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命运:斯坦福心理学家花40年的研究,解答了很多人成长的困惑
在体育界,人人都相信天赋的重要性,有一些人,看上去就是运动员,一举一动都像运动员,无需任何训练,就能拿到很好的成绩。
比利·比恩,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奥克兰运动家球队的总经理,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天才,外界一致认为他就是下一个贝比·鲁斯(被美国人誉为“棒球之神”),但他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冠军思维。
这一度限制了他的发展。
(Carol Dweck所写成长型思维主题书畅销全球)
上高二时,比恩就已经是篮球队的最高得分球员、橄榄球队的四分卫、棒球队的最佳击球手了。然而一旦赛事出现丝毫差池,比恩就开始找东西撒气,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失败,还在于他根本不懂怎么面对失败。
随着他从美国棒球小联盟跃升至职棒大联盟,比恩的臭脾气也越来越糟。每次上场击球都是场噩梦——每每跑垒失败,他都会感到丧气甚至崩溃。
他的思维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他认为,有天赋的人无需努力,只有平庸,没有才华的人,才需要勤奋刻苦,像自己这样的天才,不会请求他人的帮助,因此,他从不去分析自己的不足,也不指望通过别人的指点或强加练习以取得提高,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软弱的表现。
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困扰,比恩彻底受制于巨大才华带来的重压,然而,成为美国职棒大联盟经理人之后,他却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原来,他遇上了一位与他并肩战斗的球员——伦尼·戴克斯特拉,伦尼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远远不及比恩,但他的表现和成就却令比恩惊叹不已,以至于比恩说,“他没有失败的概念…而我恰恰相反。”
“我开始明白一名棒球运动员应该是什么样子了。我能看到自己与这一要求的差距,而伦尼就完全符合。”比恩这样说道,通过观察、聆听和思考,比恩终于明白,思维模式和心态,其实比才华重要得多。比恩开始相信得分跑垒——棒球比赛的关键——更关注过程,而非天赋。
明白了这些道理的比恩,作为奧克兰运动家队的总经理,在2002年带领全队赢得了地区冠军,还几乎打破了北美联赛的连胜纪录。
比恩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体育界另一个大人物——迈克尔•乔丹,他不像比恩是个天才,但他也许是体育史上最刻苦的运动员。
虽然现在,只要提起乔丹,我们就能想到他有多么了不起,但在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球员。众所周知,乔丹甚至都没有入选大学篮球预备队,在NBA选秀中,头两支球队也放弃了他——真是个不小的挫折!
乔丹被踢出大学篮球预备队后大受打击,但他每天清晨6点就出门练球,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里,他在自己的弱项上也下了很大工夫——他的防守能力,以及运球和投篮技术。有一次,当球队输掉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乔丹连续练了好几个小时投篮才停手——他在为来年做准备。即使在名利双收之际,他对练习的执着依然让人唏嘘不已。
前公牛队助理教练约翰•巴赫称他为“一个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天才”。但对乔丹而言,天赋固然重要,努力才是关键。面对各种采访,他不断重复这句话:“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优势更为强大。我一直这么说,我也一直深信不疑。”
专业人士这样评价他:“他就像一个站在铁轨上的人,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火车,他不是闪到轨道的一边,而是拼命地往回跑。”
在阿里拳击生涯最著名的一场比赛中,对手利斯顿就是个天生的拳击手,拥有传奇般的力量,人们本以为这场比赛根本没有悬念,因为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因此,观众席上座率只有一半左右。
然而,除了矫健敏捷的步伐,阿里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头脑——是思维,而不是肌肉。
阿里在加强训练的同时,不仅研究利斯顿的拳击风格,还仔细观察他在比赛场外的性格品质:“我读了所有关于他的采访资料。我也找过他周围的人或跟他交谈过的人了解情况。我会躺在床上,将所有这些零碎的细节都放到一起,琢磨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尝试发现他是如何思考的。”
然后他再将这些发现用来对付利斯顿。最终,阿里战胜利斯顿创造了拳击史上的奇迹。
非常善于思考的运动员,还有马歇尔·福柯,他是一名著名的美式足球后卫,他有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判断出场上每位球员的位置,还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正准备做什么。据他的队友透露,福柯从没出过错。
他是怎么做到的?福柯自己说,他花了许多年时间观看橄榄球比赛。高中时期,为了能观看职业橄榄球赛,他甚至找了份自己痛恨的球场小贩的工作。看比赛时,他总会问许多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这样跑动?”“我们为何这样进攻?”“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福柯说,“这让我从更专业的角度观察橄榄球比赛。”作为一名职业球员,他从来没有停止提问,也从未停止探索比赛的规律,福柯将自己的才能看成永不知足的好奇心和学习研究的产物。
这就是冠军的心态,他们中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有多特别,生来就能获胜,他们是勤奋训练的人,是学会在压力下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人,是在必要时能超越自己平凡能力的人。
也许说法不同,但冠军思维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它让你咬紧牙关坚持训练,让你沉着应战,并且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出奇制胜。
我们现在来深入谈谈,冠军思维意味着什么,以及成长型思维是如何创造出这种思维的。体育专家斯图尔特·比德尔测试出了青少年和年轻人对运动能力的看法: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你在体育运动中的能力是一定的,不管怎么努力,你都无法取得多大提高。”“运动能力是天生的。要想体育好,你就得有天赋。”
相比之下,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只要你努力训练,你的体育成绩总能不断提高。”“要想在体育运动中成功,你需要学习各种技巧,并经常练习。”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展现出了最强的特质和意志力,他们就是具有冠军思维的人,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体育研究学者的发现吧。总结来说,冠军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质:
1、享受当下:认为成功就是工作尽力,学有所获,得到提髙。
哮喘病长跑运动员杰西·柯西认为,“对我而言,当运动员的乐趣从来就不在于获得胜利,比赛过程给我带来的幸福感受跟最后结果一样。只要我有所提髙,或是我已尽了全力,我就不介意失败。如果我输了,我就回到田径场上,更加刻苦训练。”
但对于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成功是建立自己的优越感。努力不足以引以为豪,反而会招致对自身才华的质疑。
2、超级抗挫:认为挫折能催人奋进。
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卡里姆·贾巴尔在大学篮球委员会禁止他的标志性投篮动作——扣篮之后,是如何反应的?许多人以为该举措会阻碍他创造辉煌,相反,贾巴尔付出了双倍的努力去练习其他投篮动作:打板进筐、空中接力以及反身急停跳投。他学到了成长型思维的精华,并且将之付诸实践。
然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挫折会给你贴上标签。比如高尔夫球员塞尔吉奥·加西亚,他以自己的精彩推杆和迷人风度轰动了高尔夫球界,然而一旦表现有所下降,他的魅力也不复存在了。他炒了一个又一个球童,把任何错误都怪在他们头上,有一次他滑了一跤,导致没打好,他竟然怨起了自己的鞋子……对于僵固式思维的人,这些就是弥补失败的最佳方式。
3、永远坚毅:牢牢掌控着走向成功的过程,在获得成功后也能坚持下去。
比如乔丹,在名利双收之际,乔丹对练习的执著依然让人唏嘘不已。前公牛队助理教练约翰·巴赫称他为“一个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天才”。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迈克尔·乔丹的篮球技术也不见下降。
不可否认,他的体力没有年轻时充沛,动作也不那么敏捷,但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他在步伐和组织进攻上下了更大工夫,例如转身跳投和远距离起跳扣篮。当初进入NBA联赛时,他是个有名的灌篮手,到退役之时,他已经成长为技术全面的篮球运动员了。
但固定型思维的人的能力和积极性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你指望自己的才华能帮你渡过难关,如果未能如愿,就无计可施了。这样的人,必须通过抱怨和责备他人来保护自己——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就是不会进行自我掌控。
以上三种特质,既适用于体育运动,也适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你应该相信自己永远可以做得更好。这是成长性思维的最高境界,也是冠军思维的核心。知易行难,值得好好琢磨。
注:最后附上Carol Dweck 著名的TED演讲,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我们会持续分享更多相关主题文章。
相关内容:
作者:Carol Dweck,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转载:少年商学院。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