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软科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境外高校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采取的一种形式,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在所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
这类大学究竟如何,值得一读吗?深造和就业无疑是学生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恰逢近期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6校公布了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我们从就业的角度来一窥究竟。
注: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包含在内,统称为中外合作办学。
自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兴起之时,“花钱买学位”“就是预科班”之类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歇,因为这类学校的学费真的很贵,上海纽约大学一学年的学费最高可达23万!上表所示的费用还仅仅只是学费,例如昆山杜克大学,除了18万的学费,一年的书籍和用品、生活费等其他费用加起来,一年至少得花费23万以上。从办学层次来看,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层次办学,六所学校中宁波诺丁汉大学毕业生口径为境内本科毕业生,西交利物浦大学为大陆本科毕业生,其余高校未注明:西交利物浦将近3000名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中居于首位,宁波诺丁汉和北师港浸大人数也超千人,其余三所学校在千人以下。人数虽不多,但都是靠实力取胜的。据《温州肯恩大学2019/2020学年就业质量报告》:本届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11个省市,除港澳台地区以外,全部由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根据2020软科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列排名第28,甚至排在众多老牌名校之前,宁波诺丁汉大学生源质量也并不逊于一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新生质量排名是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做出的选择,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招生成果以及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可见这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并不是有钱就能读的,不仅需要具备殷实的家底,自身实力也得足够匹配。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最重要的理由无外乎获得国际化的学习体验,取得国外高校的学业证明,在就业竞争和深造升学中具备一定的优势。那么“境外背景”是否真的对学生深造、尤其海外深造有所助益呢?在全球整体就业形式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依然达到了90%以上的就业率。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选择继续深造的占绝大多数。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继续深造率都超过8成,上纽大、北师港浸大和港中深的深造率也在7成左右。如此高的深造率,足以媲美国内顶尖高校,2020届毕业生中清华、上交大等校深造率也仅在7成左右。具体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深造去向是国(境)外,上海纽约大学留学率高达66%,国内升学率仅2%;北师港浸大留学率高达68.98%,国内升学率也仅2.98%,几乎“全员留学”。但毕业生们的升学去向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境外高校所在地会是毕业生们深造的主要去向,例如宁波诺丁汉和西交利物浦去英国留学的比例最高,温州肯恩和上纽大主要留学去向为美国。而北师港浸大则留学英国比例最高,占4成以上;港中深则去美国最多,占比4成。此外,澳大利亚也较受毕业生们青睐。其中又有多少能进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呢?我们整理了六校进入2020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高校深造的人数:从世界顶级名校的接收情况来看,温州肯恩大学、西交利物浦和上海纽约大学均有毕业生到哈佛大学去深造,宁波诺丁汉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有1人到斯坦福。宁波诺丁汉和西交利物浦两校均有不少毕业生到剑桥和牛津两所英国顶尖名校,西交利物浦去两校的人数更是高达28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校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深造的人数都非常可观,宁诺有265人,西浦有681人。上纽大虽未提供具体的人数,但其硕士和博士项目覆盖到了前20的绝大多数高校,哈佛、麻省理工等一干美国名校也皆有涉足。相比之下,温州肯恩大学毕业生更多流向排名15-19位的高校。另外两所港校背景的合作办学大学,港中深毕业生流向名校的分布十分均匀,而北师港浸大则是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深造人数较多。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毕业生直接工作的毕业生虽少,但他们依然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最受大家关注的毕业生薪酬,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北师港浸大未公布相关数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生的平均年薪高达15.10万,平均月薪可达1.2万以上;宁波诺丁汉大学平均月薪也在1万以上;上海纽约大学在中国就业的毕业生中,年薪在16万以上的毕业生占比39%。软科(ID:zuihaodaxue)曾统计过部分“双一流”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薪酬,南大本科生平均年薪在14.92万,电子科技大学平均年薪14.3万,华中科技大学平均月薪在1万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这样的薪酬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可以算是相当高的了,比肩国内顶尖名校,甚至超过大多数“双一流”高校。且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主要位于广东、江浙沪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这些地区高教资源相对丰富,在举办中外合作活动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同时,毕业后,毕业生们留在本地就业的意愿也相对较高。从毕业生就业流向地来看,首选都是学校的所在地:上纽大在上海就业的毕业生占比高达86%,温州肯恩大学留在浙江就业的占比为7成,港中深在大湾区就业的占比在7成以上,北师港浸大在广东就业的占比近6成。毕业生留本地意愿强烈,和本地政府的相应政策关系密切。例如2020年9月,上海市发布了户籍重磅炸弹:《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中明确提到,中科院在沪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生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此举可以说是把上纽大与在沪一流大学同等对待了。
如今,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引进和“嫁接”国外知名大学的品牌、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以及教学管理模式,不仅优化了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资源;在国际化教育平台上,学校还能获得更加宽广的研究视野和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学校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通用型人才,增强了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阅读:
史无前例:美国高校负责人或因虚报大学排名数据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