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加坡巴耶利峇六条街以How Sun命名跟金门有关?背后有疑案?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3-05-28



在巴耶利峇路上段、巴特礼路、实龙岗一道合围起来的三角形地段,巴特礼地铁站北侧,有个金门路(Quemoy Road),旁边有个低层公寓产业,名为“金门园”。除了主路金门路之外,这一带有六条路都以“How Sun”为名,包括How Sun Road、How Sun Avenue、Lorong How Sun等。

Lorong How Sun是陈清吉以家乡“后山”命名的其中一条马路。(李宁强摄)

多年来,虽相传“How Sun”与金门后山有关,但本地有人认为它指“禾山”。有出版物引述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资料指出,这一地段属于祖籍厦门禾山的Tan Kim Tong,“How Sun”就是“禾山”的闽南语音译。另,2013年出版《新加坡街道路名》(第三版)则认为,“How Sun”源自粤语“后生”。

2020年,在编撰新加坡金门社群历史图片集《极目·远航》时,编委会发现,“How Sun”与金门先贤陈清吉有关。

编委杨素萍和张家杰博士搜查、分析土地局资料之后发现,这些路在1950年代命名为“How Sun”之时,此处地权并不属Tan Kim Tong所有。因此,无法把“How Sun”与“禾山”联系起来;另,如果采信地主乃Tan Kim Tong一说,他既然是闽南人,为何用粤语来给自己的产业命名?显然,“禾山”与“后生”二说皆有难以自圆之处。

杨素萍、张家杰进一步发现,土地局的资料显示,陈清吉的金南有限公司在1958年、1959年、1960年陆续买下并注册金门路周围的地段,以金门路为主路,在路的北边开通两条小路,以陈清吉原乡“后山”为名,将之命名为“How Sun Road”和“How Sun Avenue”。

三个错误

日前,金门会馆文教组副主任杨素美和我查阅国家档案馆资料,又有重要发现。

1982年3月12日,国家档案馆给王才福做口述历史。在录音中,王才福叙述得很清楚,金门园这块地段原本有个小山丘,陈清吉的金南有限公司砖瓦厂把小山丘推平,泥土用来制砖。把地整平之后开始建房子,建了成百座的排屋和半独立房子。于是,这个地方便以陈清吉的家乡为名。不过,王才福把“后山”说成“禾山县”,这就形成第一个错误。

后来,在把口述录音转为文字时,档案局的工作人员犯了一个错误,把“陈清吉”写成“陈金简”,这就形成第二个错误。

再后来,Ng Yew Peng出版“What's in the Name?”一书时,采用的是国家档案馆的文字记录,而且,他把“陈金简”误看成是“陈金筒”,将之音译为“Tan Kim Tong”,这就形成第三个错误。

这么一来,从正确的“陈清吉,后山”一路讹传,先是误传为“陈清吉,禾山”,再传为“陈金简,禾山”,又传为“陈金筒,禾山”,最后讹误为“Tan Kim Tong,禾山”,整个证据链十分清晰。“How Sun”为何讹传为“禾山”,这个多年悬而未决的疑案,谜底终于揭开。

实际上,从1950年代末金南有限公司将此处以“后山”为名,就一直保留这个地名。

《南洋商报》1972年3月11日刊登“罗弄后山区沟渠遭阻塞”的新闻报道;1967年4月18日,则在“诗坛闻人谢云声逝世”新闻中,提到“丧居在本坡巴耶礼峇金门园后山路五号”;这两则新闻都落实了“How Sun”就是“后山”。“禾山”或 “后生”皆是后来的讹传。

金门园园主

陈清吉为福建省金门县后山人,在新加坡买了一块地后,以家乡“后山”命名。

陈清吉(1887-1966),福建省金门县后山(今碧山)人氏,11岁随父亲南来。刚开始时帮乡亲打扫,存些钱后,自行摆摊做生意。24岁稍有积蓄,不久创立九八行“和通号”,专卖米、糖、胡椒等货品。继后又创设和源硕莪粉制造厂、金南有限公司,以及在砂拉越诗巫成立和昌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陈清吉扩张米业和建筑业,同时也投资金融业。他除了掌管集团属下公司外,还担任大华银行董事和金门轮船公司董事。

1957年陈清吉把巴耶利峇路一带的一条路命名为Quemoy,即葡萄牙语“金门”。(李宁强摄)

1949年,金南有限公司买下巴耶利峇路上述地段的五块土地。1957年,陈清吉把这块路段的主路正式命名为Quemoy,即葡萄牙语“金门”。1960年代初,金南有限公司在金门路开发低层公寓项目,命名为“金门园”。陈清吉因此被称为“金门园园主”。

金钟街名字的二说法

另有一处有趣之事。中峇鲁巴刹旁边有个金钟街(Kim Cheng Street),普遍认为是以陈金钟命名。

陈金钟(1829-1892),祖籍福建漳州海澄县,陈笃生之子,继承父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米商,在西贡、暹罗、香港等地均设有分行。1851年,陈金钟接办其父创建的平民医院,并将之改名为“陈笃生医院”。1878年,陈金钟与陈明水等人共同创办陈氏宗祠。

金钟街的命名也存在两个说法,普遍认为金钟街是以陈金钟命名。但是,1955年《新加坡自由报》有篇报道指出,金钟街为的是纪念黄金钟。

黄良檀是新加坡浯江孚济庙创始人之一。

黄金钟(?-1950),是黄良檀的七个儿子之一,曾捐款2000元资助华侨中学的创建。1926年养正学校演剧筹款,黄金钟捐献100元。根据金门会馆会议记录和《南洋商报》的资料,黄金钟在1926年、1928年和1931年担任金门会馆董事。黄金钟逝世于1950年,归葬苏门答腊望加丽。

黄良檀(184-1913),金门汶浦(即今后浦头)人氏,是新加坡浯江孚济庙的创始人之一,浯江孚济庙则是金门会馆的前身。他从金门南下,先到苏门答腊望加丽(Bengkalis)创金福和号,经营鸦片生意,并于1893年创金福和号船务生意。生意巅峰之时,旗下至少有11艘轮船。1907年,道南学堂在创建时,黄良檀首捐3000元,为所有捐献金额之冠。黄良檀先后受封为望加丽的华人“甲必丹”和“妈腰”,这是殖民地时期授予南洋最高侨领的头衔,协助殖民政府处理侨民事务。

止讹正名与补白

2020年,金门会馆出版《极目·远航》,提出“How Sun”乃“后山”音译的说法。前不久,Victor R. Savage和Brenda S.A. Yeoh 杨淑爱主编的《新加坡街道名称》(Singapore Street Names)第四版面世,正式把“后山”路名列入,在“金门路”词目中写进它与陈清吉的渊源,同时,把金钟路与黄金钟的关系记录在册。此三举,既止讹正名,又补白,善莫大焉。

相关阅读:






文:许振义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