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岁男孩打脸31岁中国巨婴:父母这样的爱是孩子一生的毒药

视角学社 2021-07-03

本文约2700 字

阅读需7min


正所谓真正的爱不是包办,不是替代,也不是苛责管控,而是让孩子学会独立,让他们有能力可以管控自己的人生,有勇气接受生活中的失败与暗淡。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不由地很感动。

 

 

来自美国加州的三岁小暖男Tydus给他“心爱的女孩”——妈妈精心准备了一顿晚餐。

 

摆放餐具,用蜡烛和鲜花装饰餐桌,用微波炉煮千层面,用电烤箱烤面包,准备饮料……所有这一切都亲力亲为。

 

在拿果汁时,小Tydus不小心打翻了杯子,果汁撒了一地,他不仅没有哭,还赶紧拿起抹布把地板清理干净。第二次拿果汁,因为打翻果汁的地方很滑,小Tydus摔了个四脚朝天,但他仍然没有哭,也没有求助,而是赶紧起来,一边唱着rap,一边将地面又擦了擦,准备再倒两杯,并自我安慰道:“这次我要小心。”

 


全程姨母笑看完视频后,被这个3岁的小男孩圈粉了。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强的独立意识,让很多所谓的大人都无地自容。

 

而就在4月份,一男子因使用假驾照被罚款5000元和拘留15天,其父母却情绪激动地质问交警:“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为什么罚那么重?”

 


看完后不禁有些可笑,也有些可怕。对比美国3岁的Tydus,这位31岁的男子实力证明了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与年龄无关;也警醒了作为父母的我们,无论多么爱孩子,我们都无法陪他们走完人生的下半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生长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与担当。

 

01

 

记得去年有一则新闻,说是在上海街头,一名男子突然发狂,暴打一位年迈的阿姨,这位老阿姨实在坚持不住被强行按在地上,这名男子还愤怒地把自己的衣服甩在阿姨头上。联防人员来之后还不罢手,将阿姨用力往台阶上拖。看到这一幕,以为这名男子与老阿姨有什么过节,不曾想,这位老阿姨是这名男子的母亲!

 


而男子暴打母亲的原因,是想跟母亲要2万块钱还信用卡,母亲说没有,男子让母亲向亲戚借,被拒绝后就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

 

在男子被抓后,老阿姨的第一反应却是给儿子求情,说自己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未受伤,恳请对儿子的行为不予追究。

 

这一幕让人看得又心酸又毛骨悚然……只是因为一次索取没有得到满足,就对母亲大打出手,这就像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只会撒泼哭闹。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90%的中国人都是巨婴。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不无道理。中国式的“巨婴”实在太多了,尤其在喜欢溺爱孩子的中国父母的培养下,“生活不能自理”“啃老”的现象非常普遍。

 

就在前段时间,新闻报道说一名48岁的海归硕士,从2012年回国后就一直窝在家里,不出去工作。生活常态是,白天基本睡觉,晚上打游戏,就此日复一日,仅仅依靠母亲给他的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的母亲已经82岁了,还患有尿毒症,因为没有钱,每周三次的透析都只能挤公交车。

 

无奈之下,母亲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赡养自己,想以此逼儿子出来工作。但事实是即使胜诉,儿子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他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不要说赡养母亲了。最后,这位母亲只能撤诉。

 

在采访中,这位母亲不禁留下了悔恨的眼泪,说:“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从小样样都是现成的,依赖惯了。是我毁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做父母的,都希望给孩子最全面、最好的爱,希望在自己的庇护下,孩子可以健康、顺当地过好一生,却不知,这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爱,恰恰就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不仅伤了孩子,也害了父母。

 

02

 

“微博名爸”王人平说:“我们教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起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让他有一天在离开我们后,能更好地接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拼了命地去照顾他,替他选择,做他的代理人或经纪人,帮他解决问题。”

 

王人平


正所谓真正的爱不是包办,不是替代,也不是苛责管控,而是让孩子学会独立,让他们有能力可以管控自己的人生,有勇气接受生活中的失败与暗淡。

 

在《爸爸去哪儿2》中,Feynman失手打翻了水杯,吴镇宇就让他一个人善后。吴镇宇说:“Feynman总是精神不集中,我想对他严厉一点会让他记住”。

 

为了让儿子变得更加独立,吴镇宇还将Feynman送到新加坡学校进行军训式教育。吴镇宇告诉Feynman,爸爸妈妈和家人总有一天会不在你身边,你不能连刷牙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

 


在美国,这个更强调独立与个性的国家,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比较“残忍”。

 

孩子哭闹父母通常不会去哄,摔倒了也不会去抱;当然,父母更不会包办孩子的生活,孩子在家都会承担家务劳动,比如刷碗、剪草坪等。父母会让孩子尽可能参与到生活琐事中来,让他们提早体会到“有劳才有所得”。

 

父母也会鼓励孩子外出打工,哪怕累点、脏点,也会鼓励孩子去尝试。即使身价数亿美元的金融大亨罗杰斯也会让14岁的女儿出去打工。

 


有人还做过调查,在美国有38%的年轻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财务支持;而年龄在19岁至22岁的年轻人只有35%得到学费资助。申请助学金、兼职打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正是因为这种“残忍”的教育方式,美国孩子从小就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长大之后,也常常懂得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实现自我最大的价值。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眼中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父母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而真实的生活中,没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永无止境的索取,更没有躺着不动的康庄大道。



我们不能做“巨婴”,生活也不允许我们做“巨婴”。为人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现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必须训练孩子独立应对这种生活的能力,就像老鹰,无论过程多么残忍,必须要教会小鹰飞翔,否则,只会被自然所淘汰。

 

03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光里,最应该做的,就是教会孩子独立。

 


1、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

  

要给孩子提供做选择的权利。当孩子面临抉择时,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但请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一定的自由中充分体验与感受。毕竟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

 

2、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失败是人生的常态。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正常的,没有人生来只有成功,帮助孩子消除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建立正确的失败观。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转而依赖他人,失去对生活奋斗的信心。

 


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要从“自己的事自己做”开始。即使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系鞋带、擦桌子、倒垃圾,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具备了一些生活的能力,可以独立应对一些事情。

 

4、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做事情,但是又嫌弃他做得不好的话,这样会很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对待孩子不要事事追求完美,而应该多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帮助孩子逐渐完善与进步。



相关阅读: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这一门中国学校没有的课程,恰恰教给学生一生幸福的本领

长子持刀弑母,次子荣登福布斯,这家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



作者:夏一,原载:读者新语文,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