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子昂教你用典抒情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同样本文还是标题党,再次告诫如果你不是学生、老师,也不是打算辅导孩子的家长,那么这篇你就关了吧!觉得自己点开的文章,哭着也要看完,那就看下去吧!待会你就笑了!


闲话到此为止,开始讲课: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用典抒情?


简单来说就是有学识的人用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说《诗经》多数是人们的直接表达,那么当开始用典的时候,能读懂诗的就不是一般人了。最起码是得看过几本书的。类似于时下开始用“你等会,我去买点橘子”来占别人的便宜,读懂这句话好歹得是学(看)过朱自清《背影》的人。当然诗人的用典不是用来占别人便宜,更多的时候是在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偶尔用来讽刺一下人。


便于讲解我们先看一首诗:


一、激励时用典抒情



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⑤。


【注释】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匈奴犹未灭:借用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魏绛:春秋时期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三河: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雄:原指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冲国。④横:横亘。接:连接。⑤ 东汉时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1.活用典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首句用汉代霍去病的故事赞扬_______;第二句用春秋时魏降的故事说明_______;第四句用西汉赵冲国的故事希望______;第七句用东汉窦宪的故事激励________。


2.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解析:诗人陈子昂上次我们已经讲过他的诗风,脱离了个人的悲苦开始抒发时代感悟。


首联用典,初唐时节国力还没强盛到让敌人恐惧的地步,侵犯边境突厥(用典成了匈奴)的敌人还没有消灭。诗人的好友魏大又去从军出边塞打真人cs去了。


颔联用典,与魏大在繁华的长安分别,友人要为国效力,不是在网上敲敲键盘,而是上前线。诗人祝愿对好友:要像汉代称雄六郡的赵冲国(庆幸这首诗让我们知道曾经保家卫国的英雄)那样,去横刀立马、驰骋杀敌。


颈联终于不再用典,换成了借景抒情。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地势险峻,与云中郡连成一片。你去了那一边我们再相见就变难了。


尾联再次用典(诗人的知识秀),陈子昂希望友人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留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不枉我引经据典给你写诗)。


多少男孩认为的最帅装束


我没做考证不太清楚魏大最后的功绩称的上这首诗吗?总体来说送别给了人鼓励。假如这是送人参军的军歌,我们以此对比下现在的军歌,来大家一起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那像了?)。。。。。。


听完了你想去当兵?



【参考答案】

  1. 魏大从军是以天下为己任        

      魏大从军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魏大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魏大扬我大唐国威

2.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2分),而是从大处着眼,全诗充满奋发乐观向上的精神(2分),激励出征者魏大要立功沙场,报效国家,(1分),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1分)


二、伤感时用典抒情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 ②亭堠:戍边的城堡。 ③何摧兀”:多么险峻。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1)请赏析后两句“但见”与“谁怜”的妙处。(4分)


解析:据说这首诗写于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陈子昂自己决定上前线救国。当参军的陈子昂经历上一篇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只根据诗文分析了。


第一联,今昔对比(写作手法之一,以后单独讲通过对之前要塞现在荒芜的表示出边塞的失守(崂山战役的边塞,现在什么样?)。


第二联,借景抒情。近处己方的塔多么险峻,敌人打野都偷袭不了(值得赞赏)。但是我方守塔团灭的战友,没有回城复活就算了,怎么尸骨还残缺不全的暴漏在外?借此暗示戍边的城堡徒有其表。

第三联借景抒情。虽然没有沙尘暴,也没有雾霾,但是画面还是凄惨: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


第四联用典抒情。眼前的凄惨让作者想到当年汉朝也曾有过三十万大军出塞和匈奴大战的惨败的经历(我读书少,不知道这次指的是那一次)。表达诗人对战死沙场士兵的同情。


最后卒章显志,只能见到战场上的残缺的尸体,没见过谁体恤了他们!重点是皇帝没体恤,修建、驻守、打仗,都是皇帝签发的你不负责谁负责?死了的士兵安家费谁给?伤了的士兵抚恤金谁出?拍个《22》民众就要日本道歉,拍个在缅甸作战的国军又该谁道歉?????


参考答案:

  (2)“但见”与“谁怜”,所写内容一实一虚,对比鲜明,(2分)谴责了当政者既不吊慰死者又不抚恤生者的冷酷无情,表达了对戍边将士及遗孤的同情。(2分)


三、骂人时用典抒情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    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这首诗暂时没出成考试题,我就不假装大师的出题了。直接解析了:


战国时魏文侯派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莫名其妙的居然在中山国,中山君用他要挟让乐羊退兵,乐羊求功心切(也有说爱国)拒不退却。中山君就把小羊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尝尝鲜。乐羊忍痛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后,攻破中山国。班师后魏文侯想重赏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残忍,因而不重用他(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爱国杯具?)


反观秦西巴:中山君孟孙去打猎,得到一只小鹿(打猎技术一般啊),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谁知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孟孙没打,可能就喜欢吃嫩鹿吧)。秦西巴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孟孙没有罚他,反而任用他做太傅(没实权,切不止一个。估计是表演亲民秀),教育王子。


人生已多风雨,往事何须再提?


因为这首诗是讽刺诗。


踩人升迁


当时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六亲不认,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虎毒不食子?分公母了吗?)。大臣们学习领导好榜样,记得我们上次讲到的“告密匦”吗?亲属告密谋求上升的居然大有人在(人心不古?古时候人心就真的好?)!


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愤怒。但是他不便正面谴责,因而写了这首诗。


记得丰子恺还是关山月来着(我忘了是谁了,我就是想说这是名人说的)评价过姜昆,你也算大师级的人物了,为什么作品里总是讽刺那些比你社会地位低很多的人呢?他们生活已经很惨了,为什么还拿他们寻开心呢?



看看诗骨陈子昂,骂人就挑最大的!我喝多了,墙都不服就服你!!!


四、补充

用典抒情(知识点来了)重点其实是了解典故。典故分做两种:一种是大家都陌生,本篇提到的典故,不解释大家都不知道,这种不可怕,试卷会解释;另一种是多数人知道你却不知道,这就麻烦了。怎么办?多看看书,还闲着干嘛呢(这是一般老师的说法,我会说常用的典故我会总结,以后发的)!


其实用典诗还有用典激励自己的,但是这篇字数已经很多了,留着以后讲吧!


下次请看:王维教你动静结合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看完点赞,得分过万

(不用怀疑语文老师的数学水平)

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期彩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