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丨这批志愿者,可以称为 “水怪捕手”

镜朗君 镜朗生态
2024-09-09


01

大梅沙“水怪”?


“水怪”?水怪不是在尼斯湖么?怎么会来到大梅沙?别急,听我慢慢说。大梅沙的“水怪”是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在珠三角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加上人类活动的原因,大量的美洲、非洲的水生生物来到这里繁衍。

本着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我们对一切远方的“客人”都热烈欢迎,坦诚相待,可是这些家伙不讲武德,趁我们本土物种衰退,又因为天敌太少,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不光捕食本土物种,还抢占了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使得生态系统极不稳定,本土生态系统迟迟无法恢复。这怎么能忍,必须盘它!

鉴于此,万科公益基金会携手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技术体系,实施开展“梅沙街道滨河绿地、水体生物多样性提升和自然教育项目”。

此项目将通过营造微生境、重引入本土水生生物等方式恢复濒危鱼类栖息地和“河流-湖泊”水生态系统;通过营建地带性植物群落,种植本土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营造蝴蝶花园;积极开展面向学校、企业志愿者和城市公众的自然教育活动。为保证项目成效,水生态系统监测和外来物种清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这天,31位公众志愿者齐聚梅沙内湖湿地公园,开展“tan秘梅沙仲夏季”之“社区大侦探,一起‘打水怪’”活动。在项目实施区域进行水生态系统监测和外来物种清理工作,同时了解并宣传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和入侵物种的相关知识,一起助力“梅沙碳中和社区”的建设。

社区大侦探,一起“打水怪” 活动宣传单

什么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NbS (Nature-based Solutions) 被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九大行动领域之一,旨在通过保护、管理和修复自然和受到人类改造的生态系统,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造福人类。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内容图解


02

齐打“水怪”欢乐多


集合啦!集合啦!


5月22日一大早,志愿者们就齐聚大梅沙内湖湿地公园,一面彩旗立中央,男女老幼齐上阵,准备开始“打水怪”。在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通过搭积木,知识竞答等环节进行热身,并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志愿者们通过有趣的游戏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热身完毕,大家分为五个小组分头行动,手提抛网,肩扛抄网,斗志昂扬。抄不到动物?手把手教学!不会撒网?包教包会!志愿者们在水边潇洒的在空中抛出一张张又大又圆的网,围着抄网里的泥巴翻翻捡捡,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惊喜的尖叫和欢快的笑声。

出发!打“水怪”去!


志愿者们通过捕捞、观察和记录,直观、生动地了解了内湖湿地公园内的水生生物,镜朗生态的工作人员就大家捕捞到的水生生物进行了有趣的科普讲解,志愿者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也收获了快乐,友谊和知识。


镜朗生态工作人员在向志愿者进行科普讲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各个小组战果丰硕,不仅抓到了美洲来的大口黑鲈食蚊鱼福寿螺,非洲来的两种罗非鱼也一个不落,共计捕获罗非鱼19尾,大口黑鲈8尾,食蚊鱼若干,福寿螺16个,所有外来物种已无害化处理。志愿者们真是妥妥的“水怪捕手”!

除了外来物种,志愿者们还搜寻到了河蚬、背角华无齿蚌、石田螺和瘤拟黑螺等本土大型底栖动物,让我们对内湖湿地公园内的生态本底有了新的了解。其中,背角华无齿蚌和石田螺是我们在开展生物多样性提升工作时要重点提升其数量的原生底栖动物。

志愿者们丰硕的劳动成果



03

内湖 “水怪”大揭秘

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 (Gervais, 1848),原产于非洲南部至约旦河水系,因水产养殖被引进国内,但由于成年个体也只长到20cm左右,经济价值远不如其他罗非鱼,于是被弃养。齐氏罗非鱼虽然可以在海水、湖泊、河流中生活,但更偏好于溪流和水田等生境。齐氏罗非鱼相比其他国内分布的罗非鱼产卵量更大,虽然不会用口孵化鱼卵,但是父母都会守护鱼卵并照顾一段时间的幼鱼。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水产市场常被叫做鲈鱼或加州鲈鱼,但它并不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而是生活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大口黑鲈因肉质鲜美且无小刺,成年个体可达40cm以上,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引进养殖,但由于逃逸和放生造成生物入侵。大口黑鲈是贪婪的捕食者,在我国水域中因为缺乏像鳄雀鳝和短吻鳄那样的天敌而横行无忌,对原生物种造成极大影响。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原产阿根廷、乌拉圭部分地区。1981年,作为食用螺,从台湾引入大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养殖热潮,后因食味不佳被弃养。福寿螺会将卵产在离水面有一段距离的植物、河岸或墙壁上,而不会在水中。福寿螺个体较大,寄生虫很多,如果没有烹饪彻底,容易感染肺蠕虫(又名后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等,容易引起脑膜炎、皮肤过敏等。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原生范围记录为从美国新泽西州南部到墨西哥湾沿岸高地流域,作为一种灭蚊措施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入。食蚊鱼是一种体型较小,看起来粗壮、结实、暗淡灰色至棕色的小型鱼类,有着朝上的嘴巴,适合在水面进食,在海水中也能生存。由于食蚊鱼的侵略性和掠食性行为,加上强大的繁殖能力,当地同生态位的小型鱼类种群趋于减少,甚至灭绝。食蚊鱼还造成部分昆虫种群数量减少。


通过本次活动,志愿者们共同参与清理了部分外来物种,并向其他公众传递了科学的生态保护观念,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内湖湿地公园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本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

我们还将继续组织更多公众参与的自然教育活动,让大家参与到真正的生态修复行动中,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也为“梅沙碳中和社区”的建设增添坚强的力量。

如您对我们后续的相关活动感兴趣,可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同时,欢迎联系镜朗君(微信:jinglangshengtai),加入我们的志愿者群,及时了解更多有关于内湖湿地生态修复的活动讯息或参与线上学习互动等。

志愿者合影


1

END

1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镜朗生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