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差的教育越骄傲
老人家在我家住时,喜欢看抗日神剧。一来二去,小朋友难免学会几句:鬼子都是坏人!混蛋!
我不是很开心,因为缺乏理性的仇恨带给人的不会是幸福。小朋友最终对日本形成怎样的印象,应由她自己判断,而不应被引导或滥用影响。但那种思维根深蒂固植在上一代心中,我们也无法扭转。
去年十月,我们与小朋友去日本住了两周。没有报团,所以就像是一个纯粹的日本人一样,所走线路完全随意。回来之后,小朋友就不再说那些话了,有时而偶尔还会纠正老人家说:现在的日本人并不坏啊,和我们一样的。
在那期间,我零零散散写了很多记录,先在小密圈,后来整理了下发在了公号里(《日本纪行之碎片》)。
我最震惊的有两点:我没有想到中国经济对日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日本的秩序感和文明的野望,让人感到惧怕。它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个民族除非毁灭,否则不可能被击倒。
他们从不妄自菲薄,而是不断在学习,不断希图超越。反观我们,却不是这样。
月初开始翻看《日本国立小学365天》,这本书是一位妈妈对自己儿子上日本小学的记录。因为她的儿子小学前五年都在北京,所以对比非常强烈。
最显著的变化是,她儿子由被动上学变成了主动学习。起因之一,居然是饭菜好吃。她写道:
日本学校的营养师必须持有营养师和教师的双重资格证书,不像中国,一个没有膳食专业知识和学历资质的农村保姆也有可能被录用为学校食堂的大师傅。
很多人说,这是“何不食肉糜”,但果真么?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人人觉得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原谅。在道德上,我们长于严苛,但在做事上,却勇于宽容,这是通病,岂不知做事才最重要,影响最大。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日本在细节上做的无微不至。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精神。我们在日本所见也是这样,我对日本最不适应的地方,也在这里。它为文明的规则所压抑,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被规定的非常细密,反而非常不自由。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这种细节上上的完美努力,也体现出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教育上也是如此。不但饮食,日本的教师任职也非常严格,而且非常辛苦,常常工作十几个小时。医学院是最难考的科目院系之一,基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入选,保证了日本的医疗水准。学校对学生的细节也非常注重,细致到书包的制作和各种器具的大小尺寸等等。
但读完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日本小学中很多事情其实大陆的学校也在做,但是区别在于,我们很多学校做的都是形象。比如造价昂贵的游泳池,我去过数所学校,基本都很少使用,怕学生出事,学校担当不起。但日本小学却在一丝不苟的执行。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就像作者说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事情,它不是写出来或者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这些年,我见惯了长于空谈的人,也有很多人依靠这样的行骗获得了钱财地位,但从长远看,只是虚度光华罢了。
另外,她儿子喜欢学习,也与受到尊重有关。那是文明规则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我一直以为,这才是优劣教育之间的根本差异。因为学习毕竟是儿童自己的事情,教师与家长并不是主角。
作者举例说:
在日本,做得和别人一样是不会被肯定的,而在中国,和别人做得不一样就要挨批。孩子上课爱接下茬,在中国总挨骂,到了日本反而受到老师表扬,夸他活跃了上课气氛。
她把这些归结为日本教育中的“体谅”能力。
什么叫“有体谅的能力”呢?又是怎么养成的呢?作者说:
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培养体谅能力。《教育基本法》中写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格的形成,体谅的能力是形成人格的必要条件。
日本的教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意识,都是积极主动地尽量做到与学生同化;日本服务做得好,完全基于为客户着想的素质。与他人同化也正是日本体谅文化的根本,为别人着想的素质可谓日本文化的重要特点。
在欧洲社会,相对于客体,自己是以主人的身份去款待对方的;中国和韩国的友好精神是把对方认作自己的伙伴或朋友。也就是说,只要自己有余力,就尽量去为对方服务。
但日本的不同在于:与对方同化才是他们认为的体谅和服务精神。比如志愿者去了地震灾区,会想:当地人的住宿有没有问题,自己带的钱够不够;给灾民分发饭团的人也会收到地灾民塞给自己的一点儿钱。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了多么严重的灾难,作为日本人,他还是会首先考虑对方的需求。这就是日本传统的体谅精神。”
我们类似的称呼似乎是共情能力,也就是同理心。我在接触小孩子的时候,发现这是我们教育中非常欠缺的一种能力。我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大陆原子化个人的问题,人人怀有受害者的心态,遵循丛林法则,互不信任,无形中也影响了儿童。
除此之外,就是日本小学对小孩子身体能力的重视。在日本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遇到的日本孩子个个小腿粗壮,那应该是经常骑车、游泳、攀爬或者踢球才会拥有的特征。反观我们的儿童,有这样身体的比例并不大。
作者也批评说:
中国是从中考到高考都只根据考试分数来选拔和录取,不参考日常成绩,更与音、体、美等副科无关。因此,在义务教育期间,从学校到家长都不重视音乐、美术和体育。
画画技巧成为课外辅导班的专业培训内容;不专门学琴就不懂五线谱,也不懂乐理;体育不达标也没人着急;期中、期末考试前甚至取消音、体、美课而做数学题。小学设置了科学课,但几乎没有实验内容,教委也不对小学实验设备作任何规定,更不要说什么技能考核的实施办法。
这样的义务教育符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吗?是否利于养成自主和自立的良好精神素质?现实似乎是:越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越缺乏生活常识,知识偏食,营养不良。”
这些话听起来并不悦耳,对于作者来说,我觉得她实在也没必要如此讲。儿女都已去往日本读书,中国教育如何,又与她有什么相干呢?这些恐怕仍然是拳拳之心,希望中国教育更好。
但这样的声音,估计不会被放大。我这几年的经验也是如此,如今周边越来越多夜郎自大的人,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天空,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他们四处反对树敌,但对身边强大的对手却一无所知。
我想,与很多家长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相比,这大概是另一种焦虑,但同样是对世界无能为力的应激反应。
不过,我们的孩子终将迎向未来。如同我们与上一代人一样,他们所面对的与我们不同,那将是越来越小,联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说:“地图上看地球是有国界的,但从宇宙看,地球就是一个。”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对手亦将超越国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希望。我们希望他们度过美好的一生,但只有ALL OUT,才能获得尊重与和平。
相关阅读: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父母的事
作者:白宇极,原载:公众号“白卷(baijuan008)”。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有兴趣的读者敬请关注本号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