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孩子成长记——疫情中的担忧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0-08-17
来自专辑
疫情相关



今年春节后雨雪多,从周一开始的冷雨断断续续下了一周,已经有一个星期都没见到太阳了。疫情、潮湿让人提不起情绪。凌晨,看到儿子发了一段新宿舍的视频,清新的小房间布置的整齐而有格调。阴郁的日子里,心情晴朗了很多。


鉴于国内的疫情,几天前我在微信视频里提醒他准备口罩,儿子反映很淡然,说肺炎疫情对当地没有影响,无人戴口罩,如果自己戴了反倒很另类。或许远在异乡的他还没有感受到疫情的凶险,好说歹说,总算同意提前预备下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没几天功夫,旧金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月28日,美国已确诊60例新冠肺炎病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经发出预警,新冠病毒在美国可能会出现社区传播的情况。发源于“不知来源”的冠状病毒,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蔓延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40多个国家。


国内的疫情也是阴晴不定,山东忽然爆出200多人的监狱疫情,让多日无新增病例的疫情又紧张起来,而武汉朝令夕改的解封令,为复工复产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在回转和反复之间,大家都在无奈的等待,等待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在风暴中心的武汉,已经有很多人的生命停在了2020年,很多不久前还完满的家庭被病毒吞噬。手机里铺天盖地的催泪文字让武汉之外的人看到了疫情中心的凄凉,在时代的风尘中,他们是被吹下的落叶。


十天前单位开工,还有些同事居家办公,不论在单位还是居家,大家都很忙碌,围绕疫情各种统计、报表、报告。为了不让自己陷在负面情绪里,这几天刻意减少了看手机的时间,都说写字可以修身养性,我也翻出闲置多年的纸笔,休班闲暇时写大悲咒平抚心境。


  

疫情的蔓延让我对独自在外的儿子也多了些担忧,增加了更多的思念。不过还是很庆幸他这个春节没回来,不然春节后的返校都成问题,而且美国的病例相比国内还是少。随着疫情发展,美国如启动国防安全生产法案,以一周可以造出一艘航空母舰的效率,口罩、医疗器械等医疗资源应该不会出现危机。


在家长群了解到国外的疫情信息,随着疫情蔓延,好多国家对华人的怨气增大,在一些地方还发生本地人殴打戴口罩的黄种人的事件,洛杉矶也已经出现了歧视华人事件的案例。


晚上,手机里的信息不忍卒读,条件优渥的中产家庭十几天时间就遭遇灭门;重症患者治愈回家,家人却已全部去世,绝望的他自缢在高层的楼体外;还有在生死边缘发出的急促而微弱的呼救......


瘟疫面前,生命的无常和渺小暴露无遗,其实山东的疫情目前并不太严重,但谁都不确定你的身边、你的社区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感染者,不确定你的城市下个月或是明天会不会在疫情中沦陷。


忽然就很想和儿子聊聊,了解下那边的疫情,了解下他最近的状况,以前我们的交流也多是学习、考试和衣食住行这些具体而细碎的事情,我们这边的生活大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瘟疫是面镜子,这一个月看了太多的悲凉惨淡和热血赞歌,让习惯了安稳日子的我们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瘟疫让人们意识到应该从杂乱无章、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抽出身来,外观于世,内观于心,反思自己和社会,以便在以后的选择和取舍中知道何去何从。


看看时间,宾州那边还是上午,这个时间段他大概在学校或图书馆,应比较忙碌,想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我也睡意全无,索性把这些想法记下来。


 01 

要在勤奋自律和健康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管有没有疫情,我们其实都无法确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可以确定的是能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以我们的经济状况,供他出国念书实属不易,工薪阶层留学的孩子大都比较勤奋,儿子也基本属于这一类型,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也很放心,制定每个阶段的目标,为自己的将来打拼是留学生必需的选择。但事情过犹不及,儿子如愿进了工程学院,工程学院的学习节奏也是很虐人的。几天前,儿子和妹妹交流提到,前两天为应付考试,三天只睡了俩钟头。我其实一直反对他过度熬夜,所以这种事他很少和我提起,大概是怕我担心,也烦我唠叨。我希望他能在勤奋自律和健康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在与外界标准的妥协和满足自己内心的声音之间,也找到一个平衡点。 


大自然的淘汰是残酷的,作为个体,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强大的免疫力。当然,在武汉疫情中,很多正值壮年的人也没能逃过厄运,这可能和个体对病毒的易感性以及接触病毒的代际等因素有关,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吃野味,不去聚会和购物,在疫情初期就重视防护,尽量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面对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你的免疫力、你的生活方式和乐观态度或许会成为你幸存的决定因素。所以,鼓励儿子坚持健身是我们经常的话题。


 02 

希望他一生能在文明的环境里,文明的生活。


儿子从奥斯汀的贫民社区搬到匹斯堡犹太人社区,社区人文环境的变化让他感受颇深,再也不见半夜疯狂的醉汉,更不见突然站在面前索要饭钱的流浪汉,取而代之的是彬彬有礼的邻居和安静舒适的环境。文明的存在让儿子没有了恐惧和担心,可以安心的半夜回家,可以放心的在公交车上睡觉,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这也是人们渴求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所在。


文化是存异的,但文明是趋同的。


个体的文明就像天堂的长勺,会回馈到每个人的身上。经历疫情,我们从来没像今天如此渴望:诚实、善良、公正、爱心、勇敢…。这些深深置于人性深处最闪光、最温暖、最无私的美德无关人种、无关国家、无关制度。


社会的文明是社会宏观层面的科学、法律、伦理、治理。武汉疫情中我们看到,疫情法律、事实真相、人性伦理、政府治理这些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存亡。


文明还是对大自然多些敬畏和尊重。很多灾难皆是人祸,进取不等于贪婪,不能因为科技发达,就认定“人定胜天”,不能因手握权利,就为所欲为,失去对弱者的尊重和同情。


有的地方富庶宁静,有的地方贫穷混乱,有的地方灾难频仍。


同一个世界,文明程度不同。


大家都说儒释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脉,但真正被封建统治阶层崇尚的文化是法家和厚黑学,务实、功利、驭民的法家和厚黑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文明的演进。


病毒在寻找宿主,灾难也在找它的温床。


留学生活除了知识积累,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之外,认知和觉悟的拓展更重要,融入现代文明,拥有爱心、宽容心、平等心的人才活的自由和快乐。


 03 

希望他能按照内心的指引,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前两天,儿子说他参加了学校的兄弟会,还参加了柔道社团,作为一个小目标,他想拿到柔道黄带,黄带差不多是柔道里最低的层级。留学后,因为融入上的障碍,让他有段时间对自己的身份很不自信,总感觉自己被边缘化。美国人也不认同华人重文轻武的文化,为了克服黄种人的自卑感,他参加了既能体现亚洲文化,又能体现力量的柔道社团,他的柔道教练是个二代韩裔,同样是黄皮肤的少数族裔,儿子却在他身上看到了因为自信和力量散发出来的魅力和气场。


 

一直觉得自己是开明家长,但在排名和攀比之外,对性格、人格的培养,儿子还是缺失的,这也许和我们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传统教育有关,儿子在小学和初中一直是被打压和排挤的对象,所幸他没有被应试教育磨光了锐气。


其实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是我们这代人所缺失的部分。习惯了把委曲求全、循规蹈矩作为美德,我们在意别人的感受,在意外界的评判,我们把教育水平、物质财富、社会地位,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条件作为自己的追求。但这些人人都在追求的东西真的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吗,也许反倒是那些不务正业的事情常常带给我们源自内心的痴迷和感动。因为工作需要,几乎每天都和文字打交道,在家闲的时候,也偶尔写写东西,但这两种的境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为稻粱谋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抒怀的随笔却常能荡涤心境。


所以我会支持他规划自己的人生线路,在每个十字路口做出自己的选择,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给自己设计所学的专业、想生活的地方、想从事的职业、想一起度过一生的人。


其实当初儿子要从UT奥斯汀转到匹兹堡,我心里是很犹豫的。转校意味着他的很多学分要重新修,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学时上都不划算,因为这些算计和比较,我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其实后来想想,那些不能计入学分的课程和知识,对他的一生未必没有帮助,每一段弯路带来的收获和体验也未必少。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他实现他的目标,不给他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最好的人生。我也不会把自己缺失的遗憾强加给他。当然,以我们的经济状况不可能让他上那些精英学校,但我们会力所能及的帮他实现他想做的事。


当线路出现偏差时,我希望他有破局的勇气和纠偏的能力,能调整自己内心的欲望——不论是感情还是事业,能内心平和的重新开始。能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活得满足并不容易,跌倒后总能爬起来也不容易,总有一些弯路是绕不开的。


 04 

希望他有看问题、看世界的智商和能力。


学习是为了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局势不明朗时,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因为缺乏批判思维,习惯盲信盲从,所以,六十年代“打鸡血”曾经全国风靡,几年前有人为抵制日货而打砸同胞的日系车。


对瘟疫的起源、数据和特效药有各种喧嚣的争论,在自媒体时代,各种观点思潮都有,你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和选择与教育水平无关,与留学经历无关,它取决于你是否有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认知,取决于你的见识、胆识,你的阅历、信息源,你的智商,你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


儿子在视频中谈到他在美国总统大选中,为华裔候选人杨安泽捐款,让我倍感吃惊。作为一个留学生,在美国是毫无归属感的,参与政治生态更加无意义。但在美留学,他深切的感受到亚裔虽在收入上已在平均线以上,但却没有话语权,没有政治地位,所以杨安泽能走到这步非常不简单,虽然当选的可能性不大,但同为华人,为提高华裔在美国政治中的参与度,为亚裔融入美国上层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是应该的。想想儿子从小不参与政治,社会的洪流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接触政治,这也是思考延展的结果吧。


每一次灾难,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前两天,国家出台《关于加强新冠病毒高等级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社会正努力完善治理体系,也在努力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经过瘟疫的洗礼,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也会向前迈进一步。


疫情终会过去,生命也会生生不息,经济会渐渐复苏,就像澳大利亚山火后,那些急匆匆从焦木上冒出新芽的植物,展现了神奇的复苏力量。


上午去小超市买菜,看到小区楼下的理发店和包子客都开张了,这很让人欣喜,但愿这预示着病毒正在渐渐远走。


相关阅读:

这次疫情,我们该如何和孩子谈论?

与美高女儿聊这一场疫情

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一位留澳学生的观察



作者:静心,2018年,儿子留学美国,当时为了排解寂寞,决定梳理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总结下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既在无聊时打发时光慰籍对儿子的思念,也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分享,儿子自小淘气叛逆、特立独行,成长过程即便不算跌宕起伏,也是磕磕绊绊,荆棘丛生,一年半的时间,熊孩子成长记系列,零零散散已写了三十六篇。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号联合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