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被两“流氓”,一“恶霸”改变
刘邦是一位“流氓“皇帝,高阳人郦食其投靠刘邦时,卫士对郦食其建议说:“你最好不要自讨没趣!”
郦食其问:“为什么?”
卫士说:“沛公最不喜欢的就是儒生,有一次一位读书人,峨冠博带拜见沛公,沛公真把他的帽子拿下来,冲儒生的帽子小便!”
“诸客有冠儒冠而来,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正听狠人发狠话:“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当尿壶!”
狠如刘邦者,只是把人的帽子拧下来当尿壶,不把人的脑袋拧下来当尿壶。帽子可以换来换去,为了需要,今天可以是“儒”,明天可以是“道”,但脑袋只有一个,是不能换来换去的。所以替刘邦正名:他只是拧过人家帽子当过尿壶。拧“帽子”,还是拧“帽子”之下的“脑袋”,制定一个标准:只拧人头上的帽子者,属流氓的德性;而敢拧人帽子之下脑袋,作尿壶者,就是恶霸甚至恶魔!
按这个标准,刘邦有流氓“德性”。
在古代儒学大师们设计的社会模式里,圣人才能称王。远古的尧、舜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实际上,中国自古称王作帝者,哪有圣人?
有些人不但不是圣人,比如汉高祖刘邦,十足流氓的品性。最先称皇帝的秦始皇,则有恶霸的品性。他能一统天下,不是因为他道德水平,已经高到让六国之人俯首称臣的境界。是因为秦始皇有独霸天下的品质,谁如果不屈服称臣,始皇帝会要你的命、灭了你的国、毁你的家园,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当尿壶。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始皇拧断过许多人的脑袋?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痞子成精的过程。所以后人有一个嘲讽刘邦的成语典故:时无英才,是竖子成名。
竖子者,流氓也。
流氓这个词,现在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中性的词汇。《中华大辞典》里对流氓的定义有二:
一、居无定所。
二、莠民、民众里的坏分子。
今谓扰乱社会秩序安宁、专事不良行为者,亦曰流氓,与无赖同。”
另外,在《共产党宣言》提出“流氓无产阶级”一词,解释是:“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有时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马克思说的“流氓”有几个特性:
一、消极的腐化的;
二、好勇斗狠;
三、懒散怠惰。
马克思是哲学大家,他对流氓的理解,过于消极。在历代革命或起义的队伍里,流氓往往是坚定的革命者。在伟大领袖毛的著作《论湖南农民运动》里,就提到流氓在运动里的中坚作用。
再者,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也没有十恶不赦之人,把流氓放到产生流氓的历史环境里思考,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时期的王朝起义,都是由“流氓”扮演了重要推动的作用,如秦汉交替之时的陈胜、吴广,他们对当世社会平民造成的伤害,成为历史,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却是永恒的。
所以对于中国历史上这一类流氓,除了给予他们应有的同情,还得在一定范围内,给他们正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无他们参与,不能成其功!
按辞典里“流氓”的标准,秦汉之交首义者陈胜,属居无定所,是流浪汉性质的流氓,他年轻时,曾给人“庸耕”,在地主家里作长工,他是最典型流氓无产阶级。
另据《史记》里的说法,刘邦为洒水亭长,与陈胜相比,他至少应算得上是富农,或小地主。但他属无赖式的流氓,没有文化,对知识分子不尊重,在他的治下,吃喝嫖赌,至少是一个四毒俱全的人物。
在秦汉交替,第三位影响历史的人物,当属项羽。
此人有一身好力气,《史记》里说他“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在他出道之初,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两人发动一场针对会稽太守的政变,结果项羽一人“击杀数十百人”!这是一场最牛的政变,按《史记》文字的记载,项羽一个“击杀数十百人”,后来的诸多学者,也不能理解项羽的战斗力,说古汉语里“数十百”是一个不定数,古人有把百以下,如八九十,说成“数十百”的习惯。所以这里的“数十百”,不是数百,也不是数千,而应理解为八九十人。一个人,一次击杀八九十人,也是一个让人恐怖的数字。与推动历史的陈胜,刘邦相比,项羽不是流氓,他是货真价实的霸!
当然,他的“霸气”,主要是用改造社会,所以史学家都承认他的“霸”,不太好意思讨论他的“恶”。项羽也蛮欣赏他的“霸气”,所以革秦王朝命成功之后,他自称霸王。
秦汉的历史实质被两“流氓”,一个“恶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