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历战乱后,他们将苦难刻进DNA传给后代

视角学社 2022-08-21

转载:译言


战争突然而至。不知道这场战事之后又有多少普通人会经历久久难以消弭的创伤。


记得在美剧《我们这一天》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在皮尔森的家里,每次遇到棘手的事情,父亲杰克就告诉儿子兰道尔做深呼吸。这个经验不是从什么心理专家那里学到的平复心情的妙招,而是来自战争。因为遭遇敌袭,热爱橄榄球的战友不幸失去了一条腿,虽然借此机会离开战场,但也终生告别了橄榄球。


分别之际,他告诉杰克,不必强装坚定,唯有呼吸,才能活命。这个呼吸治疗法自此也成为皮尔森一家面临危机的镇静剂。即使在远离战火以后,战争的记忆也从未远离。


专家研究表示,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可能不只生活的习惯,还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01

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即将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你可能会忽然对过往产生一种全新的看法。黎美灵(音译,My-Linh Le)就是在飞往欧洲之前忽然想起妈妈。美灵今年30岁,妈妈当年坐船离开越南时也是差不多年纪。


“没有食物,没有水,周围都是快死的人。”美灵还记得妈妈告诉她,“那些人一断气就被扔到海里去。”


当时美灵还未出生,妈妈离了婚,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但只带了一个上船。


“大女儿跳着脚尖叫,这可怎么行,她是偷偷溜上船的呀。”美灵说,妈妈只好撇下了女儿。


这种故事贯穿美灵在圣何塞的童年时光。一切都讳莫如深。美灵也没多少深刻印象,但她清楚记得父母的愤怒。



6岁那年,美灵上一年级,有一天上学忘了带书包。


“没有人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害怕。我一回到家,妈妈就发现了,然后就像疯了似的。”美灵说,“我们有张费雪的塑料桌。整个被她踢飞重重砸到对面墙上,我吓坏了。”


美灵说次次都是这样。她去图书馆忘了带书,妈妈就会尖叫;姐姐弄乱了晚饭的酱汁,爸爸直接一个盘子扔墙上。


“有时候我简直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她说。


她每天都在畏惧中度过。晚上辗转反侧几个小时都难以入睡。


“我担心第二天不知道会做错什么,担心得整晚睡不着。”她说,“我应该就是那时开始害怕犯错的。”


02

创伤的代际转移


小时候,美灵以为社区其他越南家庭也都是这样,以为所有父母都要求子女认真上学带齐书包。


“这种观念带有文化色彩,但具体反应是创伤使然。”欧文市精神病学家克莱顿·周博士说。“没有遭受过创伤的父母会让孩子坐下来,问孩子怎么回事,怎样才能不再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带好书包。相反,父母如果受到过创伤就会勃然大怒无法自已。”



周博士见过许多在战时或战后损失惨重的越南家庭出现类似情况。如果父母不抚平曾受过的创伤,创伤也会遗传给孩子。这种遗传同时作用于基因和行为,前者通过改变基因传给下一代,后者则大多属于潜意识层面。


周博士说:“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非常焦虑,极度缺乏自信……试想,连本该爱你的父母都这样对你,你还怎么对陌生人产生信任?”


这种现象被称为创伤的代际转移,最早于1960年代在二战大屠杀幸存者中得到证实,其后也在多个群体中出现,包括柬埔寨难民和越南难民的后代。不同的是,犹太人通过怀缅和纪念和疗愈创伤,部分佛教徒的应对方式则是放下无法改变的过去或者关注未来。


对于美灵的家人来说,孩子就是未来。


“高中的时候,父母决定要我成为一名药剂师。”美灵回忆,那时自己毫无发言权。”


美灵渐渐长大,父母的控制欲变本加厉。因为曾经失去太多,父母极度紧张美灵的安全。他们会监听美灵的所有电话,哪儿也不让美灵去。美灵一直不懂如何乘坐公共汽车,因为父母坚持要雇司机送她上学。


她说:“连我的朋友和朋友的父母都为我感到难过。他们有时会帮我瞒着父母,让我去看个电影什么的。”


美灵非常善于抑制自己的愤怒和沮丧,这样就不会惹恼父母。但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掉进了这种习惯的泥沼。


不久前她和男朋友通电话,发现男朋友理应已经完成的一件事情竟然还没做:“我顿时就炸了,像是一腔怒火熊熊燃烧。”


她当时就想把电话扔到房间的另一边。


“就在这时我忽然意识到,我的反应就和妈妈一模一样。”她说。



03

去和解,去疗愈


最近美灵向父母提出访问要求,想要知道他们那些讳莫如深的往事。父母答应了,美灵很惊讶。


美灵说,这无关原谅,无关她的个人情绪,而是想要弄明白她是谁又从何而来。


父亲向她讲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两个儿子。他是南越空军的一名直升机飞行员,战后在集中营度过了三年。后来他到了美国,但当他派人去接家人时,那艘船沉了,他的妻子和大儿子淹死了。


“他说着说着突然停下来,失声痛哭。”她说,“当时我感觉有点怪,因为我们之前从未有过这种相互支持的感觉。”


美灵从来没有见过爸爸这样。她从未像现在这样知晓家人承受过多少痛苦。对于妈妈也一样,美灵从未听她说过将女儿留在越南的感受。以成年人的身份与父母对话,让她对身上的重压有了新的见解。


“不论是什么在主宰命运,她从未与这一段过往和解,也就将这创伤完全转移到我身上。”美灵说,“我要解开这个结,为了妈妈,也为了我自己。”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美国心理学、神经科学教授:父母的“喋喋不休”,可能养出易“内耗”的娃
抗战时期,宋美龄国会英文演讲征服美国朝野(附视频和演讲稿)
那个救我的人,原来是我最恨的人!


转载:译言。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