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丨初代vlogger孙东山:视频博客、日志都叫vlog,前者是素人扳倒明星的利器

大婷婷 卡思数据 2019-06-13

这是卡思数据报道的第10位创作者/家内容团队


“国外将video log与video blog统称为vlog,前者是视频日志,更偏流水账。后者是视频博客,本质上是表达的升级。后者是素人vlog扳倒明星的利器。”


“如何确定自己的风格?快/慢节奏、内容轻/重、表达直接/非直接。把他们排列组合就能得到很多风格。”


上周六,孙东山在剁椒娱投举办的一场vlog线下沙龙上分享了自己对vlog的见解。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内容平台频频向vlog领域发力,将其作为赛道重点着力的yoo视频、从补贴/曝光/优先级等方面共同发力的微博、包括Vue在内的vlog工具相继宣布社区化…这些趋势带领内容行业重新审视媒介形式,议论声中,vlog或将成为下一个内容风口。


卡思数据(ID:caasdata6)记者待沙龙结束后,成功“截获”了国内的初代vlogger孙东山,和他聊了聊vlog本土化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以期带给即将大展身手的vlogger,及考虑入局的创作者提供一些思考。


 ▲ 孙东山 图源:受访者提供  


PART

01


素人扳倒明星的利器:video blog


vlog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鲜概念,自2016年引进至今,视频从业者、摄影爱好者、器材发烧友、自媒体博主们一茬一茬地进行尝试,在YouTube的欧美系风格上进行拓展研究。初代vlogger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又离开,而vlog也并未形成清晰且固定的模板。


精美地视觉大片是vlog,在卧室在对着镜头讲话是vlog,围绕一个话题做进程记录也是vlog。即便国内vlog定义为“作者的个人生活日常”,但从视频搜索结果上来看,这样的视频内容似乎并不能与旅拍、短片、短视频节目、MV等形式划分开来。


那么什么才是vlog?


孙东山在沙龙上向观众介绍,国外把video log 、video blog同时叫做vlog,前者为视频日志,后者为视频博客。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偏向于流水账式的生活片段分享,而后者则带有强烈主题性,输出一个价值观或者批判社会现象,后者是文本视频化的结果,其本质是个人表达的升级。两者均从创作者个人出发,其中不乏第一人称视角的自我表达,拍摄技巧及视听语言成为服务于内容的助推器。


以这个标准来看,目前国内的vlog大多属于视频日志的范畴,是对日常生活的取景描写。国人逐渐开放的心态助益于vlog本土化的发展,但如果想从一众vlogger中脱颖而出,视频日志的形式却不见得是最佳选择。


特别的生活方式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而素人的vlog往往无法持续输出足够的新鲜感。另外,得益于去年年底短视频市场的加速度,明星及细分品类的KOL也相继入局vlog,正规军跃跃欲试。多重压力下,新入局的素人vlogger难免因为视角不够特殊,内容沉闷而缺乏吸引力。


 ▲ 欧阳娜娜vlog 展示了“周中菜场买菜,周末秀场前排”的生活方式  


由此,孙东山建议素人vlogger向video blog,视频博客的方向发力。通过浓缩的话题阐释来输出个人观点,打造个人品牌,筛选出三观投契的高粘用户。


PART

02


平台造风口?vlog在国内发展到哪了?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不少短视频平台瞄准vlog赛道,通过明星流量、曝光资源、商业化优先级等方式鼓励vlog出圈,进入大众视野。就连抖音也正在内测5分钟的短视频,探索继1分钟小视频后新的增长点。


“风口”是否真的来了?vlog是大势所趋吗?孙东山向卡思数据分享了他的看法:如今的风口80%得益于平台的助推,20%是井越、竹子等头部vlogger出圈带来的关注,vlog或许会在2019年年底迎来井喷。


而在vlog大众化前,我们需要知道vlog目前走到哪里了,它即将通过哪些考验。从发展进程来看,vlog在国外是紧接着长视频与短视频后成熟的产物,国内或将同样遵循这样的发展进程,回归价值本身是内容产品最后的终点。


变现层面上,vlog还并未形成专属的变现模式,目前与其他的短视频内容相同,采取广告、电商等方式获得收益。此外,Vlogger也有着结合个人属性及资源的定向发展机会,比如孙东山就因其在影视制作方面的优势,接到一些拍摄商业广告短片的合作。另一边,平台针对创作者的商业化探索已经有所动作。Vue尝试过整合视频原生素材、主题征集的形式与品牌方建立合作,并推出打赏系统,该功能目前正在内测。而YouTube成熟的平台播放量分成模式在国内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产业链其他环节中,vlogger面临的冷启动困境,一方面反映着针对vlogger的MCN机构的空缺,另一方面也呼唤着平台建立除了算法推荐外其他的曝光手段。“YouTube有大量的人工不停地看那些十几个粉丝的作者,以保证不漏掉有才华但没曝光的好内容,创作者只需要安心创作就好。”孙东山认为,除了算法分发,编辑推荐也是发现好内容的方式之一。


此外网友寻找内容的习惯,视频版“百度”的缺位说明媒介革命并未十分彻底。对国外的网友来说,YouTube可以承担着搜索引擎般的功能,内容已经完成了视频化的转变。而卡思数据观察,国人在检索资料及内容时,除了文字类搜索引擎外,还会使用微信/微博类社交媒体,后者在熟人、意见领袖的层面给予用户信息筛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完善视频搜索引擎,对video blog的发展也存在诸多便利。


PART

03


入局vlog,该从哪里入手?


虽然vlog的产业链在完成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以目前短视频行业的关注力度,有意成为vlogger的创作者现在入局也是合适的节点。


那么新手如何做vlog?优秀的vlog有哪些标准?主修影视传媒,辅修舞台喜剧表演的孙东山有着自己的方法论:创作三大矛盾、风格三要素。


创作可以遵循好莱坞的三大矛盾: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所有的vlog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同时保证内容的有趣性和观赏性。


风格三要素是指:节奏快/慢,内容轻/重,直接/非直接,将其排列组合可以得出很多风格。孙东山的vlog可以总结为节奏快,内容轻、非直接,而Casey Naistat则为节奏快,内容重,直接。


 ▲ 2019年,孙东山将vlog时长缩短至3-5分钟,命名为《mini vlog》  


成为vlogger不需要大片级别的摄影剪辑技巧,也不需要多精美的视听语言,在孙东山看来,敢于分享的精神是成为vlogger的唯一门槛。


不过分享生活这件事同样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vlogger的记录能够给别人带来帮助。“我毕业后好多同学还在拍vlog,说现在我走了,就由他们来承担记录校园的责任。”这件事一度让孙东山非常感动。


忧的是vlogger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网友的评价,视频发布出去后,随时都会有人找回来吐槽、整蛊你,你的隐私全部贴在了互联网上。


最重要的是,记录生活也会多少毁了感受当下的感受,孙东山认为这是做vlogger唯一的劣势,对此他的解决方法是,通过B-roll+口述的方式描述当时感受,弥补缺失的镜头。也可以选择故地重游,向着镜头去诠释自己的体验,以平衡感受与记录之间的矛盾。



没有“平民英雄”困扰着国内的vlogger,许多vlogger因此看不到希望而离开。井越、飞猪、王晓光等头部多少都有原始的流量积累,而纯素人vlog挑战自带流量的意见领袖是否能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vlog大众化的可行性。接下来的一年,又是一场鏖战。




近 期 热 文


9.专访丨丁香医生田太医:知识短视频要简单直白,态度暧昧是大忌

8.专访丨天纳CEO王铮:没有狂热的创作者,80%的创作团队都不行

7.专访丨陆琪:用产品思维做内容,方能不惧媒介革命

6.专访丨papitubeCOO霍泥芳:进入变现敏感期,效率是关键

5.专访丨不齐舞团负责人李宗齐:个人及团队商业模式各不相同

4.专访丨十点读书VP肖剑:短视频盘活了我们的资源

3.专访丨《毒角SHOW》幕后推手张钧翔:做MCN不能急功近利

2.专访丨蜂群CEO莫力洋:掌握变量,用工业化死磕爆款

1.专访丨军武crazy262:众口难调,试试分拆节目


行 业 报 告

行业月报:节目11月红人11月全景11月节目10月红人10月全景10月

其它报告:节目白皮书红人白皮书营销白皮书红人季报红人报告政务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