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天津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7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14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cuì)   熨帖(yùn)   自(xǔ)   无的放(shǐ)

B.吝(sè)   恐(xià)   永(jùn)   残冷灸(gēng)

C.三(biē)   仓(lǐn)   讪讪(shàn)   祸国民(yāng)

D.脚(bié)   废(tuí)   沌(hún)   冠堂皇(miǎn)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蘖       猝然      檄文    步履蹒跚

B.憔淬       卑劣      胆怯    枯燥无味

C.嘈杂       烂用      孱头    面目可憎

D.抽屉       签署      接洽    摩摩蹭蹭

3.(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巧妙回答了上阙提出的问题。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诗人使用瑰丽的语言推绘了梦游中的仙境,色彩缤纷,迷离惝恍,跌宕多姿。文章最后写梦游后的感慨,表达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和对求仙问道的追求。

C.《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反动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鲁迅用“大宅子”“龟翅”“鸦片”“姨太太”等形象的比喻来论证道理,语言嬉笑怒驾,妙趣横生。

D.《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课文节选部分从直接提出中心论题开始,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分析的方法是“以毒攻毒”,然后逐条列举,一一加以分折和批判。

4.(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诗歌广义包括诗、词、散曲,狭义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B.赋是一种文学样式。《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既保留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又吸收散文的笔调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C.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我与地坛》是长篇抒情散文,融叙事、抒情、写景、写人于一体,是充满哲思又极为个性化的作品。

D.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以六十年为一轮回。

5.(2分)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安土重迁”的“安”表示“安于、习惯于”的意思,      的“安”表示“安定”的意思;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      的“立”表示“建立”的意思;又如“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      的“情”表示“感情”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

A.惶悚不安           茕茕孑立            情理难容

B.安然无恙           茕茕孑立            情随事迁

C.安然无恙           标新立异            情理难容

D.惶悚不安           标新立异            情随事迁

6.(2分)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7.(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则利(磨刀石)  声非加(劲疾)也     (横渡)江河

B.今之众人(一般人)    君子博学(学问渊博)   郯子之徒(这类人)

C.一苇之所如(小船)  舳舻千里(战船)       泰山之(北面)

D.不可登(几乎)    天姥连天向天(遮蔽) 耻师焉(连词,表承接)

二、(共8分)

8.(27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段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渴乐甚,扣舷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峡,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哀吾生之须臾,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賦》)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

属:劝请

B.纵一苇之所

如:去,往

C.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樵:樵夫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东山之上

其身也,则耻师馬

B.声呜呜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扣悬歌之

登高招,臂非加长也

D.苟非吾所有

古谓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3)下列句子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泣孤舟之嫠妇

C.渺渺兮予怀

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山如画”两句,总结上片,引起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写人叙事抒情。

B.“徘徊于斗牛之间”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C.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感情。

D.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力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5)翻译下列句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阅读上面的诗文,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上阙描写了哪些赤壁景物?营造怎样一种意境?

《赤壁陚》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缅怀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试比较二者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7)请将文段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三、(13分)

9.(13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一: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昀然亭的芦花,钓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破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乙)数着一丝一丝(丙)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細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蛑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兩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届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反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文段二: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裳,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裳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节选自老舍《北平的秋》)

(1)结合文章内容与意境,填补甲、乙、丙、丁的四处空缺处最适合的一项   

A.煮

B.泡

C.冲

D.烫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深沉”在这里有什么含意?

(3)郁达夫和老舍都写到了秋日北平的水果,两者在写作手法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五、(共16分)

10.(5分)下面是张三同学写给图书馆馆长的便条,其中有几处问题,请指出并改正(至少指出5处)。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点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张三

2019年7月5日

11.(4分)小明准备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祖国变化。下面是他拟写的访谈提纲,①②两处提问有不妥之处,请你帮忙改正过来。

采访对象:社区居民。

访谈主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访谈提纲:你现在的住房情况是不是还很差?

在这个社区生活的十年间,你对周围环境有过哪些不满?

十年间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体现了什么?

12.(7分)举出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说一说它为什么重要?以及对认识今天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六、(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故都的秋》也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思,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也洋溢在字里行间。《我与地坛》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试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4分,每题2分)

1.【解答】A.“熨帖”中的“熨”应读作“yù”;

B.“恐吓”中的“吓”应读作“hè”,“隽永”中的“隽”应读作“juàn”;

C.正确;

D.“混沌”中的“混”应读作“hùn”。

故选:C。

2.【解答】A.全部正确;

B.“憔淬”中“淬”应改为“悴”;

C.“烂用”中“烂”应改为“滥”;

D.“摩摩蹭蹭”中“摩”应改为“磨”。

故选:A。

3.【解答】B.“对求仙问道的追求”分析错误,文章的最后是“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最后两句应该是表现的对权贵的抗争。

故选:B。

4.【解答】A.“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沁园春•长沙》仍属现代诗歌。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5.【解答】惶悚不安: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情理难容: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第一处根据语句“安”表示“安定”的意思,根据语句可以看出“安”表示“安定意思的词语”应是“惶悚不安”,而安然无恙的意思是“平安”的意思,所以用“惶悚不安”恰当;

第二处根据语句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根据语句可以看出“立”表示“建立”的意思的应是“标新立异”符合语境;

第三处根据语句“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根据语境可以看出“情”表示“感情”的意思的应是“情随事迁”符合语境;

故选:D。

6.【解答】依据词性,“踏”是动词,该选地点名词,故选“莽原”,排除AB;依据“热风奔流”,强调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做的努力,故用“呐喊”体现主动积极的行动;故排除AC;依据“痛”和“叹而已”,表示对鲁迅逝世的沉痛哀悼,故选“毁灭”,排除AB;依据“十月噩耗,万众”表示人们惊闻鲁迅逝世后的内心情感,而“彷徨”可突出内心的迷茫苦痛,故选“彷徨”,排除AC。

故选:D。

7.【解答】A.正确;

B.博学:广博地学习。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

C.阳:山的南面。译文:泰山的南面;

D.则:表转折。译文: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故选:A。

二、(共8分)

8.【解答】(1)D.樵:砍柴。况且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打鱼砍柴。

(2)C(A.介词,从/介词,对。

B.代词,它的/副词,多么。

C.连词,表修饰。

D.助词,主谓间取独/代词,它。)

(3)例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于赤壁之下游”;译文: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A.介词结构后置句,于斗牛之间徘徊;译文: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4)B.“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错误;并未使用比喻。

(5)浩浩荡荡的样子,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6)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景物。营造了雄伟、壮阔、气势恢宏的意境。

都写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来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由败者引发己悲,用得恰到好处。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

(一)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二)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三、(13分)

9.【解答】(1)B此处主要体现作者的悠闲,“煮茶”难免繁琐,“冲”字显得太具有滚烫猛烈的冲击感,“烫”不适合形容茶,故选:泡。

根据前文“看得到”,可见此处应该选“听得”到。

“数日光”这个举动十分悠闲,只为消磨时光,不为什么目的,因此排除“忙”“点”这样过于急促或有目的的词语;“漫”显得漫不经心,又不能体现诗人此刻闲极无聊的情趣,故选“细”字合适。

结合前文“从槐树叶底”,可见此处的日光是从树叶间隙中“漏”下来的,其他三个词都不能表现该特点,故选“漏”。

(2)“深沉”表面上是指“落蕊……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和扫帚的丝纹,“看起觉得很细腻,又觉得清闲”;实际上是指这些“小景”中所蕴含着的一种“落寞”的况味。这种况味,在作者心中与的秋天的味道是一致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梧桐一叶”中,深蕴的落寞之感。

(3)郁达夫写到秋天的果子,着力描写枣树;取其意境,描绘时选择了“淡绿微黄”这样相对淡雅的颜色,呼应了北平秋日“清”“静”的特点,体现了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而老舍则用罗列的方式,主要凸显北平物产之丰富,适合人居;在色彩的选择上用“金”“黄”“红”等热闹的颜色,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热爱与他作为北平人的骄傲自豪。

五、(共16分)

10.

(1)贵处  改为  图书馆(您那里)

(2)商谈  改为  商量

(3)光临  改为  前往

(4)贵馆  改为  图书馆

(5)何时  改为  什么时候

(6)磋商  改为  商定

(7)现决定改期  改为  不得不改期

11.

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

十年间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12.

原因:它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总结和概括。作为中国本土化的概念,与西方团体格局相对应,并且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意义:传统社会,人们获取资源的范围通常在自己人的圈子里。现代社会获取资源的范围超出了狭小的圈子,人际关系必须变化。在原有的以血缘或姻缘关系为基础的差序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通过拜把子,认干亲等形式,转化成拟血缘关系,加强彼此信任,扩大获取资源的渠道。扩大原有差序格局的边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国内,中国社会特别是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团体格局特点逐渐显现和增强。现如今,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界限可能已经没有作者那个年代明晰。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正悄然改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