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 不忘先烈,抚今追昔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2021·04.04
到了唐代,寒食、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中描写扫墓情形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诗云:“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清明之日,时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不仅踏青郊游,而且要进行荡秋千、蹴鞠、拔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使节日充满了春天的欢乐。
明清时代,清明节俗已普及大江南北,风俗变化各地有异有同。值得重视的是清明踏青风俗中渗入了大量的娱乐活动。“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支素、骠骑、飞钱、抛拔、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筋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而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接踵承应。又有买卖赶趁,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往往成市”。蔡云《吴歈》有诗云:“纷纷神役与神囚,多事舁神到虎丘。却爱巡风小儿女,绣衣华帽骋骅骝。”此诗所描述的就是清明时节山塘庙会的风俗。
迄今为止,清明节仍然是中国民间十分重要的节日。不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那些迷信风俗已被逐渐淘汰,至于插柳于门,或男女簪柳戴柳的风俗已极少见,不过农村的儿童们还往往于此日折下几枝嫩绿的枝条,拧下皮筒做支音色颇佳的柳笛玩耍。而城市的居民往往在清明节前后,扶老携幼到郊外春游踏青,领略大自然旖旎的风光。当然扫墓风俗依然存在,农村尚有不少清明祭祖坟的遗俗,但更多的是每逢清明节,人们纷纷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们的业绩,以示悼念。
电影《列宁在1918》中,列宁对工厂工人发表演说时讲了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先烈们把生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人民,让后代们能够在和平的年代幸福的生活,忘记过去就是忘记了国家过去的耻辱;铭记过去,才能居安思危,让后人牢记先辈们的贡献,明白今天的幸福是用先辈们流淌的的鲜血换来的。先辈们留下的一座座烈士纪念碑,是革命先烈们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证明,是一部部凝固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面面激励后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旗帜。
清明时节,不忘先烈,抚今追昔,观烈士陵园,献一束菊花,体会先辈们的红色精神。回顾历史故事,牢记历史使命,对先辈们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网络发展中心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历史使命,将开展“诵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于每周二重温党员故事,回顾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
往期精彩回顾
砼程铸魂,献礼百年 |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之党史篇(三)
文字 | 王大忠 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图片 | 郭连坪
编辑 | 严毛毛
责任编辑 | 王孰楠
监制 | 郭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