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孟子》

(2)“忽魂悸以魄动,   。”出自李白的《   

(3)苏轼《水调歌头》中化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的两句是“      。”

2.(2分)每年春日桃花节,小明踏青觅胜,都会给各处留影配诗,下列诗句和春季赏花场景不匹配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E.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3分)小明代表校学生会接待联谊学校的同学,以下开场白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各位同学,上午好,欢迎来到**学校.

B.感谢各位大驾光临,希望你们多多指教.

C.大家好,我叫小明,欢迎关注我的母校.

D.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会尽心尽力提供服务.

二、阅读(70分)

4.(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要重新评价冯梦龙?

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家,但______.在明清文人眼中,他那些优秀的话本小说、传奇戏曲等俗文学作品,根本不算文学,更不能登大雅之堂。“五四运动”后,冯梦龙的通俗文学受到肯定,但总体评价依然不高。

很多人看到冯梦龙的小说中有一些忠孝节义的说教,就认为他宣扬封建思想了,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合理。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在他的小说《人间喜剧》中却表现出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文学不是科学,它有其特殊的表现内容﹣﹣感情。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艺术是交流感情的工具,艺术的主要特性是艺术家所体验过的感情。”实际上,感情中包含着思想倾向。感情和情绪不同,例如“喜”这种情堵,可以表现为千千万万种感情:喜爱读书、喜爱赌博……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感情。然而,它们都是一种情绪﹣﹣“喜”。由此可见,情绪是共性、抽象的,但是感情离不开它的对象,是具体的。具体的感情是主客观的统一,它包含着思想,却又大于思想,是艺术的特殊内容。我们评论作品,应该主要看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感情。这当然不是不管思想性,只是不要只看某些言论中的抽象思想。

冯梦龙在小说中写了许多爱情的悲喜剧,描写美好的、平等的爱情。“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特别是着眼封建社会中最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描摹她们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抗争,都写得可歌可泣,令人动容。为什么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比如杜十娘、白娘子、金玉奴、闻淑英、李瑶琴、玉堂春等等,在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如此吸引着历代艺术家和广大观众?就是由于这些艺术形象体现了纯真的人性美,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在文学史上,这样的作家、作品只是凤毛麟角。

那该如何看待作品中关于忠孝节义的说教呢?在古代,忠君和爱国是一致的,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古人;否则,一些最伟大的作家,如屈原、杜甫等等这些忠君的作家,都成了宣扬封建思想的了。而且,冯梦龙在作品中宣扬的忠孝节义,并不是正统的愚忠愚孝,和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更是对立的。比如其作品中,常有肯定爱情自由和主张寡妇改嫁的情节,这显然与封建传统的贞洁守节思想不同。

我们还应辩证地理解忠孝节义。在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中,固然有封建的思想,但也有不少属于广大人民的朴素道德观。忠,是讲对人对事忠诚无欺、忠实可靠;孝,是尊老爱老的生活原则;节义思想,是爱国气节、为人的骨气﹣﹣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

事实上,他的小说中有大量反映官府草菅人命、贪污腐败、外寇为患、内贼抢掠、民不聊生等种种社会矛盾的作品,其矛头有时达到封建王朝的最高层,把过去烜赫一时的一些帝王将相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使他们恶有恶报,大快人心。如《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用“阳间不如阴间清明”的魔幻手法,让一个自称“我若作阎王,世事皆更正”的秀才,在阴司做了六个时辰的阎罗王,查阅了汉初的四卷档案,把刘邦大杀忠臣、恩将仇报等等罪行,一一做了审判,还历史以公道,巧妙地讽刺和抨击了黑暗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还有人认为冯梦龙的小说在技巧上还比较粗糙,艺术性不强,所以成就不高。什么是艺术性呢?现在的许多文艺理论与批评文章,往往教条式地照搬一种固定的所谓艺术标准,一谈艺术性就讲结构、线条、节奏、音韵等等形式上的问题,然而艺术价值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打动人心的表现力。鲁迅对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世态物情之高妙评价甚高,大段引用《陈多寿生死夫妻》原文,说他“不务装点而情态反如画”。他的小说中有许多鲜明生动、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艺术感染力很强,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1735年巴黎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中就以英文翻译了两篇冯梦龙的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和《吕大郎还金完骨肉》.19世纪以后,又有五十多篇小说被译为英文,二十四篇译为法文。此外,日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等文字的译本也很多。

1929年的英译《醒世恒言》五篇,被称为“中国的《十日谈》”。就反映现实、倡真反伪、吸收民间口语等方面,这些小说和《十日谈》确有相似之处。可是,为什么冯梦龙没有取得《十日谈》作者薄伽丘那样显赫的世界地位呢?潜明兹教授说:“薄伽丘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而冯梦龙却没有迎来一个新世界。因此‘三言’便没有取得《十日谈》那样令人瞩目的世界地位。这究竟是历史的过错,还是冯梦龙本人的失误,抑或是前者决定了后者?”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当时资本主义不如欧洲发达这个社会原因起了决定作用;从文化巨人的实质上看,他们二人是一样的。关键是人们受既有文学观念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冯梦龙的伟大贡献。更新文学观念,改变文学评价的方法,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研究冯梦龙的现实意义之一。

(有删改)

(1)第段“但”字之后的空格中应填入的一项是   

A.其文学地位并没有一开始就得到恰当的评价。

B.其文学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恰当的评价。

C.其文学作品并没有一开始就得到恰当的评价。

D.其文学作品一直没有得到恰当的评价。

(2)第段画线词语“说教”在文中的意思是   

(3)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对第段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用五个四字短语,突出冯梦龙的小说揭示社会矛盾之多之重。

B.“矛头”一语暗含比喻,形象地表明冯梦龙的小说极具讽刺性。

C.“真是大快人心”句式简短有力,表现出对冯梦龙的批判锋芒的赞叹。

D.以《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为例证明冯梦龙憎恶封建统治者,令人信服。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A.永恒的艺术形象都具有纯真的人性美。

B.古代作家都会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观。

C.能打动人心的必定是艺术性强的作品。

D.深入研究冯梦龙后必会更新文学观念。

(6)综观全文,概述作者文学评价的方法。

5.(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

鲍尔吉•原野

 

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雨,边下边回忆。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春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走进春天里的人是一些旧人。他们带着冬天的表情,穿着老式的衣服在街上走。春天本不想把珍贵的,最新的雨洒在这些旧人身上,他们不开花、不长青草也不会在云顶歌唱,但雨水躲不开他们﹣﹣雨水洒在他们的肩头、鞋和伞上。人们抱怨雨,其实,这实在是便宜了他们这些不开花不长青草和不结苹果的人。

春雨殷勤,清洗桃花和杏花,花朵们觉得春雨太多情了。花刚从娘肚子钻出来,比任何东西都新鲜,无须清洗。不!这是春雨说的话,它认为在雨水的清洗下,桃花才有这样的娇美。世上的事就是这样,谁想干什么事你只能让它干,拦是拦不住的。

春天的雨水下一阵儿,会愣上一会儿神。它们虽然在下雨,但并不知这里是哪里。树木们有的浅绿、有的深绿。树叶有圆芽、也有尖芽。即使地上的青草绿的也不一样。有的绿得已经像韭菜、有的刚刚返青。灌木绿得像一条条毯子,有些高高的树才冒嫩芽。性急的桃花繁密而落,杏花疏落却持久,仿佛要一直开下去。春雨对此景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它去过的地方太多,记不住哪个地方叫什么省什么县什么乡,根本记不住。

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须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嘛?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拍子,可惜人耳听不到。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这些船夫上岸后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它并不着急落地。那么早落地干嘛?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

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意外。他们慌张奔跑,在屋檐和树下避雨。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雨很想洗刷这些人,让他们像桃花一样绯红,或像杏花一样明亮。雨打在人的衣服上,渗入纺织物变得沉重,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他们的脸上爬满了水珠,这与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的水珠是同伙。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脸上隐藏与泄露着人生的所有消息。雨水摸摸他们的鼻梁,摸摸他们的面颊,他们的眼睛不让摸,眯着。这些人慌乱奔走,像从山顶滚下的石块,奔向四方。春雨中找不到一个流泪的人。人身上有4000到5000毫升的血液,大约只有20~30毫升的泪。泪的正用是清洗眼珠,而为悲伤流出是意外。他们的心灵撕裂了泪水的小小的蓄水池。春雨不许人们流泪,雨水清洗人的额头、鼻梁和面颊,洗去许多年前的泪痕。春雨不知人需要什么,如果需要雨水就给他们雨水,需要清凉给他们清凉,需要温柔给他们温柔。春雨拍打肩行人的肩头和后背,他们挥动胳膊时双手抓到了雨。雨最想洗一洗人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桃花开了。一棵接一棵的桃树站立路边,枝桠相接,举起繁密的桃花。桃花在雨水里依然盛开,有一些湿红。有的花瓣落在泥里,如撕碎的信笺。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你们看到鸟儿多了吗?它们在枝头大叫,让雨大下或立刻停下来。如果行人脚下踩上了泥巴应该高兴,这是春天到来的证据。冻土竟然变得泥泞,就像所有的树都打了骨朵。不开花的杨树也打了骨朵。鸟儿满世界大喊的话语你听到了吗?春天,春天,鸟儿天天说这两句话。

(有删改)

(1)第段描写春雨的降临,请分析其中写景角度的变化。

(2)第段提到拿波里船夫唱的“船歌”,有何作用?

(3)本文多次写春雨中的“人”,请分析其用意。

(4)这篇散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第段为例加以赏析。

6.(8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宋】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李纲:北宋末、南宋初名臣,一度起用为相,因其抗金主张遭罢免贬斥。这首词大约作于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玉树:曲名,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所作。

(1)从题目来看,这首词的写作地点是   

(2)对画线部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沉玉树”运用事典虚写历史,精当而凝练。

B.“古寺空有疏钟发”语调低沉,益显感慨深沉。

C.从“空有”到“如梦”,层层递进,深化了诗意。

D.动词“惊”极富表现力,给人以岁月惊心之感。

(3)这首词上片怀古,下片言志,两者是如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

7.(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其治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辙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声名者   惠帝参曰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其治用黄老术   

A.邀请              B.求取              C.需要              D.要领

朕与   

A.轻视              B.缺少              C.削弱              D.不多时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参齐相国/参辄饮醇酒

B.择郡国吏木诎文辞/帝富春秋

C.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陛下言是也

D.醉后去/试私从容问父曰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5)对第段汉惠帝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思细腻          B.沉着机变             C.宽容敦厚             D.勇于纳谏

(6)曹参身为汉相而“不治事”,为何能得到太史公的肯定?综观全文,分条概述原因。

8.(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试笔说

[明]方孝孺

 

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1)第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3)友人认为“世之用人者有甚于余之用笔者”的理由是   

(4)对第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5)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

三、写作(70分)

9.(70分)人们常说,学习的意义是提升自我。也有人说,博学者未必有见识,读书多也不一定使人更高尚,学那么多有何意义呢?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10分)

1.【解答】(1)故不为苟得也(重点字:苟)

(2)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字:嗟)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点字:青)

2.【解答】四月已是夏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春季赏花场景不匹配;

故选:D。

3.【解答】B、指教,指向别人请教问题,这里与“联谊”主题不合;

C、关注:关心重视之意,这里应是两校之间的活动,不应该是一方的行为;

D、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这里程度太过;不当;

故选:A。

二、阅读(70分)

4.【解答】(1)B  根据前面的语境“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家”强调文学史,对应其文学地位.从后文“在明清文人眼中,他那些优秀的话本小说、传奇戏曲等俗文学作品,根本不算文学,更不能登大雅之堂”“受到肯定,但总体评价依然不高”看,可知评价是一直不恰当.

(2)不通过艺术形象寄托感情而只是空讲忠孝节义

(3)设问,引起阅读兴趣/引发思考;承接、回应上文“很多人”的批评,引出下文对此的进一步反驳、对自己提出的文学评价方法的补充;使条理更清晰,评价更显周全.

(4)D

(5)C

(6)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要重点分析艺术形象的价值,体会寄寓其中的感情;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抽象言论中的思想,辨析其中复杂概念的内涵外延,并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评价作品的艺术性可通过读者的反应研究作品是否拥有打动人心的表现力.评价作者重在考察其人其作的思想、艺术高度,以及其人其作在文学史上的稀缺性.

5.

(1)视觉上先写雨的落点,再写雨的队形,最后写雨不断扩散的覆盖面,由近及远;听觉上则写了初春新雨的无声.

(2)联想、想象(或答“通感”),形象地写出春雨细而轻盈、连绵不绝、随风飘荡的特点,体现出从容自在、享受生命情趣的人生追求.

(3)三次写人,从“不开花”、“不放花”推进到“不看花”,对现实中人们的迟钝麻木、冷硬脆弱、缺乏生机和情趣进行反思,寄寓回归自然、保持乐观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期待.

(4)本文运用比拟手法,赋予春雨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语言活泼传神.一连两个反问,语气斩钉截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春雨纯真质朴又略带执拗的形象,笔调轻松幽默,饶有趣味;之后“趴”、“看”等动词逼真地描摹轻盈的雨珠打在玻璃上挂而不落的样子,春雨好奇殷勤的情态跃然纸上,读来童趣盎然.(也可从其他角度入手)

6.

(1)鄱阳

(2)C。

(3)上片以“千里长江”等永恒自然之景,反衬六朝衰亡、人世沉浮;“歌沉玉树”暗藏“逸豫可以亡国”的慨叹。下片由见证历史的高远之月转向眼前起落之潮、渺渺之波,进而联想到自己被贬流放的人生,以“岁寒途远”喻环境险恶、抗金道路漫长艰难,抒发自己要像松柏那样挺拔顽强,坚持到底的志向。词末作者登高望远,化用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不畏风雪、傲然独立的渔翁自比,表明矢志不移、坚持抗金、挽救国家危亡的决心。怀古思国家命运,言志表人生选择,两者有机结合,紧密联系。

 

译文:

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风靡一时《玉树后庭花》曲已不再听到,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在敲响着。至此又已过去了数百年。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令人吃惊万分。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但见天边的月亮仍自管圆了缺,缺了圆。

    湖水潮生潮落,江水也潮起潮伏。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谪到此的一个迁客呢?人已老大,而声名节操尚未确立,能不悲伤吗?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多么遥远,我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依靠着栏杆独自远望,只见一个渔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7.【解答】(1)务:追求;译文: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让:责备;译文:惠帝责备曹参说.

(2)D  译文: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的学说;A  译文:是否看不起自己.

(3)B  介词,在;A动词,做/介词,把;C助词,定后标/代词,代说的话;D连词,表顺承/代词,你的.故选B.

(4)趣:赶快;相:担任丞相;无何:不久;译文: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即将入朝担任丞相”.过了不久,朝廷的使者果然来召曹参(入朝).

(5)B  “试私从容问而父”可知心思细腻;曹参陈述理由后惠帝并没有计较可知宽容敦厚;“惠帝曰:‘善.君休矣!’”可知勇于纳谏.故选B.

(6)以清静无为的道家理念治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在“法令既明”的前提下,萧规曹随,体现自知之明;不治事而“守职”,抓大放小,任贤务实;治理结果取得成效,受到天下人赞誉.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的学说,所以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

      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言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说,如此就习以为常了.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您休息休息吧!”

      太史公说:曹参作为汉朝的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乎道说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8.

(1)日常随意记录只用较次的笔,有好纸好墨、润色文辞后才用它书写;写完就洗净珍藏.

(2)C

(3)善笔易得,用笔者尚且用坏了才丢弃;人才难得,用人者却不仅不重用,还随意抛弃,甚至对人才施加无法承受(不相称)的刑法的也很多.

(4)D

(5)贴切.“笔”作为文房四宝切合文人身份;“善笔”笔管端直精美、锋毫圆润劲健、使用合意称手等特点与人才的刚健正直、贤明通达相吻合;“吾”用笔的郑重恰恰体现人才应得到的礼遇;友人不懂善笔的价值、不加爱惜,与用人者的糟蹋人才如出一辙.本文从多个角度挖掘出用笔与用人的相似点,比喻恰当合理.(也可评价“不贴切”,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我居住在乡里,客人送我两枝好笔,我把其中一枝送给朋友,另一枝自己用.(它的笔管)精美端直,锋毫圆键,用来写或画都能称心如意,爱惜它不忍心随便使用,遇到好的纸墨为文章润色才用它书写,书写完毕就洗干净藏起来.纵手随意而乱写另外的杂事,就用其他的笔来写.所以这枝笔虽然用了很久却还像新的一样.

一天,好朋友过来,问起他所得到的那枝笔,他回答说:“已经破旧丢掉了.”问他是怎么用的,原来那些钱米买卖等低等事也用它写,不怎么爱惜,把它看得像乡间破败鄙陋的东西一样,不懂得它的价值.我听了为之感叹.朋友问道:“你为何为这种小事而感叹呢?我用这种笔写无关紧要的事,违背了毛笔真正的作用,我是有过错的.虽然这样,世上任用人才者的过错恐怕远超过我用这枝笔吧? 笔容易制作,好笔也容易得到,用久以后必然破败,这是必然的事.今天那些所谓的贤士君子,上天造就一个也困难,生下来后没有夭折、没有生病、得到保全的,尤其难以做到.然而那些任用他们的人不让他们制定法令教化制度、修订国家的纲纪法律、在朝廷做宫、治理天下,却任命他们担任低微闲散的职务,稍不满意,不等到他们衰老就弃而不用,而加以不能胜任之职亦太多了.你不感叹那些事却为这枝笔感叹,这种惋惜态度还能算是明白事理(聪明)的人吗? ”

我为他的话感到羞愧,对他说:“笔是我能使用的,我知道爱惜它并为它感叹.而任用人才不是我的分内事,我哪里敢越职去感叹呢?你姑且努力做好你能胜任的工作来等待别人任用自己,哪里有空闲顾及世人感叹和我的困惑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