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人在美国职场输给印度人?
华人在美国职场输给印度人是不争的事实。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前几年在美国跟美国商界领袖会面时,其中中国出生的公司总裁一个都没有,而印度裔总裁却有好几个。按说,中国比印度人口还多,两个民族的民众也都能吃苦,那么为什么华人很少在商界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网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但是真正的答案是没有的,因为这样的社会学现象很难被验证,所以谁也不能证明其真正原因。这里我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提出我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期望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很多印度裔妈妈不上班。
我认识的印度裔同事和朋友,他们的老婆一般都不上班。我认识的比较成功的华人,他们的老婆也不上班。
我认为,老婆不上班,对个人的事业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老婆不上班,老公就必须拼命工作,因为是背水作战,没有退路。如果做不好,就没有饭吃。另一方面,老婆不上班,家里的所有杂事都有老婆承担,老公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可以100% 投入。
同时,一个人上班,也容易为工作而搬家。机会合适,就可以搬家接受,少了两个人同时找工作的困难。
第二,印度社团的人比较团结。
印度人比华人团结,也是有目共睹。我听说印度人刚来美国,他们的社区会提供帮助,而等他安定以后,也需要帮助别人。
团结的社区有许多好处。首先,社区内资源和信息可以共享。房屋买卖,投资管理,买卖保险,都可以在社区内完成。其次,社区内的人从事不同的行业,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譬如有健康问题,可以直接问社区里的医生。
更重要的是,社区内的人可以提供相互支持和帮助。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一个人要职位升迁,就会剥夺别人的升迁机会。这样的竞争,某种程度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成功的人上位,失败的人走人。
当年GE 的总裁韦尔奇(Jack Welch)退休,有三个候选人竞争,结果是杰夫-伊梅尔特 (Jeff Immelt) 上位,其他两个候选人走人。
我以前一个同事竞争首席信用官(Chief Credit Officer)失败,就离开了我们银行。当然,他后来去了另一家银行任首席信用官,并在那家银行被收购时套现,则是后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的支持就非常重要。赢了,要想着以后帮助别人;输了,知道有人可以帮助你。
在没有社区帮助的情况下,去竞争的时候心理压力就很大。赢了当然好,输了怎么办?为了避免输后的可怕结局,有人可能就选择不去竞争,安心做技术。
结果当然就是没有升迁。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的财务独立可以帮助他去竞争。林肯当上律师以后,每次竞选失败就回去做律师。美国前议长以前有一个自己的公司,保证了他的财务独立。
第三,印度人的英文和法律知识比华人好。
印度是英文教学,所以虽然他们英语单词发音不一定准确,但是他们的语法和重音都没有问题,所以美国人容易听懂。
同时,印度被英国殖民几百年,对美国的法律制度比较熟悉。
因为他们英文好,了解法律,所以他们跟美国人交流时比较自信,并且知道自己的权益和禁区。
华人对法律概念比较模糊,不是很明白自己的权益,所以就比较谨慎,怕得罪别人,也不清楚别人是否侵犯了自己的利益。
我以前的一个同学,跟一个同事为工作发生争执。那个同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他拍了同事的肩膀,让同事坐下,先给他文件以后再走。同事当场打电话给人事部门报案,我同学也为此丢了工作。都是男生,也不是打架,就这样违背了公司规定。
不久前有MIT 华人博士和老婆用内部信息交易而被开除。内部信息交易是违法行为,他自己知道法律的严肃性吗? 知道自己在以身试法吗?网上有许多评论,但是却经常忽视了一点,知道什么是法律界限,并确定自己是否愿意违法。
第四,华人强调硬功夫。
我们华人的传统文化,强调功夫超群,手艺出众。我们小时候也是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金庸先生的武侠书,也是讲究武功超群,打遍天下无敌手。
其实,在当今社会,群体合作比个人功夫重要。没有几件事情只有一个人能做,很多事情需要一个团队去完成。
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情商,需要协调、沟通,大家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
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能力强而看低自己的同事,结果是适得其反。同事不喜欢你,领导要做好准备随时替代你,更不要想着升迁了。
金庸在《鹿鼎记》里面,已经取代了主人公单打独斗的形象。韦小宝没什么武功,安全靠双儿保护,政治上靠皇上保护,江湖上有天地会照顾,这样才可以成功。
孔夫子早就告诉我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虽然劳力与劳心不一定矛盾,但是两者兼得还是比较难。
第五,能力远在考试之外。
华人社区,大家谈教育,比较关心小孩学校成绩,班级排名。
我也经常看到奥数培训班。
如果孩子喜欢奥数,并且有这方面的兴趣,试试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孩子奥数好就认为孩子聪明,以后可以学数学,那就误导了。
奥数不是数学,许多奥数教练自己就不是数学家。美国现在的奥数国家队教练,已经领导美国队两次取得世界冠军,也仅是副教授,并且他当数学教授跟他是奥数教练应该没有半毛钱关系。
奥数以外,其它的竞赛,也是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态度,而不是学多少未来有用的知识。
我们这些华人移民,自己当年是通过考试出来的,所以容易形成一种观念,以为考试成绩很重要。
其实,考试以外的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面对失败以后的重新站起能力,比考试成绩重要得多。
孩子应该有一个自我提高的追求。这样,需要演讲口才的话,会去学演讲;需要管理才能的话,会去学工商管理;需要财务销售知识的话,自然也会去学市场营销......
授之以渔而非鱼!
第六,上大学不是目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几百年了,但是我们还常带着考科举的态度考大学。
过去考科举,只要考上,就是官员,不再需要学习。
我们当年考大学时,只要考上,就能毕业,毕业以后就是国家干部编制,国家包工作分配。现在在中国上大学,只要考上,也基本会毕业,找工作则是拼爹的事,所以大家只关心考上大学。
但是,在美国,考上大学才是系统学习的开始。到了大学以后,如果表现不好,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可能被大学淘汰,不能正常毕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拼命去名校吗? 难道去了名校就自动会有领导才干,就会升到管理层吗?如果上大学就是混个毕业,找到一份工作,那么上个普通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我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是非辨别努力,独立思考努力,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要孩子能自学,会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那么他的教育就成功了。
第七,孩子的情商教育。
不管我们对领导的能力怎么看,也不管我们自我感觉多么好,但是,我们应该承认,领导的情商比我们高。
在全中国,编程能力超过马云或者任正非的人应该以万计,但是他们为什么能上位,应该是他们的情商。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那么,刘邦为什么能统帅手下的能人为自己用,则是情商。
中国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根据卡耐基的理论,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领导则要学会关心别人。对一个人来说,他的牙疼,比中东地区几千人被杀还重要。你自己牙疼,你会找人帮忙。中东几千人被杀,你可能未必会采取什么行动。
我以前一个同事,是我们银行东部地区的首席商业信用官(Chief Commercial Credit Officer of East Territory)。我有一次问他,你怎么审批贷款,他说,看财务报表和公司文化。我说,财务报表是现成的,容易看,文化怎么看?他说,我跟公司领导走访他们公司。如果领导跟他的下属打招呼,问你儿子最近童子军活动任何,或者你女儿跳舞比赛结果怎样,则公司文化比较好。相反,如果当领导一走进屋,大家都扭头去干活,不愿意看领导,则公司文化就不好。
当然,这仅是例子。归纳来说,领导把员工当朋友,员工就卖力。领导把员工当苦力,员工就把领导当仇人。
第八,感激的心。
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心存感激,为自己,也为别人。
我不知道是否印度人比华人有更多感激的心,但我认为,华人感激的心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包括我自己。
对自己的收获心存感激,自己心里也愉快。哲学家说,人生就是半杯水,取决于你看到半杯满的部分还是半杯空的部分。
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那么可以建立友谊和未来的合作机会。如果总认为别人对自己帮助得不够,那么你周围就没有一个好人。当你认为周围的人都不好时,你以为他们会认为你好吗?
当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去提高自己,帮助别人,那么每天就会有好心情。是否爬到高位,可能就不重要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不懈努力,明天就会更好!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流水响。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号联合所有。
点击下图查看:
参加顶尖美国高中夏校,零距离领略最先进数字创新工坊
藤校教授亲自指导科研项目,提升学术背景!
有兴趣的读者可在关注/置顶本号后扫描以下微信号联系本号工作人员加入成长视角留学家长公益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