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律文献检索指南 ( Part I )
德国
法律文献
检索 不完全
指南
Comeback
October 25th, 2018
时不时会碰到在国内的同学或者朋友发来微信问一些学习或者工作上遇到的和德国法相关的问题,“blabla在德国是怎么规定的呀?这个有具体的法条规定吗?” 其实大部分时候每个人问的问题跨度很大,从仲裁,诉讼,知识产权,税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公证,法律援助等等方面我都被问过不同的问题,有的问题确实对我来说也是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但大部分时候稍微一检索其实可以应付大部分人的问题,很多问题甚至只要通过简单google就可以解决。
So, 对于有意向学习德国法或者法律实务工作过程中偶尔会涉及到德国法的童鞋,甚至只是想偶尔了解下德国法的中国法学院学生,法律文献检索的工作都很关键,所以这次想专门分享德国法律文献检索相关的一些点。鉴于国内几乎没有人(至少我没发现)比较详细地写过这个,所以暂把它称为指南吧,抛砖引玉。由于内容比较多,会分成两篇来发,今天先发第一部分。
作为一个大部分时候只分享吃喝玩乐的公号,终于要奉上本号第一篇略专业略学术的法律专业相关的文章。在此,特别鸣谢Tom博士的鼎力支持。
p.s.
本期的BGM选了Robert Schumann(舒曼)的Kinderszenen,Op.15(童年情景,作品15),全长10几分钟,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第七章Traeumerei(梦幻曲)。Why Shumann? 说起来舒曼也算是法学院学生的前辈,他之前在德国莱比锡法学院学习法律,之后转到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但最终他还是从法学院逃离,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音乐之路。
德国法律文献检索「不完全指南」Part I
I、法律文献类型
A. 法律法规
德国的法律和法规都会公布在联邦司法及消费者保护部和Juris合办的网站Gesetze im Internet上以供查询。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
一些像GG (德国基本法✴)、BGB (德国民法典)、StGB (德国刑法典)、HGB (德国商法典)、AktG (德国股份公司法)、GmbHG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AufenthG (德国居留法) 之类的法律除了德语版本还会提供相对应的英文版本,只要页面里出现如下图所示的英国国旗的,都可以点击看到对应的英文版。也可以直接点页面左侧“Translations”一栏, 有英文版本的法律法规都会列在里面。
✴小思考题:德国基本法(Grundgesetz)相当于德国宪法,但为何不叫宪法(Verfassung)呢?
此外,当有重大的立法和法律修订时,官方往往还会公布对应的立法理由书(Motiv),这类文本有时也会独立印刷出版,比如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通过的时候有5大卷《立法理由书》(Motive zum buergerlichen Gesetzbuch),第二草案通过的时候有立法会议记录 (Protokolle), 这些都是法律学习和法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B. 体系教科书
教科书 (Lehrbuch) 是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基础图书,其目的在于通过法律理论体系的建构引导法律学习者掌握法律条文的内在逻辑,所以,教科书的编写体系往往不拘泥于法律文本的章节顺序,而是加入了法律背景知识,比如基础法理、历史发展等内容,以理论知识点而不是条文顺序作为建立内容体系的依据。
德国的法学教科书是本科教学的基本材料,各大出版社都会出版各种类型的丛书,各自对应的理论深度稍有区别,比如Beck出版社的Grundrisse des Rechts系列就是著名的基础教科书,内容篇幅虽小,但体系结构完整,语言也相对简明易懂。
德国的法学教学以通过司法考试为目的,日常教学十分重视案例分析的能力训练,在体系教科书之外,往往会编写配套的案例分析书,两者缺一不可,称得上是法学院学生不得不练的“任督二脉”。(P.S.我会在今天的部分写完后再顺便介绍下德国的司法考试,感兴趣的可以在最后看)
法学教科书和案例书是本科学生必备的工具用书,因而在大学图书馆均有大量馆藏,同一套书往往会存有几十套备借,而且这类书价格一般相对便宜,学生也可以自己购买。
C. 法律评注
法律评注(Kommentar)是极具德国特色的一种法律专业文献形式。与体系教科书不同的是,评注的篇幅往往要大得多,因而需要很多作者共同合作编写。在编排体例上,一部评注完全聚焦于一部法律本身的条文结构,一个条文构成一个独立章节,同时根据法律适用的解释逻辑,按照规范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举证责任这样的顺序对法条涉及的法律概念和规范含义进行全面说明。
法律评注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多卷本的大评注,一类是单行本的小评注。比如《德国民法典》相关的最著名的《施陶丁格民法典评注》(J. von Staudingers Kommentar zum Buergerlichen Gesetzbuch),历经数十年修订,每卷仅包括少数条文,总卷数达96卷,参与编写的作者将近200位,这样规模巨大的评注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项独立浩大的学术工程。
大评注是德国法学研究的精髓,是法学领域里的大百科全书。但由于体系浩大,修订更新就成了一项巨大而且艰难的工程。所以,很多德国学者也会组织相对更小的编写团队,编写相对篇幅较小的“小型评注”,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虽然号称小型,但实际篇幅相比教科书而言还是大了一个级别......
上图是第75版的Palandt民法典评注,该书现在已经是第78版,篇幅达3300页之巨,随便从侧面感受下。
法律评注在德国法学文献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所有法律专业人士必须查阅的工具书。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类似形式的法学图书,但学界已经有借鉴编写此类图书的尝试,《法学家》杂志近年来连续邀请具备德国法学留学背景的学者就《合同法》、《物权法》里的重要条文按照法律评注的体系格式撰写文章发表,对德国这一特殊法学文献形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D. 法院判例
专业的法律期刊每期都会刊载大量的判决,部分精选判例还会配有著名学者的评论 (Anmerkung)。这些实效性很强的小评论往往又会引发学术界对于新问题的讨论,甚至对以后的判决产生影响。
慕尼黑大学Lorenz教授发表过的部分案例评述目录
德国没有官方的裁判文书网,法院判决发表的主要渠道是各类学术期刊,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也会专门汇总出书发表, 比如《联邦最高法院民事判例集》(BGHZ), 所有这些发表过的判例基本都会收录在专业的司法判例类网络数据库中提供全文检索。
所以德国法院的判决在写论文引用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发表的杂志期数,年份和页码作为注释的,如《联邦最高法院民事判例集》第64卷第63页(BGHZ 64,63),《新法学周刊》1975年第1021页 (NJW 1975,102)。只有少数未发表的判决会用法院的案件编号来注释,这是和中国不一样的地方。
有些司法判例会对法律解释中既有的观点提出新的意见,这些判例就会相对比较重要,因而往往会刊登在多个杂志。所以,各类法学图书和法学论文引用这些判例时,往往会就同一个判例标注不同或者多个引证注释(Fundstelle),这也会给刚开始接触德国法学学习的同学造成一定困扰。
P.S.学美国法的同学可能对蓝皮书都很熟悉,这算是美国法律界最流行的引注标准,但是在德国,并没有类似蓝皮书这样的专门用于法律文书引注的指南或者标准,下面这本是我自己觉得比较好用的德国法学引注格式工具书,是德国两大知名法学期刊NJW和JuS推荐使用的格式。
E.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位论文形式的大论文,一类是期刊登载的小论文。
大论文主要包括博士论文 (Dissertation) 和教授资格论文 (Habilitation),一般会以丛书形式出版,部分口碑极佳的出版社丛书系列往往也显示了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德国的教授资格论文(HB)是法律学术体制内重要而且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一名法学博士毕业的学生只能拿到Dr.的头衔,只有在完成Habilitation的写作和发表之后,才可以拿到Prof.的头衔,并且有资格竞聘大学的讲席(Lehrstuhl)。
小论文的主要发表渠道有两类,主要渠道是学术期刊,比如著名的Archiv für die civilistische Praxis (AcP, 民法实务档案),这些论文往往都会收录在各类综合数据库和出版社的专业数据库内提供下载和检索;另一类渠道是会议论文集。
在专门主题性的学术性会议论文集之外,德国法学界还有一类特色产品,就是某著名教授的祝寿文集(Festschrift)。祝寿文集的文章一般较少被网络数据库收录,但大学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一般均有收藏,有查询需求的学生只能去图书馆检索复印或扫描纸本图书。
德国著名法学家拉伦茨教授的80周岁祝寿文集
祝寿文集一般是已经桃李满门的著名教授在整十寿辰时举办庆祝会议的学术报告汇编,报告人一般都是寿星的学生或者学界好友,主题内容一般不作限制,图书体例上按照专业领域划分目录。德国的讲席教授终生从事法学研究,很多人直到退休后仍会常驻学院办公室,著书撰文,甚至指导博士生或者助理教授。通过学术会议的方式庆祝功勋教授的整十寿辰,可以说是德国法学界的一条“不成文法”。
我自己个人特别喜欢这种祝寿文集的形式,严肃的学术之外觉得很温暖,但是国内这种形式用得不多,只找到梁慧星教授70周岁时,他的弟子们共同为他撰写的祝寿论文集。可是,这个封面实在是不太符合我的审美。
II、重要的出版社与数据库
A. 法律类出版社
大型的社科类专业出版社,比如Nomos,Walter de Gruyter和Springer,这三家出版社主要出版社科类的专业学术书籍。
Nomos社出版了很多法学类的教授资格论文和博士论文,很多都是精装本,份量十足。Walter de Gruyter 社每年出版超过1300种学术图书,其中包括不少法学专业书籍,比如前文特别介绍的Staudingers民法典评注就是由Sellier社和de Gruyter社两家出版社共同出版。Springer社相对更加国际化,以出版英文类书籍为主,很多英文撰写的法律图书,比如欧盟法方向的专业书,基本都由Springer社出版。
Beck社是德国法学领域最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系列教科书,不仅有初级薄本的小教材(比如前面举例的Grundrisse系列)。还有学术性更强的中型教材(比如拉伦茨教授著名的《德国民法总论》,这本书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翻译成中文,是中国大陆学界最早选择翻译的几本德语法学教材之一)。
拉伦茨《德国民法总论》
德文、中文版封面
Beck社还出版有更专业的法律评注,比如与前文介绍的Staudingers Kommentar几乎齐名的Münchener Kommentar (《慕尼黑法律评注》)。
全套八卷本的慕尼黑刑法典评注,售价高达2600欧元
除了这些综合性的出版社,德国还有一些专门出版法律图书的专业精品出版社,比如Wolters Kluwer出版集团旗下的Carl Heymanns社,这是一家百年历史的老牌出版商,专门出版法学方面的精品图书,声誉极佳。
B. 数据库
德国法学方面最著名的专业电子数据库有两家:Beckonline和Juris。
Beckonline上收录了Beck社旗下全部的教科书、法律评注和学术期刊,全部提供全文下载和打印,是法学学生几乎每天必上的网站。在数据库页面上,提供有站内统一检索引擎,可以直接检索法律条文,然后链接到相关教材和评注的对应章节,以及相关的论文。
Juris是德国司法部于1984年开始着手建立的一家专业的网上判决数据库,它的文档中心就坐落在法院里,收录了超过100万篇德国法院判决。1985年起,Juris从司法部中独立,转型成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之后也出版了偏实务方向的法律评注书(Praxiskommentar)。
除了这两家各具特色的网络数据库,还有一些出版社自己建立了独立的电子数据库页面,比如2008年起,de Gruyter 社开始通过官网数据库提供旗下图书的电子版购买和下载。
Jurion,Wolters Kluwer集团旗下的专业法律类电子数据库,其中收录的法院判决十分完备,并可通过法条检索链接,判决正文页面中更有引证判决和被引证判决的链接,技术上更加先进。而且,该网站提供大量的免费内容,非付费用户一样可以获取很多全文信息。
未完待续......
还有一半下一篇接着发
✴今日份小问题
德国的司法考试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一直有不少人感兴趣德国的司法考试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也见过国内有一些文章写,但是好像大部分文章只是粗略说说,所以在这里就我知道的,也顺便略详细地写一写。
首先,德国的整个司法考试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A.第一次司法考试(两次机会)
B.法律实习(为期两年)
C.第二次司法考试(两次机会)
A. 第一次司法考试也相当于德国法学院学生的毕业考,如果两次都没有通过,毕业证也是拿不到的。从03年开始,第一次司考的成绩由70%的国家考试成绩(由各个州组织) + 30%的在校成绩(从第5个学期开始的为期4个学期的专业学习阶段成绩,包括Seminar和口试等) 组成。以前我们经常把德国的司法考试叫做国家考试,但是严格来说,从03年开始,不能再称为国家考试,因为其中有30%的成绩不再来自于国家考试。
第一次司法考试的国家考试部分(这里翻译过来的国家考试也只是从州的层面上来说的,每个州的考试题目都是不同的),会由5到7场笔试(各个州不同)外加一次口试组成,每场笔试时间为5个小时,通常情况下笔试会在两周内考完,笔试通过后大约五个月再参加口试。
下图是我在网上找的德国一个州的国家考试部分,其中6次笔试(3次民法,1次刑法, 2次公法)占考试成绩的百分之70,10分钟的口试(涵盖民法、刑法和公法)占考试成绩的百分30。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在德国,第一次司法考试主要考实体法,程序法只会做概略性考察。
第一次司法考试原则上来说只有两次考试机会,但是某些州规定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第8个学期结束后马上去参加司考的)可以有一次尝试性考试机会,如果没考过可以不计入两次机会内,如果考过了,之后两次机会可以用来继续刷分。因为司考的机会有限且分数很重要,大多数人会拿出2-4个学期专门备考,差不多准备到第10-12个学期左右,觉得自己有把握了再去考。
在中国,我们基本不太看司考分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上也没有写分数,但是在德国,司考分数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拿到的证书上你的成绩写得清清楚楚(如下图,第一次司法考试和第二次司法考试通过证书),将来找工作或者申博,对司考分数都是有要求的,不管是导师还是用人单位,首先看的可能就是你的两次国家考试的成绩,所以自然是考得越高越好,一般来说,4分就及格,7-8分可以处于中上水平,如果能考到9分以上,找工作的时候已经可以有比较多选择权了,要是11分以上那就是超级大神了。如果是4-6分这种低分飘过的就业道路相对来说可能就会艰难一些)。这部分每个州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像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关于刷分部分就又是另外一种规定了。
B.在第一和第二次司法考试之间,会有长达两年的法律实习(Rechtsreferendariat)。这个必须去,因为只有通过法律实习才能考第二次司法考试。实习期间都会发工资,大概在七八百欧左右。记得我毕业前一年开始在德国律所实习的时候,可能合伙人看我是个外国人,一个人漂洋过海,生活着实不易,每个月给我发1500欧的实习工资,这个在德国简直是超高价了。当时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位小哥哥,就是刚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在律所实习,他拿的是每个月700欧的工资,然后区别就是他每天去洪堡大学难吃的要死的食堂吃3-5欧一顿的饭,我可以天天在律所楼下各种餐厅吃10-20欧一顿的商务套餐。😜
C. 第二次司法考试就是完完全全的国家考试,由7-11场笔试+口试组成。笔试通过后,大约四个月后可以参加口试。口试通过,就算真正通过第二次司法考试了,并由此获得了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一些特定公职(公证员等)的入场券了。从大部分人第一次踏入法学院大门到拿到第二次司法考试通过证书,可能八年已经过去了,他们才终于成为了“完全法律人”。
虽然德国的司考整个流程比较漫长,我只是写一遍也觉得累了,但是这个考试并没有传说或者想象中的难,尤其是对于德国本国人来说,通过率也不是太低,像第二次司法考试,因为已经经过了第一轮司考的洗刷,通过率可以高达百分之80多,所以也没有必要把司考的难度妖魔化。不过现实中,中国人去考德国司考的人确实特别特别少,我个人觉得这主要不是因为德国司考难度大,而是在于个人选择问题,比如有的人觉得我在国内本科或者研究生已经毕业了,有没有必要再花个七八年去德国法学院重新读个国家司法考试方向的本科和硕士,这纯粹是个人选择问题。在德国过了司考的中国人,一部分可能是高中毕业就过去德国读大学的,一部分可能国内本科读了一两年放弃过去德国重新读的,其他情况则会比较少,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时间成本如此巨大收益却不知如何的事,大家不一定会去选择。但是我非常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读,德国司考绝对难不倒勤奋的中国学生的。
end
作者 ✔ CC
BGM✔ Robert Schumann < Kinderszenen,Op.15 >
公众号
SlashWithakn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