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耐基梅隆大学前招生官回应“美国高校招生舞弊案”

视角学社 2021-08-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nspire国际教育 Author Jason England


转载自:Inspire!Education 

(ID:inspire-education)


翻译导语


今年3月份,美国联邦司法部起诉了一批在高校招生中舞弊的相关人员,其中涉及不少美国名流,中间还有一位中国的富豪,涉案的大学包括耶鲁、斯坦福等多所世界级顶尖名校。


本文作者Jason England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前招生办主任,现为这所大学的创意写作助理教授。就近期的报道,他回想起自己的曾在招生办公室所见所闻,虽不顺遂人意,也深觉招生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白人特权,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但同时他也觉得如报道中做控诉种种,实在不能道出招生实际之万分之一的真相。


这也是Jason发表此文的最重要动机,他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大学申请的本质,招生工作的真相以及招生办公室的日常。


下文为翻译全文,内容并非逐字逐句翻译,而是编译,有所删改。如有兴趣的读者,请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多名美国各界名流牵涉舞弊案


美国精英名校前招生办主任说,

关于我的上一份职业,我最希望大家了解的8个事实


作者:Jason England

发表时间:2019年5月8日

翻译:张东兰


每当我提起自己曾是精英名校招生办主任时,大家最想听的往往只是招生办公室里,有钱的权贵和精英们如何通过行贿、弄虚作假而拿到名校入场卷的趣闻轶事。


几乎不曾有人真正关心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何以发展到今天,这过程又跟哪些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联系在一起,又为何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深思。


其实是,招生的工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刺激,而又要复杂得多。下面我要谈的就是,精英名校招生工作的实质。


普林斯顿大学,1746年建校。2017年秋季录取率6%。

 Loop Images/UIG via Getty Images


1、精英名校的招生机制,从各个方面为白人和富人阶“开后


精英名校的招生机制,在为有钱的白人阶层开方便之门上,做的如火纯青,甚少有人能探清其中门道。他们大学申请的准备,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过程远比捐赠教学楼,名流影响力之说要复杂得多,是一整套社会的、全面的机制。


举个例子,“大学提前录取(或者早申请)”——这一轮申请要比常规录取提前几个月,而且被录取之后需保证入学——为有钱的白人家庭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比任何所谓的偏向有色学生和第一代大学生的非正式的录取政策所能提供给这类学生的机会要大很多。(我用“非正式的”,原因在于招生办在对待招生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种族和社会背景的平衡政策时,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更多是依赖于此学府的文化而不是具体的数据。)


提前录取政策对大学本身也是有利的,因为它保证了录取率。常规录取的不确定性比提前录取要高。大学希望保持低录取率,使自己高校排名上占据优势(而事实上高校排名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有意义)。


我本人痛恨提前录取政策。在这个提前录取阶段,我们录取的学生总体上并没有常规录取阶段的学生优秀,却因提前申请而更有机会被录取。提前阶段申请学生大都来自私立高中,他们的升学顾问深谙此道。他们来自有钱人的家庭,他们早早开始择校:他们有财力能提前一个暑假到学校参观了解学校;无须申请奖助学金,也不需要等待常规申请。他们的在校成绩无论是名列前茅还是中等,申请材料显示的都是一个有能力胜任任何门名校的课程要求的选手。


哈佛大学,于1636年建校。2017年录取率5%。

Brooks Kraft LLC/Corbis via Getty Images


2、美国私立高中的学生,在申请时倍享优待


近期报道的名校招生舞弊案,控告的是涉案人员捏造申请材料,考试分数和课外活动造假,这种现象事实上并不常见。更普遍的是,学生在准备大学申请过程中,从旁有资深的申请顾问,补习老师,文书写手辅导他们。有时他们所在的高中甚至为提高申请成功率而伪造学校的数据这些行为相比舞弊案中的弄虚作假,影响要更为隐性。


美国私立高中培育的学生,让人很难找到拒录的理由。这些候选人学术表现上是“完全合格的”(有偏见认为私立高中的课程强度更高);SAT成绩较高(这是家长收入和教育水平的直接表现);学校的升学顾问,相比于公立学校的顾问,辅导的学生数量更少,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可以通过精心为每一位学生打造推荐信,把他们包装的几近完美。


在学生的推荐信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此类的高级词汇:富有学术好奇心;坚韧不拨;学生领袖;不仅是好一个学生更是一个好人;有钻研精神;25年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我连续两年在同一个老师的推荐信中读到3次这句话),有些推荐信甚至长达3页。相比而言,公立学校老师的推荐信却一般只有一页,看起来对自己要推荐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此上两类推荐信,都不能让我准确地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能在未来为学校做出有意义的奉献。


很多顶尖的私立高中甚至篡改学校数据(包括历届学生曾经进入的大学,学生人数,GPA等),而这些数据是大学考虑录取时很重要的参考。招生官一般只会了解到一个学生在班级大概位于5%-10%的位置,而很多学生会被放在一个大范围的百分比区间。很多情况下,我无法弄清学生的实际排名,是稍微在10%之下,还是排在中间。有些私立学校甚至没有具体分数,只提交了一个可衡量学生学术成绩的梯度。


哥伦比亚大学,建校于1754年。2017年录取率6%。

 NurPhoto/Corbis via Getty Images


3、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学术能力跟家长的财力和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


怎么判断一个申请的学生能否被录取?学生和大学之间的化学共鸣?学生和大学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


理论上说,上诉诸点都很重要。事实却是,标准化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学术能力(等同于学生的“准备程度“)占主要地位。精英名校,不管显得多么高贵,都摆脱不掉自己的企业性质和底线。即使是非盈利的,这些大学机构,也在市场竞争力量的较劲中生存。理想最终总是要屈服于现实,理念最终也要结合具体市场需求。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一味鼓吹他们下一届的学生,SAT平均分1450,成绩班级前10%,我们至少也需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才能保持竞争力。


标化成绩其实只能确保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学业表现和降低新生退学率,而有人却把学生的SAT成绩跟未来收入联系在一起。用SAT成绩预测未来的收入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SAT成绩好跟家长的收入和教育水平是成正比的,富裕家庭的孩子SAT成绩普遍更高,而美国社会阶层流动是非常固化的,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的人将会越来越穷。在我个人和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分数1440的学生相比一个分数1250的学生,将会为班级或者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在招生办的最后一年,其中一位申请者的经历让我倍感痛心。我在办公室面试她时,她有深度和自圆其说的幽默感,热情,成熟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爸妈来自马萨诸塞州西部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工薪阶层,从未接受高等教育。她的成绩和课外活动都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她的SAT成绩却比我们的平均分低了70分。


开招生讨论会议时,我为她努力博取到了4个赞同票。不幸的是,我有5个同事投了她的反对票。我从未为一个学生这么激动地辩护过。她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学生,一旦有机会来到我们的校园,必定会充分利用任何可以得到的学校资源,弥补长期以来的资源缺失,也必定会积极参与到各种社区和学术活动中。这个学生的落选让我最终选择了离开。


MIT, 于1861年建校。2017年录取率7%。

Education Images/UIG via Getty Images


4、男性申请者,尤其是白人男性运动员,在录取上比女性享受优待


在我工作的大学(同在大部分顶尖私立高校),合格的女性候选人遭受不平等的歧视。申请者中,优异的女性要比男性比例高,为了保持性别平衡,很多优秀的女性申请者却被拒录了。(而很少有人为这一点发表言论)。


男性申请者-特别是有钱的白人男性-比女性更有利的另外一个因素:运动员。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第三赛区(包括在大学和大学的运动项目,选择不向学生运动员提供体育奖学金)为不需要体育奖学金的学生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就是富有的白人男性。


没人能清楚地解释为何精英名校就一定需要一个优秀的D-III体育队。有说是因为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也有说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毕业之后进入高薪行业(商人,律师),可以提升校友的捐赠能力。也有说是,更为直接和可笑的理由,拥有一个强劲的足球队可以让有钱的捐赠者更开心,更愿意留在校园,跟其他大学的校友炫耀。


这个政策,可笑之处在于,它为白人男性申请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白人女性运动员,就算不是特别突出,也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争取录取机会。


这一政策却对黑人男性运动员的录取很不利。一来,他们把黑人运动员放在了大学专门设立以便提升学校多样性的学生名单中,这样减少了那些没有体育特长的黑人申请者的名额。不合格的白人运动员因此有被录取的机会,却剥夺了黑人非运动员申请者的录取机会。


这种现状引起了很多不满。有钱的白人男性,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虽然学术成绩和SAT分数都不达标,却能依靠体育特长的捷径争到精英名校入场券,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D-I 奖学金。你不会花钱去看这些学生比赛,但是这些学生却靠着增加学校的收入的好处而被本来他们没有资格进入更好的大学录取。


斯坦福大学,建于1885年。20177年录取率5%。

Ben Margot/AP


5、大学排名是“人造的”,不应作为选校的参考


任何一个合格的招生官都知道像US News & World Report 的最好大学排名表以虚伪科学伪装下的资本游戏。


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思考:我的强项和兴趣是什么?怎样的环境更适合我?我最想从一个校园和课堂中获取什么?


大学四年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教育上的,同时也是社交上的-合适比进入一个你拼尽全力进入的最高排名的大学更重要。


区别每个你感兴趣项目的优势,你最希望花时间学习的地方,你未来同伴普遍的性格特点,教授在你感兴趣领域的研究项目的投入程度。


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研究你想要从大学中得到什么,找寻与你理念一直的学校。这让你免于陷入那些专门想要利用你的不安全感的圈套,省时省钱。


耶鲁大学,建校于1701年。2017年录取率7%。

Moment Editorial/Getty Images


6、你的出身和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了你能否成功进入精英名校


事实是,精英名校中至少有一半的新生,是完全可以被另外一个排名要低要几个等级的学校的一半的学生取代的。


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规定,哪个候选人更有资格进入某一所学校。更难说谁更值得一个入学名额,谁又有权利问心无愧地做出这样的判定。那些有足够实力被放入备选名单的,有些可能只是因为优越的环境和家庭的财富。


让一个人去承认自己因出身和环境而享受特权是很难的。美国梦的一个关键点在于:个人实现的神话。这让有钱人孩子可以辩解,自己的成功是因为家庭和出身中享受的优势,而把穷人家孩子的不成功,归咎为个人的缺陷。如果能够明白其实努力和坚持只能在有限程度上帮助你成功,就不能把结果归咎于个人,或者找替罪羊(如“那个黑人孩子抢了我的名额”)。


我们的社会,发明了让富人保证自己特权的机制。富人利用“值得”的概念去确保他们自身的权益在强调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有利于大众的伪装之下的。富人阶级给中产阶级一个能够成功进入大学申请任务单,教会他们如果失败时应该指责谁,营造一种教育是应该给”值得的“人的。


杜克大学,创立于1838年。2017年的录取率为10%。

 Lance King/Getty Images


7、你进入哪所大学,并不能决定或保证你的未来


在一个大学信息介绍会,我曾记得有一个同事告诫家长和学生,许多被拒的申请者跟被录取的学生一样值得这个录取的机会。会后,一位母亲留下来,分享了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因为申请时被拒绝了,非常绝望,自杀了。这位母亲不希望她其他的孩子也遭受同样的经历,所以非常感激我同事可以分享这个事实。


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母亲和她女儿的故事。


当你被一所大学录取的时候,不一定对于你作为一个学生的价值的体现,绝对不是作为一个人的体现。常春藤中也有差生,普通的公立大学也有好生。如果你申请研究生院,你会发现大部分真正有才能的人从来不会来精英大学的校园。


就像拥有一个Gucci腰带或者一个Chanel钱包,不会自动让你变的有型,名牌能帮到你的是有限的。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好的教育品牌是打开另一条人生道路的途径。我个人认为,被名校录取只是获取社会资源和提升社交网络的途径。在我曾任教的公立大学,有一个来自Detroit的女性,如果她在我的母校上学,很多人会跟她合伙,或者让她担任一名导师,或者邀请她做研究。但在她的学校,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过她,也没有人意识到她的潜能。


上精英名牌大学帮助我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人际网络,里面有医生、律师、高等学历优秀人才,他们拥有多个学历,有丰富的学术经历。这个教育机会,成为了上升的重要跳板。


理想状态下,大学的职能应该是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精英统治提供一个制衡。但事实却非如此,这不是学生的失败,而是系统本身的失败。我激励我们的学生更加努力去抗争: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些精英名校为他们制定的教育理念负责,让他们的机制带动社会进步。


芝加哥大学,创建于1890年。2017年的录取率9%。

Dina Rudick/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当我在招生办工作时,一开始觉得这份职业是可以帮助社会甄选创造未来的人才,有很强的荣誉感,即使是阅读申请材料也感觉无限荣光。


但很快便意识到,没人了解这个过程,就算是负责做决定的人。面对着成千上万份的申请,员工数量有限的团队,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耐性很快就会被消磨掉了。


同时,招生过程还要努力去维护大学在全球的排名;了解不同高中的优势,学生的学术能力,学术热情,领导能力,个人动力,个性,还需结合他们的学校成绩(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背景),在150分的范围内,给学生一个分数。


团队还需安排学校考察,每周为即将申请的学生做几场大雪信息介绍会,阅读成千上万的招生材料(这是艰难和单调乏味的工作,如果你幸运而且方法正确的话,每天至少也需花费8-12个小时),接下来是无休止的会议,讨论具体学生的案例。同时,努力平衡生活和保持不被逼疯。


我所认识的招生办主任都是秉性正直,有同情心,思想开放的。当我提出要写关于名校招生的文章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招生办主任主动邀请我一起午饭并且帮助我理清思路。之后,还邀请我去做分享。


把解决社会不公的重责强加在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身上,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何况他们自己本身的收入并不高。我有一个很大的办公室,响当当的名号,频繁出差。但是工资却是有限的-这是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多的女性和少数名族可以位居高管,与社会进步并无关。)


我从这份工作离职,是因一个在爱荷华州的写作工作坊,并有机会因此在大学教授写作。同时,我对招生工作也失去了热情。当时,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每天在文件上盖章的机器人,并不能带来任何有意义的改变。更甚者,我感觉自己在做的事情不仅没有减少不公而是在创造或者加深不公。


我不相信我们可以从大学招生的内部去改革。在这个游戏里,游戏规则只对权贵有利的,这涉及到更大的社会层面。毫无疑问,精英名校是有财力和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重新定义招生和教育的目的,去改变其中的机制。但是他们处于何目的和动机要做这样的改变呢?当高薪和优越的工作留在社会有钱人的手上,大学也能够保证自己的资金来源,何乐而不为?如 Albert Schweitzer所言,“我的知识是死的,但是我的激情和希望是活的。”


我并不羡慕在名校招生办工作的人,反而为他们感到惋惜。最近美国联邦司法部揭露的精英名校招生圈中行贿,诈骗的行为,并不能展现招生工作之万分之一。那只是转移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白人特权话语的小小插曲。有些人从中看出这是在帮招生中歧视洗白的证据,也有说是在精英名校中白人学生是一群不合格的、无聊的家伙的证据。


我读后,唯一的感觉就是,我与此再也没有关系了,倍感轻松。


布朗大学,建校于1764年。2017年的录取率9%。

Moment Editorial/Getty Images


原文来自外媒Vox:

https://www.vox.com/the-highlight/2019/5/1/18311548/college-admissions-secrets-myths


相关阅读:

从时差作弊到花钱代考:美国大学招生丑闻简史

美国爆出史上最大高校招生舞弊案,涉及斯坦福、耶鲁等名校

被教育部承认的美国大学名单 VS 被披露的美国野鸡大学



作者:Jason England,翻译:张东兰,译文原载:Inspire!Education (ID:inspire-education), Inspire!Education是一家社会性教育创新企业,专注于为高中生提供进入美国前30大学和文理学院的最佳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在引导优秀的高中生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过程中,同时启迪高中生创造持续和持久的社会价值。

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