是忘记人类的打扰。很多动物都不喜欢在有人观看的情况下交配,偏爱具有遮蔽的环境——这也是在展览环境中交配不成功的动物,放到专门的繁殖场所后会提高受孕几率的原因。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武汉动物园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新出生的动物。”花蚀认为。
 
02 ////
人类“凶猛”
 
当人们重新走进动物园,却看到令他们沮丧的现象。
 
7月11日,一条豆瓣鹅组的帖子《北京动物园的一只犀牛一直在绕圈》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很多动物都只有非常小的一个空间,其中一只犀牛的状况最令我担忧,一直在画圈,就是那种特别圆的圈,我看了它很久,一直在走,走了好多圈,看了使得人悲伤……”
 
跟贴中,有人指出这是被圈养野生动物常见的刻板行为;可以理解为在长期单调的环境之下,动物因为缺少刺激“太无聊”,而出现的异常重复的刻板行为,比如重复的画圈、摇头、蹭墙,鸟类频繁地啄毛等等。有些刻板行为还可能导致动物自残、降低繁殖成功率等严重后果。一般认为,当圈养环境中的刺激越少、空间越小,动物的刻板行为就更容易发生。
 
北京动物园的一只老虎曾被网友指出有严重刻板行为,图源:网络
 
想象以下画面:一个人,被关在一个只有天窗的、几平米的坑里,没有任何与外界通讯的工具,没有我们熟知的手机、电脑、书本,这个人的吃喝拉撒全在这一个狭小空间里完成,定点有食物从天窗投喂下来,保证这个人的基本生理功能正常运转。
 
这个人能坚持多久不发疯?——这是武汉动物园的动物福利主管杨毅向我提出的一个假设。我想了想,觉得自己在那样的情境里很难坚持超过一天。
 
动物福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 世纪的英国。1822年,英国国会议员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 )在议会倡议设立草案,认为基于人类的仁慈之心,应当禁止虐待马牛羊。
 
一百多年后,1965年,为回应动物福利主义者的要求,英国政府委任一个委员会对动物福利进行调查。该委员会认为动物都有渴求“转身、弄干身体、起立、躺下和伸展四肢”的自由,其后更确立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免于饥饿和干渴的自由;免于不适的自由;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免于恐惧和窘迫的自由”。
 
这五大自由成为动物福利主义者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而在中国,这一“国际标准”长期以来处于缺位状态。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旅游业发展,中国掀起过一阵建设动物园热潮,城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公园内园中园遍地开花。仅武汉就曾开设了7家动物园,共拥有狮、虎等大型猛兽近500头,堪称国内第一。
 
一个典型的“熊坑” 图源:网络
 
“中国大多数城市动物园依旧沿袭着从苏联学来的模式,我们常见的熊坑就是其中的典型。”熊坑如同一座“全景监狱”,人类游客趴在栏杆边俯视水泥地上的猛兽,向其投喂食物,久而久之,熊学会向人乞食,这还被解读为一种“萌态”。但在杨毅眼中,这是动物福利保障方面非常落后和糟糕的一类代表。
 
武汉动物园也是一座老旧的城市动物园,很多场馆依旧保留着传统动物园的影子,不同的物种被隔于不同的笼舍中,大多数动物都在围栏之内进行展示。杨毅和他的团队只能尝试在有限的条件下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这种工作有个更为专业的名字——丰容。
 
“丰容”被认为是提升动物福利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在圈养条件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丰富野生动物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
 
4月8日,武汉解封时,花蚀以“网民园长”的志愿者身份进入动物园工作。志愿者和饲养员一起参与丰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体力活,比如重新为金丝猴细细搭建攀爬架,锯掉原有的老旧木头——在一张照片中,花蚀和同事在笼舍内给细细装修,它就隔着铁栏杆“监工”。
 
水泥地的棕熊场馆显得老旧单调,他们就做了个丰容袋,里面装了袋鼠的粪便和栖草。熊闻到气味后变得兴奋,开始撕咬、拉扯袋子。这些丰容手段都需要不断变化,以给动物带去新的刺激。“一成不变的丰容等于不丰容。”杨毅说。
 
7月23日下午三时左右,黄磊把窝头、胡萝卜、南瓜、桃子、苹果、玉米、梨子、油麦菜叶等切成块,拿篮子盛好,走进黑叶猴的笼舍。
 
武汉动物园的两只黑叶猴正在取食
 
这些食物被放置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是:球形的竹编镂空容器中,方形的小笼子里,以及一个矮树桩上的洞里。前两者在半空中悬着,猴子需要伸长了手臂去够;后者在地上,洞口附了一道小铁门,拿挂锁锁上。
 
给动物换着花样增加取食难度,是黄磊的工作之一。除了这几样丰容工具外,他还在消防水带上剪开了几个口子,上面固定了三个矿泉水瓶底,里面可以装一些坚果,训练黑叶猴的手指灵活度。
 
在动物园,尤其是中国的动物园中,一种被浪漫化的“与动物互动”的需求和迷思根深蒂固,包括游客拍打玻璃、投喂食物等。除破坏动物的正常饮食习惯、造成喂食过度以外,游客投喂的另一个隐患是增加人畜共患的病毒或细菌的传染。此前,泉州动物园曾发生过游客投喂夹竹桃毒死小羊驼的事故。汕头中山公园也曾出现过一只鸵鸟被游客投喂的带包装的面包卡住喉部,窒息死亡。
 
花蚀举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中国北方的一所动物园,“得了肺结核的游客拿了吃的,自己咬一口扔进去,或者是一口唾沫吐在了动物笼子里,红毛猩猩就得了肺结核,完全是无妄之灾。”
 
“我注意到,只有在中国,游客投喂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和花蚀一样,石磊在武汉动物园重开之际就加入了志愿者的工作,他也是一个资深动物园爱好者,走访过国内外多家动物园。
 
“你们看,它在那儿!”顺着石磊指出去的方向,游客看到了趴在树上的小熊猫。石磊发现,一些游客看不到动物,就试图用喊叫、惊吓的方式把它们唤出来,“这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缺乏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他们不知道动物有隐蔽的需求,不了解动物的习性。”
 
03////
“后疫情”时期
 
毫无疑问,疫情冲击了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本月,“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BBC主持人大卫·爱登堡爵士(David Attenborough)录制了一段视频,呼吁公众捐款帮助伦敦动物园和伦敦动物协会(ZSL)度过难关。伦敦动物园被认为是现代动物园的鼻祖,做了许多濒危物种的抢救工作。“现在,这个国家机构自身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德国北部,一家动物园曾为它的七百只动物制定了一个应急计划——如果不再有钱购买饲料,那么将用一部分动物来喂养其他动物。在中国长沙,因为没有游客,没有收入,也无人饲养,一家私营室内动物园的一批动物被活活饿死,包括两只羊驼、一匹马、一头驴、一只果子狸、一只貂和几只松鼠。
 
“大部分的中国动物园有政府兜底,不至于饿到动物,但和以往相比,也减少了相当大的收入,很多工作不好开展。”根据花蚀的观察,疫情对动物园最大的冲击不在于防疫,也不在于饲养,而是“穷”。
 
武汉动物园重新开园三个月了,访客量依旧未恢复到往年的同期水平。杨毅估算,“至少少了百分之四十。动物园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补上半年的‘账’。”
 
这意味着,试图缓解经营压力的动物园和水族馆都必须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游客。这其中,让动物拍摄一些拟人化的广告是近几月常见的营销手段之一。比如,武汉一家海洋公园推出了“小企鹅遛弯”的视频,让两只小企鹅在武汉各大景点“打卡”,甚至还让企鹅去欢乐谷坐了过山车。
 
一家海洋馆的两只企鹅被安排到游乐园“打卡" 图源:网络
 
“企鹅是群体动物,容易紧张,让它们两只凑对去‘打卡’,去玩刺激的游乐设施,是在折磨它们。”花蚀表示,这种只顾吸引流量的创意,也许确实能够带动客流,但却是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的。
 
那么动物福利、游客需求、动物园营收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矛盾,又能否达成某种平衡?
 
对于这个问题,杨毅有一套自己的看法。“长远来看,吸引更多游客的终极手段还是得把动物给养好了,所以动物福利是基础。只有动物养好了,才可能给游客提供好的体验,动物园才能实现营收。”
 
毕竟,人们更希望看的是动物的自然行为,而非反复摇头划圈甚至自残的动物。《动物的秘密语言》的作者雅尼娜·拜纽什(Janine M.Benyus)认为,好的动物展馆真正重要的是空间质量,而非大小。“评价一个展示馆质量的好坏,要考虑这种动物的野外生活状况。”
 
展馆越能满足动物的需求,人们越能见到动物的自然行为。
 
世界上大部分“好动物园”都沿用着“哈根贝克模式”的园区布局——一种19世纪由德国人卡尔·哈根贝克创造的、利用壕沟和水域而非围栏隔离动物的动物园。人们站在隔离水域的一侧,看着一幅更加接近野外的场景:不同的物种都可能出现在同一幅视野之内,并且它们相互之间也可能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
 
哈根贝克模式之前,西方动物园的典型图景
 
在哈根贝克之前,动物们一般会被分隔在不同的笼子里。
 
杨毅给我看了几张19世纪欧洲传统动物园的图片,那时候的人们隔着金属栏杆观看笼子里的动物,这很像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动物园——在那里,人类享有的空间比很多大型的动物都要多。
 
利用壕沟和水域而非围栏造景的哈根贝克动物园
 
杨毅坦言,目前大部分中国的动物园,都使用着在西方已经放弃的模式。“实际上,动物在野外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尽可能给他创造这种条件。大象需要泥塘,那么我们就要有泥塘;水豚需要水池,我肯定要有一个基础的水池;黑猩猩喜欢攀爬,那我肯定得给它提供爬架;老虎喜欢隐蔽,那么必须要有灌丛。”
 
目前的武汉动物园仍旧是一座“有围栏的动物园”,正面临改造。“改造的方向之一,就是尽可能多地拆掉围栏,让动物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在尊重自然史规律的基础上做丰容、做场馆设计。”
 
武汉动物园救助的貉
 
武汉动物园最近救助了一只貉,取名叫“呵呵”。在办公楼后面的小树林里,我见到了呵呵。花蚀、石磊和其他志愿者给她用木板、铁架、纸箱、沙石等材料搭了个家,里面有各种分区,呵呵可以在里面玩耍、吃饭、睡觉——这也是一个低成本的丰容实验作品。
 
这个家还在不断”升级”,以适应呵呵的需求。石磊凑近的时候,呵呵顺着铁架就要往外爬,他没有阻拦她,拍下了整段“越狱”的视频。“这说明她的四肢越来越有力了。”石磊说,等呵呵再长大一些,就会搬到展馆里,和同类生活在一起。
 
参考资料:
1,疫情压迫下,动物园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花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58598
2,为什么不该在动物园投喂动物?(作者:杨毅):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2009/
3,Coronavirus: Animals in zoos 'lonely' without visitors:https://www.bbc.com/news/world-52493750
4,David Attenborough in appeal to save charity behind London Zoo: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zoo-attenborough/david-attenborough-in-appeal-to-save-charity-behind-london-zoo-idUSKBN2493CA
5,The ethical evolution of zoos:https://www.abc.net.au/radionational/programs/rearvision/the-ethical-history-of-zoos/6869776
6, How to exihibit a bullfrog: a bed-time story for zoo men: https://fdocuments.in/download/how-to-exhibit-a-bullfrog-a-bed-time-story-for-zoo-men
7,动物的秘密语言(作者:雅尼娜·拜纽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本文版权归属“全现在”,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 推荐阅读 ◆


 农村女儿李丽的遗产官司:凭什么我不能继承房子?

 对话韩国导演李沧东:我想刻画的并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人对抗痛苦的样子

服药30分钟,就能治好新冠?你不知道的非洲假药乱象在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