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点赞的孟连牛油果,有何启示?
在盒马电商平台,它的售价高于进口牛油果,还常常被抢购一空,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国货之光”。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APP上,有超过150万篇与牛油果有关的文章,其中凡涉及国产,几乎必谈孟连。
产牛油果的孟连,真的很牛。
目前,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7.63万亩,已投产1.5万亩,鲜果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达4亿元,一跃成为我国种植规模最大且能够稳定供应高端优质国产牛油果的产区,成功替代了15%的进口牛油果份额。
7月13日,省委书记王宁在孟连县娜允镇芒街村调研牛油果产业发展情况。雷桐苏 摄
近日,省委书记王宁考察孟连县娜允镇芒街村牛油果基地时,对其予以充分肯定,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孟连的思路和做法,既要发展高端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又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孟连牛油果为何能火起来?当地究竟做对了什么?
让我们认识一下孟连。
这是一座位于云南西南角的边陲小城,与缅甸仅一河之隔。其地处北纬22度,与有着“世界牛油果之都”之称的墨西哥米却肯州乌拉帮市极为相似,年均气温约2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足。
孟连和牛油果,是一场美好水果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巧合的是——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孟连之所以能成功开辟出牛油果种植这个新赛道,至少有三条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找对风口才能飞起来。
许多创业者的故事启示我们,找对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一句被无数创业者奉为经典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孟连牛油果的成功,同样印证了找对风口的重要性。
健康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往大了说,国家在倡导“大食物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反映在饮食问题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往小了说,近年来随着瘦身减脂热潮兴起,牛油果乘社交网络平台东风,跻身“网红水果”行列,甚至从饮食领域跨界到穿衣时尚、装修风格,都流行起“牛油果范”。当前,牛油果在国内的消费市场正处于方兴未艾、强势增长之际,孟连牛油果的崛起,无疑掌握了市场先机。
其次,“长板”决定发展空间。
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有长有短,在发展中,应该先补齐短板还是先拉长长板?孟连的实践证明,拉长“长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孟连的最大优势就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孟连属典型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日照高达2048.6小时,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素有“边地绿宝石”之称。南垒河两岸PH值适宜,排水良好的红色土壤也给种植牛油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智利、秘鲁,种植牛油果首先就要解决灌溉,有一些地方甚至是用地下水。但在孟连,沿着南垒河两岸种植牛油果,在雨季利用雨水,旱季则用自然河流的水进行浇灌,有效地解决了生态种植的问题。
于是,孟连自身独具特色的气候条件和优渥的土壤条件,与“舶来品”牛油果优势叠加,形成了其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短板”决定了底线,那么“长板”则决定了上限,“长板”有多长,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拉长长板,关键就在于把优势变成胜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新。
再次,“洋特产”也可以变成“土特产”。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农业,大力推进土特产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地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刨,还要敢于创新,善于无中生有,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优势。
牛油果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从原产地采摘到来到我国消费者手上,时间跨度长达两个月。所以,为了保证质量,进口牛油果往往需要提前两个月采摘、运输,这意味着牺牲了一定的生长期。
孟连瞄准的,就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差。孟连牛油果能在树上长到八九成熟,从采摘到食用可在72小时之内完成,远在北上广的消费者,也能吃上这一口清香,细腻绵软、质感软糯。
有时候,国产商品往往因市场话语权被国外掌控而只能走低端路线,但孟连牛油果能在价格上高于进口牛油果,并且销量很好,关键还在于品质好,在于将以往吃进口牛油果如“开盲盒”的体验升级为“每一口都香甜”。
孟连发展牛油果产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方向,发挥长处,找到制胜关键,“洋特产”不但可以变成“土特产”,而且土特产与洋特产相比毫不逊色。
“淄博烧烤”火出圈后,许多媒体和自媒体人都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其中一篇文章的观点是:淄博烧烤的成功,根本在于有一种“利益的捆绑”。作者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不相信一个与老百姓利益无关的政府的奋斗,能够引起如此大的效应。
放在孟连,同样如此。
为快速推进牛油果产业发展,惠及更多农户,孟连县按照国企示范、民企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创新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牛油果产业发展模式。村里组建合作社,成立产投集团公司即县属国企管理公司,与牛油果种植龙头企业绿银生物公司深度合作。群众以土地入股,公司以技术入股,合作社以服务入股,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村集体。通过建立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走出一条产业富民新路径。
牛油果核心基地建成后,由产投集团主导投入及成本收益核算,建立了“以苗木和技术入股的企业占30%,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占30%,县属国企管理公司以及合作社、村集体占40%”的牛油果产业“334”利益分配机制。以目前市场价格测算,每亩丰产果园可实现2万元以上的收益,入股农户和龙头企业每亩获得入股分红,成功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公司盈利、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联农带农“三赢”局面。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基地管护协议,优先吸纳就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009户2.5万人入股开发,其中5748户21552名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与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入股农户每年亩均可获分红6000元左右,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年均收入增加到每户1.4万余元。全县22个牛油果种植村村集体经济全部稳定在20万元以上,每年可稳定提供3000个以上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人年均管护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解决就业人数将超过1万人、群众务工收入超1亿元。
农业是富民产业,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重大。现代农业需要汇聚多方要素,而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果实,也终将惠及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
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离不开创新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孟连牛油果走上网红之路的重要催化剂。
2022年11月,全国首个牛油果“盒马村”在云南普洱市孟连芒信村揭牌,为孟连牛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解法。
借力互联网企业,孟连拉近了与目标用户群体的距离,产地直供更是可以缩短产业链路,满足消费者对新鲜高品质牛油果的需求,进一步放大即食牛油果的价值。
与此同时,打造花样繁多的“消费场景”形成破圈效应。牛油果的吃法带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上海人喜欢用牛油果搭配酸奶和油醋汁;西安用户竟然用牛油果配火锅;在贵阳,老干妈和牛油果被称为“神仙组合”。盒马为孟连即食牛油果添加了调料包,引导用户解锁不同口味的吃法,种草各种“花式搭配”,把这个“洋水果”吃出中国特色。
此外,互联网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与用户洞察能力可以反哺上游,推动牛油果质量标准的建立及新品种的开发。为了确保每一颗上架的牛油果体重和干物质达标,孟连牛油果基地配置了无人机和智能滴灌设备用于护植和施肥环节。在分拣环节,红外线“法眼”为每颗牛油果进行体检,达标的牛油果才能坐上冷链车销往全国。
通过梳理孟连牛油果的发展思路和做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可供借鉴:
——要敢为人先、思变求变,既要眼睛向外找差距,也要想办法缩短差距。不能只等风来,还要去“追风”,努力把自己变成“有风的地方”。
——发展产业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好高骛远,搞清楚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拉长长板,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要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只有带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产业发展才有长远未来。
——从种下第一颗牛油果树到今天成为全国最核心的牛油果种植基地,孟连县用了16年时间。这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带领干部群众拼搏奋斗,才能闯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