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选了冷门专业的人,后悔了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故事FM Author 收集故事的人
转载:故事FM
爱哲按: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出分、报志愿的时候。
我还记得当年我报志愿时,因为要填写五个志愿,第一志愿写的是我最喜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后面几个记得不太清楚了,但到了最后一个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了。
然后我们班主任指着专业小册子上的一个「图书馆学」说,「这个图书馆学啊,你别看它听起来挺冷门挺小众的,在国外,研究这个被称为博学家。」我一听,哇,这么酷的吗?大笔一挥,就把它填上了。
结果,我就被调剂进了这个专业了。
我多多少少是「被迫」学了这个专业,毕竟是最后一个志愿嘛。但是有很多人,他们第一志愿就选择了一个冷门、小众的专业。
我特别佩服这样的朋友,因为他们是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并且坚定地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专业和事业当中去。
今天的第一位讲述者蒋凡,是一名厨师。
有种充满偏见的说法是「如果成绩不好,就得去新东方学烹饪」,学厨好像是一个为了能在社会上立足,而被迫选择一门手艺。
但蒋凡却很特立独行,参加高考的那年,她只对「烹饪工艺与营养」这一个专业感兴趣,志愿表上也只填了这一个专业,并以超出录取分数线200多分的成绩,被四川旅游学院录取,四川旅游学院的前身,是被称为 「烹饪界清华北大」 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高考「浪费」200多分去学厨
我叫蒋凡,现在在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做厨房主管。
学厨
我的厨师之路,是在我们学校号称「亚洲最大厨房」的实训楼里,颇具仪式感地开始的。
大家统一着装:白大褂、高帽子、暗绿色的围裙,系一条浅绿色的围巾 。
开学第一课,老师让同学去领厨师刀,带着一筐厨师刀放在讲台上。
我就很震撼,拿到刀的那一刻,就像拿了一块板砖,很大、很重。
我没想到还要去磨刀,我们学校的磨刀石,跟普通家庭或者专业厨房里的磨刀石都不一样,就像一道风景线。
■ 蒋凡学校里的磨刀石
磨刀石立成两排,有高有低,我们正式磨刀的时候,有的同学心很静,一看就是高中成绩不错,他们会专门挑一块自己觉得磨得顺手的,定在一个位置,一磨就一上午。
也有的同学东边磨一下,西边磨一下,没几下就觉得累了,不磨了,回宿舍睡觉去了。等到下一次再上课,老师的评价通常是,「还差得远」,让我们继续磨。
进入大学之前,我在家没做过什么菜,都是我妈掌勺。
我之前没有用过刀,拿到手上就已经很吃力了,还要用它来切东西,当时很崩溃。
老师会要求我们把白萝卜或者青笋之类的食材,切成「银针丝」、「灯影片」,「灯影片」的意思就是把食材切到对着灯可以看到光的程度。
等我切完,老师会把它们从水里面捞出来,用两个手指捻一捻,就可以看出切得均不均匀。
■ 老师在实训课上做讲解
这种切片技术后期都可以练出来,但我没办法摆脱精神上的恐惧。
泡椒牛蛙的课我是真的不行。
我们上课,每个小组一人分到一只蛙,放在一起丢进水池,刚解开网兜,它们就开始蹦蹦跳跳了,5只蛙此起彼伏地跳。
老师教我们一只手把住牛蛙的腿,攥住它,肚皮朝上放到砧板上,另一只手很快速地刀起头下,再把皮剥下来。
这节课我们班没什么女生去,大家能逃的就都逃课了。
我们组长挺狠的,不让我离开教室,他来帮我杀,但也得让我在旁边看着。
我离得挺远的,眼睛眯着,一只手挡着脸,稍微有一点动静,就开始大叫,跑出去。一节课下来,我啥也没干,但是嗓子都叫哑了。
从那之后我就感觉有点怀疑自己,「这个工作我以后到底做得了吗?」
转折
后来,我们专业课上出现了「调味」这个项目,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调出烹饪中的经典味型,比如:麻辣、酸辣、咸鲜、鱼香、糖醋等等。
但在调味的时候,每种调料的用量和比例是很难量化的,全凭每个人自己的感觉,就像是同样的食材和食谱,拿给不同的人去做,有的人会做得很好吃,而有的人做出的味道就有些奇怪。
我发现自己在调味上还算擅长,都可以接近于老师的标准,我那时候还不敢说自己有天赋,每一次都是觉得自己可能比较幸运,但也因此被老师注意到了。
有一次川菜课,做经典的麻婆豆腐,我突然被叫到前面,老师就让我代替他给大家进行操作演示,那一下我整个人都懵了。
老师也看出来了,他就一边提问同学怎么开煤气和开火,一边指导我在旁边做,还帮我把很重的锅给架上去,很细心地把我厨师袖子给撸上去,结果没撸好,冬天穿的红秋衣都给露出来了。
当时我挺不好意思的,把露出来的部分又偷偷塞回去,咬着牙,一步一步把菜做好了。
■ 蒋凡在课堂上做菜
装盘的时候,老师突然把大家都叫过来说,「来尝一下蒋姐做的豆腐。」
我们全班同学就一边笑,一边涌上来,一勺一勺地把一整盘都吃完了。
过了挺久,我们同学都还在开玩笑说想吃我豆腐。
不过那堂课给我的收获其实很大,老师同学有在关注我怎么做,也给我带来了信心。
成为厨师
我所在的班级里一共四十多人,只有八个女生,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怀抱着想当厨师的梦想而来。到了就业前实习的阶段,班里的女生大多选择去做了相对轻松的酒店管理或前厅工作。
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进入到厨房。
在大众的印象里,男生的体力相对好一些,所以男生进厨房的实习机会更多。
我了解到国外有厨房招女生的实习项目,就去报名了,报完名发现并没有属于我的机会。
我的首选是去厨房,不管什么岗位,只要是厨房就可以,也不分中餐、西餐,热房、冷房,其实要求不高。
但是我连面试这一轮都没有经历过。
我就跟一个同学去辅导员的办公室,问他,「有没有女生可以去的国内厨房岗位?」
他说,「暂时也没有,你有没有其他的打算,比如说服务行业,或者酒店管理方向?」
我说,「我还是想做厨房。」
他让我回去再等着看一下,我就在办公室外面等同学,没一会他也出来了。
他说,「老师让我劝劝你,厨房太辛苦了,一般人做不下去,特别是你这么瘦小的女生,酒店服务行业比较合适。」
我表面上说,「好,回去考虑一下。」就让他先走了,我自己转头去了厕所,眼泪就再止不住了。
我一直记得,大一暑假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在大连的一家川菜连锁餐厅实习。
我当时没有被分到厨房,而是根据他们餐厅的需要,被分到了前厅,用点菜单给客人点菜、摆台、收拾桌子、推荐菜品之类的。
我碰到比较年轻的男性客人,会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比如「你几点下班?」、「我觉得你是服务员里面长得最好看的。」、「你平常工作完之后,会去哪里?」
我选择不去理会,但心里很不舒服。
从那次实习之后我就决定在厨房待着了,平常在背后看厨师们操作的时候,每个动作都做得都很潇洒,不管长相如何,那一串连贯的动作做下来都特别帅气,那种状态让我很向往。
有一天我在家突然很想念学校的生活,就开始一张张翻着手机里的照片,突然看到一张很多文字的内容,上面有一个联系方式,来自之前在学校听过的一位厨师长的讲座。
我鼓起勇气打过去了,我平时的性格是很害羞的,但是面对想要去抓住厨房实习机会的心情,脸皮厚一点也无所谓了。
我打电话直奔主题,「我知道您是酒店的厨师长,我是之前听过您讲座的同学,我想问您那边有没有实习的机会?」
当时他很爽快地回答我,「可以,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一个实习机会,跟我说一下你什么时候能过来就可以了。」
我回答,「您什么时候让我过去,我就什么时候过去。」
挂了电话之后,我就立马买了火车票。我是2015年毕业的,敲开了厨房的门之后,就再没出去过,一路晋升到有着「上海城市名片」之称的五星级酒店——外滩和平饭店,担任厨房主管。
我的同学们几乎都离开了烹饪这一行,而在实习阶段差点被老师劝退的我,还依然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着。
我是蜉蝣,我在大学学的专业叫做植物保护,方向是昆虫学。
爱好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昆虫。
小时候看电视,我就特别喜欢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我对那种大型的动物好像不太感兴趣,一播放到蛇、蝎子、昆虫这类小型的动物,我就特别兴奋。
当时我看到了一段甲虫打斗的视频,甲虫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黑,乍一看是黑色,不同角度的光线下面仔细看,它们就是金属光泽,特别漂亮。
这两只甲虫有 10 公分左右那么长,在虫子里算是非常大的了,头上长着角,特别帅气。
乍一看很威猛,两只甲虫在大树上面狭路相逢,必须要打斗一番来争夺配偶权,只要旁边有一个雌性,两个公的甲虫就会开始打仗。
那段慢动作的画面拍得特别精美,两个甲虫扭打在一起,其中一只把另一只打下树,当时我就觉得,「哇塞,这种虫子太帅了,我也想要抓一只。」
不过电视给我们呈现的大多数昆虫,都来自国外,或者原始丛林。
我从小在东北长大,这种昆虫非常少见,我就只能去家楼下搜寻一些小瓢虫或者是小甲虫,装到一个小瓶子里带回家养。
我爸妈都看在眼里,他们就知道我有这个兴趣,而且是认真地在喜欢。
■ 和爸妈去山里游玩的时候蜉蝣在朽木里面找甲虫
后来我选专业的时候,他们也很支持我,他们认为「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但是我发现全中国没有任何专业是专门学昆虫的,只有植物保护专业是专门去学农业昆虫、农业害虫这一类的知识,最接近昆虫学。
去抓虫
我们的实习作业,就是出去抓虫子,过了这么多年回忆起来还是很有趣。
我们每人手里有一个捕虫网,可以想象是《哆啦A梦》那种日本动画片里面,那些小孩子拿的那种。
■ 捕虫网
我们还会有一个捕虫盒,可以暂时储存一些还活着的昆虫。
另一个要带的东西是毒瓶,把虫子装到毒瓶里,把它们毒杀掉以后,回头做标本。
当时老师要求抓 600 只昆虫才能完成作业。
■ 密密麻麻的昆虫标本
我们抓到最多的就是蛾子、蝴蝶、蚊子、蜜蜂这些,但也都尽量不去用手碰,因为它们都是软软的。
如果碰到甲虫类这种表面非常光滑、又很坚硬的昆虫,你就可以直接上手拿,就像拿起来一颗糖豆,有一种抓到了神奇宝贝的感觉,我们会用手盘它们,就像盘核桃一样。
我那几年天天和不会说话的虫打交道,就是一种「满眼只有大自然」的生活状态,但我也开始意识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和人类生活失去连接。
我的个性还是蛮开朗的,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和具体的人产生互动。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互动,是因为给亲戚朋友们答疑解惑,满足了自己这个需求。
米象
大家特别喜欢问我家里出现的害虫,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个东西有没有毒?」
我在这件事情上很有成就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帮到别人。
我被问到最多的虫子就是大米里面的甲虫。其实那种虫子叫做「米象」,因为它鼻子很长,嘴很长,像象鼻子一样。
它的出现是因为它的爸爸妈妈把卵产在了大米里面,所以它一出生就在大米粒内部,把米粒吃光以后,他们就变成一条成虫了。
很多时候家里出现米象,意味着其实米里面早就有虫了,只不过慢慢才孵化出来被你看见。
但它算是相对干净的一类虫,只吃谷物类,不会伤人。比较节俭的处理方法是把大米拿出去晒一晒,晒完再接着吃,米也不会有什么危害,不过即使把虫子吃了也没有任何问题,就相当于是加了点蛋白质。
毕竟人都这么多,虫子比我们人还多,要是有吃的它一定会去的,食物不封好,它也一定能钻进去,这也是虫之常情。
像这种小科普,常常会出现在我和朋友们的交流中。虽然对那时候的我来说,「科普昆虫」不太能成为一个正式工作,但这些经历,确实成为我寻找人生方向时的启发。
人生选择
我最开始的梦想是做一名昆虫学家,到全世界的雨林里去找虫子。
后来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其实需要做很深度的研究,不停地发科学文章,最终才能成为科学家,不过我不是很喜欢科研,更喜欢做科普。
我在大四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个专业并没有给我们赋能,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少之又少,大家都是找奇奇怪怪的活儿,有人去优衣库、有人去卖保险。
但我还是觉得这些知识不能浪费,我想把这些枯燥的东西用很好玩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就偶然接触到了「自然教育」这个领域。
我可以带小朋友或者亲子到户外学习自然知识,近身地体验自然,带他们观察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再解释背后的原理,「它为什么是这样子,生物它跟我们人类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去保护大自然?」
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我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听到他们说「原来如此」,这说明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 自然教育-蜉蝣正在讲解「蜉蝣」这个昆虫
我并不觉得选了小众专业不好找工作就是一件坏事,如果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志向和爱好就是这个领域,如果选了别的专业,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挂科。
一段和水产有关的「奇幻之旅」
我叫小葵,我大学读的专业是水产养殖。
学院
我们学校有一个「梗」说的是,「如果有人在入学前去我们学院看过的话,基本上都会回去复读。」
因为我们是老学院,也是学校的重点王牌专业,所以有很多特别贵的研究仪器,不会轻易搬迁。
别人学院的装修风格都是小洋楼,包括我们本部也贴的是统一的红砖,但是这边就是很普通的白瓷片,
我一下车就觉得我们学院的门好小,像回到了我的小学。
但当我走进新生报到的楼,第一眼就看到了三个小鱼缸,有的里面是水母,还有《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小丑鱼。
■ 学院楼下的鱼缸
像是鱼、虾、蟹、牛蛙、鲍鱼,甚至花甲,那些平常会吃到的海鲜都被我们解剖了个遍。
我之前也没想到鲍鱼也能解剖,当时鲍鱼流出了很多液体,我们下意识就会觉得是血,就很惊讶地说,「鲍鱼的血竟然是蓝色的!」老师就冷冷地说,「那不是它的血,就是普通的消化液而已。」
做实验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给鱼抽血,我对这件事很自豪。
给鱼抽血有三种方法,最残暴的是断尾,直接把它的尾巴剪了,就开始抽血。
伤害最小、最可持续的抽血,就是给鱼的脊髓下面的尾动脉进行抽血,在侧线下面去扎下去,一般都会碰到它的脊髓,就是平常吃鱼的主骨头,往下深一点再往外抽,基本就会抽出血了。
这个操作可能听起来很虚幻,但是真的抽出血的时候,这个过程还蛮有趣的,
老师只是要求我们学会操作,血量要求不高,每一组一毫升都不到,但当时我抽了满满一管。
■ 满满一管鱼血
当时抽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围着我大叫了一声「哇!」
等到大三、大四,给鱼抽血就已经是基础操作了,但对于当时刚大一的我来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生命和死亡
实验课给了我成就感,也让我用不一样的视角感受着生命力的存在。
比如:紫菜在半个月內就可以长到40多厘米长;如果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鱼,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它们体内的寄生虫就在眼前蹦迪。
当然,感受生命的同时,也要面对很多次死亡。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做实验,去菜市场买回来一条大鱼,也抽了血,做一些很基础的实验。
虽然那条鱼看起来没有任何异样,但我们接下来处理它的方法就是让它死掉,我特别接受不了,就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我不理解为什么那条鱼它就不配继续活着?」
有一个研究生姐姐就说,「进行过实验室操作以后,鱼就不能被带出去,这就是实验室的规则。」
因为这是出于对动物安全,还有我们人类安全的考虑,因为不知道我们对它污染了什么,把它放回池塘里面,它会不会污染水源,会不会污染池塘里面其他鱼?
如果怕浪费,就把它杀掉,拿来吃了,我们也无法确定这条鱼对人体没有伤害。
讲得严重一点,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它有没有变异,所以只能实验以后直接处理掉。
理解了这个逻辑以后,就只能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平常可能就是吃鱼、在菜场挑鱼,不会接触到这么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这也是我享受大学生活的一个原因。
实习生
对水产养殖的深入学习,拓宽了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也在认真考虑,毕业后要不要进入这个领域去工作,毕竟「水产养殖专业」和「水产养殖工作」并不是一回事。
实习的时候,多数同学选择了方便又轻松的校内模拟养殖实习,我为了去体验真正的养殖厂,成为了班里唯一一个跑去校外实习的女生。
我去到的第一家养殖场,是养虾苗的,叫「种苗场」,会买8000块钱一对的虾回来,再专门进行繁殖。
首先因为一定要水源干净,所以养殖场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骑小摩托去出去都要20分钟,我身边除了这个养殖场里面的人,看不到其他人,
点外卖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想吃点不一样的,你就开车出去,开了二十几分钟,可能吃到的只是一碗面,只是沙县小吃的标准。
我们的住宿环境很普通,就像高中的上下铺,连桌子都没有,我们只能搞一张床上书桌去学习。
很多东西跟我想象中就是会不一样,当时养殖场工作人员问我有没有留下的意愿,我说了一个很搞笑理由,但也确实是实话。我说,「不了,这边一个舞室都没有。」
因为我的兴趣爱好是跳舞,如果长期待在这边的话,人生唯一兴趣都失去了。
我跳舞可能不像别人一样很精进、很厉害,但是我又不能割舍这个习惯,虽然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幼稚,但最后还是决定转行。
不过,对我来说,这4年的经历,我永远都会记住,大学课程学完,我感觉是一种人生体验。
本来每个人就不一定会从事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转行没什么,首先我没有做错事,也不是不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我学的东西是我感兴趣的,后面我出来工作也好,就继续找我感兴趣的工作,继续走下去就好了。
我现在在做跨境电商运营的工作,有了稳定的休息日,可以让跳舞的爱好一直陪伴着自己,但对我来说,跳舞这件事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一直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像是当初完全不考虑就业地扎进了水产养殖这个专业一样。
今天故事中的三个冷门专业,也许你之前听说过,只是不那么清楚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或者你还知道一些更小众又有趣的专业,也欢迎推荐给我们。
你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你又会选择什么专业呢?来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聊一聊吧。
更多精彩:
【直播预告】
新一轮美本申请即将拉开帷幕,欢迎有意美本顶级名校的学生家庭参与本号“美本申请发令枪”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22年7月10日 19:30-21:00(北京时间)
参与方式:关注视角学社视频号,点击即可预约
相关内容:
转载:故事FM。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