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惨的人生不过是大器晚成——“诗鬼”李贺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历史上的李贺只活了27岁(公元791年——公元817年)就死了,怎么看都跟“大器晚成”也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他“大器晚成”?



一、名动诗坛的童年

从初唐四杰后,我很少讲“神童”的诗人了。这次就讲一个假的“神童”诗人。


李贺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出身好、成名早、文采佳。


李贺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在他的诗句里偶尔会说:“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字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大有一副不炫耀,你怎么知道我厉害的样子。


李贺七岁时,就因为擅长写诗名动京城,当时的文坛泰斗韩愈和他的小跟班皇甫湜不太相信,一起来到李贺家里,要他即景赋诗。小李贺看着这两陌生人,感觉很奇怪。一般自己写诗,都是父亲的朋友来家里串门时让他表演。看着俩老头的期待眼神,李贺大笔一挥写了一篇《高轩过》。其中名句: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将来有一天我也会飞黄腾达的)韩愈当即就看中了李贺这匹“千里马”,约定李贺长大了,韩愈一定举荐他。此时的李贺算是拿到了天使轮投资(十家公司九家垮)。


注意以上内容虚假成分很大。


真实的历史应该是这个样子:


到了中唐别说是李贺这种旁系的皇族,直系的皇族地位都在下降。


安史之乱平定后,天下成了这样:河朔三镇(就是安禄山的旧部地带)的节度使几乎完全独立、中原节度使给中央交钱外加帮忙防御河朔三镇、边疆节度使想反叛同时防御外来入侵者、东南财富节度使给中央交钱,过自己的安生日子。


那会儿皇族远方的国戚,跟现在的爱新觉罗氏后裔地位差不多。这从李贺自述也能看出来:“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其实过田园生活最惨的不是要劳作、要交税,而是时不时的去服劳役,跟没文化的普通农民一块挨监工的鞭子。不仅不浪漫,还没尊严。李贺这种出生在皇城附近的,想要逃脱税赋不现实,最好的不交粮食的方法就是变成收粮食的。


唐朝人想要当官,不一定非得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人推荐也是可以的!这会就体现出李贺家族的人脉了。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有个远方的表亲杜甫。别觉得这很厉害,写其实我是地主,只是有时没地——杜甫时,我说过杜甫生前诗坛和政坛地位都很一般。这又是一个鸡肋身份!


“没有人脉就搭建人脉”,所谓的“七岁被韩愈赏识”谣传性很大,因为当时韩愈根本不在洛阳。李贺18岁,才找在洛阳的韩愈求推荐。起初韩愈对这个小毛孩子也不在意,当时自认为有才能找的韩愈求推荐人有的是。但是李贺不一样,不仅自认为有才能,韩愈看过他的诗以后也觉得李贺有才能: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另一个谣传是,韩愈是在下班洗漱时看的这首诗,当时激动的没系腰带就起身,衣服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了。


之后的事顺理成章,韩愈决定帮李贺宣传。宣传的结果是李贺声名鹊起,却没带来好的收益。李晋肃突然离世了,李贺回家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后,悲痛的李贺再次来洛阳。准备参加科举,不料跟李贺同年考试的学子,一看李贺写作这么牛,暗想自己要跟他同场考试的话,十有八九落榜的是自己!考场上赢不了,那就考场外下功夫。活人没什么缺点,那就在死人身上找。


李贺的父亲叫做李晋肃,现在看这名字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这名字在唐朝却被那帮心怀不轨的考生做了特殊的解读:“晋”谐音进士的“进”。李贺考进士犯父讳,不能参加科举。这么扯淡的理由,主考官(和皇帝)居然听从了!(不要相信“人心不古”,古时候也不全是好心人啊!入土了还不让人为安!!!!


韩愈作《讳辩》为李贺辩护,书云:“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贺迫于舆论压力,终未考进士。


其实这帮考生的大可不必这样对待李贺,因其擅长写古体长诗,考场要求的格律诗不是李贺强项。真正考场上遇见,谁中举谁落榜?真未可知。另外就是,李贺没中举,还是经推荐当了从九品的小官(中举的人,多数最初也就当这种官,李贺挤占了科举当官的位子!)奉礼郎(工作是执行朝会、祭祀)。


管祭祀的职位低,但是接近大领导的机会多!没有哪次祭祀是在祭祀战争中死去的战士?多是祭祀莫名其妙死去的皇帝(普通人有什么资格去参加?)。比方说李贺参与过的祭祀当了200天皇帝就挂了的唐顺宗李诵(这皇帝也没做太多贡献)。


但是李贺觉得“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我就像个扫地的大妈)。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什么时候我能出人头地?)”、、“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这工作太繁琐了,我就像个加班狗)”,任职不到三年,即告病辞去。 


这时期的李贺,诗风多变(知识点来了啊!)。


借古讽今题材: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表面骂秦皇汉武,实际讽刺唐宪宗想长生;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猛虎行》”写藩镇割据的破败场景,用来表示反对割据,渴望统一(官位小不代表不操心朝政);


“三皇后,七贵人,五十校尉二将军。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夜饮朝眠断无事,楚罗之帏卧皇子。”讽刺权贵骄奢淫逸,诅咒他们活不长(读书为干嘛?不就为骂人抒怀的时候表达的更流畅吗?);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晓气朔烟上,走录胡马蹄。”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艰苦生活(这有可能是李贺晚年的作品,先放到这里吧);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揭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同情妃嫔悲苦生活的(皇帝的家事都要管,出宫了也不嫁给你啊!);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就显示出李贺还是有进取心,想要得到重用


总结一下,李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键盘侠,上到皇帝的政策(包括私生活),下到底层人民的辛苦,都在李贺的诗文中有描写。不仅仅是描写,甚至多了讽刺,这种耿直男孩,确实不适合欺上瞒下的官场。从顶层统治者骂道底层官吏,人都让你得罪光了,还怎么升迁?这会已经是中唐了,不是那个李世民通知下,直谏甚至面谏成风的时候了。


虽然如此,我还是缅怀那个时代,居然允许这种公开讽刺朝政的声音出现,不给他禁言,也不给他封(查封的封)号。(我没有一点映射现实的意思哦!)


了解考场中的李贺,看到这里就够了。剩下的李贺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包括“诗鬼”的称号(文常考点,但是从来没考过是怎么回事,不用去看。考场根本不考。看了还有可能影响你做题的时候对李贺的判断。



二、青年心老年身


(实在找不着白发李贺的图画,借一张赵文卓的剧照吧)


自己称病不当高管(几乎跟岳飞齐名的韩世忠,晚年称病退休)和高管被称病告老还乡(袁世凯被清政府以“脚痛复发”辞退),多数都是借口。但在李贺身上这却是真的。


据说,李贺出生的时候身体就弱。还得过脊髓灰质炎的病(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苍老的特别快,早衰),这病现在都治不好,古代就变更别说了(在这就不辩论中医好不好了)。最后造成“细瘦通眉,长指爪”的外形,李贺小时候骑驴出去游玩,而不是和小伙伴玩个捉迷藏什么的,很有可能是他因长相而被孤立了。


当京官的那几年官职低,远离家乡,俸禄低,开销大。跟现在刚来北京的北漂有一拼,北漂的人在办公室看看领导,也有点奋斗目标。在办公室看着牌位的李贺,总不能想着牌位上有自己吧?也有可能他想了“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但是工作还是没提升。


身体、精神双重打击,李贺忧郁成疾回到老家养病。


看着破败的家园,听着年迈的母亲,讲述李贺嫁做人妇的姐姐,出远门谋生的弟弟。跟着母亲长吁短叹,李贺觉得自己不能让家庭就这么败落下去,再次出门求仕。


既然想“收取关山五十州”,那就直接当武将,反正但文官也不重用我。李贺找了韩愈的侄女婿张彻,当了军队文书一类的官职。这时候的唐朝早就不是盛唐时期的唐朝了,盛唐时家庭出身卑微的高适都能在边塞奋斗成三品官,中唐时李唐王朝后裔的李贺,最后混的所在军队都被地方的节度使打的节节败退,军队解散了,李贺只得再回家乡。


回家后的李贺,病重卧床不起。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诗稿。


后人看李贺的诗稿中多是:“鬼灯如漆点松花”、“鬼雨洒空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李贺追求一种抑郁哀怨、诡幻斑斓的美,他爱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幻想、写丑陋的事物,风格幽奇冷艳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


我们想想也可以理解,李贺当祭祀官时接触的多是鬼神的事,战场上见过的孤魂,加上李贺多病。调子大都冷峭、灰暗、痛楚,所以写作难免沾些鬼气。但是,李贺所写的诗表达情感并不晦涩,基本还是正常说话的诗人(不正常说话的以后可以写写“大历十才子”)。


三、李贺的身后事

李贺塑像


李贺整理诗稿之后把它郑重的托付给好友沈子明,让他找个出版社出版,传给后人。

之后,李贺一病不起,病死昌谷,年仅27岁。
  

沈子明这人不太靠谱,当时答应的好好的,结果诗稿让他堆积在了书柜了,一直到李贺死后15年,沈子明喝多了才翻出诗稿,回首当初承诺时的信誓旦旦,他觉得必须找一个名人过来给李贺作序才对得起李贺。


对李贺有知遇之恩的韩愈,此刻早已作古。沈子明找来了当时的诗坛大佬杜牧,给李贺的诗集写了一篇序。后来,李商隐看到了李贺的诗集,感同身受,写了一篇《李贺小传》,文中引用李贺姐姐的话,说李贺临死前,亲眼所见种种奇怪现象:


“长吉将死之时,忽然昼见一绯衣人,驾着赤虬来到李贺病榻之前,手持一板书,上书太古篆或霹雳石文,云:“当召长吉。”贺苦诉,告之绯衣人,贺尚有老母,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若有,可能天上有帝而无李贺。李贺,不独地上少,天上也不多。
    

李贺走了,带着一份哀惋。后人来了,又多了一份哀惋。


李贺的身后事,并没到此为止。后人评价李贺,两极化十分严重。


有的说他比李白杜甫还猛,有的说他不过尔尔。有意思的是在某个特定时期,李贺成了腐朽主义的代名词,"没有同情农人和小民的痛苦。他的生活是建筑在对农人和小民的剥削上。拥护皇权!”这种人该被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没想到过了几年,一代领袖《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抄袭了李贺的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坚决反对腐朽官僚韩愈的拉拢,拥护国家统一,是一代完人。


表面看李贺只是活了27岁,如果按伟人说的“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么李贺活了上千年了。


最惨的人生不过是大器晚成。(这句用来扣题的,省得说我写跑题了)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写了几个悲惨的中唐诗人,写一章写写不悲惨的“大历十才子”:


人数越多越不红——大历十才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看完点赞,得分过万

(不用怀疑语文老师的数学水平)

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期彩蛋:写不了诗,可能就是你认字太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