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七月】以小见大,在“微改造”中共建幸福家园
今年以来,为全力打造共同缔造先行区,发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我区以“微行动”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四微”(微自治、微改造、微服务、微产业)活动,其中,通过“微改造”行动,进一步凝聚居民合力,推动小区环境提质增效,家园旧貌焕新颜,服务设施不断健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建”民之所“需”
一砖一石皆为“需”
群众的所需所盼,就是共同缔造的着眼点。江夏区通过发动社区网格员深入一线,入户走访,倾听居民心声,摸清居民想法,将“微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聚焦重点群体活动需求,建成有温度、有服务、有特色的网格驿站。纸坊街龙井社区工作人员下网格走访时,发现周边学校密集,许多居民反映孩子放学后沉迷手机,居民希望社区能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于是,社区发动居民一起共建,由居民自主设计驿站logo;主动对接区图书馆,得到区图书馆捐赠的图书800余册,使书香飘满纸坊大街。
聚焦居民文体活动需求,将闲置或既有空间改造成更加便民利民的活动场地。五里界街界镇社区通过征集居民意见,将老年活动中心闲置空房改造成“向日葵亲子小屋”,将“待业”的健康小屋改造为“共享宝宝乐园”,并发动宝妈们成为志愿者,作为“共享家长”共同参与管理亲子小屋和宝宝乐园。乌龙泉街幸福村通过组织群众讨论,将停车场与篮球场分隔开来,改造一个独立封闭的多功能体育场,并将停车场迁往晒场位置。为弥补项目资金缺口,村民们自主发起公益捐款活动,共筹集建设资金5万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聚”众人之“智”
一点一滴皆见“智”
实践证明,群众的智慧无穷大。江夏区在开展“微改造”活动过程中,注重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智慧,借智借力,齐心协力,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一方面聚民“智”。为科学地进行垃圾分类,江夏经济开发区凤凰社区三和光谷道小区发动群众共谋共议,征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意见,并选取最佳方案,在8处垃圾分类投放亭的每个垃圾桶上都安装了拉环。投放垃圾时,只需将手环轻轻一拉,桶盖随即打开,投放垃圾后松手则桶盖自动关闭。小小巧思不仅体现了科学化、人性化,也减少了垃圾散落一地的情况,有力维护了小区卫生环境。
另一方面善借“智”。江夏经济开发区金龙社区主动对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依托高校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小区微改造。在阳光100小区组织开展地上彩绘游戏区微改造活动时,邀请高校专业老师和学生,协助、指导居民现场绘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地面焕然一新、童趣盎然。游戏区绘制完成后,社区居民共同决议树立标志牌写明游戏规则,并由孩子们自行维护管理自己绘制的责任区,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动”之以真“情”
一草一木皆有“情”
一砖一瓦皆是历史,一草一木尽是人情。江夏区在“微改造”活动中,着眼于居民的家园情结,打好感情牌,将家园文化贯穿始终,使“微改造”更有温度。
一棵朴树种下居民“故园情”。江夏经济开发区金港一号社区兴和文化小广场上一棵生长多年的朴树被大风刮倒,社区立即组织“氧吧议事会”共议种树事宜。经一致商定,决定种上象征着金港一号家园和农民朴实品格的朴树。办法一起想、资金一起筹。为解决种树经费问题,在老党员的带动下,38位居民捐款共计1.2万元,作为买树、运树、栽树以及后期维护费用。选好树种后,大家分头行动,有人买树,有人翻土,迅速推进“枯树焕新”。在各方力量的协作下,新朴树顺利安家。
几番共情破解改造“老大难”。为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新模式,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改造,纸坊街复江道社区以“情”为突破口,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找准居民情感需求,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唤起居民情感共鸣。对于始终不愿拆违的居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队多次上门走访,以邻里朋友的方式促膝谈心,通过讲自身经历、讲房屋故事、讲未来规划,最终找到与居民的“共情点”,居民自愿拆违,人居环境改造顺利推进。
▼ 往期精彩回顾 ▼
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基层治理“加速度” ——山坡街光明村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开展人才赋能乡村治理主题活动
我心向党 深情告白——献礼“七一”,他们这样向党表白!(五)
策划\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来源\江夏组工
投稿邮箱:jxzgwxgzh@163.com
【版权归江夏组工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动动手指点个“在看”和“赞”吧
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