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 PhD变态导师避险及自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鱼AK Author 李鱼AK
转载自:李鱼AK
(ID:gh_61118d532a16)
什么是变态导师以及为什么要避开
两个月内,两位好友被变态博士导师用power abuse。看着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理代价、事业上万分牺牲,让我义愤、久久不能平静。联想到我去年夏天被一位合作的教授micro manage例子,我决定写这篇文章。
学院看上去总是纯洁无瑕。
不记得多少次我走在斯坦福的main quad,看天空蓝得像摄影棚似的。游客如织,拍照的有之,欢呼的有之。还有明显是带孩子来参加夏令营的中国家长,每一句言语无不是为给孩子励志:
“长大了有出息,家里不图你什么,喜欢读书的话,读个博士也好啊。”
“在象牙塔里专心做学问就好了。”
“做学问与世无争,适合你这个性格。”
“家里不需要你挣钱,你就做个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看读博就挺好的。”
其实,绝大部分学术圈外的人,对读博这件事情,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误解。
这份误解使得无数大四本科生、研二硕士生,在对学术圈怎么运作、游戏规则是什么、成功科学家的profile长什么样子,都仅有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做出读博的决策。
其中最最错误的决策是为了学校的big name,而委屈于变态导师。
你们挑个几百块的口红色号或蓝牙音箱都要看半天测评、刷半天微博,可到了挑人生中第一个老板时却发几封邮件就了事?
要知道,他/她是决定你学术生涯是否有可能成功,最最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博士导师将在读博五年中支付你15.8万美金的学费(这是按斯坦福2015年算的标准算的)以及超过16万美金的工资(这是斯坦福标准,刨除学费之外的纯工资收入)。
共计在你身上投资32万美金,合人民币215万元。你以为你的老板真的对你会没有要求?
读博是一份要求极高的工作。
任何以为读博“与世无争”、学院“纯洁无瑕”的人,我建议你回到上个世纪,投胎俄国贵族家庭。你梦还没醒。
北美实行资本主义学院派,没人会平白无故砸掉32万美金供一个陌生的小孩吃喝玩乐,追求梦想。
导师是你老板,不是你妈。
斯坦福是一个有265亿美金资产的基金会,教学任务只是其每年投资的不到5%。
学术界的现实是:当你只是一个大四刚毕业的学生,而导师年纪是你两倍甚至三倍大的时候,你就永远是屋子里看paper最少的、见世面最少的、遣词造句最天真的、最最需要帮助的那个人。
全靠导师端正的人格,他/她才会花费自己的真心,把你当徒弟去指导,而不是当工人去压榨。
学术体系中没有任何规则实质上能约束导师,尤其是拿了终身教职的教授。你的投诉,不满,抱怨,不会伤害他们的事业一丝一毫。
他/她是否要对你好,真的全凭自觉,全凭人性。
(举个例子,我和我导师们过得幸福如同韩剧一样。我每天都感恩命运待我不薄、给我这样的际遇——这就留作以后文章的主题吧。)
可是有些变态博士导师根本不配称之为“导师”,他们是吃人的。
当我知道他们曾经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他们看似光鲜的理论是牺牲多少有血有肉的学生搞出来的,我就觉得他们根本不配为人。
我写这篇文章是为分享我和朋友们踩过的雷,希望你认真阅读,并且严格执行,从预防抓起,规避变态博士导师。
我强调预防为主,因为等你真的碰上的时候,能做的已经太少太少。很多时候能不能逃出生天,全靠命中遇贵人。
也希望如果你的朋友向你吐槽自己碰到了变态导师,你能够有耐心倾听、有勇气伸出援手。
很多时候,生活的希望就来自于友人一句问候。
【避险及自救策略】
1、选导师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规避变态导师从申请PhD之前的套磁开始。
你以为你能够忍,为了斯坦福或者HBS的鼎鼎大名坚持五年,拿个光辉的博士毕业证,回老家,挂在墙上。
可等你每天从睁眼到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要发邮件打卡向变态导师汇报,对方还拒绝给你写推荐信、眼看你找不着工作、拿你毕业论文卡你的时候,回老家的可能只是你的骨灰。
博士生被导师以各种方式欺凌、micro manage、power abuse,最终自杀的案例数不胜数。
所有入学的时候以为自己能忍的人,最多半年之内就会感到崩溃。
你在异国本就不易,值得被人好好对待。
你自己也动脑子好好想想:很多时候,某个导师收你当学生,纯粹是因为,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他/她是个变态。
他/她已经臭名远播招不到学生了,只有你这个国际学生,远道而来,什么也不知道,还一个劲往上凑。
你还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竟然拿到了斯坦福/HBS的offer。
我听过PhD新生第一年入学party上,所有老学生都口头向一个新学生表达同情,当面惋惜她接下来的五年青春就这样毁了,学术梦想也根本不可能成真。
系里面所有人都知道她导师是个大变态,只有她自己一脸懵逼,什么也不知道。
青春只有一次,你不要当第二个她。
所以,接下来,怎么鉴别谁是变态?
2、查Rate My Professor
你去吃个新开的火锅店之前还要上Yelp/大众点评查查口碑,找未来五年的老板难道就不查?
第一步,上Rate my professor(https://www.ratemyprofessors.com/)搜你target导师的名字。
如果搜出来下面这种,那恭喜你了,提前发现了一个雷。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知道是雷,就绝对不要再往前冲了👇
不管学校名字再好听,都不值得拿自己的事业和生命冒风险。
一般负面的评价有几种。像上面说的“he doesn't care about students”已经是最差最差的评价,完全不用对此人心存幻想了。
哪怕他/她看上去学术成就再牛逼,你都不要心存幻想。哪怕他/她的机构是全世界排名最高的大学,你也要拒绝这个毒苹果。
那些成就都是他/她靠压榨和虐待学生换来的,如果你不信,等你自己也被压榨和虐待时你就有体会了。
不要以为坚持五年或者六年拿到博士毕业证你就赚了。
变态导师比你更熟悉世界的规则:找北美的好工作大多需要推荐信。
他/她就会用各种方式卡你的推荐信,卡你的毕业。
当你二十岁末、三十出头,看着你所有其他的同学都找到post-doc或者AP职位,只有你连导师的推荐信都拿不到时,你会觉得自己完全看不到任何前途,这种绝望感是会让人崩溃的。
不要以为自己多么多么聪明、强大、家境富有,就可以抵抗这种绝望感。
除非你爹或者你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能随时给你找到更牛的推荐人,那么你是不是“聪明”,完全是你导师推荐信里写的一句话的事。
你的变态导师在你的推荐信里偷偷摸摸多写一个词,你的科学生涯就会当场戛然而止。
你以为那些自杀的博士生是脆弱、是不够强大,那是因为你没有面对整个事业全线崩溃的处境。
当你不能理解时,至少不要落井下石。多关注朋友的心理健康,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可能正面临怎样的困境。
3、给导师以前的学生打电话
在鉴别谁是变态这事上,目前为止,我能想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给target导师以前的学生打电话问情况。
之所以打电话是因为,变态导师的学生通常不想也不敢留下email书面证据指责自己的导师。
他们很担心自己会遭到报复,于是很难为你这个陌生人而冒风险,来揭发自己的导师。
如果他们有勇气书面揭发自己的老师,他们早就去做了,不会等到现在。
而打电话不会留下证据,这些被压榨和虐待的学生只有在电话中,才有可能告诉你实情。
找到lab当前PhD学生的方法:直接上lab网页找。
找到lab已毕业PhD学生的方法:首先上lab网页找找看有没有alumni信息。如果没有的话,用Google Scholar搜target导师最近5年发的论文,看合作者名字。一般来说,PhD学生应该是第一作者。拿到名字后Google出此人现在的机构邮箱。
找到这些学生的邮件后,就发信给他们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来意(我考虑在你的导师Dr.X处读博,想跟你打听一下他/她的mentoring style。),然后约一个时间打个15分钟的skype/Zoom call。
一般人15分钟打电话的时间还是留得出来的,如果对方不回,你就每周重发邮件nudge一次,直到对方回复为止。
下面讲这通电话中收集数据/信息点的方法:
4、寻找正面夸奖导师的信号
如果没有人夸这个导师,
那么他/她一定是变态。
当你向别人打听一个target导师时,最重要的是去注意听,有没有人真心实意地称赞他/她。
而不是听有没有人骂他/她。不要以为学生没有骂这个导师,就傻乎乎以为这个导师就是ok的,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时候,学生当着你的面不去骂自己的导师,完全是怕你背后告状,怕自己得不到变态导师的推荐信,怕自己说了实话被导师报复。
所以你要抓住的信号是,学生有没有夸奖自己的导师。
好导师一定是会被学生夸的。如果学生说的只是不痛不痒的话,甚至没有主动夸奖,那么你一定一定要万分警惕!
你想一下,一个导师在工作中得烂到什么程度,才能让自己花了32万美金的投资对象,对自己一句好话都没得说?
这种烂人你就不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祭给他/她了。
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我曾经在一个lab围观了一年半组会,认为那个教授很有意思,也很有leadership,于是想跟他合作做研究。当时我甚至有考虑让他加入我的毕业论文committee。
我于是找了和他合写过Annual Review论文的社会心理学系学姐L询问,他是不是一个好导师,还是一个操纵狂、大变态。
这个时候精彩的来了:在长达一个小时的coffee chat中,学姐L完全没有对他有一丝丝的批评。当然,她也没有夸他。我当时本该通过这点而察觉、谨慎的,但我当时不知道。
我当时其实应该收集更多数据点的,但是我也没有,我仓促做了决策:和他合作研究。后来我在一年的时间里逐渐发现,他是micro manager,只在学生出活的时候满意,只要出活稍微有延迟,他就会非常不满意。
他的研究助理中午吃饭时间都要打卡。周末当然不许休息。
每次跟他打电话前,我甚至会紧张得发抖。
(而面对别的导师,我都是健康、自信的。具体学术成就以后等文章发出来我肯定会上微信公众号来显摆。)
直到一年以后,我和学姐L碰巧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和另外两个这导师以前的学生聚会吃晚饭。
这两个毕业生开始大骂这个导师变态,用的词是psychopath。
学姐L这才跟着骂起来。
原来她一直都知道,原来她也一直被这个变态abuse,只是她完全没有告诉我。
学姐L当时瞒我的动机我不想追究了,多半是她恐惧变态导师报复,毁了她的推荐信和她的前途。
我不怪她。她在自己的事业和我的事业之间,选择了她自己,用沉默看着我掉进火坑,浪费了一些青春。
她很自私,不过我不怪她。我的事业顺遂,那次只是交了小小的学费。
我学到的东西是无价的:我学到维持正义是需要代价的。而自私的人,就没办法挺身而出去追求正义。
我只能尽我所能多提醒我的学弟学妹们,不要上同样的当。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学姐L最终也没有拿到她理想的教职。那个变态导师并没有帮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很简单,指望着变态帮你,等于学术自杀。
我只能说,我会越来越强,强到我可以付出代价、挺身而出、维护正义。而我真正好的导师们,都在帮助我每天每天都变得更强。
他们不光教我做学术,更是教我做人。他们让我看到,当成为领域中掌握权威、动动鼠标就可以决定年轻研究者事业轨迹的人时,如何继续的公正、严谨、倾听、共情,而不是滥用权力和滥杀无辜。)
5、及时回邮件不等于好导师
最后分享一个年轻学生常有的误区。
在我更小的时候,我误以为,谁及时回了我的邮件,就是关心我、在乎我、是愿意花时间指导我的好导师。
大错特错。
从统计概率上说,在周六早晨还能及时回你邮件的人,也更有可能是在未来给你付了32万工资之后,在周六早晨还给你派活的人。
就是这么简单。
你大可以盲目自信,说自己周六早晨收到任务,可以周末不做,等到周一再做。
可那时你会发现,你们lab所有人周末都在加班。而组会是周一。谁不加班,谁在组会上就没得说,就会被公开羞辱和抨击。
压榨员工的科技公司都会辩解说:我们不强迫加班呀,你做完了就可以回家呀。
事实是,变态导师给你派的活是永远做不完的。
人家工作的人大不了一气之下辞职。再找一份新工作就得了。
你博士读到第三年,敢quit吗?你quit了学生签证怎么办?事业怎么办?理想怎么办?国内家人的期待怎么办?
你没有别的现实世界技能点,博士毕业证根本不是你的加成,而是你的保底。
你也可以盲目自信,说自己做科学家就是准备好吃苦的。
我这种弱逼才需要周末休假,而你是强者,强者可以获得996福报,你可以连续工作5年不需要休假。发表在《科学》或者《自然》杂志上的第一作者署名文章,就是你的宿命。
更是大错特错。
变态导师不是某一个维度变态,而是在掌握终身教职的权力之后,全方位的变态。
你第一年996,他/她会对你要求越来越高,让你007。
你自己的论文和数据能够做到完美无缺,他/她会让你去教新来的学生,谁出了问题都拿你是问。这个时候你就要花出双倍的时间,在对你的事业完全没有帮助的杂事上。
即便你真的辛辛苦苦五年把他/她伺候好了,没有犯一丁点差错,那他/她就会舍不得你的。
他/她会让你放弃你到手的助理教授offer,留下来给他/她继续当牛做马,做博士后。
你不同意?那推荐信不要想了,毕业论文明年再答辩吧。
没有导师的推荐信,你的学术生涯寸步难行。
你就真能保证,在跟一个在你身上花了32万美金的人相处五年甚至六年的时间里,不会跟他/她发生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争议?
在变态导师面前,你没有任何选择。你必须得听他/她的。不然,奖学金没有了,推荐信没有了,教职没有了,毕业证没有了。
你以为未来在你手中掌握,其实,理智地说,博士生的未来都是掌握在导师手里的。
你的导师只需要给你申请教职的单位说一句话,就可以断送你辛苦奋斗五年的事业。
斯坦福的博士毕业证没你想得那么好使。
因为等你拿到它的时候,你的社会比较对象变了。
那个时候,你心仪的工作,绝对都不是靠一个毕业证就能搞定的了。都是需要导师给你引荐、给你助攻的。
那个时候变态导师会毁了你的人生。
6、没有数据点之前不要做决策
跟target导师发邮件不算收集数据点!
如果人类通过跟另一个人类当面接触就能判断对方是不是个好人、是不是靠谱,那么世界上就不需要警察局了,也不会有诈骗案和出轨的婚姻。
当你才22岁的时候,有什么资格盲目自信,以为自己可以在一个office hour的时间之内,看出对面66岁的人是不是个大变态。
他/她审过的论文比你读过的论文还多。
他/她申到过的研究经费比你家祖宗三代在北京金宝街攒下来的四合院还贵。
收集数据点指的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从旁人口中打听你的target导师。
如果连收集数据这么简单都做不到,那么,科学这个事业不适合你。你去读鸡汤文学、self-help book吧。
相关阅读:
斯坦福一个月内两名学生自杀究竟为何?原来所谓的“人生赢家”背后也是一地鸡毛
作者:李鱼AK,原载:李鱼AK,本文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