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届浙江省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zhuàn)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拣金,遴(lín)选了二百多篇百读不厌的佳作。

B如果不顺着领导的“杆儿”爬,会招致领导怨怼,“顺杆爬”者自然趋之若鹜,可见欲摒(bĭng)除此种陋习,实在需要上位者能做到豁(huò)达大度,广开言路。

C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过什么隽(juà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D《师说》的作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与《捕蛇者说》一样,都是说理辩析类文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谷深邃,池塘清幽,一股清凉之气挟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荷叶密密地覆盖了水面。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由阳光与水光交映,粉红、碧绿的颜色更加扑朔迷离。阳光不只直接透耀着朵朵红花,同时还投射到如一只只巨掌的荷叶上,跌落在绿叶间隙的水面上。

A深邃                          B扑朔迷离                  C不只                          D投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么,“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声音?是单调机械扰人心绪的,还是杂而不乱缠绵深淳的?许多人不甚明白。

B如今,越来越多的“发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受青睐,带来久违的感觉,独特的味道。

C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为什么总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几度考量,几经周折,几番论证:一个清晰而科学的扶贫救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成熟了,实施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一个关键性突破,无论是参与发射的航天勇士,还是观看这一壮举的中国百姓,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B那种不顾客观实际环境,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因此低碳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C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事件,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者具有急功近利之心,对学习、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教育歧视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富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无丝竹之乱耳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对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苏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强虏灰飞烟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江陵,顺流而东也

C李牧连却之                                                       D则得城,大则获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韩魏之经营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D吾从而师之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B不赂者以赂者丧              举以予人

C为惑也终不解矣             诸侯之所亡,其实亦百倍

D箕踞而遨                    骊山北构而西折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渺渺兮予怀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苟以天下之大

1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的大多写于被贬后,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就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是其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寄托的明证。

B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是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即晴暖温和、情调明朗、优美闲适、和煦温润。

C《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联系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留下的生态恶果,分析了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提倡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持生命平衡。

D在《想北平》里,因为老舍认为自己“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沉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写不出北平的“俊伟”,所以才选择了北平长着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家家院里的草花儿、城外担来的蔬菜和水果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怀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琴艺的标准。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淮南子·诠言训》讲:“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这显然是以琴道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东汉《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也认为,最美好的政治是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政治,即“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但常当响琴瑟,作乐而游,安若天地也”。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东汉末年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则是两汉琴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如在《淮南子·山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的音声。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哲学化的反映。

要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能带给人的纯粹审美体验。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情致化的道路,琴以它特有的清幽逸远、古朴淡雅的风格,醇化了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的情感生活。

(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

14下列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琴自娱”“琴书自娱”,是隐士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B自汉魏至六朝,琴之所以受到道家的青睐,是因为它与自然之道有内在的相通性。

C从两汉隐士单纯以琴自娱发展到魏晋时期以琴喻道,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趋势。

D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琴这种艺术形式有内在一致性,故隐士常将琴作为生活伴侣。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于儒家对琴艺严苛的道德要求,汉代道家特别注重情感表现的真诚,将情感表现的真诚作为艺术的重要标准。

B文中用“舜弹五弦之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舜有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精神,他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政治。

C隐士“弹琴自娱”和蔡邕制作“焦尾琴”,皆将高蹈的精神寄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诗句,反映了魏晋时期道家化、哲学化的琴艺观:琴通达自然,最终必然与道冥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书店

傅月庵

旧书店老板有两种,一种是很懂书的,一种是不太懂书的;前者少,后者多。不太懂书的又有两种,一种是售价五折的,一种是售价五折之外的;前者多,后者少。无名书店属于后者。它没有店名,没有店招,只有一个白色亚克力带滚轮招牌,上面用红漆写着“低价书”三个大字,以及“平均约三点三折”的一行小字。每天下午两点之后,老板把它咕噜咕噜推到巷口摆着,路过罗斯福路台湾大学对面汤圆店、吉野家速食店旁的人,都可见到。

无名书店是台北市少有独栋独户的旧书店,店门口有块空地,还有棵盎然蔽天的大榕树,夏天时绿荫满地,清风习习,理论上景致不差,可惜大树旁一个防火浴缸跟破馊水桶坏了风水,地上许多污渍,因此永远清除不掉,斑斑难数。但无论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公馆商圈,有此三四坪的空地,还是奇迹,可称福地。因为是福地,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黃昏后,警察纷出巡逻时,无路可躲的流动摊贩们,很有默契地都会涌入此港避风。下班时间顺路闲逛,十有七次,那位忠厚的少年老板很可能正拿着一个便当边吃边跟“难民”聊天。

少年老板接掌此店不久,大约仅是两年前的事吧。更早的时候,是老板的父亲在经营:“门虽设而常关”,“书虽有而凌乱”,一叠又一叠的新旧中洋文书籍堆得满地都是,从来不整理。店内还有个小房间,更是连叠都不叠,大小书籍随意拋得齐腰高,每次看到总会心动忖思:底下应当有宝!但无论如何,也只敢窥望而不敢进去一游,原因是害怕如同电影中的雨林、沼泽、流沙阵一样,一个不小心,身陷其中,竟将慢慢灭顶……

老老板其实不老,是个精壮汉子,皮肤黝黑,一口白牙,终年背心短裤,经寒耐暑,非常有性格。他卖书从来不啰嗦,随心情好坏,最贵也就是五折,更多时候,四折三折都敢卖,尤其“汉声精选绘本”,还有低得不像话的“泄愤价”,因为他最痛恨不能分售的儿童套书!有一回跟他闲聊起來,才晓得以往他是专卖进口画册,摄影、建筑、戏剧、旅游、美术……无所不包,在台北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不输“棠雍”、“雅典”等大角色。谁知后来一场水灾,把存书淹去大半,心灰意冷之下,才卖起旧书来的,这也就是店内为何那么多精装画册的由来。

无名书店地段虽好,老老板的性格经营方式,虽然有趣,却注定人气萧索:这世界上,甘心在霉味四溢、灰尘四起的仄屋里挥汗如雨翻披旧书拼凑上下册者,毕竟不多。这种“卖与识者”的“看天田”景象,一直到了两年前,才总算有了改变。

少年老板原来是职业军人,据说干到连长退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偶然再到店里时,书是人非事事不同。精壮汉子换成白面书生,让人担心的“流沙房”,清出四面书架,整个店面虽然称不上整齐清洁、本本归定位,但也总算有模有样,空气流通,光线还不错了。第一次跟少年老板买书,是一本1943年上海开明版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老板,这本多少?”我心想这书只怕不便宜。“喔,这是古董书,按厚度跟大小卖的,50元,这样可以吗?”清晰的声音透着一丝腼腆,我则当场傻眼,这种估价方式,这种征询态度,逛了二十几年旧书店,难道我终于逛到“君子国”了吗?后来我才发现,新人新气象,如今书价一律三折,旧版书跟英文书架上则贴有“依厚度及大小计算”的纸条,果然虎父无犬子,照样有趣!

少年老板的有趣,除了每一笔生意,他都会翻到版权页向顾客说明:“我们这里是按定价的三折计算,这本定价是多少多少,所以是卖多少多少。这样可以吗?”不管生熟,买一次,说一次,绝不偷懒。同时为了怕人找不到老板,他还在左胸口别了个识别证,上面写着“低价书”,所以不写“老板”,我相信,一定是害羞的缘故!

老实说,无名书店的存书不多,归类得也不算好,糟糟乱乱的,我却很爱去逛,一来是两位老板都很有趣,无论碰到谁,聊上几句,顿觉人间存古意,值得活下去。二来因为书价实在太便宜,来逛的人随手都会带个一两本,许多书,根本还在骑楼里整理,就被卖光了。

人生贵自适,买书未必为了书,读书也未必为了知买书卖书,藏书散书,论到底,也不过就是浮生梦尘之一耳,新旧良窳无论,千卷买进终复去,或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宝贵的吧!

(选自《买书琐记》,有删节)

1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那位忠厚的少年老板很可能正拿着一个便当边吃边跟难民聊天。

难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终于逛到君子国了吗?

君子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的划横线句有何作用?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上韩枢密

苏轼

唐太宗既平海内,破灭突厥、高昌、吐谷浑等,且犹未厌,亲驾征辽东。当时大臣房、魏辈皆力争,不从,使无辜之民,身膏草野于万里之外。其后太子承乾、齐王佑、吴王恪,皆相继诛死。其余遭武氏之祸,残杀殆尽。武帝好古崇儒,求贤如不及,号称世宗。太宗克己求治,几致刑措,而其子孙遭罹如此。岂为善之报也哉?由此言之,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轼既无状窃谓人主宜闻此言而明公宜言此此言一闻岂惟朝廷无疆之福将明公子孙实世享其报。轼怀此欲陈久矣,恐未信而谏,则以为谤。不胜区区之忠,故移致之明公。虽以此获罪,不愧不悔。皇天后土, 实闻此言。

(注)①韩枢密:韩缜,曾以龙图阁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故称韩枢密。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犹未厌,亲驾征辽东  厌:满足。         B太宗克己求治,几致刑措    措:措施

C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审:明白。         D不胜区区之忠   区区:微不足道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未厌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     洎牧以谗诛

C以为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恐未信而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轼既无状窃谓人主宜闻此言而明公宜言此此言一闻岂惟朝廷无疆之福将明公子孙实世享其报。

22翻译句子。

(1)当时大臣房、魏辈皆力争,不从,使无辜之民,身膏草野于万里之外。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名句默写。(选做6题)

(1)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劝学》荀子)

(2)师者,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韩愈)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4)几世几年,__________,倚叠如山。(《阿房宫赋》杜牧)

(5)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六国论》苏洵)

(6)人生如梦,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在研究睡眠时,认为“能息心,自瞑目”,倡导“先睡心,后睡眼”。其实醒觉上也有个“醒眼”与“醒心”的问题。眼已睁开心还没醒,这不是真正的醒。医学上提倡醒后先养养神、醒醒心,尔后再睁眼下床,否则会出现视力模糊,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写呢?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4、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A

B项,摒除的“摒”应读bìng

C项,“艰忍”应写作“坚忍”。

D项,“辩析”应写作“辨析”。

2B

【解析】

B项,“扑朔迷离"指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从上下文看,“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由阳光与水光交映,粉红、碧绿的颜色更.....此处应是形容色彩的繁杂,应将“扑朔迷离”改为“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3C

C项,括号的内容“杜甫《秋兴八首》”是对这句诗出处的补充说明,所以原句应将括号放在引号外。改为:“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

故选C

4D

A项,语义重复,“无不”与“毫无”意思相同,可删掉其中一个。

B项,成分残缺,缺定语的中心语,可在“代价”之后加“的做法”。

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原因是……”和“是……造成的”是两套句子结构,可删掉句末的“造成的”。

故选D

5B

【解析】试题分析:ACD为借代B为借喻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

B项,“故国”,不是“旧国”,而是指旧地,句中指当年的赤壁战场,而不是泛指“中原地区”。

C项,“嘉祐”不是取自书斋名,而是取自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

D项,“羽扇纶巾”是指古代儒将的装束,文中形容周瑜从容闲雅的将帅风范。

故选A

7B

【解析】

B项,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正确的表述应是:前者抒发自己的情怀,表现自己的失意惆怅和些许无奈;后者为借古讽今,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故选B

8A

【解析】

B项,“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的“趣”,同“趋”,句中可译为“境地”。

C项,“强虏灰飞烟灭”的“强虏”同“樯橹”,代指船只。

D项,“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同“智”,明智。

9A

【解析】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的“夜”,名作状,译为“在夜晚”。

A项,“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辇”,名作状,乘车、坐车,表方式。   

B项,“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下”,名作动,译为“攻占”。

C项,“李牧连却之”的“却”,使动用法,译为“使……退却”。   

D项,“小则得城,大则获邑”的“小”是形作名,译为“小的贿赂方式”。

故选A

10C

【解析】

A项,“经营”古义是“珍藏的东西”,今义是“运营、管理”;钩心斗角”古义是“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今义是“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B项,“故事”古义是“旧事”,今义是“一种叙述的文体”;气候”古义是“氛围、环境”,今义是“一个地区相对稳定的天气、物候等情况”。

C项,两个词无古今异义现象。

D项,“从而”,古义,两个词,可译为“跟从并且……”,今义是表顺承的连词,相当于“于是”;“其实”古义两个词,“它实际上”,今义,副词,是一个词,可理解为“实际上,事实上”。

故选C

11A

【解析】

A项,两个“与”,都是连词。

B项,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介词,可译为“拿”。

C项,第一个“其”,代词,可译为“那,那些(疑问)”;第二个“其”,代词,译为“它”。

D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接,可译为“然后”“进而”。

故选A

12D

【解析】

D项,“苟以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苟以大之天下”。

13D

【解析】试题分析:D、老舍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用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作者要写出“我的北平”,表达自己对北平无限的眷恋和发自内心的最深沉最真切的热爱之情,是难以用通常的表达方法和词语表达出来的。他选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民物产,达到了“每一个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真切浓郁的故土情思不言自明。

 

14 C项,曲解文意,错在“单纯以琴自娱”这个地方。结合文本第二段内容“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可知并不是“单纯以琴自娱”;另外,“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不当,原文中没有谈到“趋势”,第三段只是说“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哲学化的反映”。

故选C

15 C项,以偏概全,错在“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这个地方。结合文本第二段内容“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写到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等分析可知,“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仅仅是其中一面。

 

16    原指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开原居地的人,这里指躲避警察巡逻的摊贩。    本指《镜花缘》中的理想国家,这里指作者对书店的赞美,因老板言谈谦逊有礼,低价卖好货为人的诚信。   

17运用对比手法,点明无名书店只是台北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②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③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8作者买书,不是因为自己缺书或者贪图便宜,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②作者买书的目的与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买书的过程中,与书对话,与爱书人互动,体验到发现、理解、欣赏等人生的真趣。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上的知识获得,而是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或者审美上的自我满足。

 

19B

20A

21轼既无状/窃谓人主宜闻此言/而明公宜言此/此言一闻/岂惟朝廷无疆之福/将明公子孙/实世享其报。

221)当时的大臣房玄龄、魏征等一类人都力争,可是皇帝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使无辜百姓死于万里之外的野草中。(2)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解析】

【分析】

1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项,“太宗克己求治,几致刑措”的“措”,动词,安置、搁置的意思。该句译为:唐太宗克制自己,想要天下太平,几乎到了刑罚搁置不用的地步。

故选B

2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两个“且”,副词,均译为“尚且、况且”。

B项,第一个“以”,连词,译为“以便、用来”;第二个“以”,介词,译为“因为”。

C项,第一个“则”,连词,表假设,可译为“那么”;第二个“则”,连词,可译为“却”。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

故选A。

22

参考译文:

唐太宗平定四海,攻破剿灭突厥、高昌、吐谷浑等,还不满足,御驾亲征辽东。当时的大臣房玄龄、魏征等一类人都力争,可是皇帝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使无辜百姓死于万里之外的野草中。后来太子李承乾、齐王佑、吴王恪,都相继被杀。其余的人遭遇武氏之祸,几乎被残杀干净。武帝好古尊崇儒生,求贤若渴,号称世宗。唐太宗克制自己,想要天下太平,几乎到了刑罚置不用的地步,可是他们的子孙却有这样的遭遇。这难道是行善的报应吗?由此看来,喜好打仗,招来祸患的都成了后世子孙的罪孽。那么,凡是能够忍受耻辱来保全百姓性命的,能成为子孙的福报,是明白的了。

我无能,但私下里认为君王应该听到这些话,而您应该在皇上面前说说这些道理。这些道理一旦让皇上听闻,哪里只是朝廷无边的福祉,将来您的子孙,实际上是世代享受这份福报。我苏轼怀有这样的想法,想陈述给朝廷很久了,担心不被信任而进谏,那么就会被当作诽谤,可我克制不住这么微末的一点点忠心,所以写了这封信给明公您。即使因为这封信获罪,我也不愧不悔。皇天后土,都能听到这番话。

23故木受绳则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举匏樽以相属    剽掠其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一尊还酹江月    烽火扬州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