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留德华叫兽 Author 留德华教授
作者:留德华教授
转载:留德华叫兽
前言
这篇文章转自我5年前的一个知乎回答,它是我当年玩知乎第一个“认真”的回答。也正是由于这个回答获得的赞同和关注度,给了我持续在网上分享的动力。
时光荏苒,5年后因为一个评论再次“偶遇”了这篇回答,决定把它改编成我的公众号文章,分享给大家。
回答我又重新check了一遍,当年的观点放到今天基本还试用。欢迎点评。
深度探究--德国大学全球排名偏低之缘由
作为中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各大高校都呆过至少一个月的“学者”,就这个话题浅谈辄止一下。
01
德国还是有全球Top 100的
首先德国大学不可自暴自弃,毕竟还有Top 100甚至Top 50的。比如海德堡大学(海德堡排名高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几个马普所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并入"),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大。在一些排名里,比如QS,会轮番上演。
02
科研经费--不缺
首先德国不缺科研经费,德国的科研经费基本欧洲第一,导致很多欧洲国家的学生来德国读博,因为他们都没钱funding(资助) Ph.D.。刚sabbatical(欧美大学教授五年左右一次的学术间隔年)过来我们组交流半年的西班牙教授,就明确说学校没钱资助博士生,现在招的Ph.D.都是类似中国CSC(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那种,并且这个教授还是西班牙运筹协会副主席这类级别的人物,所在学校院系基本也是西班牙的top2。而且德国Ph.D.,博后工资,普遍比美国高,这里的高,对比的是当地平均水平。
比如德国博后工资,比当地硕士毕业后就业的平均工资要高。再说说我们海德堡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的IWR(交叉学科计算中心),一旦成为会员,每年给你1500欧的出差开会经费,还有1500欧可以用来邀请教授,其他学校Ph.D等等过来科研合作。自己在会议上碰到聊得来的老板同意你过去合作的,也可以申请IWR另外的补助,让你去对方学校学术交流。具体可以见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85817
03
公立大学,大学教授数量--少
最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体制问题。德国大学每个系的教授,数量基本都是固定的,并且是由州政府决定的。也就是说,新的教授职位,唯一的可能性(当然也有州政府批准新开一个教职,但是很少,手续也非常繁琐),基本就是老教授退休退下去,然后才有一个职位空出来。这么一来,全世界年轻的科学家,都不愿来德国,因为要谋到一个教授职位,就要等着上一个老教授退休。年轻的学者,往往是科研的新生和主要力量,美国各大高校院系,几乎是每年都有补充师资,当然也和越来越多中国人去美国留学扩大了招生规模有关。当然最近德国也终于开始与时俱进,有了和美国Assistant Professor相似的Junior Professor这么个职位,但是数量还是少之又少。最近一个和我合作一年多的博后,跳槽去工业界了,他已经是做了7,8年的资深博后了,但是今年有一个月,之前的组由于funding问题,没有给他续约,他需要找另外的组,中间有一个月没有工作。虽然后来顺利找了海德堡另外一个教授的组,但人家毕竟也是快40的人,拖家带口的,而且教授职位貌似遥遥无期,于是乎跳槽工业界了。(德国工业界进去基本铁饭碗,就算要炒鱿鱼,也要付你一大笔解散费)
大家看专业排名就知道,专徘高的系,通常情况此专业的体量非常庞大,即教授数量多,这样paper数至少有保证。但是德国甚至所有欧洲国家,教授职位的稀少导致了一个专业同一方向通常情况只有2个左右的教授--例如我老板所在的整数规划方向,只有他一个教授。而看看美国专排高的专业,基本不会少于20个教授。
因为教授职位的稀少,导致每个教授的组一般都无比庞大。比如我二老板的组,常年3个博后,8个左右博士,还有像我这种和他合作找他做二老板的Ph.D 6个左右。而且每个老板配有一个小蜜,只负责这个老板的事宜。据说德国教授的小蜜制度,其他国家都是没有的。于是乎,教授分给每个Ph.D的时间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博后带博士,教授主要和博后meeting。我在美国每周和教授meeting能三次,这边平均三周meeting一次。当然了,有利有弊,来了这边逐渐培养起独立科研的能力。(扯远了)
因为教授少,也导致德国上课基本都是阶梯教室大班一起上课,美国例如Clemson大学特色之一就是本科小班化教学(所有课<30人),后者教育质量自然高,教授教得学生少心情愉悦科研产出自然多(此处纯属yy)。另外很多排名把师生比也放了进去,这样德国大学排名自然偏低了。
04
生源
由于中国留学生想到出国,排名基本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第五名也有可能是香港,新加坡,德国等欧洲国家被排到很后面的位置。因此,德国高校的生源,比起美国来,差不少。我研究生就读的Clemson美国本科排名50-60,研究生院排名应该更低,但是一堆北大清华浙大的。海德堡大学德国综合前三,很难见到中国top 5学校的,倒是有一堆这些学校过来交流的学生,估计是奔着畅游欧洲的打算。当然这个主要是针对中国学生的生源,不过或许也适用于全球的学生吧。于是乎导致选择来德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留学的最大因素,是因为免学费(这点无法考证,毕竟我是来了以后才知道免学费这件事,然后有点后悔硕士没有考虑德国)。
05
德语,and 德国人骨子里的傲气(守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老板有学期开了门课,简介上说英语授课,于是我准备去旁听。第一节课,教授礼貌的问了问,这里有谁不说德语的,几个同学举手了。无语的是,教授说,本门课还是用德语授课。于是乎,我也跟着那几个小伙伴灰溜溜出去了。
欧洲以及德国大学近几年慢慢国际化,以前的diploma制度取消了(以前没有本科,只有类似本硕连读的diploma,导致国内本科毕业来德国留学的,要重新读这个diploma,苦不堪言),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也越来越多(本科的类似项目貌似还不多),使得留学生们完全不需学当地语言申请英语授课的项目。但是,一些老资格的教授,还没有那么开明。因此,德语成了一部分优秀学者来德国发展的障碍。一部分博士,博士后的全职职位,要求德语,因为有teaching duty(给本科生做助教),所以少了很多优秀的刚出炉的博士来德国做博后。当然拉,来德国读博,不像美国,是基本不需要再修课的,因此在这点上,德语完全不是问题。(在美国,一个学校拿了硕士,跳槽去另一个学校读博,基本还要按照大纲再修很多的课,还有qualify这座大山,这些在德国都不存在,题外话)
令我吃惊的是,老板最近给了不说德语的我一个带teaching的contract,博后待遇。简直受宠若惊。于是乎,开堂第一节课,“同学们,为师的德语那是很溜的,但是,为了你们以后国际化的职业发展,本堂课,一律用英语,不谢。”
因此,语言或许是导致欧洲大陆生源不佳的最大原因之一--至少我来欧洲前完全不知道欧洲很多国家英语授课硕士项目已如此普及。
参考我的知乎回答:留学国家的选择策略和性价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991589/answer/147179304
06
移民因素
大家固有的观念是:欧洲不是一个移民国家,特别是德国、北欧,福利这么高,移民肯定难上加难,毕业后要留下来工作拿身份什么也肯定很难。
但是我错了,德国高校毕业的,工作签证基本随意拿,只要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工资达到一个很低的门槛(完全不需要像美国一样抽签拿绿卡)。拿国籍和永久居留(绿卡),也是比美国不知简单多少,通常只需工作3-5年并且有欧盟学位(没有欧盟学位可以申请欧盟“蓝卡”留在欧洲工作)。因此,移民因素反倒成为德国吸引高质生源的一个筹码,但是或许没有做好公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至少我来之前完全不知道。
07
二战、去精英制
也有人已经提到了,其实二战前,可以说世界的中心就在德国。看看海德堡大学诺贝尔奖得主人数,几乎绝大部分出自二战前。“热衷排名的都是所谓倡导精英制教育的国家,德国在二战以后废除了精英制教育,所以高校排名也就同时被取消了。二战后德国倡导平均主义,因此德国把精英资源完全平均化了,导致德国很多的大学都非常优秀,但是缺少常青藤级别的顶尖高校。
试想德国只要学学瑞士集中资源办大事,搞出个ETHZ和EPFL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法国巴黎有高师综合理工这种每年只招几百个人的小精英学校,近几年巴黎搞了个萨克雷大学,把该并的学校都“并”了,预计能上top10,看来法国人先行一步了。
08
高福利,免学费制度
欧洲人民绝大部分是悠闲懒散的,因为欧洲的高福利,很多欧洲国家都是免学费的,每学期只需要付个100多欧学杂费。因此学生们不急着毕业,我认识很多读博士的德国人都30多了,博士一读就是7-8年(初始合同一般三年),硕士4-5年(学制一般三年),本科4-5年(现在德国本科改制了,三年学制)。他们没有美国人的学费压力,助学贷款压力。我在美国三年,课业考试压力是无比重的,基本作业deadline要熬夜,考试前要通宵。德国么,作业一般可以不交,或者交作业只需交满70%,不会批改;考试就期末一次,还有俩次机会,第一次没考好,下学期开学前直接第二次机会可以重考。。要知道美国的考试周,clemson只有一周,就是一周要考四门,不过就重修,没有补考的概念。但是,考试周一般是我最轻松的时候,因为,少了作业的deadline。德国这点比起美国轻松很多。政府的高福利也确保他们几乎没有生存压力。德国几乎没有看到晚上和周末加班的老板,美国甚至瑞士加班的很多。
因此说德国难毕业,毕业时间长的,这里我可能要打脸了。个人觉得最大原因是免学费。如果像美国一样每年3w欧以上的学费,你再延期毕业试试?
09
工资,赋税
德国教授,博后的工资,比起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对于当地平均水平,算可以的。但是,由于均贫富,全民医保等国家政策,单身的话,税后到手的基本只有税前的60%左右,当然里面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教授职位来说,德国的工资差距也许没那么大。但是对于硕士博士毕业去工业界的人来说,美国硅谷那些高科技企业动不动年薪20w的工资,在德国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德国工资,不会太低,但是也不会太高,我理解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医疗保险可以保证你生任何病都不用花一分钱。但是这样,就吸引不到那些最尖端的想要高薪的科技人才,来德国读博,因为德国博士毕业直接去硅谷工作,难度肯定比美国本土博士大。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生源问题,德国不低不高的工资吸引不到精英。
10
不Care,实用务实主义,不虚荣
这个是我对德国人性格和民族性的一个猜测,他们不会像中国一样大搞面子主意工程,口号工程,比如什么争建世界一流大学云云。德国人选学校,更注重专业排名。我问很多德国人,你们心目中德国大学top5都是哪些,他们的回答就是,这得看专业。海德堡大学,法律,医学,生物,物理,化学,那基本是德国top,计算机,卡鲁基本第一。机械工程,基本亚琛工大了,建筑在司徒,经济在曼海姆,等等。当然了,最近德国不是也搞了一个类似中国211或者985工程么,貌似有11所大学入选,名为11 German Elite Universities,估计最近也开始重视这些大学排名了。
11
公立大学的本质
众所周知,美国顶尖的常青藤学校,基本清一色的私立大学。收高额学费的私立大学,有着庞大的校友网络,校友捐赠动辄上亿,以及和工业界合作等等。私立大学有着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顺应市场需求招聘更多热门专业的教授(例如人工智能),高额的工资聘请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高额奖学金吸引最优秀的学子,以及搞宣传投入吸引更多学生,良性循环。这点是公立学校无法比拟的。暂且理解为市场经济和国家主导,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往往把经济往好的路上引。当然,除了美国,私立学校不多,因此还是更多参考前9条原因。相比之下,德国的公立大学都是免学费的,每学期只收学杂费100多欧,学校都靠州政府拨款或者教授申请funding,或者工业界合作的funding。
因此最近德国巴府州开始对非欧盟国家学生收取每年3000欧的学费我是不反对的,甚至我希望对所有学生都收取学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学校经费一多,奖学金也会随之增加,才能吸引到更优秀的生源。以及有望多一点教授职位。
12
德国研究所
类似于中国的中科院,德国马普所实力不可小觑,据说要是把中科院、马普所、法国CNRS等国家研究院纳入进全球排名的话,马普所进世界TOP 3应该问题不大。类似的还有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亥姆霍兹研究所等。
值得注意的是,马普所一般只招收博士以及博后,是不能颁发硕士学位的。但是马普所教授可以带硕士论文,因此申请到了德国的大学,硕士论文可以选择去马普所做。(此外还可以去公司做硕士论文哦,就业更有优势)
13
什么是全球排名
目前比较popular的全球高校排名,有QS,上海交大,TIMES,US NEWS等,说到底,就是个统计打分系统。每个排名看重的权重不同,有的paper权重高,有的科研经费,有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有我之前提到的师生比。权重也是每年在变,还有看怎么对金主有利。就这个因素的话,财大气粗的常青藤们,想必是“花”了不少钱吧?另外据说,“排名记得貌似有人已经揭露了,说美国的做排名的公司主营业务已经倒闭了,靠做排名后网站打广告挣钱”。
最后,建议,本科申请可以看学校排名,硕士应关注专业排名,博士的话,直接看导师的影响力,还有人品。对了,人品不好的导师,压着不给毕业,不给发文章,甚至性骚扰女学生的,美国一大片。
作者简介
@留德华叫兽:系美国Clemson大学数学硕士(运筹学方向)、Ph.D. candidate,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数学博士(离散优化、图像处理),读博期间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IBM实习半年,巴黎综合理工访问一季。现任德国无人驾驶研发工程师。
读博期间创办【运筹OR帷幄】、【DIY飞跃计划】社区并运营至今,2020.08创办【DeepMatch交友AI】社区 ,知乎|B站 | 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科普自媒体创作者(超20w关注者)。
相关阅读:
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发布:哈佛、MIT、斯坦福稳居前三,中国高校整体进步
作者:留德华教授,转载:留德华叫兽。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