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育学教授论聪明——发挥你自己的特长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Photograph: Graham Turner
作者:刘以栋
我们中国人说一个人聪明指的是耳聪目明,美国人说一个人聪明指的是他或者她的智商(IQ)比较高。现在我们发现,除了智商以外,还有情商(EQ)等。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心灵的框架: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1983)一书中提出,人有七种智能,后来他和他的同事又把人的智能增加到十种智能。我认为加德纳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所以就把其主要观点编译在这里。加德纳也是中国华东师大的兼职教授。
《心灵的框架: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1983)
教育学和心理学容易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所以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加德纳教授,或许这样有助于大家接受他的观点。
加德纳1943年生于美国费城,父母都是来自德国的犹太移民。他们在二战以前从德国逃到美国。 加德纳的本科和博士都毕业于哈佛大学,专攻心理学和教育学,他博士毕业以后,在波士顿退伍军人医院工作20年,1986年回哈佛大学当教授,是世界多元智能理论之父,被世界上31个大学授予荣誉学位。
现在让我们看看加德纳提出了哪七种智能。
语言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语言天赋自然就是一个人学习新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超强能力。他们善于讲故事和打动别人,并且会巧妙地使用幽默来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
有语音天赋的人可以做作家,诗人,记者,律师和政客等,因为这些行业一般需要较高的语言能力。
逻辑数学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数学逻辑天赋是一个人分析问题,数学推理和通过科学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加德纳的观点,这是一个人模式识别,逻辑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这两项合起来是传统意义下的智商测试出来的能力,即IQ 指标,基本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考试成绩。
数学和语言能力强的人,适合于做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数学家,计算机程序员,会计和工程师。
音乐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有音乐天赋的人会从声音,节奏和音乐模式来思考问题。他们的才干表现在表演,作曲和音乐模式欣赏等方面。 有音乐天赋的人适合做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
加德纳自己喜欢弹钢琴,并且教了11年(1958---1969)钢琴,但他从来没有成为职业钢琴家。我认为他的多智能理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习以外的音乐活动。
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运动天赋表现在身体做复杂动作时的协调能力。这些天赋包括 身体语言,哑剧,舞台表演 和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天赋高的人包括 体育明星,舞蹈家,演员,杂技,体操运动员。有的职业也需要善于身体平衡的人,譬如 救火队员。
视角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
视角空间天赋表现在对空间物体的认知,知道物体怎么安排。雕塑家,建筑设计师都需要空间天赋。其它需要视角天赋的行业包括领航员,视角艺术家,室内设计师和工程师等。
人际交往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在明白别人的目标,动机,和愿望。它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销售经理,推销员,心理咨询师和政客都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内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内省能力是一个人明白自己的感受和动机的能力。这种能力帮助我们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日常生活。作家和哲学家都需要有较强的内省能力。
多元智能一览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是这七种能力的唯一组合,即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能力是完全一样的。后来加德纳又增加了其它的智能,但是理念非常清楚,就是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虽然他的观点现在还不能被实验证明。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每个人的才华都是不一样的,这就给现有的教育体系带来了挑战。如果我们接受每个人的才干都是不一样的理念,那么我们的教育系统就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调整,使得每个人的天赋都得到充分发挥。这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加德纳也承认,心理学理论不能主导教育政策,他的多智能理论还需要被进一步发展和证明。
同时,他的理论也说明了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从这一点看,我认为孔子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两千年以前,就发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论语里面有一个故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过来就是: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现在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学校里面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是不现实的,因为毕竟学校有那么多学生,如果对每个孩子单独教学,老师也忙不过来。但是,我们在家里,可以对孩子实行因材施教。父母要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容忍他们有缺点。爱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只爱孩子取得的成绩。
加德纳的理论,也对标准化考试带来挑战。现在美国大学的入学标准化考试(譬如 SAT, ACT),基本考的就是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方面的智能。如果我们孩子的天赋在别的领域,譬如在人际关系或者视角艺术方面,那么我们怎么接受孩子的低成绩?同时,加德纳理论也印证了一个事实,那些在高考中的尖子考生,或者大学里的杰出毕业生,到社会上并不总是混得风生水起。这一现象表明,虽然他们有特定的天赋,但他们并不具有生活中的其它天赋。
对那些职场失意的人,加德纳理论有助于他们明白,有些领域是他们的短板,或者他们还没有找到他们自己的特长领域。
对第一代移民来说,生存是第一目标。为了工作和收入,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这样固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想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出人头地,可能就是不现实的奢望。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美国人在鼓励孩子选择专业时,经常会问下面三个问题:
1、你喜欢这个专业吗(Do you like it)?
我越来越觉得,我们都应该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每天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生活会少了许多乐趣。
2、你在这个专业有特长吗(Are you good at that)?
有的时候,我们喜欢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擅长做的事情。譬如,许多人喜欢玩游戏,或者打牌,但是我们未必比别人在这个行业做得更好。
3、你可以靠这个行业谋生吗(Can you make a living on it)?
中国人讲,行行出状元,但是每个行业的状元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并不杰出,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一下在这个行业谋生的能力。譬如,一般的工程师都可以谋生,但是一般的运动员则不能靠体育谋生。
我个人认为,在规划未来职业时,美国人对未来谋生方面考虑不够,而中国人对未来谋生似乎考虑得太多了一点。
It is not about how smart you are, it's about HOW you're smart——Howard Gardner
加德纳一书的最终启示是,我们不需要根据人为的标准来评估自己的能力。真正的聪明人是那些知道自己的特长,并在那个领域里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那批人。这样的人,才容易成为自己选定行业的领袖人物。
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应该是他的地位或者财富,而是他是否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得到大家的爱戴和尊重。
相关阅读:
作者:刘以栋,系美国资深金融分析师,笔耕不辍的他,业余爱好阅读,写作;他撰写的金融类点评,教育类资讯和感悟,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媒体刊发,让多人收益。本文经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号联合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