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就业的秘密:为保考公资格,严守应届之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喀秋莎来信 Author 江南太史
作者:江南太史
转载:喀秋莎来信
张禾班上的14位同学,只有4位已经签下了工作。剩下的那10位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在考公。
有人说,考公与就业有什么冲突?
当然有,许多编制内岗位都面向应届生,以至于在微博上,#建议大家珍惜应届生身份#的话题,达到了惊人的1.2亿阅读量。
N倍于珍惜处女膜的相关话题。
02
在拒绝就业、积极等待体制开考这个选择上,家长和毕业生难得地取得了共识,并付诸实施。
应届生脱产备考,哪怕在家待两年,在家长眼里也是「上进」的表现,
同样在考公的李闫已经在家待了半年,这两天,硕士毕业论文一提交,她变得有些敏感。
她已经发低烧一个周,每天昏昏沉沉,学不进,也放不下。
父母都尽量回避就业问题,但这就像一个疙瘩在她心里,不知白马王子何时来,更不知会不会带她走。
我一位研究生毕业的朋友,拿这个问题问家长:
她惊讶地发现,表面上默许了自己到民企工作的父母,内心的「结婚,考公,当老师」三大件依然根深蒂固。
考公固然难,但家长的想法也很简单:「既然大家都在卷,上岸的为什么不能是你?」
他们想的是,考公一旦上岸,后半生稳定甚至腾达了,这么一比,一两年的投入并不算什么。
更何况,应对亲戚的询问时,「准备考公务员」也是个堂皇的说法。
03
对很多应届生而言,一旦骑白马、扛银枪、穿白袍、驾着五彩祥云而来的公务员王子未能如期而至,两年应届身份有效期一过,还能屈尊嫁一个民企「老实男」吗?
但对民企来说,这个尘封已久的应届生,还是不是理想的那个她呢?
李闫自己都有这样的担心,她对母亲说:「如果我两年了还没考上呢?我去企业面试,HR一定会问,你这两年在干什么?我只能说我一直在准备考公。」
母亲不解:「这问得太刁钻了吧?」
「这么问再正常不过了好不好,如果我是HR ,我也会这么问。如果我说我没考上,那HR一定会觉得我学习能力不行。到时候,我还要面对一群比我低一届的竞争者,我拿什么证明我比他们强呢?」
但其实,没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李闫,自己也有点不甘心。
2021年10月,几乎所有同学都在备考12月份的公务员考试,要么根本没参加秋招,要么看了一眼,不够满意就放弃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错过秋招的他们,并没有如期等来原定12月的公务员考试。过了年,学生才开始把希望寄托于春招,谁知道,春招也因为疫情被取消了。
「时代抛弃了我们!」大家惊呼。
豆瓣上的一条消息说,今年毕业生就业率,女生仅10%,男生差不多20%。比起这个数字,李闫班级的表现似乎算不上很差。
我们家传在招聘的时候确实碰到过这种尴尬。
最近,「一年陈」应届生尤其多,但聊过几个,感到很可惜。最近我们达成共识:坚决不要考公失败的往届生。
而她们,就像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剩女,还在等着入编,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
04
其实,哪怕已经考取了深圳的教师事业编,张禾也不一定会去报到上班。父母的期望,还是考公务员。
她就读的是一所全国排名在20左右的985高校。班里就业的4位,一位定了北京一家央企,一位去了广东美的,一位去了VIVO,另一位就是张禾,签了深圳的一所小学。
比起那10个没有签任何工作的同学,张禾似乎已经很幸运了。
但她还没想好,是否真的要入职。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连深圳,教师工资也缩水了1/3。
她所应聘的那所学校,以往每年年底都会发放的八九万元绩效工资,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取消了。因为社保福利是按照工资比例上缴的,工资降低,意味着社保也在变少。实际计算的待遇水平可能降低到原来的1/2。
深圳因为外来人口多,每年的新生儿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由此带来的是每年都会新增一些小学,教师岗位总体还处于上升状态。
但要求是原来越严了!大量毕业生在觊觎这块为数不多的肥肉。校方的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入围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六所部属师范学校毕业」,要么就是「C9」,并以「综合素质」的名义要求老师能够承担行政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学任务。
对张禾来说,这也许不是最好的选项,至少也是可以接受的选项。
但在跟母亲说自己有可能去深圳的时候,争吵还是发生了:「为什么别人能静下心来考公务员,就你不能?
「你知不知道这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工作!已经养了你24年了,再养你两年又有什么关系,你是急着挣钱吗?要知道你现在选择去深圳教书,以后就没机会当公务员了!」
那10位死等公考的同学,他们家长的想法也和张禾母亲如出一辙:「既然大家都在卷,上岸的为什么不能是你?」
但对张禾来说,这个逻辑显然站不太住。正因为有很多人在卷,所以注定大多数人只是陪跑:「家长们说是让我们不要有负担,但你毕业了还每天在家复习,心理压力其实是很大的。如果你最终又没有考上,可能会觉得愧疚,而且那种失败感会让人崩溃。」
容不得她犹豫,学校那边已经在催促入职。一旦错过,而又未能考公上案,已经到手的教师岗位也会失去,这是她无法承受的。
用人单位对此也心知肚明,知道这届毕业生属于骑驴找马,时间也就卡得很紧,如果一周内不能报到,就取消offer。
但最后能上岸的毕竟是凤毛麟角,落榜生该怎么办呢?
朱老师说,就像核酸检测,医保基金不愿付款,自然就停了。等到这批毕业生把父母的钱包掏空了,自然会出来工作了。
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377万人决战考研,北大签约毕业生7成进体制!考研、考公已成当代大学生两大宿命?
作者:江南太史,转载:喀秋莎来信。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