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来了,今天你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今天是情人节,在这个浪漫的日子,我们煞风景地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摘录如下:
明天就是小三和正房抢一个男人的日子,是多少地下党浮出水面的日子,是玫瑰花升值的日子,更是大造活人的好日子!下午四点,花店的老板笑了;傍晚六点,饭店的老板笑了;晚九点,夜总会经理笑了;子夜,宾馆的老板笑了;隔天,药店的老板笑了;一月后,妇科医院医生护士笑了;一年后,花店、饭店、酒店、宾馆、婚庆公司和妇产科医院都笑了。提前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大家通常认为:众多有情人在欢度浪漫快乐的情人节的同时,为众多商家创造了商机,拉动了消费和GDP,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无可置疑的贡献!拉动消费当然值得承认和认可。但仅仅看到这一点,那我们可能就忽略了人们在情人节做出的远比拉动GDP更加突出的贡献!
刚才问一位医生朋友:今天是打算送情人节什么礼物给太太。他的回答是:今天是手术日,他用治病救人的实际行动作为情人节礼物!治病救人肯定比拉动消费更加重要;不过就贡献而言,救人可能还要排在造人之后!因为两者有先后次序,而且当我们谈到造就人才时,“造”在“救(就)”前!而造人:可能正是众多有情人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
为什么?因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我们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兴衰!
我们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五胡乱华”及蒙元和满清的统治却历久弥新。这很大程度归功于主体民族顽强的生育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尚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意指天地是诞生万物的母体,而只有人才是万物的灵魂。《周易·彖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将爱护生命看成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正是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价值观赋予中华文明强韧的生命力。
其实,这种对生育的崇尚和家庭的重视,并非中华文明的特征,而是所有留存下来的民族的共同之处。基督教产生初期是个微不足道的宗教流派,但几百年后成为西方主流。社会学家Rodney Stark(1996)认为,基督教崛起的重要原因是禁止堕胎、杀婴和生育限制,使基督徒的生育率远超异教徒,逐步形成压倒性的人口优势。伊斯兰教认为父母不应该为是否生孩子而纠结,因为孩子只要出生自有安拉的照应。生殖崇拜的图腾和仪式更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作为一个文明,中国现在并无人口优势。如果将人类分成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四大板块。相对较低的生育率已经让中华文明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在过去200年中不断萎缩,从四个文明中人口最多降为与印度文明相似的末位,并将很快被印度文明大幅超过。即使在2015年全面放开生育,但如果无法显著提升生育率,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急剧萎缩,到本世纪末将变得微不足道,中国的分量将一落千丈,中华文明将彻底衰微。
影响文明兴衰的绝不仅是人口数量,还有人口质量、组织能力和凝聚力等方面的因素。但人口数量是基础,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文明的力量随人口数量上升。虽然人口多并不一定表示会强大,但人口急剧萎缩则一定预示着衰亡。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后代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西方社会学之父孔德(1798~1857)就曾断言,“人口即命运”。
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但短短几十年内这个根基就可能被摧毁。如果无法逆转这种趋势,中华文明彻底衰落并非不可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12卷的《历史研究》,专门论述世界不同文明的兴衰。在人类创造的许多古代文明之中,中华文明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一个不曾间断的文明,但过去30多年,中国却义无反顾地以空前的方式大规模地消减中华文明的未来之本却浑然不觉,甚至沾沾自喜。正如汤因比曾言:“文明死于自杀,而非他杀。”
说到造人,或者说人口问题,我们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顶级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193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波茨维尔的贝克尔,1951年在普林斯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57年至1968年,贝克尔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69年至2014年去世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并曾任经济学系系主任。1967年,贝克尔获美国经济协会颁发的克拉克奖,1974年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会长。1992年,贝克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0年,贝克尔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贝克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开创性地从论证经济学有效性的最基本层面——人类社会行为来检验和论证经济学理论。40多年前,已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加里•贝克尔写了一篇论文,描述“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方法”。在这篇论文中,贝克尔宣称:“经济学的方法适用范围极广,可用来解释一切人类行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贝克尔自己的研究工作就包括对家庭、婚姻、生育、教育等人类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先后出版了《生育力的经济分析》(1960年出版),《人力资本》(1964年初版,1975年再版),《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年出版),《家庭论》(1981年出版)。在这些论著中,《生育率的经济分析》是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的创始之作;《人力资本》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经典,是席卷60年代经济学界的“经济思想上的人力投资革命”的起点;《家庭论》1981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时被该社称为是贝克尔有关家庭问题的一本划时代的著作,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代表作。这三部著作被西方经济学者誉为经典性论著,具有深远的影响。199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拓展了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使之可适用于分析范围广泛的一系列人类行为”。所以贝克尔不仅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而且还是社会学教授。
对于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加里•贝克尔在其与理查德·波斯纳合作博客中指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产生的低生育率,还导致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就有了相对较少的年轻人和相对较多的老年人,这比西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出现地更早。中国的年轻人口正在迅速下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子女应该赡养年老的父母,但由于父母生命的延长和生育更少的子女,使这种观念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此外,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也就是工作人口比老年人少,导致难以实现用传统手段支付养老金,即通过对工作人口收税给老年人养老。”
2011至2012年间曾在贝克尔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的携程旅行网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结构会出现巨大变化,拖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处于全球末尾,但仍然严格执行着计划生育。“我们在斯坦福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口结构老化后,其创业和创新活力会随之衰退。”
梁建章随后至于与让中国公众和决策层接受自己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成果。他与北大教授李建新,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合著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人口太多了吗?》,以论述中国的人口问题和生育政策改革的迫切性。
不仅仅是出书,梁建章还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精英阶层,进而影响社会。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央视一套《欢乐中国人》栏目出现了多个呈现大家庭欢乐与祥和的节目;特别是来自安徽十姐妹的亲情和融洽,更引起现场嘉宾的赞叹。这些节目的播出,标志着官方生育观念的重大逆转,预示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将成为我国人口政策的主旨。也令包括梁建章在内的我国人口开发政策倡导者们倍感欣慰。
梁建章最近与黄文政撰文表示:“人们有多生的权利,也有不生的权利。真正合理的生育政策是让民众完全自主决定生育数量和间隔。在超低生育率趋势严重威胁民族的正常繁衍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则有责任鼓励生育,也就是创造各种条件,让普通家庭能够更长远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具体措施包括,确保教育资源的规划和配置足以维持可持续的生育状态;将托儿服务和幼儿教育、父母科学育儿教育等分别纳入免费义务教育和公共培训服务;减免生育家庭的税赋,适当延长产假并保障产妇在产假期间和之后的工作权益;让父亲和母亲享受同等产假,以降低养育孩子的负担并减少工作性别歧视等等。我们相信,只有在税收、教育、法律等各个方面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让普通家庭愿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养得好孩子,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才有美好的未来。”
最后,再次祝各位情人节快乐,并希望有条件的读者能够抓紧节日春宵良机,快乐造人、多做贡献!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所著《放开生育刻不容缓》第十章。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