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漂在美国疫区,孤独中的留守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0-08-17
来自专辑
海外生活


匹大停课后,儿子就独自在house里生活了。没有室友、没有家人,这中间去楼下小超市买过一次可乐、接过外卖小哥的两次早餐,除此之外,没出过房门,没见过他人。


01 我留守,不给别人添乱


早上十点起床,做饭、用餐;一小时后看看网课,写写作业;下午两小时练杠铃;晚上八点第二餐;十二点左右睡觉;这中间我们会视频一、两次,儿子也会在微信里和同学聊聊。每天如此,周而复始。一晃两周过去了。


儿子的小居 


儿子说,他现在就象电影《月球》里的山姆,过着和外界隔离的生活,仅靠网络信息和世界有所关联。从他的话里,我听到了离别的忧愁和生活的孤单。


忽然想起他少年时翻天覆地,不知愁滋味的模样,那时世界还没在他眼前展开。时光流转,随着块头长大,他一步步走出家门、国门,到万里之外去探寻成人世界的秘密,各种问题和烦恼苦闷也随之而来。而这一刻,在他面前的是无法弥散的孤独。


想起两个月前,我们在国内居家隔离时的,即便有家人陪伴,那种烦闷和焦躁情绪也总是难以排解,大人尚且如此,独自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周前,最后一位室友去了印第安纳州,那时我问他,自己住在一套空空荡荡的HOUSE里会不会不习惯,他说没问题。


第二天晚上九点收到他的视频电话,他说:我可能发烧了,因为没有体温表,所以也不知道温度,只是觉得发冷。


听他一说,我头几乎要炸裂。那时,美国的病例还不是很多,但已进入爆发期,我在揣测被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心急如焚,我们还是镇静的问了问他的情况,因为房间没有独立控制开关,整栋HOUSE的空调只能都开着,室友走后,他觉得的太耗电,所以头天晚上,他把空调关掉了,只在自己房间开了一片电暖器。


儿子节俭惯了,但特殊时期不能算计,我们让他把空调打开,多喝水,吃点感冒药,注意休息,看看之后的情况。


放下电话,开始在网上查各种留学生患新冠的应对办法,从检测、联系医生、甚至到医疗保险。


这中间给他两次微信留言,他都没有回复,我也免不了各种胡思乱想,更加慌乱。经过一个无眠夜,再收到他的消息是早上四点,他说自己睡了一觉,体温已经降下来了。这会儿已经没有任何感觉。我如释重负,让他还是继续多喝水多休息。虽说是有惊无险,经此一吓,我们提醒他如非必须,尽量不要出门,购物还是通过送货方式。

      

四月底,网课就全部结束了,我们还在犹豫暑假是回来还是继续留在那。他的意见还是选择留下,一来路途上会增加传染的风险,二来回国也给大家添乱。他已经过了二十岁,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对己对人还是留守美国比较好。

      

今天和他视频,他说随着疫情严峻,超市里也出现了哄抢,原来15美元一袋的大米(15磅),现在已经涨到60美元,而且还经常缺货,超市派送已经排到了一周以后。现在蔬菜挺难买的,冰箱里也只剩洋葱,不过他有充足的维生素片,让我们不用担心。


这群没怎么吃过苦的留学生,在家是父母的心头肉,在外被称为娇生惯养的一代,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时,却表现出极大地张力。


02 期待对留学生的政策更人性化


国内的家长,这两天最关注的信息,应该是3月26日,我国出台的调减国际航班政策。这项准禁飞政策规定:一个国家每周只保留一班航班,且满座率不得超过75%。


早在多天以前,美国的大学已经开始集中赶人离开,准禁飞政策的出台,瞬间让许多计划回国的留学生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他们将面临有家难回的窘迫局面。
     

留学生会无可避免的感受到:学校赶我们走,归家之路却被“关了门”,这些原本就有飘零感的留学生,又增添了“被抛弃感”。
     

儿子得到消息后与我视频,情绪略有沮丧,本来还想观望疫情发展再决定后几个月是否回国,航班调整的消息让儿子彻底断了返回的念头,只得无奈的选择留守,面对未来几个月的孤独生活,以及不知如何发展的疫情,儿子似乎突然失去了归属感。
    

应该说,准禁飞政策对于控制境外输入病例很有效也是必要的,国家确实需要尽快恢复经济建设,但调减国际航班政策显得非常生硬和冷酷,或许可以变的更人性化和更完善。
    

比如,彰显对本国公民的保护原则。以美英国的禁飞政策为例,美国颁布的与整个欧洲大陆的禁飞政策,并不限制本国公民回国。对比我国的准禁飞政策和禁止外国人入华的政策,海外的中国公民并没有因为自己持有中国护照而享有明显区别于外国公民的优待,海外中国公民和外国人获得“一视同仁”。回想起看电影《战狼2》时的激动,心中涌出很多酸楚。

这几天广受关注的还有英国1.5万小留学生的回国问题。英国是中国小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英国中学一般在3月27日左右放复活节假,假期大约为3周,很多孩子计划在复活节假期会回国,但疫情中的国际航班已经一票难求。
     

同样,国内家长也因为签证的问题无法飞去英国陪伴,越发造成孩子的恐惧紧张。这些十二、三岁的小留学生,尚处在需要被呵护的年龄,不知所措的恐慌给他们造成很大心理压力,甚至难以承受,“隔着视频,隔着时差,父母在流泪,孩子在大哭。”。胡锡进在《环球日报》的文章中指出的:“应该敦促民航局与航空公司增加包机数量,有序安排希望回国的留学生与海外中国公民回到家乡”。比如增加临时性的商业班机,或者是包机,在全面自费的基础上,国家让所有孤悬海外的游子有归宿和依靠。
     

好在儿子已经成人,一年半的历练已经让他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相隔万里的疫情重灾区,依然让家长非常担忧。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通过隔空连线共同熬过漫漫的疫情期,或许对家长对孩子都是一次挑战和考验。
     

留学生完全可以为了绝大多数人与国家的利益而被牺牲,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和儿子一样,是主动选择留下的,但政策的制定要兼顾效果和公正。这个少数群体,随时有可能变成另一群人,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少数群体的可能。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孩子的安全是天大的事,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个个体的情感与体会,从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出发,才可以做出最温柔、全面、公正的决定,而不会陷入多数人暴政的陷阱。


03 留学生不应该成为被忽略甚至仇视的群体
      

周六早上,全球确诊已经51万,美国确诊数已经超过中国,达到10万。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美关于病毒源的争论甚嚣尘上。在美的留学生常被冠上“中国病毒”的标签,受到歧视、嘲笑,甚至殴打。同时,美国政府出台了留学生离校等各种政策,留学生利益首当其冲受到损害。
    

与此同时,随着国外疫情的激增以及个别网络自媒体的炒作,国内对留学生回国也出现越来越多反对声音。留学生的境遇日益艰险。回顾历史,百年留学史从未风平浪静过。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应是一百五十年前清政府派出的留美幼童,其中就有我们最熟悉的詹天佑,那是古老中国向现代文明迈出的第一步。九年后,清政府担心“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而全部召回。日暮途穷的清政府拒绝了这些满怀赤诚的学子,把他们看作夷人教化的异端和杂种,不重不用,或控制使用,朝代在愚昧和腐朽中最终走向覆亡。留美幼童没能挽救正在走向末路、万马齐喑的大清,却给古老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的种子。


后来,有了庚子赔款资助的留学生,包括胡适、金岳霖、陈省身、钱学森、茅以升、梁思诚、竺可桢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和更多陌生的名字,他们奠定了绝大多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根基。
    

近代,从孙中山到鲁迅,从周恩来、陈毅、聂荣臻到邓小平,都有过海外求学的经历。新中国,两弹一星、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都有留学归国人员支撑起的天空。
  

新一代留学生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他们会怎样,现在还很难下结论。相比前辈的谦卑简朴,有了强大祖国的加持,他们更多了自信无忧,可以放飞自我。
  

在祖国暴发疫情时,年轻的留学生第一时间在世界各地扫货,把成箱的防护用品运回国内,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概,以至于后来欧美国家在疫情爆发后抱怨华人把大量口罩等防护用品运到中国而造成本国的物资短缺。
  

家长群里流传这一个小留学生的故事,他乘机回国后,因为在飞机上十几小时没喝水,在调查表上填写了“嗓子干”;还有一个留学生因为离校时接触过术后发热的同学,入境时在“是否接触过发热人”一栏,如实填报了“是”,这简单的举动给他们带来隔离检查甚至耽误行程的后果。这是诚实的代价,他们却不会为保全自己,而欺骗他人。他们虽然稚嫩,但在瘟疫的狂风骤雨中,依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这也许就是欧美国家社会理念影响的体现。
  

这些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失的。物欲横流、投机取巧的社会,又有几个人还能保留这份简单却又珍贵的诚实呢?
  

记得去年暑假儿子回国,和我们去威海度假,离不开健身的儿子搜索到附近有健身房,按照规则新人可以享受2次试课,非会员健身则需要交纳每天26元费用。儿子坚决不钻空子蹭健身房,而是缴费进入,我问他为什么不合理利用规则,他说,“我不是来试课,就是来健身的”,这件小事让我思考,这种诚实的信念也许就是留学生经过文明熏染而成的品质。
  

国内很多人把留学生和隐瞒病情回国的女高管相提并论,这是我们不认同的。个例的行为无法代表整个群体,就如在国外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富二代们,不能代表勤奋学习、节俭生活的留学生们一样。
  

再分享一下康奈尔大学小王同学的故事,前晚小王同学历经49小时回到祖国怀抱,自己制作了令人非常动容的四分钟视频来记录回国之路,开始妈妈因为担心路途不安全不同意他回,他自己做了决定并做了十分周全的准备,在登机前通知父母,这一代留学生的遇事冷静、独立坚毅、遵守规则、赤子情怀都在视频中美好体现,视频最后写道:“三个国家、四段航程、五个机场、九个口罩、49小时、一个祖国、无数个更辛苦的一线人员、一份无以言表的敬意。”,以及“如果宅在海外,也请像个英雄一样照顾好自己,请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好起来。”


小王同学制作的归国小视频


回首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与中国同出一辙,也曾是闭关锁国、备受欺凌。明治维新后,日本派往欧美各国的留学生数量激增,当中国向美国派出两批幼童时,日本派出的留学生已多达一千人以上。
     

在日本脱亚入欧的过程中,留学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清政府对待留美幼童的轻薄不同,日本则把留学生当做国宝,当做改良民族素质的急先锋,尽力给他们以表现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如今,日本已经跻身现代文明国家前列。
  

大清的衰败与日本的崛起,原因和理由是多重的,但从这两个东方古国对待各自的留学生的立场上,就可做出清晰地判断。
  

留学生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他们诚实、正直,有勇气,不会为五斗米而折腰。他们值得被善待。


相关阅读:

留落在海外的学子 如何独自度过漫漫疫期

熊孩子成长记——疫情中的担忧

留学生融入,路在何方?



作者:静心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号联合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