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仅42.7%成年人口有抗体 研究员:骨痛热症有大暴发风险!
最新调查发现,新加坡骨痛热症病例虽在2020年达到历来新高,但体内有抗体的成年人口占比却下降了,2022年只有42.7%。这意味着过半成年人口没有得过骨痛热症,仍有染病风险。
有些人染上骨痛热症后没有求医或者没有验血,不算在通报病例中,无法反映全貌。为了更好地评估新加坡骨痛热症感染率,环境卫生研究院定期展开血清调查。
一旦染上骨痛热症,人体血液中会出现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缩写IgG),这种抗体可在体内停留数年,如果之后做血清检验发现有抗体,意味之前得过病。
新加坡骨痛热症病例在2020年达到历来新高,但体内有抗体的成年人口占比却下降到42.7%,代表过半成年人口仍有染病风险。(饶进礼摄)
来自新加坡环境卫生研究院、卫生科学局血液服务司、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员,在2021年化验7668个健康捐血者的血清样本发现,42.7%的16岁至60岁新加坡人血清里含有免疫球蛋白G,意味着曾感染过骨痛热症。
2017年及2013年的数据分别是48.6%和49.8%。这显示,新加坡的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seroprevalence)有下降趋势。
调查也显示,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所有年龄层的血清阳性率都下滑了。46岁至50岁年龄层的血清阳性率也首次下降至50%以下。
2020年是新加坡有记录以来,骨痛热症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共有3万5315起病例,造成32人死亡。
国家环境局环境卫生学院司长黄丽菁答复询问时指出,2019年和2020年虽然大规模暴发骨痛热症,但2017年、2018年和2021年的病例较少,拉低了整体的血清阳性率。
黄丽菁说,多年的血清阳性率数据可以准确反应人口患上骨痛热症的风险。
“因此,新加坡持续下降的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证明,我们的管控计划,包括呼吁公众清除积水的努力,对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疫情有帮助。”
持续下降的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证明管控计划,包括呼吁公众清除积水的努力,对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疫情有帮助。(张荣摄)
新加坡免疫人口不多
仍面对暴发风险
不过,研究员也强调,正因为免疫人口不多,新加坡仍面对骨痛热症大规模暴发的风险,尤其是当伊蚊数量上升或高传播率病毒流行时。
2022年又是骨痛热症高发年,病例3月份就开始激增。根据国家环境局在网站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5日,2022年已有2万零130起病例。
黄丽菁说:“我们都必须继续努力减少伊蚊滋生处,以进一步将骨痛热症的传播风险降到最低。环境局将继续研发新方法,如使用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技术来支援我们目前的管控措施。”
相关阅读:
文:李庚洧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