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礼包①丨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当前的重要时代课题,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2021年至2022年,国家民委公众号开设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专栏,梳理了中华文化符号产生发展、中华文化创新交融的过程,在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中,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兔年春节期间,我们挑选了部分精彩文章放入“中华文化礼包”,供您在假期细细品味。
中国茶: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与瓷器、丝绸等自古以来便共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片小小的东方树叶,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意义。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中国茶: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黄河是一条孕育伟大文明的河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黄河文明以其根源性、连续性、包容性等文化特质,成为中华文明的根脉和中华民族共享的根源性文化符号。
黄河所经之处,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和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区域,深刻改变了华北地区的自然面貌。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大地形阶梯及三大自然地貌,以奔腾之势塑造着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长城 :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城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城内外是故乡。长城内外各民族在团结融合过程中,不断强化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管是魏晋南北朝、辽金统一北方时期,还是元、清统一全国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中原文化,同时,游牧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也影响和充实着农耕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长城 :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巍巍泰山:包容万象的中华民族之山
泰山,向来以“五岳之首”的盛名称誉古今。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壮丽,历史悠久,历代君王封禅祭祀,文人墨客吟咏题刻,留存的文物古迹众多,被誉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山、风景山,更是一座政治山、信仰山、文化山和精神山,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相得益彰。今天,讲好泰山故事、传播好泰山文化,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巍巍泰山:包容万象的中华民族之山》,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昆仑:各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
古往今来,昆仑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张力,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神圣图腾。作为昆仑文化核心,昆仑神话体现了中华先民对所处世界和文明起源的不懈探索与认知表达,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共同的集体记忆、无限的文化想象,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的形成与发展。
昆仑文化辐射地域宽广,内涵丰富,其传承流变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华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标识。千载而下,昆仑文化依旧鲜活有力,是各民族共创中华民族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典型力证。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昆仑:各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孔子的天空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尼山的月光,穿越历史烟尘,行走亘古长河,洁净、明亮而坚定;孔子的天空,因高远而圣洁,因博大而隽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星空,是中华儿女的心灵禅房。一路走一路走,便是一个日月同辉的清朗世界。
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民俗风尚。
二十四节气植根于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国社会顺天应时、指导实践的生活制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都江堰:天人合一、多元交融的伟大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变害为利,做到了科学、自然与人类利益的完美统一,在历史和文化科学方面价值突出。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2000年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都江堰:天人合一、多元交融的伟大杰作》,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作为西藏文化遗产杰出代表的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藏族文化与祖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珍贵历史见证。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大运河:宝贵的遗产 流动的文化
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全长近32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自北向南联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沿用2000多年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6月23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民委”公众号文章《大运河:宝贵的遗产 流动的文化》,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