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的十件礼物,任何一件都足够改写我的一生

李开复 视角学社 2022-08-21



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无法用言语描述。对于母亲,我充满感谢、感恩和感动。我用这篇文章感谢母亲赠与我的十件礼物。这十件礼物,塑造了我的性格,建立了我的自信,奠定了我的基础,教导了我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更留下了我一生最温馨难忘的回忆。这十件礼物,任何一件都足够改写我的一生。


01

第一件礼物:完整的家庭


母亲年轻时的经历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险记。12岁时她只身从东北流亡到北京,6年后又考进上海东南体育专科学校,南下独自闯荡大上海。在体专时,她曾经是全国顶尖的低栏健将,拿过全国短跑第二。1939年,和父亲相恋一年结婚后,母亲随父亲回到四川。


10年后,父亲远走台湾,母亲带着一儿四女留在四川,独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忍受对亲人的思念,承受各种压力。


1950年初,坚强的母亲决定结束这种分离的生活,她辗转得到一张探亲的“通行证”。一家人立即乘火车从成都到达重庆,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才千辛万苦地从重庆到达广州。


这只是千山万水跋涉的一个插曲。全家到达广州以后,下一步是要想办法去“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香港。当时很难找到愿意去香港的船只,更何况是对于拉扯5个孩子的母亲。因此,母亲在到达广州后,在广州滞留长达几个月,好不容易才到达香港,辗转赴台。


我们这一大家子能在台湾团圆,几乎是当年绝无仅有的。之后还在台北又添了五姐开敏和我。这一切都要感谢母亲坚韧的个性和过人的胆识,让这充满爱的家庭能够延续。这也让我每每遇到困难,总会抱着坚定信念放手一搏,因为我的基因里有一种物质源自母亲:坚持。


02

第二件礼物:我的生命


五十多年前的三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但我家那栋小房子里, 全家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母亲在43岁高龄孕育了我,大家都担心高龄生产不安全。


母亲的好朋友劝她:“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


又有人说:“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会身体弱。”


还有人说:“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几率要大一些。”


但是,执拗和冒险的天性这时候在母亲的身上再次表现出来。母亲坚定地说:我要这个孩子。


有了母亲这句信心十足的话,我终于可以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1961年12月3日,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我。


母亲后来对我说,她当时就是有一种信念,觉得我会是个非常聪明健康的孩子,才不顾一切地将我生了下来。我现在觉得,相对于别的母亲给予孩子生命,我母亲孕育我的过程则拥有更多的未知和变量,对母亲身体的考验也更大,这个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奇迹和坚韧的味道。


母亲的自信和勇气给了我最宝贵的礼物——我的生命。



03

第三件礼物:最细腻的照顾


母亲这一生在我身上付出得最多。她高龄得子,对我视若珍宝。为了养育我、栽培我,她用尽了所有的心思和情感。


比如,她因为高龄生产,奶水不足,为了给我提供足够的营养,她每天强迫自己喝下好几碗花生炖猪蹄汤。两年后,我健康地长大了,她的体型却再也无法恢复过去那般纤细苗条。


上小学时,我就读的及人小学离家有五六公里。虽然每天有校车接送,但母亲为了让我早晨可以多睡一会儿,她会亲自接送我,风雨无阻。每次放学看到母亲, 我都会高兴得飞奔过去,把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与她分享。有一次我告诉她老师病了,没来上课。第二天,细心的母亲竟然亲自煲了一锅鸡汤送到老师家里。


母亲是个非常棒的厨师,在做饭方面有很多 “独家秘籍”。那时候,我们的经典对话是:“弟弟,今天晚上吃什么啊?”“红油水饺吧。”妈妈说:“好啊,那你要吃多少个啊?”我就干脆地回答“40个!”


因为妈妈提供的无限美味,我的体重总是全班第一。吃完40个饺子后,她会说,“好了好了,别吃了!”而我总是边吃边说:“不嘛,我再吃一口‘下桌菜’。”而“下桌菜”也成为了我们家的“专有名词”。


1972年开始,母亲为了照顾我,每年会抽出半年时间到美国陪我念书。母亲是个社交生活非常活跃的人,在台湾的朋友非常多。但是几十年前的美国没有这么多华人,完全不懂英文又不会开车的她,到了美国,就只能整天待在屋子里。哥哥、嫂嫂、外甥和我每天出门工作、上学,整天就剩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呆坐,没有人可以说话。


那时候母亲唯一的休闲就是看一档猜价格的节目,猜一罐玉米的价格是多少,一个杯子又是几块钱。她其实一句英文都听不懂,只能凭节目效果判断谁猜对了,谁猜错了。有的时候她会说,这个人长得蛮帅的,我希望他赢;这个人看起来眼光不善,我希望他输。


我们几乎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会在五十多岁时,跑到一个语言完全不通的国度,放弃朋友圈,放弃每天有人帮佣、不用做家务的生活,过上了每天要烧菜的日子,每天唯一的寄托就是儿子放学回来和她说说话。无论她自己承受多少孤独,见到我永远是笑眯眯的,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永远会鼓励我。从我十一岁出国一直到十九岁,年年如此。


04

第四件礼物:快乐和幽默


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和许多母亲严厉管教的做法相反,妈妈不但容忍我的调皮,还能保持童心,成为我的玩伴,用她独有的幽默方式化解我的顽劣,引导我成长。


比如,我小时候特别好动,一刻钟也坐不住,理发成了大难题。妈妈不会斥责我,强求我乖乖坐着,而是带着三姐到理发店,借用店里的剪刀、刮胡刀、毛巾,演“木偶戏”给我看。这样我居然能坐定半个小时,直到把头发理完。


在学校上课时,我的话也特别多。有一次,我竟然被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贴住了嘴。而那时,母亲正好赶来接我,撞了个正着,好尴尬!还有一次,我为了能晚睡一个钟头,偷偷把全家的钟表都调慢了一个小时,结果,第二天全家老小被我害得晚起一小时,上班的、上学的,手忙脚乱、鸡飞狗跳。但这两次母亲都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觉得画面非常有趣。


事实上,我的调皮应该遗传自母亲。父亲不苟言笑,但母亲却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有一次,哥哥和母亲两个人玩水战,弄得全家都是水。最后,母亲躲在楼上,看到楼下哥哥走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他头上。


我想,只有像母亲那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会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淘气。而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我们每个孩子都没有什么距离感。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和母亲的感情也和别的母子不一样:她不但是我们的好妈妈,也是我们的好玩伴。




05
第五件礼物:勤奋努力

妈妈虽然对我的淘气行为姑息,但凡事一旦和我的学习、成长、未来相关,母亲就会特别重视,会对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她总是要求我,只要开始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这方面,没有通融的余地。

在母亲的敦促之下,当其他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父母怀抱里时,我已经会背“九九表”和古诗词了。

母亲对我的学习成绩抓得很紧:考得好我就会有礼物收,考得不好则会有警告,甚至挨板子打。每逢遇到背书,母亲就会亲自监督,要求我把书本全部背诵下来,而且要一字不错,有一处错了,母亲就会挥手把书摔到别的房间,让我捡回来。有时候,母亲还会用竹尺打手心惩罚,有一回甚至把尺子都给打断了。

为了每次都能拿到第一名,我有一段时间每天五点起床读书。每次都是母亲催我起床。

感谢我的“严母”,我成为了一个勤奋的人。

06
第六件礼物:自信和自主

小时候,母亲总是告诉我,“你应该成功。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成功。”

小时候渴望长大。去幼儿园没多久我就腻了。我跑回家,跟家里人说:“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怎么了,幼儿园里不好么?”
“太无聊了,整天都是唱歌吃东西,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会认为孩子胡闹,但是母亲处理的方法与众不同。

“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你的能力不够,你就没法通过入学考试;可如果你通过了考试,就表明你有能力,那就让你去读小学。”

于是我就请母亲帮我报名,然后努力学习,努力准备。

发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激动地像个孩子一样地叫起来:“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跳起来,抱住母亲哇哇大叫。

那一刻,母亲脸上无法掩饰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不会忘记。从母亲的表情中我才知道,自己一丁点的小成功可以让母亲那么的骄傲。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感谢母亲给了我机会,去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和跨越。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07
第七件礼物:谦虚诚信

跳级考入小学后,我不免觉得骄傲。每次父母亲有朋友来家里,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你不是才五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个星期考试就得了个90分。看到考卷,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就把我打了一顿。

我哭着问:“我的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打我?”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

“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的。”
“不止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生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妈妈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想,她这么爱她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长时间生孩子们的气的。当然,这一次的处罚我也会永远记得,“谦虚中国人的美德”。类似地,母亲总是能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好时机,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学校我功课虽然很好,偶尔也会出状况。有次我考得并不好,揣着考卷心里很害怕。我甚至能看见母亲举起竹板打我的样子。突然,一个念头蹦了出来:为什么不把分数改掉呢?说改就改,我掏出红笔,小心翼翼地描了几下,“78”变成了“98”。到家门口,我又掏出卷子来看了一下,确保万无一失,才轻手轻脚地走进去。

母亲注意到我回来了,叫住我:“试卷发下来了么?多少分?”“98。”

母亲接过卷子,我心里“扑腾扑腾”地跳起来,生怕母亲看出了修改的痕迹。但她只是摸了下我的脑袋说:“快去做作业吧。”

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我再次涂改考砸了的成绩时,手一哆嗦,分数被我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下糟了。我欺骗了母亲,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我心一横,把试卷扔到了水沟里。

但回家后,母亲并没有问起分数。提心吊胆了几天之后,我终于憋不住了,跑到母亲面前,向她承认了错误。我以为母亲会狠狠打我一顿,但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我都知道了,你能知错认错就好。希望以后你做个诚实的孩子。”

母亲的宽容和教诲我直到今天都记忆犹新。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了“谦虚”、“诚信”这些字眼儿为什么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那么重要。

08
第八件礼物:热爱读书和打开世界之门

母亲坚信我是个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对我期望最高,管教也最严,要求我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

知道母亲在我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也会努力读书争取考高分。而母亲的奖励方式也很特别。

记得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出去买礼物。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母亲说:“书不算是礼物。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另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当时,看了《双城记》《基督山恩仇记》一类的西方文学,也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中国古典文学,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名人传记。海伦·凯勒虽然失明、失聪但依然进入一流大学的经历,对我未来性格中坚韧和勇气形成有很大影响。而爱迪生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让我向往成为一位科学家。感谢母亲的支持,我才能在小小年纪就看了这么多本书,并养成了终身读书的习惯。

我10岁时,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吃饭时,大哥在跟母亲抱怨台湾的教育太严了,小孩子们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叹了口气说:“唉,为了高考,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看到我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说:“这样下去,考上大学身体都坏了。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听了大哥的建议,母亲把手放在我头上,对我说:“那你就到那里试试吧。”

一个那么爱她的幺儿的母亲,居然能下决心把孩子送到了当时遥远的美国,做第一代“小留学生”,这是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多亏了母亲的勇气和开明,我在年少时,就获得了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09
第九件礼物:对家国的情怀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6个月后,家里人开始催母亲回去。母亲虽然放心不下我,但还是牵挂着家里,只好把我托付给哥哥嫂嫂。临走前的几天,母亲一直在叮嘱我,回家记得做作业,背英文,听哥哥嫂嫂话……上飞机前,她又郑重地对我说:

“我还要交代你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不可以娶美国太太。”
“拜托,我才十二岁。”

“我知道,美国的孩子都很早熟,很早就开始约会,所以要早点告诉你。不是说美国人不好,只是美国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都不一样。而且,我希望你做个自豪的中国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国人,身体里流的是100%炎黄子孙的血……”
“好的,好的。飞机要起飞了。”

母亲拉住我的手说:“第二件事,每个星期写封信回家。”

没想到第二件事情这么简单。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每周都写信告诉母亲我学习上的进步,母亲就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我的家书,帮我找出错别字,在回信中罗列出来。母亲的认真劲儿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写信时我都要求自己认真一些,少写错别字。我也会到处去找中文书籍来读,以免让我的中文平永远逗留在小学程度。

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种语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种语言。我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中文始终没有落下。这不得不感谢那些年里每星期给母亲写中文家书。不然,也许童年时所学的汉字早被ABC侵蚀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临走时叮嘱我的两件事不单是希望我娶中国妻子,会中国语言,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母亲用各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思维方式根植在我身上。

由于母亲的影响,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关心两岸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我工作有多么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帮助中国的青年学生——因为那里有整个家族传承下来的信仰和光荣,因为母亲不止一次提醒我说:“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10
第十件礼物:爱的牵挂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牵挂。直到我有了孩子,我真的明白这句话,也因此而特别怀念那一段母亲把我揽在怀里的岁月。

其实,每个人不管年纪有多大,事业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母亲眼里,你还是她的孩子,还是让她魂牵梦系的牵挂。而这种牵挂,让你无论遭遇多大磨难,内心都能滋长出强大的甜蜜力量。

2005年,当我跳槽换公司时,老东家决定起诉我,我知道我有麻烦了。官司刚开始时,情况看起来非常严峻,谣言满天飞。虽然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指控,但很多报刊媒体,未经任何查证,就起了耸动视听的标题,甚至污蔑我的道德价值。

即便我心中坦荡,但面对这些没来由的攻击,完全不烦忧是不可能的。深夜里,我佯装镇定打电话给母亲。在电话那一头,她坚定地告诉我:“一切都会没事的。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是站在你这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隔着太平洋,我强忍住感动的泪水,没有在电话中失声。但放下电话后,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我无比感动并深深地自责。感动的是母亲对我的真诚支持,自责的是我还需要母亲为我的工作操心。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既传统又开明,既严厉又温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母亲。她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国式的自由放权;既有中国的以诚待人,也有美国式的积极进取。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一些的成绩,那么这些成绩都是来源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相关阅读:

蒋佩蓉 | 受苦受累还不讨好!自我顾惜,是中国妈妈的必修课

美国妈妈在中国生了10个娃,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简单的美好...

席琳·迪翁献给母亲 感动全球的经典英文歌曲"Goodbye's (the Saddest Word)"



作者:李开复,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