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纠正新加坡人英语发音,为何一个中国人会爱上Singlish?
语言既是文化融入,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只有把文化、价值观真正地融入到血液、灵魂中,变成我们的DNA,才是一个人身份的真正归属。
我兴趣盎然地连读数遍3月9日《联合早报》刊登的《调查:愈九成国人会用新式英文俚语 Alamak最受欢迎》和《新加坡式英语之母与女飞人 齐登杰出妇女荣誉榜》两篇报道,我要为新加坡式英语点赞!这让我联想到在新加坡学习新式英语(Singlish)的过程与身份转换。
我在中国大学本科学习的是英语语言文学,学了四年的英语,读了四年莎士比亚著作,四年内大学特聘教授英语的外籍老师都是美国和英国人,我的硕士学位学习的是国际政治,英语老师是中国外交部的高级外交官(中国人),但在当时,根本没有讲英语的环境与条件。
来到新加坡后,我还窃喜我的英语终于有一展拳脚的用武之地,因为英语是新加坡通用语言和语文。但是,真正开始工作与人接触时,我根本听不懂周围新加坡人讲的英语,一脸懵然。新加坡人讲英语不仅语速超快,而且发音很不准,夹杂着特别的腔调、俚语、方言、马来话、淡米尔语,一句话里能说出几种语言和各种方言来,更谈不上语法正确,我往往听得一头雾水。
中国人讲英语很注重发音和语法,很讲究“正确”,特别是倾向于被称为摩登的美式英语发音,如果讲错了或有语法错误,是要被耻笑而脸红的。正因为害怕讲错被人耻笑,就不敢开口讲,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害怕讲错就越不讲,越不讲就越容易出错,不出错就不知道错在哪里,不知道错在哪里就无从更正改进,英语就无法进步,语言如工具,不使用就是倒退。
我来到新加坡后还闹了笑话,比如新加坡人讲数字“3”,发音完全是英语“树”的发音[tri],而不是正规的[θri],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还主动纠正别人,教人家正确发音,反而被呛:“我也不是电视台主持人,要那么标准做么?”现在每每想起来都觉得脸红,感到自己幼稚可笑,不了解本地社会。
为了尽快学习新加坡日常英语,提升口语交流程度,我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新式英语,比如周末到教会听牧师讲圣经,甚至与朋友一起参加婚姻讲座等等,只要是用英语进行的活动,我们都参加,一切活动都是提升英语的大好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的英语飞速提升,还交了很多本地朋友,对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建筑、美食、种族和谐、节假日、宗教等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也为我日后从事旅游行业,讲好新加坡故事,无意中奠定了基础。学习新式英语的过程,让我对新加坡产生热爱,申请成为公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实际工作和人际往来中,能用对方语言进行交流,是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会极大地帮助我们工作、交友、生活顺利。在语言上不能平起平坐,就会变成劣势,不能顺利与对方有效交流、沟通、展示甚至自我辩护,对工作、交友都是极大的损失。
语言既是文化融入,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只有把文化、价值观真正融入到血液、灵魂中,变成我们的DNA,才是一个人身份的真正归属。我是新加坡人,我必须会讲和讲好新式英语,我还会和客人分享新式英语,通过分享,让他们了解多元、独特的新加坡,让游客也认同我们的文化。在介绍新加坡时,有时确实找不到恰当词语来解释,只有一个新式英语或俚语最能恰到好处地解释,语言就是这么妙不可言。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当你在各种语言中穿梭,变得游刃有余时,会觉得其乐无穷。
Alamak,我一不小心就讲了这么多,真是Paiseh。
(作者是文化旅游传播业者)
文:赵敏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