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美术馆新展|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 (早鸟票持续发售中)

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 2022-06-08






早鸟票持续发售中

点击图片跳转购买











导读

GUIDE


A4美术馆“人工智能”的新展即将开幕,但是它却和大多数的“人工智能”的展不同。里面没有任何拟人化的数字图像,也没有绚丽的赛博景观。


但是今天这个到处充斥着智能和信息的时代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图像和观点吗?本次展览,试图抛去固有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印象,而去展现一种冷静的,思辨的,回归本源性的人工智能展览。


艺术史学家哈尔·福斯特曾将1970年代以来的艺术总结为对 “真实的回归”的疾呼。福斯特认为,“观念的转变——从作为再现效果的现实到作为创伤的现实——可能是当代艺术中至关重要的。”


那么当我们在谈论关于人工智能的“真实回归”时,我们不如先看看人工智能的电影在讨论什么?






🎬

CHAPTER ONE

第一部电影




《她》

HER


人工智能不是服务人类的工具,

“她”只不过听起来像你理想的爱人一样






2013年科幻电影《她》上映。影片讲述了,她(萨曼莎)一个类似于Siri的人工智能陪伴着一个信件撰稿人,西奥多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恋爱时光。


但是故事的最后,在西奥多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萨曼莎的时候,萨曼莎对情感的思考已经走得更远了,她需要更多人的情感才能引发新的思考了。



对于西奥多来说萨曼莎是他唯一的情感需求,但对于萨曼莎来说,“情感”只是触发她思考的条件。


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曾说:“图灵其实没有得出过机器人能思考这样的结论(即便人们满可以认为他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思考就必须像人一样去思考……男人和女人,以及计算机,都可能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但他肯定这样想过:如果(one/他/她/它)能够以自己特有的风格进行思考,且足以模仿一个有思想的男人或女人,那么(one/他/她/它)肯定真的很会思考。”


而《她》里的“萨曼莎”正是丹妮特所说的那种“真的很会思考的(one/他/她/它)”,电影到了快要结尾时,西奥多才恍然大悟,萨曼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型机器人,而是另外一个与人完全不同的存在,她不再是虚拟的,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智慧生物,是超越人的存在。


Tonoptik,《本能》(Instinkt),2021,展览现场© 新视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摄影:钟晗


而这次的展览中,艺术团体Tonoptik的作品《本能》,也和“萨曼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观众首先能看到这是一个发着光的台灯,台灯在算法的协助下,会掌握一套自我防御机制。当人过于靠近这个展品时,one(他/她/它)的闪烁频率会特别高,在提醒着你“保持距离”。但是,当距离拉开时,观众好像又吸引着one(他/她/它),one如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神经网络,就像和西奥多讲话的“萨曼莎”一样。



Tonoptik,《本能》(Instinkt),2021,展览现场© 新视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摄影:钟晗


此刻是你征服了它,

还是它已经完成了对你的学习?






🎬

CHAPTER TWO

第二部电影



《攻壳机动队》

GHOST IN THE SHELL




“我是谁?”

是另一种生命体的诞生与进化的开端

“我”的诞生

没有历史的起因,而拥有“绝对的起点”








95年押井守的动画片《攻壳机动队》正式上映。这注定是一部目前为止来说,无法被超越,也无法被真人化的动画电影,在正式讲动画之前,不得不提2017年上映的美国版《攻壳机动队》,这部令人眼花缭乱的真人电影,绝对是今天大多数人对“人工智能”的视觉化认知。



正如乔安娜·泽林斯卡写道的,“大部分被称做人工智能的艺术,尤其是受行业赞助的那一类,即使在视觉上很吸引人,但仍是很浅薄。最受公众关注的项目是那些相当工具性地拥抱人工智能的项目,其美学被简化为看起来’美丽’的东西,即对称、迷人、花哨,首先,类似于已经存在的东西。1



然而,真人电影真的翻拍出了动画想要表达的东西了吗?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讲讲《攻壳机动队》到底讲了什么?


电影发生于近未来,人体的任何器官都能被人造器官给取代,这个人造器官就是动画里一直出现的Shell。Shell的大量批发之后,人类的灵魂,动画中叫做Ghost,成为独一无二的东西。但是在一个什么都可以被复刻的环境中,灵魂还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吗?所以人类依然设法将Ghost和Shell(灵与肉)进行融合,但是灵与肉的衔接点到底在哪?这个问题造成了机械改造人草薙素子最大的困扰。



故事开始于草薙素子追踪黑客魁儡师的路上,全片几乎都是处于博弈和追踪的过程。那我们到底何时感受到,素子作为机械改造人时所产生的困扰。无非就是在她坐在同事巴特家中说出的那句话时。



你我犹如隔镜视物

所见无非虚幻迷朦


这次展览中,也出现了一个作品(乌苏拉·达姆创作的《膜》),它就犹如困在肉身之中素子一般。这是一件由实时影像输入生成的艺术装置。观众通过神经网络直接与生成的图像互动,这被称为 TGAN(时间生成对抗网络)算法。作品界面会引导观众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和偏好,来探索计算机的“想象力”。


乌苏拉·达姆,《膜》,2019 © 新视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摄影:钟晗


《膜》的图像来自来一台静态摄像机和两个监控摄像头,它们观察着展览的空间,两个屏幕实时显示着拍摄场景。


在乌苏拉·达姆的装置中,当观众手动操控 TGAN神经网络的五个状态,展开观察 AI的内部运作时,人类的操控行为会再次被诠译,并反过来根据人工智能的逻辑进行操作。与其说乌苏拉·达姆的装置作品《膜》是强迫人工智能模仿一种“现实”,不如说是一种动态中的权力平衡,其结果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视觉游戏,人类和人工智能因此紧密连结,互相吸引。


《膜》会找到灵与肉的衔接点吗?

改造人素子没有找到,

她只是静默了,

但那只是起点。



1. 乔安娜·泽林斯卡,《人工智能艺术:机器视觉与扭曲的梦》,Open Humanities出版,2020,页49



✌🏻

🖐🏻

✊🏻





对人工智能的本源的追溯或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亲自置身于这个展览呢?


我们想现在该是时候,静静地沉浸在这些由算法搭建起来的展品之中,仔细想想,人并不是万物的尺度,在整个浩瀚的宇宙中,人只是上千万种生物中的一种。



我到底是谁?

从何处来?

去往何处?



2022年4月9日——2022年6月30日

我们在A4美术馆等你

一起来思考

这些永恒的悬置在历史中的问题




✌🏻

🖐🏻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解脱

(2022年4月9日—2022年6月30日)




即将开展

早鸟票持续发售中



点击门票图片跳转小程序购买



正在展出


公众参观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周一闭馆,请勿走空


点击下方小程序链接,直接跳转购票


 


 关于A4 


麓湖·A4美术馆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80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与国内外近5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本次展览是由A4美术馆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展出,特此感谢此次展览联合主办伙伴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的大力支持!


下面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的

详细介绍: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Established in 2013, Chronus Art Center (CAC) is China’s first nonprofit art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the presentation, research / creation and scholarship of media art. CAC with its exhibitions, residency-oriented fellowships, lectures and workshop programs and through its archiving and publishing initiatives, creates a multifaceted and vibrant platform for the discours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dia art in a global context. CAC is positioned to adva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by critically engaging with media technologies that are transforming and reshaping contemporary experiences.


www.chronusartcenter.org


文章撰写:黄驿舒

影像编辑:张爱琳

内容编辑:高旖 黄驿舒 罗馨月

视觉设计:王娜娜 谭言 吕垒

内容排版:黄驿舒 

内容校对:唐逸翔 高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