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得主、MIT新生家长留学经历和申请经验分享实录
背景
来自北卡某私立学校的的应届毕业生,陈诗雨同学在2017-2018年度大学申请过程中,在早申请阶段即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并最终选择就读麻省理工学院,成为该校2022届新生。
来自北京的陈诗雨同学是中国数独(数独是源自18世纪瑞士的一种数学游戏)界的顶尖高手,获得无数荣誉和奖项,其中最耀眼的则是2016年中国数独锦标赛MVP个人第4名,并入选数独国家A队,同年斯洛伐克世界数独锦标赛个人第四名! 陈诗雨同学还是2017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得主。
陈诗雨同学九升十赴美就读私立走读学校,少小离家不但取得极为优异的成绩,而且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勇于面对连成年人都感觉棘手的局面,与学校和寄宿家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最终在早申请阶段即被麻省理工录取。陈诗雨同学的成长与家庭的培养和支持密不可分,6月12日,成长视角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群资深群友,陈诗雨同学妈妈通过线上讲座为成长视角微信群友分享孩子整个留学经历,现在将讲座实录分享给大家。
陈诗雨同学
分享
主持人:各位群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MIT新生家长陈诗雨同学的妈妈来为大家分享陈诗雨同学的留学经历。希望能够对各位同学及家长起到帮助的作用,下面有请诗雨妈妈!
主讲嘉宾:大家好!我是陈诗雨妈妈。很感谢群主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跟大家在这里做一个分享,因为我在群里也得过大家很多帮助的,所以很高兴能够在这儿给大家给群友们一次回馈。
我今天的讲座首先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女儿的留学情况和美本申请的过程,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申请过程中的经验,另外再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下回答。如果在讲座中有什么我讲的不清楚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来,我最后一起回答。
一、美高经历
那么我就先介绍一下我女儿的情况:我女儿是2015年九申十时去美国读高中的,当时申请的学校中最后选择的是北卡的一个走读的非宗教私立学校。这个学校排名不是很高,我记得当时在北卡的私立高中的排名里是第十九名。
我们美高的申请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挺痛苦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实际上决定出国是非常早的,是在2013年就决定了。那么其实对我女儿有两年的准备时间,但是她是一个特别典型的理科生,她对所有死记硬背的东西都有排斥。她当时就拒绝背单词啊、或者刷题呀、刷那些托福、ssat的考题什么的。所以她当时的托福和ssat标化成绩是比较低的。
她出国的时候托福只有71分。这个和现在很多高中出国的孩子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但是她的优势是在于一方面数学理科这种成绩比较好,另一方面她的英语标化成绩虽然低,但口语很好,所以她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所以面试给她加了很多的分。包括我们参加维立克第三方面试她的成绩也都是相当不错的。
当初考虑申请学校的清单时候,我们申请的有寄宿学校也有走读学校。收到的offer里也是两种学校都有。最后放弃寄宿学校选择了走读学校,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我觉得走读学校会住在寄宿家庭,这样可以让孩子和美国的家庭有更多的接触,更有助于她去了解美国的社会的情况,而且也能够更锻炼她和人相处的能力。另一方面,我觉得因为我们的标化成绩比较低,所以最顶尖的寄宿学校我们都没有申请到。我觉得如果去一个不是最顶尖的寄宿学校的话,还不如去一个相对还不错的走读学校。这样可能孩子学习的压力会比较小,她会过得比较轻松。
而我女儿这三年学习下来呢,也确实应证了我前面的这两点考虑。包括我们之所以能够去这个学校是九升十而没有重读九年级也跟她的本身当时的能力能够轻松的应对学校的这些课业有关系!她能够得到学校批准给她发十年级的offer,是学校招生委员会与授课教师讨论后决定的。之前学校好像没有这样的先例,一般都是九升九。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我觉得我女儿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进步。最重要的,我觉得美高的优势,主要有三个。第一点是自由选课。自由选课,可能大家其实都知道,是美高和我们国内体制内教育的一个特别巨大的差别。但是我觉得真的是这点对我女儿是特别重要的。因为首先她可以选她自己喜欢的理科,她可以多修,只要其他的课程满足了学校要求的学分就可以。
另一方面,我女儿是特别不喜欢体育的,因为她曾经骨折过一次,从那以后她就对体育有一种排斥。但是去了美高如果你不愿意参加跑步、篮球这些体育课程的话,你即使去做裁判或者是做计分员为球队服务,学校也可以算你的体育成绩。这就给了她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不像在国内,不管你的身体状况如何,各种条件如何,都必须得参加一定项目的学习和锻炼。所以这个她觉得特别的自由,是她特别喜欢的一点。
而且她们学校的体育这类课程的学分呢,是把体育和活动算在一起的。比如说她去参加学校的舞蹈课、声乐课等,这些都算在这一类的学分。
第二点,我觉得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国内的时候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我们的教学基本是填鸭式的,老师怎么给你讲你就怎么听。但是在国外上课的时候,尤其是文科的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对问题的思考。这个其实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说她们上美国历史课的时候,我们一般上历史可能告诉你这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你去记下来就好了。但是美国上美国的历史课,讲到比如说某一年通过了某一个法案,老师就会让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时候能够通过这个法案?什么样的人会比较支持这种法案?什么样的人会反对这种法案?然后围绕这一个话题,进行好多好多个不同侧面的讨论,这个其实是非常能够帮助学生去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的。她在这方面现在也确实有了很多提高,再看文章或者我们讨论话题的时候,她就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她认为别人说的对或者不对的地方在哪里,她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思路。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三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美高让她有了一个寻找自己未来的机会!怎么说呢?就是她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包括去其他的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去做一些研究,尝试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数学或者真的喜欢哲学?她的尝试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沿着自己的这个喜欢的科目去不断的深入。
比如她的数学课,因为她在国内一直是数学实验班的,她的数学的成绩在出国的时候比她学校的这些同龄人的数学成绩是要好,学的东西也多,她在学校只有十年级和十一年级选择了学校提供的数学课,就已经把学校最高级的数学课就学完了。十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给她找了北卡州立大学,她通过网络同步和大学生一起上一门数学课。
后来她和她在北大学数学的朋友沟通过,她上的这门州立大学的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相当于北大大三的时候学习的课程。这种机会,在国内我不能说没有,但是确实会很少。所以我觉得美高提供了让一个孩子们去寻找自己未来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美高,给我们其实是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她出国取得的这些进步,确实是我在她出国之前没有想到的!
二、美本申请
而且美高生活的这种丰富多彩,也为她的大学申请提供了很多素材!因为大家都知道美本的申请是一个特别特别复杂的过程。
它不像国内的高考你只要学好固定科目参加高考基本就OK了,但是美本的申请过程除了标化成绩以外,它还要看你很多很多课外的东西。美高期间我女儿参加了很多活动,我觉得在国内她可能就很少有这种机会,或者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做这么多事。
我女儿的Sat成绩是1510,作文是满分,托福成绩是109,她Sat2考了数学和化学两门,数学是800满分,化学是770。有十门的ap课程。有些课程的分数还没有出来,因为是她今年五月份刚考的,之前出来成绩的应该都是五分。
这些都是她的一些标化成绩。我觉得在国内的话,她可能很难做到这个成绩。因为我前面说过她是一个理科生,她拒绝死记硬背的任何东西,她在美高的这三年也几乎没有刷过题。她英语成绩的最后结果,实际上都是在日常学习中得到的锻炼。
另外,因为她数学成绩比较好,她在美国参加了不少的数学比赛。除了AMC、AIME这种国内孩子也能够参加的比赛以外,还包括州里的各种数学比赛,她也是她们学校的数学校队的成员。另外,她在十二年级的时候,去MIT参加了MIT的女生数学邀请赛。
这个邀请赛是只有在美国和加拿大读高中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是MIT根据AMC12的成绩,邀请成绩最高的前三百名女生来参加。然后她去的那一届她取得的成绩是68名,在所有女生中68名这个成绩相对来说我觉得还算不错。而且我觉得这次比赛对她申请MIT到最后被录取,我觉得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科研方面,因为她除了喜欢数学以外,对生物还比较感兴趣,所以她在十一年级的暑假,去维克森林大学的再生医学研究室实习了五周,跟着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做简单的生物实验。另外她也在国内的一个医院去实习过几天,因为她对医学也是有一定的兴趣。
另外,她也参加了很多很多的活动,其中占比最重的就是数独。数独一直是我女儿最大的爱好,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数独。可以说这些年也参加了很多比赛。她个人最好的成绩是作为中国队的队员参加数独世界锦标赛作,取得个人第四的成绩。这个成绩也是咱们国家的数独选手在海外举行的世锦赛里取得的最好的个人成绩。
她还担任了中国的数独形象大使。在中外进行数独交流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说帮助做题目翻译之类的,还因为数独参加了最强大脑节目的录制。
她还参加过一些专门举办以数独为主题的夏令营,她作为教师教孩子们做数独,她还组织了自己的数独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不仅在国内的上学的时候就做的,她出国以后在美高也成立了一个数独俱乐部。
另外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拉拉队,同时她也组织了她们学校自己的数学队,每周都要去参加网上参加一次数学比赛,比赛以后她就作为tutor给队里的成员讲解比赛的题目,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她还做了很多义工的工作。比如说参加了学校的一个拒绝饥饿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定期做一些蛋糕或其他食品,然后送到相关的福利机构,让大家避免饥饿。因为她们学校是从K到12的,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有。她还会到幼儿园去做义工帮助老师照顾孩子。
她还参加了一个阅读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帮助低龄的孩子培养阅读能力的。她会每天读一本书,录制五分钟的音频,然后把这个音频发到俱乐部的群里,给低龄的孩子们去听,培养她们阅读的兴趣。
她还在一个中文学校做舞蹈教师的助教,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在美本申请的时候,CommonApp申请系统里有一个大表就是要填学生的各种活动的。她是把这个表填的满满的,还有些东西可能都没有地方填。那么这些活动的参与,我觉得如果是在国内的话,可能真的没有时间能做这么多的工作。
在申请文书上。我们在CommonApp系统里的主文书用的是自选题目。因为当时我们觉得其她的固定题目可能都没有办法突出我女儿的特色。我们觉得她和别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她在数独方面的这个成绩。那么如果要想突出数独,固定题目不太好写,所以用的自选题目,主要讲了她在数独上面的一些经历,然后用这个主线讲她和世界之间的联系。
在其它的副文书里,我们整体突出了三点,第一点就是坚持,这也是我觉得美国的高校特别注重的一个品质。我觉得,尤其是藤校她们会特别愿意看到你在某一方面的执着和热爱,长久的去做一件事,然后来体现你内在的品质。那么我们在这点上其实主要就是从数独和她的一些义工服务中去体现的。
第二个在文书中我们主要着重写的就是leadership。leadership这一点,从字面上理解是领导力,但是我们当时没有从你当一个领导上去写,而是更多地体现用你所学和所能去影响你周围的人,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去写就变得容易多了。
因为一个学校可能学生会主席只有一个。但是像我女儿做的各种tutor,不管是做舞蹈教练、还是数独队的教练、还是她组织的数独俱乐部、还是她参加的阅读俱乐部,这些都能够体现她用自己的所学和所能去影响周围的人。虽然你影响的范围和人数可能不够多,但是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定能够对周围有所改变的。
第三就是体现一些科研的精神,她对数学和生物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就能够体现这点。
应该说我们非常非常的幸运,通过这三年的一些规划和发展,我们在早申请阶段就收到了MIT的录取通知书。我真的觉得这是特别特别幸运的,因为我们几乎没有经历各种折磨就拿到了自己梦想的offer,我也看到很多这一届成绩各方面都比我们好的孩子,一直熬到了RD甚至补录的阶段,然后才拿到自己满意的学校offer,甚至有的最后都没有拿到。
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是特别特别幸运的!而且最顶尖学校的录取,这个幸运就变得更加的重要!因为每一个申请顶尖学校的孩子都是非常非常优秀的。这个offer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所以我们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幸运。
而且从今年的申请结果看大家都觉得今年的申请是特别特别惨烈的。因为太多的孩子可能觉得在早申请阶段能够拿到一些保底校的offer但都没有拿,这个变化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的。综合看今年的申请结果,我觉得能够体现这么三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真的是体育生吃香。各个学校,第一个能够定下来学校的往往都是体育生。这点也体现出美国整个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所以如果大家的孩子是有某方面特别擅长的体育项目,一定要鼓励孩子坚持下来,一定不要放弃!
第二点说出来可能会挨骂,但是我还是想说,第二点就是拼爹的优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举个例子,给大家来说,前些天我们去美国参加我女儿的毕业典礼,当时通过airbnb在她们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有一天房东过来了,跟我们聊了一会儿天,问到我女儿去了哪个学校?我女儿回答说去的MIT,这时候房东说了一句话,他说:那你一定特别聪明,或者你爸特别有钱。
从这句话里头就能够体现出,即使是在美国人的这个思维里,顶尖的学校也是需要有背景去支持的!虽然其实他说的这个话可能在MIT不是特别的适用。因为MIT其实还真的是录取了很多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并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或者家里也不是那种特别有钱的家庭的孩子的,但是其它的一些顶尖学校真的是有这种倾向。
因为各个学校的风格不同!有的学校,比如说我就需要培养领袖,或者我就喜欢有leadership的人。那么可能家庭背景会对学生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支撑。可能捐款也是一方面吧,因为你家庭有钱的话学校可以拿到更多的捐款。毕竟私立学校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学校的运营经费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捐款的。所以学校会对这点比较看重。
第三就是在申请的过程中,留学生整体是不占优势的。一方面留学生的录取名额少,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学生之间的竞争其实还是非常激烈的。比如说一个学校,我只能录取四个中国孩子,那么你实际上面临的竞争首先是来源于中国孩子之间的竞争。
但是中国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可能都理科比较好、擅长某一个音乐项目等等,学校会觉得中国孩子都好像啊。所以对中国孩子录取上有些学校会觉得没有特色。
但美国的学校,尤其是大学,她会特别的注重学校学生的多样性。所以中国孩子的录取,我觉得就不占有特别大的优势。那么在中国孩子之间比较,我觉得美高的录取还是要优于国内的学校的。因为你经过了美高几年的学习,可能更能够适应美国本科的这个学习过程,包括你的成绩、各方面的提交的信息,美国学校也就会觉得可信度更高。
在整个的申请过程中,有几点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就是一定要去看学校,来确定自己的梦校。因为以我女儿的经历来说,她的梦校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她在初中就去看过一些学校,最初的梦校是普林斯顿,并不是MIT。
后来在美高阶段,她通过一些比赛机会,又去了一些学校,包括她们州里的一些学校。我们去美国的时候也都带她走过一些学校,包括加州和北卡各种学校都走过。后来她的梦想就变成了MIT,这就是深入访校以后带来的一个结果。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有精力的话一定要带孩子去深度的访校!然后来确定孩子最喜欢的那个学校是哪个?她的的梦想是哪儿?同时梦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在申请的最初阶段。我真的不觉得MIT会给我们录取。我觉得这个几率太低太低了。我自己觉得都不超过百分之一。所以我让我女儿ED了杜克。我说我们很幸运的原因之一,也是杜克defer了我们,我女儿才能实现梦想,去了MIT。
第二个经验就是围绕孩子自己的兴趣来开展活动。这个是在整个高中阶段可能就要做好规划的,因为不管从国内高中三年,还是美高四年的情况申请,活动都要有一条主线,把她连接起来,并通过这条主线突出你对周围的人的影响,这可能会对你之后写文书来突出孩子的特色是特别有帮助的。
第三个经验,是要做好一个合理的规划和时间的安排。因为无论你怎么做活动,GPA永远是排第一的,标化可以说是硬门槛。我了解的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基本是先划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GPA和标化的成绩,比如说它的要求是SAT1400分以上,托福100以上,GPA要达到4.8,然后才能够进入下一个环节。
我刚才说的数字都是随便说的,大家别作为参考。就是说你只有达到了她划定的这条线以后。你的孩子所有的其他申请材料才会被审阅。所以GPA永远是第一的。
三、留学准备
另外还有一点经验的分享,是关于出国前所需要做的准备的。在这儿想跟大家分享这一点,是因为我女儿出国前我是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的。从2013年决定送她出国开始到她走之前,对美国的高中,我真做了一个特别深的研究。包括从网站上我翻看了一大堆学校的情况。然后给她选校确定申请的名单等等。
包括她去美高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都做了一些了解,而且是给我女儿做了一些心理准备的。当时我觉得我的准备和她的准备是做的相当充分的。但实际上出国了以后,你才发现,这些准备依然不够,尤其是在心理上面的准备。
因为你在美国的这三年的过程中她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再加上我听说的很多例子,比如说学校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美国中西方文化冲突所带来的一些误会,这些孩子都需要在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
还有出国以后和国内生活学习生活的产生的一些落差。比如说有的孩子在国内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出国以后,认识你的人很少,你和美国的同学之间缺少共同的话题,等等原因。很多孩子都会产生失落感,再加上学习各方面的压力,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纯英语的环境,对孩子学业造成的压力,很容易给孩子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所以我建议大家决定送孩子出国以后一定要在心理上给孩子们更多的准备,另外,在孩子出国后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跟孩子保持一个顺畅的沟通帮助孩子去平稳的度过适应期,我觉得这个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对我女儿出国情况的一些分享,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小经验吧,下面,我会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解答。
主持人:感谢诗语妈妈的精彩分享,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现在讲座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各位群友提问。
第一个问题是:有家长问我女儿的申请是DIY的还是通过中介的?分享一下她的文书构思和写作方面滴经验。
我们美高的申请是自己DIY的。美本我们一开始的计划依然是DIY。但是后来到了十一年级暑假就是八月底十二年级快开学的时候,我和我女儿在文书的写作上出现了一些冲突,我们两个人的思路不太一样。虽然我们选择的方向是一致的,但从写作内容上怎么来突出这个数独,我们出现了一些矛盾。
为了避免我们两个之间的这种冲突,我就建议我们找一个中介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带她去见了一个我觉得能够在文书上给她提供头脑风暴的一个老师。见面聊了之后她也感觉非常好,于是就签了这个中介。后来通过中介帮她去做了一些思路的创新,但是所有文件的提交这些我们还是自己做的,没有通过中介去提交,因为我觉得这样能更好的掌握整个申请的节奏。
关于文书的构思和写作方面的经验,在前面的讲座里我已经提了一些。我说到了在CommApp系统的申请里我们用的是自选的题目,以此来突出数独对她的影响和她对周围的影响。MIT的申请系统是独立的,一共有五篇文书。
第一篇是要你写一件因为快乐你才去做的事。我女儿写的是阅读俱乐部,她写的这个俱乐部活动给她带来的快乐。
第二个题目是要求你写的你喜欢的学科,她写的是数学。然后第三题目是讲你遇到的一次挑战。她写的是她参加数独世青赛的时候有一个记者采访她,问的那些问题都特别的尖锐,比如说中国队的成绩好是不是作弊啊之类的,她写的这么一次经历。
再一个题目,是写你的对社区的一些影响。就是你对周围的影响。她写的是她在学校给新来的国际生组织的一次活动,帮助国际生熟悉环境适应美国文化。
最后一个题目,是要求你写周围的环境对你带来的影响,她写的是她的数独队。这个数独队不是她在美国组织的,是她在国内时就组织的,而且她出国以后依然帮助这个数独队去做各种活动,包括给她们做tutor指导她们训练之类的。
在文书和写作经验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孩子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最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选择的很多写作内容,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但是有一些一定是独一无二的。这样,招生官在看到文书的时候,会感觉看到了一个新鲜的个体!如果这个人这样那个人也这样,招生官就会分不清这些人是谁。所以文书写作经验让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孩子自己的特色。
第二个问题是保持与孩子良好的远距离沟通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因为孩子远在地球的另一边,跟她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也提到过要帮助孩子去度过一些困难,就必须有这种沟通才能够做到。我和我女儿,是没有每天去视频的,我们是大概一周在周末的时候进行一次视频。我跟她沟通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跟她聊她愿意说的话题,很多时候就是她跟我说一些学校的趣事。
那么我就听着。然后时不时的可能插两句嘴问一些细节,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发生在她周围的事情,掌握她的一些动向。而且这样做,她也会愿意跟你去说。另外我的一个做法,就是我会把我看到的有意思的文章,或者一些书推荐给她,然后我会跟她进行一些讨论,比如说这篇文章,我觉得写的哪一点我觉得特别特别好、哪一点特别有意思,就是做一些学习之外的沟通,我几乎是不跟她沟通学习成绩的。
我女儿学校的网站上有一个入口是给学生家长提供的,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学生的成绩。那个网站,我只登陆过一次就再也没看过。我用不关心她的学习成绩来放松减轻她的压力,这样,她会在没有一种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跟我去沟通很多事,我觉得就会变得顺畅。
第三个问题是美高期间每年或每学期回国吗?或者父母去美国与孩子见面吗?
这个我当时的规划是这样的:就是我前面说过,我在她出国之前是做了好多研究就是了解美高的情况。所以我在她出国之前就跟她说好了第一年的圣诞节假期、感恩节假期、春假是都不回国的。因为之前我了解到孩子刚出去,因为刚到美国有一个蜜月期。蜜月期刚刚过的时候,就恰好是感恩节,圣诞节这些假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回国的话,有些就不想回美国就特别想家!所以在她走之前我就跟她说好了第一年要一直坚持到暑假才能回来。春假或者有些长的假期我就让她去了美国的一些亲戚朋友那里去过。
但是第二年的时候,我们圣诞是回来了的。然后到第十二年级,回来的次数就更多,包括春假和各种假,所以其实在美高的三年,她是一年比一年回国的次数多的。
我觉得这样的好处是就是她因为出去的时间越长,她可能对美国的生活越适应,这时候加强回来的频次,一方面可以让她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另一方面也避免她的情绪波动太大。我和她爸爸是在她入学的那一年送她去美国入学。然后在十年级结束的时候,我们带她在美国玩了半个月,之后我们就没再去,一直到她高中毕业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第四个问题是对孩子的生活是倾听的多还是参与指导的多?
我觉得这个其实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在她比较小的时候肯定是指导的多,指导多于倾听,但是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倾听就变得越来越多,到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我对她的倾听应该占了七成吧,指导大约占三成,而且这种指导是在跟她倾听交流的过程中去做的。这样可能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五个问题与孩子发生意见相左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我觉得意见相左,尤其在孩子已经长大了十几岁了,现在十八岁已经成人了,她们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看法的时候,意见相左的时候,首先要避免的就是矛盾激化。因为矛盾一旦激化了沟通就会发生障碍,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难解决。
所以我一般采取的方法都是转移矛盾,转移的方法可以是换一个话题,把这个问题先放下,过几天再沟通。或者就像之前我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去请中介也是为了转移矛盾。意见相左的时候,如果有第三方的参与可能会变得更好沟通一点。
第六个问题是具体如何引导疏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个我觉得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因为孩子遇到的负面情绪,可能有很多很多种。一些小的负面情绪,我可能会通过讲笑话的形式把她逗乐了,负面情绪可能就会疏解开。但是有一些严重点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些比较长的沟通交流,举个例子:比如说她和美国的校方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或者说和家庭有一些矛盾的时候,我会更多地去给她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结果。
我还是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吧。她们学校有一个美国孩子,家里比较有钱。这个孩子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他们家觉得没有太多的活动能够体现leadership,体现孩子的领导力,于是家长找到校方,校方停课了一天,让所有的学生去配合这个孩子做了一场活动。孩子们就对这件事特别有意见,而且是几乎所有的孩子,不管是中国孩子还是美国孩子还是其他的外籍的孩子,对这件事意见都比较大。因为孩子们之间传言是,家长承诺了给学校捐一笔很大的款子,所以才做出这么一个决定。
当时我是这么给她分析的:我说你如果从校方的角度来考虑,家长捐的钱可以建一座图书馆,那么会有更多的孩子从图书馆中受益。对一个做教育的人来说,牺牲一小部分的孩子的暂时的一个利益,来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多的利益,我觉得这个事是值得的。
当时我给她这么分析了以后,她就对这个事儿没有这么大的负面情绪了。所以,可能帮助孩子去分析这个事情产生的原因,以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别人的行为做一个分析,会有助于疏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7:对孩子发生的事,你有把握基本全掌握吗?
说实话我肯定不全掌握。我能掌握她的很多事情,但是对于负面的东西,我觉得好多我都不掌握,因为很多孩子都会报喜不报忧。但是我会总体去掌握她的情绪,通过日常的微信、沟通,或者说视频聊天,我只要掌握到她的情绪还是开心的,我觉得这个就OK了。
8:孩子的学术亮点是什么?
这个在前面的分享内容里我已经说过了,一方面是她的数学成绩比较好,有很多的竞赛成绩,另一方面,她在科研上有一些东西,这个我就不再具体的分析了。
9: 请问您孩子申请名校的背景提升项目主要是哪一块?是竞赛类的还是公益类或者是其他背景的提升?
我觉得可能最重要的是数独,因为数独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说很少有人能够有这个成绩的,所以我觉得这块是最重要的。
10:参加过什么竞赛并获得什么奖项?这个是申请麻省理工必须的吗?
其实前面我已经说了她参加的很多数学的比赛,她其实基本只参加了数学比赛。具体的就不在这说了。至于这个是不是申请麻省理工必须的,我说实话,我觉得是必须的。
一方面是因为我听说,MIT的孩子数学都非常好,如果数学不好,人家不要。我不知道这个是否真实啊,但是我觉得MIT还是比较重视各种奖项的。从它往年录取的孩子的情况来分析,尤其是对于中国男生来说,很多都是各种金牌的获得者,不一定是数学的,有可能物理呀信息竞赛呀,化学呀,真的是好多孩子都是金牌得主。但是我也感觉到,MIT今年的录取上有一些变化。因为今年录取的孩子里头似乎金牌没有往年多。
这个也可以从我女儿去麻省理工访校的时候,就是他们cpw的时候,能够看出来。就是当时中国的孩子有一个聚会,这个聚会是包括了去访校的孩子和一些已经录取的高年级的孩子,然后当时就有一个大家互相介绍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有谁是金牌的获得者?请起立!我女儿说,几乎所有的男生都起立了。
但这个可能还需要观察,可能需要明年的数据再去验证,但是原则上我觉得如果是把MIT作为自己的梦校的话,还是要重视这个比赛奖项的。
11:请问孩子是什么时候规划的?参加过哪些活动?标化考试怎么安排比较合理?孩子有爱好的时候,如果跟学习有冲突,应该怎么做,继续支持吗?
我们的规划其实是从她出国就开始的。虽然当时的目标没有这么远大,但是她做的各种活动都是对她的申请是有益的。
在活动方面我建议大家,在孩子年龄不是特别大的时候,或者初中的时候就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围绕着这个兴趣点去开展各种活动,这个一方面便于你在申请中体现你在这方面的坚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条主线去把孩子整个的活动串起来。
至于标化考试,我们是11年级才开始考的。我们没有对标化考试做过太多的安排,我只是建议她在11年级把各种标化考试完成,12年级的时候尽量就不去参加sat考试了。实际上12年级的时候,还是考了一次,但是成绩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提高。
爱好和学习,一定是会有冲突的。比如说,她能够入选国家队参加数独比赛,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但是12年级的世锦赛,我没让她去。因为每年国家队的资格是选拔出来的,并不是说你参加过一次你就能一直是国家队的成员。我让她放弃了这个参赛资格,因为她当时文书什么各种东西,都还没有准备,她几乎文书都是在12年级才写的。我是担心她去参加比赛,一走至少要一周以上,会耽误很多的时间。我就怕她ED会来不及,所以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她的爱好是给她的申请让了路的。所以我觉得爱好和学习的冲突,要看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决定。在12年级之前她所有的爱好我都是支持的,她可以不去上课去参加各种活动,我觉得都无所谓。唯一一次我让她的爱好让路的就是12年级这次。
12:麻省理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区别?
这个问题可能是有一点误解。实际上没有麻省理工大学,只有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大学是国内一些对麻省理工学院的错误的译法,正确的译法就是麻省理工学院。
另外美国就是在麻省有一个麻省大学,这个是麻省的州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没有什么关系,它有五个校区,其中有一个校区是在波士顿。可能这个家长是不是把麻省大学的波士顿校区和麻省理工学院弄混了。
13: 申美本大U是否比理工学院更合适?因为专业基本未最终确定,大U可选择专业更多,而不是局限在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大U,它其实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也有很多文科的课程,而且它的有些文科课程排名也是很高的,但是它确实是更偏重于理工科。
所以,即使去了理工学院,你依然可以在专业上进行选择和转换的,而且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可以互相选课。那么如果你喜欢一些比较文科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到哈佛去上。而理工科的课程选择留在MIT上。
14:请问陈妈妈孩子的GPA排名是不是非常靠前?GPA在申请中是否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是绝对是肯定的。她的GPA应该是在她们年级的第二名,另外一个中国孩子的GPA比她高。GPA在申请中一定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前面我也说过GPA绝对要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硬门槛,你只有GPA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学校才会看你其他的申请材料。
另外一般学校在给大学发的信中,会说你的GPA是在前百分之多少。百分之五百分之十还是百分之二十,这个根据各个学校的那个情况不同,可能数字上会有所差别,他不会说你是第一还是第二,只会说你是前百分之多少。而且呢,因为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是不同的,那么你同样是4.8的GPA可能实际上学术水平是不同。MIT在录取的时候,他不会特别看重你到底是4.8还是4.5还是4.9,他会非常看重你在学校的前百分之多少这个数字。
15:请问孩子考AP吗?考了几门,您觉得考试AP对申请有帮助吗?
我们考了十门。有没有帮助,我觉得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不好说这个帮助有多大。因为AP考试就是能够体现出你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大家都知道AP课程相当于大学课程,那么也就是说它的难度是比正常的高中的课程难度是要高的。如果你的AP课程多就表明你高中学习是非常有余力的,你可能就会更能适应大学的高难度课程。
但是我确实说不好AP课程对申请有多大的帮助。因为从录取情况看,AP的科目数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多有的少。但是很多大学都会公布,一些数据分析里会有平均录取的学生的AP科目的数字。我觉得如果是申请顶尖的学校,比如说HYPSM这些学校,个人的建议是AP要有五门左右。
16:听说美国高中里面的Peer pressure非常大,作为国外国学生有没有感受呢?另外作为女生有没有什么给男同学们如何fit in方面的建议?
这个问题我也特意问了一下我女儿,因为毕竟是问她的。Peer pressure肯定是有的。但是不同的学校这个压力有多大也是不同的。以我女儿的学校为例,因为这个学校的学术在州里相对还算不错,但是和她国内的中学的理科去比的话,她自己觉得国内还难一些。
虽然在文科上,她确实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但是因为理科节省的时间足够她去应对文科的那些阅读,所以她整体觉得来自同学间的这个Peer pressure并不大,只是排名第一的那个孩子对她有一些影响,但是由于我不太重视她的成绩,所以她自己对这个的感受并不大。我也了解了一下其他学校的情况,尤其是特别顶尖的那些寄宿学校的情况,这个压力还是相当相当大的,所以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对于给男生们如何fit in的建议,她说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视体育。因为男生和女生不同,美国的孩子,整体是非常重视体育的。你如果有某方面体育的特长,或者不是特长,哪怕只是爱好也好,尤其是团体项目,比如说篮球,你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那么你就跟同样是篮球队的孩子们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而聊体育是大家都特别愿意聊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能够帮助你去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也更容易交到朋友。所以她的建议就是一定要重视体育。
17:另外还想请教一下,陈妈妈在私立学校方面有什么好的标准和方法,为何决定来目前这所学校?
前面我分析了一下,我们选这所走读学校的原因。我觉得私立学校的选择上,一定要找到适合孩子的那个。我当时是首先考虑了安全。因为我们是女孩儿,而且她是去读高中,入学的时候按照美国的法律她自己不能独立出门的。那么在城市,在安全性上不如相对农村一点的地方。因为在农村一点儿的地方,公共交通都非常的差,住家要不给你开车的话你就哪也去不了,那么安全性我觉得相对就比较高一些。这是我当时选择了一个比较靠近小镇的学校的原因。
另一方面呢,我觉得在一个比较村的地方也缺少很多的娱乐,那么你只好把时间花在学习方面和适应周围生活方面,可能会帮助孩子去对周围有一个适应,当时我是这么考虑的。
另外呢,北卡的气候也比较好,这点我比较喜欢。它冷也不是特别冷,热也不是特别热,这种环境、湿润度相对比较舒服,因为我女儿特别怕冷,所以,开始在高中阶段我就没有给她选东北部的那些学校,所有东北部的学校录取我们都放弃了,选择了北卡。
18:孩子的标化考试成绩怎么样?介绍一下经验
成绩其实刚才我在前面提了,她的SAT是1510,数学是800,阅读710,然后作文是三个8,满分;她的托福是109;SAT2考的数学和化学,数学是800化学770。
考试经验,说实话,我没有太多,因为我女儿没有参加过这些的培训,她所有这些成绩呢,应该说都是原来听力方面的基础,再加上三年美高的锻炼得到的。所以我觉得如果孩子认真的进行了美高这几年的学习的话,应对标化考试,我感觉就够了。
关于标化考试,我个人觉得,标化考试成绩并不如实际的英语能力重要。因为我也知道,有一些孩子出国之前的标化成绩非常高,甚至托福接近于满分,但是在刚去美国的时候上课并不适应,几乎听不懂课,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所以我觉得刷分,没有真正的提高你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重要。
我同时还可以不怕丢人的告诉大家,我女儿虽然SAT是1510作文是满分,但是她的阅读部分的题,那个65分钟五篇阅读,实际上她是答不完的。她就不能真正的每一篇都阅读完了以后去答题,这跟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关,她本身阅读量就不够大,而且她是只会精读不会泛读,所以对她答题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她自己说她的阅读速度和美国同学相比大约也就是人家速度的一半儿。所以实际能力的提高远比提高标化考试成绩更重要。
19: 以后的职业规划?
说实话,我们没有做以后的职业规划。她自己目前是对数学和生物比较感兴趣,那么入学以后她会多学这方面的课程,然后再确定自己的方向,确定了方向才能考虑职业的规划怎么去做。因为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只为了找一个工作去学习某方面的专业,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什么职业规划。
20:男孩子7年级建议申请吗?年龄是否太小
说实话,以我接触的了解的各种情况来说,我觉得七年级确实是太小了,除非家长能陪读。
因为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他的三观其实还没有真正的形成,他还没有形成自己一个稳定的性格。那么他出国以后面对各种诱惑和面对问题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比较好,那么把孩子带往一个歧路上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孩子是自己独立出国,家长不能陪读的话,我不建议在七年级的时候就出国。
21:请问您在孩子几年级时候找的规划老师?
我们没有找规划老师。她的一开始前期的各种活动安排,一方面都是她自己找的,都没有经过特别的一个规划,都是围绕着她的兴趣或者她想去做,愿意去做的事这么去做的。
22:普高没有这么多机会做活动,如何突破?
确实,如果是在国内上普高的话,学校的课业压力特别大,占的时间特别多,能够做活动的机会非常少。那么我建议呢,就是要找一个花的精力又不会很多,但是又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活动去做。
举例来说,就像我女儿参加的那个阅读俱乐部。她每天读一本小说,录5分钟的音频,然后发到群里给低龄的孩子去听,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阅读。这个其实就是你每天花时间又不多,只要5分钟,然后就能帮助到很多人的一个活动。那么又能体现你的爱心又能体现你对周围的影响,也就是我理解的leadership。所以呢,建议美高的孩子可以自己策划,因为活动这个东西尽量不要做重复的。
23:美高的学费和生活费?
各个学校不太一样,美国有大约三万所私立高中。它的费用,如果单纯学费的话从几千到几万到不等。相对的来说,你的学校排名越高,学费越高;然后寄宿高中的学费会大于走读高中的学费;非宗教学校的学费会大于宗教学校的学费,因为宗教学校会有一点点教会的资助,学费会低一点。
我女儿学校的学费是两万八千多到不到三万刀,然后寄宿家庭的费用是一万多刀,然后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费用阿,就是她的日常自己生活的花销啊,包括往返的机票啊,她参加一些活动的费用,我们一年大概在四十万人民币左右。
这个费用我觉得,可能是一个美高学校比较中等的数字吧,因为可能各地方还会因为你的场所不同费用有所不同,我们去的地方呢,因为相对比较农村一点儿,那么它的费用就会比城市要低一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地点去做一个预估。
24:MIT有没有奖学金?
MIT是没有奖学金的,它整个学校不存在奖学金,只有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区别,是奖学金是针对你的学习成绩来颁发的,就是比如说你成绩好,我给你奖学金,这个是由成绩决定的。助学金是由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的,MIT只有助学金,就是根据你的家庭状况,他有特别详细的一些申请文件,包括你家庭收入各方面的,你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学校去衡量你的家庭状况是否能够cover掉学校的各种费用,然后根据你能cover到多少,然后决定给你多少的助学金。
这个各学校都是不太一样的,MIT的助学金need-blind,就是完全根据需要而定,各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政策,这个需要跟各个学校的网站去查询的。
25:有没有什么意料外的消费?女孩子,那个时候可能会有虚荣心,会不会跟别人攀比?你们遇到了哪些女孩的心理问题,关于走读生活方面?
意料外的消费,以我女儿的经历来说,基本没有。因为她没有太多的虚荣心,跟人家比吃比穿啊这样。所以她的消费基本都用于周末,比如跟朋友一起逛街呀吃饭啊,然后喝咖啡呀,就这些,再有就是用于她自己参加各项活动。所以我们这几年是没有什么意料外的消费的。
关于女孩儿的心理问题,走读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我觉得这点在我们家还好,因为我女儿她的性格比较阳光,所以即使她遇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负面的情绪,我们都能够通过一些沟通疏导。她不愿意跟我们说的事儿呢,她就会跟她的同学好朋友去沟通,有的是国内的同学有的是国外美高的同学,她其实是比较social的,她的朋友还比较多,所以能够帮助她做一些疏导。她基本没有什么这种心理上的问题,我觉得。
但是,走读生活方面呢,我觉得所有走读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这个冲突产生的。大家了解比较多的可能是学校的一些规矩问题,比如说我们学校之间可能同学之间抄作业呀,或者什么情况,我觉得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考试作弊,可能都会存在。但是在美国的学校里,这种作弊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被逮到了,后果会很严重,最轻的,他也会给你停课几天,会在你的记录里有这么一笔。而且这些记录是会影响到你大学申请的。而且它对作弊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就是考试的时候我抄了同学的答案这样。它即使是你写作业,比如说老师给你的program让你写一篇文章,你引用了别人的话,没有标注出处,这些它可能都会算作弊。而且也跟学校管的松紧度是有关的,有些学校,在这方面是管得非常非常严格的。所以,不仅仅是走读,就是说整个在美高和美本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孩子们要特别注意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矩。比如说学校里不允许饮酒啊,你没到年龄不允许饮酒,不能够抽烟,更不能吸大麻什么的,各个学校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遵守。
在日常的生活中呢,也会产生一些冲突,我女儿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例子。
就是她学校的老师曾经给她推荐过一个活动。她说:Kelly,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适合你,你可以考虑去参加。然后我女儿就对老师表示了感谢,并说会去看一下。后来这个老师就跟她的住家妈妈说了这个事儿(她的住家妈妈也是她学校的老师):我跟kelly推荐了一个活动,但是她很不屑。她住家妈妈跟她说这些,我女儿就觉得,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她觉得她已经很有礼貌地回答了老师给她的推荐,表示了感谢,她觉得这样就够了,但是后来她才知道,美国人比较戏剧性,他们喜欢在对人表示感谢的时候比较夸张,比如说,正确的回答方式应该是:哦,真的吗,太好了,这个活动,我想一定会很适合我,我要好好去研究一下。反正你就是要非常夸张的去表示感谢。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含蓄的文化和美国这种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些冲突产生的问题。
还有就是,比如说,学校的一些不公平待遇。我也听说好多学校都有这种情况,比如说它会给中国学生压低成绩呀,或者评选优秀学生的时候,不给中国学生只给美国学生啊,他可能觉得你中国学生已经成绩很好了,不要再抢美国学生的名额了,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觉得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和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步的去学会怎么应对处理这些问题。
26:美高阶段我们一年见几次?
前面说过,在10年级其实我们等于一年都没有见,开学的时候送去了,然后学年结束的时候,在美国一起玩了半个月,中间我们没有见面。然后11年级的时候,她是寒假,就是圣诞假期回国了,然后暑假回国了,等于是一年见了两次。那么12年级的时候,圣诞回来了,春假回来了,暑假回来了,三次,所以我们见面的频次是在逐渐增长的。
27:孩子现在初一想读完高中再出去,你觉得现在需要做哪些准备?家长不懂英文如何跟学校交流沟通,请赐教。
我觉得现在初一如果想读完高中再出去的话,现在可以对孩子的活动做一个特别好的规划。那么这时候,就像我前面说的,您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围绕这个兴趣点去做一些活动,都还是来得及的,而且有充分的时间。另一方面的准备呢,就是英语的学习的准备,不是刷标化,而是真正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也就是要保证孩子在出国以后他能够听得懂课,能够跟同学老师进行一些日常的交流对话聊天,是这个能力。这个是能够帮助孩子们迅速的融入美国生活,让他们排解心理落差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式。
还有就是心理方面的准备。这个心理方面的准备就是要让孩子提前知道,出国以后可能会面临到的,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困难情感上遇到的困难。心里有准备的时候,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不那么慌,虽然我们不可能去覆盖所有他遇到的问题,但是这方面的准备越多,对孩子来说,他会越容易去战胜各种困难。
至于家长不懂英文如何跟学校交流,我觉得如果家长能够跟学校进行面对面交流,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因为现在会语言的人很多,你可以请人帮忙去做沟通。另一方面,如果是邮件往来,也可以通过一些翻译软件,能大概看懂个七八成吧,不敢说准确率太高,所以这个是可以克服的。其实这个也是帮助孩子提高英语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就是家长完全不必在意我在孩子面前去显示我的能力不足。可以跟孩子说我英文不好,我也看不懂,你帮妈妈看看啊,学校怎么说的。这个其实也是对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鼓励。我个人是觉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千万不要担心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弱项。因为显示你的弱项,让孩子觉得她在这方面能力比你强,可能会更容易培养她的成就感。可以促进她在这方面更进一步的加强学习。
28、孩子访问各种学校,都是利用暑假自己一个人去的吗?
这个不是的,我们访校其实通过了几种途径。最开始的途径呢,就是她去国外参加比赛的时候做的一些访校,因为比赛有的时候,比如说在哈佛比的,在MIT比的,在普林斯顿比的,那么他就能参观学校。但是有时候这样的访校不够深入,因为可能你只是泛泛地看到了这个学校而没有跟学校的学生更深入的交流,没有学校的老师给你介绍学校的一个整体情况,所以这时候你看到的学校,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另外呢,我们去美国的几次就是送她入学和10年级暑假我们带她玩的那半个月呢,我们也去访了一些学校。那么因为我们开着车到处走,那就走到哪儿就跟学校约一下校园正式的那个official tour。因为这样才有老师和学生给你做介绍,能够帮助你真正的去了解这些学校。另外她去亲戚家去过假期的时候,亲戚也带她去看过一些学校。所以,这个就是比较好的一个了解学校的过程。
另外她也跟同学一起约过一些学校的访校,她们学校也有正式组织的一些学校的访校的行程,你可以选择性的去参加。所以就是说访校是有很多种途径的,如果家长的英语能力比较好,或者没有英语能力,其实没关系,只要你孩子的英语沟通能力没问题,家长能够亲自带着孩子去访校我觉得是最好的。因为这时候是你们看到的东西相同更容易去互相沟通,去分析学校的利和弊,它是否真正适应学生的需求,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分析。
29、走读生的寄宿家庭是可以自己找吗,有什么平台可提供?
因为现在的留学已经越来越商业化了,中介变得越来越多,所以现在很难自己找留学家庭了。当时我们申请的时候,选择这个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学校的寄宿家庭都是由学校来统一安排的,而且安排的基本都是学校的老师,所以就在接送孩子方面会比较方便。
因为,当初我去了解美高留学的时候,了解到走读和寄宿的一个劣势就是走读的孩子参加活动不方便,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你不满多少岁,自己不能能独立出门,那就意味着你去哪儿都要有人接送,这个跟寄宿学校相比是一个劣势,因为寄宿学校的活动都是你在学校完成的,不涉及接送的问题。
我们当时选择这个学校就比较方便,因为它的寄宿家庭都是学校的老师,或者学生的家长,那么接送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但是她们学校今年新入学的也不是由学校来统一安排寄宿家庭了,因为学校吧招生、寄宿家庭的安排都包给了一个中介。那么如果由中介安排的话,一方面费用肯定会比我们当时自己直接申请的时候高,另一方面,我觉得寄宿家庭的质量,可能没办法保证,真的是撞大运了。而且现在,多数走读学校可能都是面临同样的问题,都是包给了中介,由中介来统一安排。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给大家建议,就是一定要对中介提出寄宿家庭的要求。比如说你的孩子特别喜欢体育或者说喜欢户外活动,那么你就要求你的寄宿家庭也是比较爱好体育或者户外活动的,这样双方有共同的语言,会比较有利于大家之间的相处。
如果你想更多的体验美国家庭生活,你可以提出要求,我不能找单亲家庭或者怎么样,就是根据你的需要去尽量的去提一些要求,请中介来满足可能会比较好。
还有走读的孩子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吃。因为中餐和西餐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一些有中国胃的孩子来说,在寄宿家庭里可能吃是非常不适应的。那么,如果这个寄宿家庭,他本身就比较喜欢中国文化也比较喜欢中餐,可能相对的就会好一些。或者有的时候你就宁可选择一个华裔的家庭,至少我觉得在饮食方面上能够比较适应,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其实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那么满足了他的胃可能负面情绪会少一些。
同时我建议选择走读学校的孩子在出国之前一定要学几个简单的中国菜,至少她不会饿着自个儿,怎么凑合凑合都能给自己弄点吃的。
30,学文科,是不是对数理要求竞赛要求也很高?
如果想学文科的话,其实理科的竞赛成绩就没有这么重要了,前面我说的竞赛成绩很重要,其实是针对申请麻省理工来说的。如果孩子想学文科,我就不建议申请麻省理工,他可以申请相对偏文科的学校,比如说那藤校里头就像耶鲁、哈佛,这种文科色彩相对偏浓的,耶鲁是文科色彩特别浓的。
也就是说学校的申请要针对孩子想学的科目来确定学校的申请名单。因为这样的学校才是跟孩子相对比较匹配的,那么他的录取程度也会相对比较高,之后他在学校的这个学习过程也会更加让孩子感到愉快,所以我觉得如果是想学文科就不建议申请理工类的学校。
31,请问阅读的音频是通过什么平台播放的。
这个阅读俱乐部实际上是美国的相当于一个公司做的,它的目的就是教小朋友去阅读。所以好像没有对外的平台,都是通过参加这个活动的孩子们建的这个群,播放的录音都是播到群里,在外面是看不到的。
32,中介是从国内还是美国请的?价格比较过吗?美国的中介比中国的贵吗?
我们最后请的中介是中国的中介。美国的中介,我了解过几个,但不是特别的多,我觉得,对于请中介的建议是这样:因为现在的中介确实也都比较贵,而且说实话,也确实有很多中介是相当的不靠谱。所以我觉得在请中介之前,大家要多方的了解。然后去分析一下这个中介的特长是什么,他是否能够提供你们所需要的东西。
比如说你是希望中介帮你提供几年的活动规划?还是说在文书上给你更多的指导?那么你就根据你的需求去挑选中介。而且我建议这个中介不是看牌子,比如说哪个品牌比较大我就找哪个。这个品牌比较小我就不考虑他,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其实中介我更倾向于去选择人。就像我们最后签的那个中介,我就是觉得那个老师在思路上和我们有不同的地方,她的角度和我们考虑问题角度不同,能给我们提供头脑风暴来解决我和我女儿在文书写作上的冲突。所以我觉得选择中介,或者说选择你的指导顾问更重要的是:根据你的需求来去做选择。
另一方面就是你的经济条件。因为现在这个升学顾问的这个价格是差别相当大,有几万的有几十万的,那么你要衡量你的经济实力,一方面是老师与你匹配,另一方面的价格等等你能够承受。
至于是选中国还是美国的中介或者说顾问,我觉得并不重要,就是一方面是需求,一方面是价格。
更多讲座实录:
全美录取率最低的斯坦福大学新生连胜加同学美本申请经验分享实录
讲座实录|宾大新生分享如何从宏观角度和细节层面把控美本申请!
关于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你该知道的|吴同学在线讲座分享实录
主讲嘉宾:陈诗雨妈妈,语音整理:duiduima。技术支持:TT。特此感谢。
有兴趣的读者敬请关注本号,加入成长视角微信群收听更多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