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10年成就巡礼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提升社会组织能力与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和民政部联合推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通过发展示范、承接社会服务试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和人员培训示范等四大类项目,给予社会组织一定资金资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并引导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构建起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型发展环境,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重视。
项目运行10年来,累计实施3546个,投入资金约27亿元,直接服务人数超1283万人。
本报以一组数据、一组案例和一组相关人员的感想体会来展现“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10年来的成效。
十年磨砺奋进,十年铸就辉煌。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中央财政项目)评估工作日前圆满完成,这标志着中央财政项目成功实施10周年。2012年至2021年,在财政部支持与推动下,中央财政项目累计实施3546个,投入资金27.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15.88亿元,直接服务人数超1283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一项导向鲜明的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在调研论证、建章立制的基础上,2012年,财政部和民政部启动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助资金,民政部具体组织实施,给予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一定资金资助,支持他们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项目立足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财政供给制度改革,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为载体,以服务特殊群体为切入点,以优化供给方式、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在项目类型上,具体设置ABCD四类,其中A类是发展示范项目,重点资助西部地区困难社会组织必要的服务设备购置和服务设施完善等,支持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改善服务条件、增强开展公益慈善项目的能力;B类是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重点资助规模较大、职能重要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具有较强区域服务功能的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C类是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重点资助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围绕特殊群体需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和方法开展专业服务;D类是人员培训示范项目,重点对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项目运作、业务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能力。
关于申报资格,相关文件规定,凡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工作队伍、实施社会服务项目的能力和经验以及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均可申报;得到地方财政、社会资金以及机构自有资金配套投入的项目将优先获得立项。
中央财政项目对社会组织而言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旨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服务社会的活动,在服务中汲取向上向善健康发展的力量;中央财政项目对地方各级政府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旨在鼓励地方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更好培育服务发展大局的社会力量。
扎实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落细
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一直广受关注,各地社会组织踊跃报名,仅第一年就收到2万余份项目申报书,最终立项377个,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94亿元,撬动地方配套资金3.03亿元,合计资金额达到4.97亿元。
为做好中央财政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证项目实施效果,在财政部的指导下,民政部成立了中央财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项目办第一时间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申报办法、管理办法、审计工作方案、财务管理指引、中期报告书、末期报告书、评估调查问卷等一系列管理和指引文件。同时,项目办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开展评审、审计、评估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对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社会组织登记机关则负责对本地区逐级申报上来的项目评审、上报工作,并监督指导本区域的项目实施。
“从项目申报到指导实施、监督评估,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工作指引。”
“项目办给大家创建了微信群、QQ群、会计事务所咨询群,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有问题随时可以交流。”
“服务反馈使用了信息化手段,项目中期、末期报告采用线上填写,提高了沟通效率。”
在历年项目评估中,立项单位对项目办的工作均表示满意。以2021年为例,立项单位对申报审批、执行指导、资金管理、监督和评估五大关键管理环节给出的“满意”好评率分别达到95.42%、95.42%、97.71%、98.47%和97.71%,95.09%的立项单位认为项目评审过程公平,97.66%的立项单位认为中央财政项目运行透明。
中央财政项目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需要通过宣传推广,才能充分发挥到位。项目办鼓励立项单位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项目实施过程,为各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让全社会关注、了解、支持社会组织。
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国家及地方主流媒体上累计宣传45.55万次,对于扩大项目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不辜负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我们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制度规范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指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成果运用到位,以保证中央财政项目运行高效、公开、透明。”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效应一:见证“种子”的力量
中央财政资金相当于“种子”资金。10年持续发力,“种子”释放出巨大的力量。
——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切实带动了社会各界对社会组织的重视、关注和回应,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资源、政策、舆论等支持,形成了各方面纷纷为社会组织搭平台、强服务、优环境的良好局面。2016年,财政部、民政部下发《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
——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7.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为15.88亿元,撬动地方财政、社会筹集以及机构自有等方面资金共计11.18亿元。
——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为社会组织吸引来不容小觑的综合性资源。以2018年为例,共协调1.2万余名志愿者、12.4万平方米免费或优惠办公场地、855.4万元捐赠物资以及专家、媒体、技术等资源,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支持。
——10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办法。广东2012年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等文件,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参与社会服务打开了政策通道。陕西从2013年开始,从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获批项目予以配套资助。湖南2014年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明确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2015年从省级福彩公益金列支5000万元,用于支持各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安徽多措并举,通过购买服务、资金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发展“输血”。天津从2015年开始设立“社区专项公益补助资金”,专门用于开展公益创投活动。
就这样,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种子”的作用,各地逐步构建起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环境。
效应二:高效服务于民生
服务民生保障是中央财政项目一以贯之的主题。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累计实施3546个,其中A类1313个、B类919个、C类925个、D类389个。通过项目实施,有1283万人直接受益,惠及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青少年、灾区群众、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优抚对象等群体。项目经费支出中用于服务这些群体的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至2021年已达到89.37%。
中央财政项目受益人还包括这些群体所在家庭、社区甚至更大范围的间接受益人群。以2020年为例,126个项目中,直接受益80.67万人次,间接受益253.75万人次。可以说,中央财政项目不仅改变了直接受益人的生活,还间接增进了一群人的福祉。
安徽省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实施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救助”项目,为1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此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结婚、工作和生活。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慧听言语康复中心的“聋健合一”康复项目,帮助广天于、广星双胞胎兄弟2015年8月考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附属学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甘泉公益专项基金”扶贫项目,2014-2016年连续三年为贵州、云南、陕西项目实施地的1180户、4580名村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饮水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2021年变更为西乡县农村互助发展协会)开展的“贫困妇女技能培训及脱贫致富”项目,为25个村开展技能培训,让70%以上的贫困妇女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多种经营;向贫困妇女发放贷款,让80%以上妇女平均每年纯收入增长4000元左右,这些妇女不再外出打工,让家里的老人和儿童得到照护。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中国社区暖心工程”,在社区层面搭建“三社联动”平台,目前落地99个城市,与各地共建236家社区服务站,每年惠及6万余名老人,成为各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2020年“三区三州”大骨节病项目,不仅资助患者治病,还开展“师带徒”,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业务提升帮扶,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工作队,帮当地培养高质量的医疗骨干人才,增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效应三:助力国家重大战略
10年来,紧紧围绕“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中央财政项目资助领域从最初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受灾群众救助四个领域拓展到脱贫攻坚、儿童关爱、未成年人保护、农村留守妇女关爱等领域。充分发挥项目在决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的作用,是中央财政项目的一大特色。
2012年立项之初,中央财政项目就向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西部地区大幅度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10年里,西部地区平均每年立项231个,占比达64.70;平均每年支出经费为9547.75万元,占比达61.54%。2019年,中央财政项目向西部地区倾斜幅度最大,立项占比达82.30%;支出经费占比达89.79%。
从2021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2021年中央财政项目的资助重点随之做出调整。当年受益人涉未成年人保护与监护占48.34%,困境儿童、农村留守、残疾、事实无人抚养等儿童群体占47.70%,孤儿占0.46%,农村留守妇女占2.81%,志愿者、儿童工作者与教师等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占0.69%。
“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关于‘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要求,2022年2月,民政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这为中央财政项目指明了下一步努力方向。”项目办负责人介绍说。
效应四:贴近群众精准立项
10年间,中央财政项目服务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各个项目单位在立项调查阶段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
如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2017年申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时,为了解服务对象情况,专门到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涉及老年人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网络、精神状况等重要信息,共有5000名老人参与,占当地老人总数64.10%。由于调研扎实,项目设计合理、接地气,基金会毫无悬念获批立项。
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静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报“团风县农村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项目”时,为掌握一手情况,派出工作组对团风县10个乡镇的1127名在册困境儿童进行了细致的入村入户走访摸排,详细地了解每个对象的基本信息、困境情况、健康状况等,最终顺利通过审批获得立项。
中央财政项目力求项目方案贴近群众、贴近实践、贴近需求,以实现精准立项。如,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黄冈市静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前期调查,做好项目准备工作。此外,一些项目单位还基于受益对象申请情况、当地政府或社区实际工作需求等设计项目方案。
效应五: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通过中央财政项目的实施,社会组织能力不断提升。
在中央财政项目10年推动下,年均95.45%的立项单位认为自身能力大幅度提升。2021年相关调查显示,93.60%的立项单位认为自身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了,96.80%的立项单位认为资源动员和整合能力提升了,90.40%的立项单位认为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了,93.50%的立项单位认为政策倡导能力提升了。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学会为例,在2012年承接A类发展示范项目之前,不仅办公设备陈旧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更是没有做过超10万元的项目,缺乏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在中央财政30万元资金支持下,不但购买了办公设备,完善了学会的网络服务平台,还通过项目执行掌握了管理、运营大额资金项目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中央财政项目还鼓励社会组织多渠道筹资。2017年,四川协力公益发展中心“绘本去哪里了”留守儿童关爱示范项目获得立项,负责人说,“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打算把它做成一个长期项目。为了获取更多经费保障,今年第一次尝试网络筹款,在腾讯‘99公益日’第一天上线就筹到50万元,效果非常好。”
“中央财政项目从调研、筛选、申报、制定行动方案和组织实施极大地考验了立项单位的能力。从计划、预决算、进度、执行、反馈、评估、宣传、汇报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民政部项目办的要求操作,经过一轮系统的‘洗礼’,绿荫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运作程序。”广西绿荫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提高,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自身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升,这离不开D类培训项目的“神助攻”,该类项目每年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通过D类培训项目,让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人员、财务工作者和骨干员工等全面掌握了社会组织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等,为各方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了从业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河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秘书长王中秋说。
中央财政项目对社会组织的促进还体现在影响力、知晓度、信誉、运作效率、内部制度完善、硬件条件改善等诸多方面。随着立项单位越来越熟练地组织实施中央财政项目,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逐渐得到了各方认可,并成为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承接者。
一次意义深远的实践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运行10年来,中央财政项目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心血与汗水、共识与期盼,已成为社会治理领域服务民生、惠及基层的品牌工程。项目在更多集聚资源、更好服务社会的同时,拓宽了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提升了社会组织发展能力,推动广大社会组织更加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行稳致远、服务大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从整体效果看,中央财政项目的特点是:项目总量大、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资助方向明、项目持续性高、人民获得感强,政策供给有效、资金保障有力、舆论宣传有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群众需求的成效十分明显。
从中央财政项目10年组织实施工作中,社会组织及其登记管理机关收获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需引导其在实践中增强服务本领,在服务中提高能力水平。
对社会组织来说,一个宝贵的经验是:必须找准功能定位,提高自身本领,在服务社会民生中发展壮大自己。一方面,社会组织要以关注民生、为国分忧、为民解困为己任,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开展活动,并将之化为行动自觉;另一方面,必须要强化能力建设,与国家战略同频,与人民需要共振,与新时代同发展。
对登记管理机关来说,要想把社会组织建设成为一支始终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对社会有益的力量,必须做到“两手”齐抓。一手抓引导、培育、扶持,一手抓管理、监督、检查,才能更好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风帆正劲,未来可期。在新征程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将会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式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典型经验中国肢残人协会“站立计划”——帮助千余名患者圆了站立行走梦
中国肢残人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肢协)于2014年8月启动“站立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贫困地区肢残群体实现站立行走的梦想,先后于2014年、2015年和2021年获中央财政项目资助,累计获中央财政资金28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560万元,累计救助患者450名。
为高质量完成“站立计划”,中国肢协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内设资金管理委员会、医疗专家委员会、顾问团、监事会和办公室等,制订了救助方案、宣传方案、筛查方案、医治病种、项目管理办法、救助条件、救助人员公示办法、医疗管理办法和救助协议书等。
“站立计划”是一个针对特殊群体的公益项目,通过这一项目,患者可实现站立行走、读书、就业、脱贫的梦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命运被彻底改变。
项目领导小组注重宣传,2021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和光明网等40余家主流媒体上推出“站立计划”有关报道,目的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帮助更多患者燃起生命的希望。
河北保定的郝双岐,是一位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和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曾一度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现实击碎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他数次轻生,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2015年5月,他的家人无意间从央视《新闻直播间》看到“站立计划”在北京启动的消息,通过保定市残联辗转联系上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并最终被救治。现在他已能独立行走。
贵州遵义的9岁女孩苏苏(化名)先后两次得到“站立计划”的救助。2018年做了两只脚的马蹄内翻矫正手术,2021年给右手做了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矫正手术。
“明年苏苏就可以上学了。如果没有‘站立计划’,我家是拿不出20多万元手术费的,即便筹到了钱,也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苏苏妈妈感激地流下眼泪。
“专家团会为每一位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从术前讨论、术中技术安全、术后护理到康复出院,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论证,确保手术效果。”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院长苏伯固介绍。
“站立计划”实现了帮助困难患者祛病、拔穷根,防止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央财政资金的注入,让项目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中国肢协主席王建军给出答案,他说,“站立计划”更像一个载体、一个符号、一面党旗,将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爱传递下去。
“站立计划”项目总监田露说:“由于患者地处偏远地区,生活较为困难,根本没钱治病。在筛查和治疗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好’。项目拉近了党中央和老少边穷地区群众之间的距离。”
据统计,“站立计划”自2014年启动至今,累计投入资金超2000万元,共救助患者1000余名,覆盖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甘肃、山西、江西、云南、湖北、西藏、青海、新疆、贵州等15个省份。(赵宇新)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社区服务暖心工程”——把社区打造成老年人的温馨家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福基会)从2010年开始倾力打造品牌项目——“中国社区服务暖心工程”(以下简称“暖心工程”)。“项目发展成为基金会一张响当当的公益名片,离不开设立初期中央财政项目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提供的支持。”中国福基会理事长戚学森告诉笔者。
“暖心工程”是面向社区“三无”老人、高龄老人以及其他有需求老人提供日间照料、老年餐桌等特色为老服务,并为全体居民提供社区文化服务和便民服务的一个公益项目。它从社区入手,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在全国建立“暖心工程”社区服务站,满足老年人不出社区、不离家门、不换环境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社会组织要想进社区,一要有政策支持,二要有工作平台,三要有项目资源。中央财政项目向中国福基会提供的这些助力,让“暖心工程”实施起来如虎添翼。
2013年,中国福基会将95万元中央财政项目经费分给6个城市的30个社区,2014年把100万元项目经费分给13个城市的31个社区,2015年把100万元项目经费分给15个城市的42个社区,用于社区服务站试点建设。
对于每个社区来说,虽然只得到几万元,但中央财政资金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单位一旦拥有这粒“金种子”,就意味着能带来地方政府、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公益媒体、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多方面的资源投入。
听说是中央财政项目,许多没有成为试点的社区也主动找到中国福基会,表示愿意自筹经费加入“暖心工程”。如,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募集23万余元资金和30多万元物品启动了“暖心工程”,为社区老人办实事。
中央财政“金种子”真正实现了撬动资源的目的。三年间,“暖心工程”经费来源中,中央财政资金仅占3.44%,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占79.81%,社会募集资金占16.75%。也就是说,中国福基会通过295万元“金种子”带动近1亿元资源投入,其中爱心企业捐赠约1435万元,各地政府投入物资、场地、基础设施等折合约6840万元,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暖心工程”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昆明、济南、哈尔滨、潍坊、长沙、南通等99个城市落地,与各地共建236家社区服务站,每年超6万名老人从项目中得到现金、实物或服务帮扶。
现如今,“暖心工程”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化社会化的品牌项目、一个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有力抓手、一个提供为老服务的重要载体。(赵宇新)
青海省开展中央财政项目 10 年——多措并举促发展 十年培育结硕果2012年年初,民政部发布“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青海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及广大社会组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青海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专设项目办公室,希望借助中央财政项目的实施推动全省社会组织发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2012年,中央财政项目在青海开始实施时,社管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相结合的办法,带领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到经济发达省份交流学习先进经验,邀请专家到青海开展授课、培训、辅导。同时,依托青海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开展D类培训项目,帮助社会组织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撑。10年来,累计培训社会组织工作人员7000余人次。
为确保中央财政项目推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社管局邀请了民政厅机关纪委全程参与项目申报、评审环节,对项目方案制作、项目申报、评审、公示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接受社会监督。
青海省先后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服务实施办法(试行)》《2017年度青海省民政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等,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范围、承接主体等事项,确定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领域。
随着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为规范其执业活动,省民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社会组织财务管理规定、财务审计办法、行为规范等配套制度文件。
为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青海省将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安排专项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社会组织自律的综合管理体系,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打造社会支持网络。
2015—2021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共下达9.6亿余元专项资金用于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2021年全省投入23.2亿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306个,其中70%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养老、助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青海省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能力。
10年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农牧民增收、残疾人就业、适龄儿童入学,让留守妇女有了立身之本、孤寡老人老有所乐、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切实从中央财政项目中受益。
据统计,中央财政项目在青海立项167个,投入中央财政资金6750余万元,带动配套资金800余万元,全省共有5万余人从中直接受益,社会组织总量从2012年的2198家发展到2021年的6138家。
中央财政项目的实施,让高原儿女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青海各级社会组织登记机关必将勠力同心,感恩奋进,推动青海社会组织发展再上新台阶!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郭文博孔德婧)
一线声音
我们通过建机制、严入口、抓配套、管过程、重评价,坚决管好用好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引领社会组织在四个“服务”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央财政资金推动下,河北省已逐步建立了覆盖60%以上县(市、区)的省市县三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河北”作出应有贡献。
——河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建民
近年来,基金会承接了6次中央财政项目。在理事长邱贵兴院士感召下,各地医疗志愿专家跟随项目组奔赴新疆、云南、甘肃、西藏等省份,为少数民族地区患者提供脊柱畸形矫正、糖尿病筛查等帮扶,累计服务近7000人。老乡们发自肺腑地感谢党中央,他们把项目看成是党中央对自己的关爱。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晓犁
总会连续10年承接D类人员培训项目。我们走进浙江20余个市(县),将培训经费全数用于为浙江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实用的免费培训,惠及从业者6000余名。中央财政项目为社会组织带来“及时雨”,也为总会发展按下“快进键”,希望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我们将坚决落实好各项要求,不负期待,不负所托。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会长梁星心
基金会有幸从2015—2019年连续5年获得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支持。由于项目实施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群众受益多,2020年1月,基金会被云南省人社厅和省林草局评为“全省绿化先进集体”,知名度明显提升。我们期盼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能继续得到资助,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理事长王德祥
镶牙费用太高了,我每个月收入不到300元,治不起。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口福行动”为贫困没牙老人免费镶牙的新闻,听说是国家出钱。去医院咨询时,医生说我符合免费治疗条件,我都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现在什么都能吃了,邻居都说我长胖了。感谢党!
——201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福行动”项目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受助老人唐得林
我的小外孙扎西患有脑性瘫痪引起的腿部肌肉痉挛,走路非常吃力。家里条件不好,孩子9岁了还没治疗。志愿者到家里说有医生来义诊,我当时带孩子去试试,没想到学会真的把孩子带到北京做手术,还承担了全部治疗费和路费。扎西现在恢复得特别好。
——2021年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孤残儿童康复救助服务”项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受助儿童家长央初
培训包含社会组织发展使命、公益项目开发、公益计划书制定、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等四方面内容。授课教师还针对学员日常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提出的问题给予答疑解惑,并及时反馈给社会组织登记机关。通过参加D类人员培训项目,我们获益匪浅,希望中央财政项目能一直开展下去。
——贵州省社会组织促进会人员培训项目受益人、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会长李军
救助会发的奶牛已经生了两头牛犊。第一头刚出生卖了4000元,第二头养到5个月卖了1万元。我和老婆都不识字,收入来源单一,养牛让我们家收入提高了不少。自从村里开展了奶牛扶贫项目,再也看不到晒太阳的闲人,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把奶牛饲养好。
——2019年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奶牛扶贫项目”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乃湾村的受益人马得功
中央财政项目对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提供资金保障,聚集优质社会资源;二是搭建培训平台,传授专业知识;三是鼓励多元参与,提升社会组织综合能力;四是实现资金、培训和能力提升有机统一,有序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
中心自2012年接受项目办委托,参与到中央财政项目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并与各方共同见证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的发展变化历程。10年间,中央财政项目的实施方案不断调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评估手段不断完善,真正发挥了示范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实现了预期目标。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项目部副部长李春双
作为中央财政项目第三方审计机构,我们亲眼见证了项目10年运行取得的卓越成就。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高度重视,层层严格筛选项目。民政部每年都将全部项目纳入审计范围。我们明显感觉到审计发现的问题逐年减少,立项单位合规意识越来越强,资金管理越来越规范,项目实施效果越来越好。
——北京中天银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副所长孙会珍
数说十年
项目掠影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7月4日
编辑:凌可德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