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家长的自我修炼
为生产更为多元优质的内容,视角学社公众号现公开征稿。我们期待所有渴望交流的读者分享自己有关国际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稿件可发送至:my_perspective@163.com,或添加微信(ID:usbestschool)。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作者:静心
过生日让我受了点刺激。
平心而论,我不是个矫情的人,往年过生日一碗面条就过去了,可今年是我五十大寿啊,何况因为疫情儿子今年还呆在家里,下个月就要返校,以后指望和他一块过生日更难了,所以我打算今年好好操办一下。
离生日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和儿子商量:要不趁假期咱们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又要准备实习,又要准备GRE。
想想也不能耽误正事啊。
那就退而求其次,咱们一块出去吃顿大餐总行吧。
他又说,一家人在家吃饭多有氛围,到时候,他给我做咖喱鸡块和印度拉茶,省的出去吃饭浪费时间。
敢情他天天和同学下馆子是不花时间的,明显就是不想去。
不爱和我们出门的毛病初中就有了,就算出门也离我八丈远。
前两天和他上街买衣服,过马路时牵了一下他的手,他立马甩开,我手上是有病毒吗!到了商店,试衣服时把头发弄乱了,我抬手帮他理一理,他飞速把脑袋甩出抛物线,也不怕扭伤脖子。
出去旅行,不去;吃大餐,被拒。这生日过的也太没仪式感了。想起他小时候,曾经给我做过一个画满公交车的生日贺卡,说他以后长大了要开着公交车和我周游世界,那个贺卡虽然又粗糙又丑陋,但当妈的喜欢的不行,现在真长大了,反倒是啥都指望不上了。
觉得不甘心,于是旁敲侧击的说“菲菲阿姨天天带着女儿送给他的丝巾到处招摇,让人又羡慕又嫉妒”。
“那你快说吧,想要什么礼物”,(哎,有工作、能挣钱,干嘛非犯贱,跟他要礼物!)
敷衍的口气让人心里挺不爽,但我还是满脸阳光的对他说“只要是你送的,妈都喜欢,哪怕你送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都是最好的礼物”。
他一听忙不迭的说“我看我还是送礼物吧”,听起来还不如啥也不送呢,给妈一个拥抱有那么难吗!
话虽如此,我还是偷偷看了他的购物车,一打大号的袜子,显然不是给我的,一包内存条,也不像生日礼物,一台料理机,这是嫌我做的饭不好吃吗?算了,不猜了,说不定给我一个惊喜呢!
期盼中的生日终于到了,下了班急匆匆去超市,赶回家一进门就喊“我回来了”。没人理,倒是富贵欢天喜地的跑过来。
儿子不在家,抬头看看表,印度菜估计是指望不上了。
虽然心里不高心,还是扎上围裙忙活做饭,孩爸回家捎回来生日蛋糕。
时针啪嗒啪嗒指到七点了,还是不见人影。忍无可忍打电话过去,儿子说在帮同学完成编程作业,因为今晚要交,所以要晚点回去,让我们先吃别等他。
他对同学倒是仗义,为啥对我就有恃无恐!
一直到九点了,才听到开门声,儿子一进门就满脸歉意的解释:原本想在楼下买生日礼物呢,结果小超市打烊了。
嗯,礼物这事不怪你,要是小卖部不打样,我猜你大概给我稍颗白菜上来!
大寿过得如此卑微,真是把我气着了。
被直肠男所伤不是第一次了。又想起前两天想和他照几张合影,他臭着一张脸不想照,“养了你二十年,你权当把照相当尽孝!”照张相都得威逼利诱,养孩子究竟为了啥!小时候累死你,长大了气死你,上了天堂也不能懈怠,还得保佑他。
孩爸过来安慰:理工科的钢铁直男哪能知道老娘肚子里的千回百转。倒是你,别老围着人家转,得学着自立。
01
读读论持久战
每每看到朋友圈 晒对妈妈爱意暖暖的小棉袄、小暖男就特别羡慕。
他啥时候能懂事靠谱点呀?我妹安慰:你家大宝成熟晚。说不定哪天碰上对的人,经过了朝朝暮暮、卿卿我我,也会察言观色了,也会嘘寒问暖了,直男秒变暖男。
果真如此的话,我就耐心等待吧。不过到那时候,养了二十多年,喂到快二百斤,会拱白菜了,变暖了,当娘的也该敲锣打鼓的拱手让人了。
孩子长大,家长有很长的心路历程要走,面对渐行渐远的孩子,我们面临一场修炼,比如学会克制自己的担心,收敛自己的关心,学会从容的告别,学习体面的适应独自生活。
02
逾越传统观念的鸿沟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因为留学,把我和他的距离拉远了,也把我们之间的感情拉远了。
其实无论留不留学,孩子们都会与我们越走越远。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样:“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无论曾经多么亲密,现在他们不希望我们围着他转了,我们只能默默接受。而对留学家庭来说,合家团圆更是一种奢望。
在自然界,很多动物在孩子成年后,妈妈常用残酷的方式把孩子撵走,让他们独立生活,这是大自然生存法则,何况我们人类呢?
人们常说,越出息的孩子走得越远。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自己的生存天地或许容不下孩子们展开的翅膀,孩子只有展翅翱翔才能超越父母的世界。
03
接受文化反哺
俗话说五岁一代沟,父母与孩子天然就隔着一条马里亚纳大海沟,代沟就是信息阅历上的差距。如果说过去的长辈,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后喻文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年轻人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他们对新观念、新科技的接受能力常胜过他们的前辈,所以父辈反而要向晚辈学习。
向孩子请教,文化反哺,善于倾听,更多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他们多些共同语言。正是孩子们有着不同于我们的理念,一代代的生命更迭,人类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
04
缓解分离焦虑
因为孩子留学,很多父母刚步入中年就成了空巢家庭。随着出国留学的大众化,分离焦虑是很多留学家庭面临的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焦虑的情绪。去年疫情后儿子没回国那段时间,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不断升级的疫情和对立的中美关系,我变得越来越恐慌。大多数留学生的父母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只能通过新闻、公众号等了解国外的讯息。看到报道哪里发生了歧视亚裔的事件或是暴乱,第一反应就是找一下地图,看看离孩子那里远不远。即便不在孩子的区域,也为留学大环境而担忧。很多自媒体把留学生被打、自杀或精神奔溃的负面资讯炒得异常惊悚,在留学家长群,这些被媒体戏剧化和夸大的负面消息再一次被放大,留学简直成了一场冒险。
其实我们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对国外世界的一知半解。欧洲杯里狂躁激情的观众,似乎看不到任何防御措辞,看不到任何聚集恐惧,难道一切都过去了?新闻上可是天天报道染疫数量的暴增啊!或许看问题角度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也可能障碍阻隔了信息的对比。所以对于国内留学家长来看,要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除了看媒体,也与生活在国外的家长聊聊,了解国外的真实情况。
05
经营自己的生活
在过去的十多年,我们一直围着孩子转,孩子出国后,仿佛一下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变得无所适从和失落。孩子出国后,父母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事情,经营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找到了就是新生,找不到就是变老。
19年儿子出国后,为打发时间,我开始写“熊孩子成长记”,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快二十万字。今年秋天儿子返校后,我准备重新开始锻炼,管理好自己的体重和健康,我还买了面包机,准备学着自己做烘焙。明年过生日不管儿子在不在国内,我会找三五个好友好好聚聚,我还会自己给自己买礼物,哪怕和孩爸去吃个烛光晚餐呢,虽然和儿子比起来他又老又丑,可至少不会让我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远离孩子的两人生活,或许就是我们未来老年生活的写照。心怀对孩子的寄托,生活在平行的两个轨道,隔着屏幕的交谈和偶尔的见面,是与孩子唯有的交集。
06
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
各自独立,各自放飞,哪怕再亲密,人和人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西方社会已经早早选择了这种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儿子原来的室友父母都是医生,虽然家里经济情况挺好,他还是选择自己贷款读大学,他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但经常一年也回不了一趟家。我问儿子,他和爸妈关系不融洽吗。儿子说:没有呀,他们挺以他为傲的。
出国留学是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当孩子在外面披荆斩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努力打拼,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用更年轻更现代的方式和他们相处,共同奋斗。最后想对即将踏上返校路的留学生们说,记得来路,记得大洋彼岸有一份牵挂,无论你们学业多紧张,都要和家里多聊聊天,视下频,哪怕只是告诉他们你今天的午餐吃了什么,或是发一个微信表情呢,因为遥远的地方他们是如此想念你。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作者:静心,2018年,儿子留学美国,当时为了排解寂寞,决定梳理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总结下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既在无聊时打发时光慰籍对儿子的思念,也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分享,儿子自小淘气叛逆、特立独行,成长过程即便不算跌宕起伏,也是磕磕绊绊,荆棘丛生,一年半的时间,熊孩子成长记系列,零零散散已写了四十五篇。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