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和谷《司马祠》

黄堡书院
2024-09-24


中国作家网 >

作家和谷的散文《司马祠》入选2009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无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北京试卷,考题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全都署上了“作者名”,这体现了对作者的尊重。今年高考北京试卷,选择了三篇阅读材料,古文材料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是叶圣陶的《昆曲》与和谷的《司马祠》。本市命题部门在试卷中不仅标明了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甚至连“有改动”也给予注明。此前,一位作者因高考试卷选用其文章不付报酬、不署名,而状告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去年法院判决驳回起诉,但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工作中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相关著作权人表示感谢和尊重。“作者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注明作者的名字,是对作者劳动的尊重。试卷引用应该署名,这对于一些普通作者来说,是个荣誉。命题教师稍微辛苦一些,写上出处和作者,就能体现出国家对普通作者的尊重,更何况写上作者并不影响考生的答题。”北京多所示范高中的语文老师也注意到试卷的变化,欣喜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和谷的散文《司马祠》原载《光明日报》2003年6月18日,收入多种经典选本。
和谷早在198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无忧树》,荣获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1976-1988)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他的成名作《市长张铁民》也曾获全国第四届报告文学大奖,并搬上荧屏改编为《铁市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央视优秀作品奖。近年有现代舞剧剧作《白鹿原》《长恨歌》等公演。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出版有《和谷文集》6卷本等著作30多部。散文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法文。
相关报道:今年高考试卷材料作者署名
北京日报

昨日高考语文科目无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北京试卷,考题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全都署上了“作者名”。“这体现了对作者的尊重。”本市某示范中学的语文教师对此感到欣喜。

此前,一位作者因高考试卷选用其文章不付报酬、不署名,而状告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去年法院判决驳回起诉,但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工作中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相关著作权人表示感谢和尊重。
今年高考北京试卷,选择了三篇阅读材料,古文材料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是叶圣陶的《昆曲》与和谷的《司马祠》。本市命题部门在试卷中不仅标明了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甚至连“有改动”也给予注明。

不仅如此,全国试卷中选用的阅读材料,也均注明了出处,对现代文阅读材料还写明了“摘编”。

“作者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注明作者的名字,是对作者劳动的尊重。”“试卷引用应该署名,这对于一些普通作者来说,是个荣誉。”“命题教师稍微辛苦一些,写上出处和作者,就能体现出国家对普通作者的尊重,更何况写上作者并不影响考生的答题。”本市多所示范高中的语文老师也注意到试卷的变化,欣喜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但北京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有人担心是否侵犯了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的著作权。因为作文题虽然引用了该首歌曲的歌词,但没有注明作者的名字,还更改了部分歌词。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在课堂教学中以及类似高考命题这种受国家机关委托执行公务的行为,使用著作权人作品,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据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副研究员唐广良分析,高考试卷中并没有注明引用歌词的歌曲名称,而且歌词也与《隐形的翅膀》的歌词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表明命题者没有全盘借用该歌曲歌词,可能只是期望给考生一个指引,这并不构成对歌曲的侵权。


《中学语文教与学》和谷《司马祠》教案

现状:文学类文本更显“文学性”

20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传承了往年的诸多优点,充分体现了“守正创新,公允考查”的命题特点。同时,新课程“味”如同盈盈香风,伴着一片欢快的鸟语迎面而来。这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材料选取上,突出“温暖”主题,注重精神提升,以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为主导,间以平和的小说,积极发挥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
新课希望通过阅读教学及其考查,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纵观2009年文学类阅读题材的选取,有大好河山的歌颂(全国卷一雷抒雁《彩色的荒漠》),有文化人物的追评(北京卷和谷《司马祠》、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江西卷张炜《木车的激情》),有民众精神的肯定(湖南卷沈从文《云南看云》、福建卷丰子恺《阿庆》),有生活细节的感悟(湖北卷杨振声《书房的窗子》、天津卷楚岩《老屋》、重庆卷池莉《瓷器的意味》),还有独辟蹊径的思索(全国卷二任林举《岳桦》、上海卷林斤澜《春声和春深》、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山东卷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
高考散文阅读

司马祠

和 谷

1、理清全文思路

2、通过赏析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司马迁的无形精神内核
一、导入: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历史人物都是值得我们“仰望”的,比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比如在湘江边“面向风雨的歌者”屈原,同样值得我们缅怀的还有那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韩城来一次精神之旅。
二、课文赏析
1、本文作者紧扣司马祠,并展开了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深层思考。请大家浏览全文,文章具体描写韩城以及司马祠的是哪几个段落?这几节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课文的1——4,8节。1、2两节写了韩城了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第3节写了韩奕道;第4节写了九十九级神道;第8节写了祠院。
2、作者首先写了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作者就是在这样一个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开始了对司马迁的“仰望”之旅。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从精神角度来讲体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3、进入祠墓大门,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条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千年古道。一起朗读这一段,思考写古道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条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千年古道是一种有形历史,同时这条古道上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人物,如韩信,汉武帝,李世民,李自成……这些与历史有关的人物使这条小道具备了历史文化内涵。这条小道的使有形的历史与无形的历史相统一。这种情况就如同司马祠。所以写小道是为了引出司马祠。告诉我们司马祠在无形之中所负载的有形的精神内涵。

  4、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之物?请大家看文章的第4、8节,找出文章具体描绘了司马祠内的哪些东西。

  明确:  九十九级神道;梦碑;泥塑像;墓冢;墓顶一柏

  5、这些有形之物又对应着“史圣”无形的精神,那么,文中负载着哪些无形的精神呢?从文中第5——7节寻找答案。

  梦碑——司马迁德才兼备

  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经受磨难后终于登上史圣的巅峰。

  泥塑像——司马迁虽遭受宫刑当他超越身体是精神的完美者

  墓冢——八卦形墓冢司马迁“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大智慧

  墓顶一柏——司马迁敢于向天发问的豪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把握命题规律,突出复习重点
北京卷文学类文本的地域、文史倾向
05题史铁生《合欢树》;
06题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07题沈红《湿湿的想念》;
08钟敬文《碧云寺的秋色》;
09和谷《司马祠》
2011现代文阅读讲义

17.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8. 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
【评分说明】1.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或两点以上得2分。
2.要点一答“统领下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铺垫”、“过渡”等近义词语均可。
3.要点二答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相关的内容均可,但答“司马祠的高”、“司马祠所在山的高”不给分。
4.要点三答“对司马迁(或司马祠)的景仰(或敬仰、仰慕、崇敬、敬佩、敬重等)”均可,但答“对韩城(或古道)的景仰”不给分。
19.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每组2分。
20.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1分),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1分)。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1分
 ②略(答案不脱离原文,得1分。围绕问号进行思考——历史、社会、文化、价值观、司马迁本人等,得1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得1分。机械照抄原文作者的思考,不得分。
17.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18.考查具体文句作用理解。同去年18题。
19.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找准对应区间,从前后原文提炼答案,整合答题。
20.第一问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答案由三部分构成:本义+引申义(动词的对象)+效果作用。
第二问考查延伸探究能力。

 

《司马祠》的遭遇

和 谷

要知天下事,得问乡里人。深夜,我打开电脑,在整理一些写作资料,偶尔查看一下电子邮件,与友人联络。突然发现两行文字:今年高考北京试卷,选择了三篇阅读材料,古文材料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是叶圣陶的《昆曲》与和谷的《司马祠》。

我一时疑惑,世上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这消息,却是从高高山顶上偏僻的电视转播台发来的。侄子在那儿打工,也许是业余时间温习本科自考,关注高考试卷时发现了这则信息,给我传了过来,没附一个字。乡里人知晓天下事,在这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依然有这个理儿。人们整天被埋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中,往往却也一无所知,大脑一片空白。

在网上,我读到了《北京日报》的报道,说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命题的阅读材料署了作者名,并注明出处,体现了对作者劳动的尊重。我把这个消息发给平时联络的友人,也许有兴趣浏览一下,远在美国的儿子平时联系不多,却第一个回复:I think this is really cool.。我不熟识外文,请教身边正在闲聊的同事,他说试试看,然后不无激动地说,中文大意是:这才是真正的酷。

我在片刻受到了些许安慰,同时琢磨,从事写作快四十年了,发表了成百上千篇小散文,怎么唯独是这一篇《司马祠》成了幸运儿,浮出了水面。记起来了,我从海南岛回到西安的第三年,是在西一路一间陋室上班,跟着春游的同事去了韩城一趟。游了司马祠,去了党家村,回来路上逛了洽川处女泉。之后在电脑上敲出了一组散文,题为《黄河札记》,含司马祠、党家村、处女泉三章。《司马祠》投给了《光明日报》副刊,不久便刊登出来。其他两篇,给了正在索要稿件的一家水利杂志发表。多年过去,这组文章也似乎属于所谓的浅显或速朽之作,没人提到,连作者自己也淡忘了。

记得《司马祠》被选入几种文本,在书架上翻了翻,却没能找到它的踪迹。应该是收入之后出版的《和谷文集》,查阅了三卷本散文随笔卷,选入的数百篇之列却依然不见此篇作品。《司马祠》不翼而飞,躲藏到哪儿去了呢?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还是遗珠之憾?

我记起来了,在最后选编文集时限于篇幅,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反复筛选中只是一闪念,轻轻一键,《司马祠》便被忽略不计,剔出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队伍,埋没在烟云浩渺中了。自己笔耕的五谷,连自己也不识货,留在集子里的就未必比剔除出局的好。也许,谷子与稗子,表面上并没有大的明显区别,只是品质的差异。而谷子终究是谷子,稗子终究是稗子,真理与谎言不可同日而语。这不是说作品的差异如此之大,只是一个比喻而已。

这就是《司马祠》一文的不良遭遇。如果没有入选高考试卷的机会,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埋没了,包括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也许是从事文学写作的一种乐趣与悲哀,尊重与荣誉中的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

正如此文的结尾所写的: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2009-6-13
高中语文网 徐州2012--2013高二试卷收入和谷司马祠
发布时间:2013-1-26

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留侯论

苏 轼

三、诗词鉴赏(10分)        

军城早秋

严武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l2~15题。

司马祠

和 谷

 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③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④“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⑤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选自2003年6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来源:学+科+网]

12.文章是围绕游谒“司马祠”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13.第③段中的“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请赏析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4分)

15.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的“这是天问”中司马迁“天问”的深层意蕴。(6分)

徐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2.(6分)①景仰司马祠:叙写孕育了司马迁的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分)②前往司马祠:重点叙写了负载史圣精神的古道、牌坊和神道,体现史迁精神光照后世。(2分)③拜谒司马祠:叙写了作者拜谒史迁墓碑、塑像、墓冢和墓柏的感受与思索。(2分)

13.(4分)①统领下文内容,(1分)暗示下文将要通过对墓碑、塑像、墓冢和墓柏这些司马祠“有形”的描写,来揭示各自负载着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1分)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1分)②表明文章虚实结合的构思。(“有形”为游谒实景,“无形内涵”是对历史沧桑的回顾)(1分)

14.(4分)这句话综合运用象征、拟人和排比等多种手法,(1分)连用四个“读”字,描写雄鹰俯瞰太史祠的景象,生动形象、多视角(多角度)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思和愿望(1分):司马祠所展现的史圣的精神人格如同一部揭示历史与透视现实的大书——有圆、有方、有直、有弧,值得仔细品味和深刻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三种“手法”,答出任两种即可得1分)

15.(6分)问上天:为何一生饱经磨难?

问天子:为何不能广开言路?(为何对我施以宫刑?)

问祖先:不能埋入祖茔是谁的悲哀?

问世人:能不能理解我“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的良苦用心?

问后人: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我的著作能否扬善弃恶?)(每点1分,答出5点得满分)

(本题是道半开放的评价型探究题,要紧扣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参照所学,分条评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6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两点得2分,只答出一点可给1分)

六、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15分)

七、作文(70分)

来源:作家和谷新浪博客  黄堡书院网络综合整理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精彩文章阅读:

铜川文学往事/刘新中

作家和谷给铜川市关工委朝阳小学捐赠14卷文集

路遥原著、吴天明执导经典电影《人生》完整版

采访实录 | 《延河》杂志第一代编辑的真实回忆

铜川文学三老/刘新中

铜川王益区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推进会在黄堡书院召开

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诞生记

“文学陕军”: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写作
马治权、赵倚平、孙峰、王益作协一行到访黄堡书院及南凹晓园釆风

中国当代最具实力女作家排行榜,你认可吗?

快来投稿!黄堡书院2022少儿诗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和谷在故里南凹演唱《击壤歌》

黄堡书院这一年

文学写作的意义/和谷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