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9小题,1~13题每小题2分,14~19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磐石(pán) 逶迤(wěi) 汗涔涔(cén) 乍暖还寒(zhà)
B.缔造(dì) 搪瓷(táng) 白泠泠(líng) 夙兴夜寐(sù)
C.驰骋( chěng) 缄默(jiān) 大杂烩(huì) 兢兢业业(jīn)
D.提防(tí) 联袂(mèi) 双刃剑(rèn) 恻隐之心(cè)
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进博会上各国领导人开放合作的精典一幕,不仅是“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真实写照,也是“互利共赢、共享未来”的生动预演
B.经过一年紧张调试,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指向、跟踪、漂移扫瞄等观测模式方面运行状态良好
C.只有抢夺方向盘危害公共安全须受严厉刑事制裁的观念深入人心,公交车司机的操作区域成为绝对禁区,公共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D.流水不停拍打着裸露的岩石,腾起的水雾在沟壑间弥漫,水声振耳欲聋;石阶或缓或陡,或直或曲,看着台阶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3.(2分)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强者善于在逆培中找到光亮,从而激励自己▲难关。
②中国伸援手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提供资助,让世界▲相看。
③我们不妨先学好第一外语,再▲学习第二外语。
A.度过 侧目 从而B.度过 刮目 从而
C.渡过 侧目 进而D.渡过 刮目 进而
4.(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认为,大桥开通将对大湾区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B.要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清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问责。
C.登楼远眺洞庭湖,渔帆点点,山长水远,给人心旷神恰的感觉,激起了人们的游兴。
D.“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相关专家义愤填膺,纷纷严厉谴责。
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程开甲亲自拟定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方案,又领导完成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首次氢弹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等几十次核试验
B.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满足了社会大众景仰重情重义、救人水火的侠义行为,它隐含了弱势群体对公理、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C.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方面整体推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的新局面
D.当代著名诗人西川研读唐诗的力作,凭借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直率大胆的写法,带我们回到唐人的写作现场,探求古人创作的秘密
6.(2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中国文明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 , 。 , , , ,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距离。
①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
②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
③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④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
⑤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⑥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
A.③⑤①④②⑥B.③①⑥⑤④②C.⑥①③⑤④②D.⑥①②⑤③④
7.(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牛车一出村,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
A.父亲对儿子说:“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王老师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B.邻居朱老师对我说:“在北京名校读博士的小王答应在暑假给令郎辅导功课了!”
C.指导老师对获奖学生说:“此次大赛能获大奖,实属不易,你可真是我的高足啊!”
D.张教授致电校庆办:“因为事务繁忙,怕是不能屈驾前来参加贵校的百年庆典了。”
9.(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脚下这片黄土地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周秦汉唐?
B.“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几种不同含义?我们并没有弄清楚。
C.村上春树说:“近半世纪的书,我最喜欢的是《别让我走》(石黑一雄2005年作品)。”
D.眼睛不仅是事物的“感受器”,而且因与镜像神经元有联系,也是一种“理性器官”。
10.(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B.商人重利轻别离
C.四美具,二难并D.《齐谐》者,志怪者也
1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年不及大年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亦将有感于斯文D.终岁不闻丝竹声
12.(2分)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B.转徙于江湖间
C.奚以知其然也D.未之有也
13.(2分)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做法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先是扎上篱笆,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动两次了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用来纵目游赏,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享视听的快乐,相信是可以快乐的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苍苍茫茫,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14.(3分)下面对《登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风急天高”点明了季节,“哀”字为长江的秋景增添了悲怆的意味,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萧萧”、“滚滚”这两个叠词,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让人在情状的描摹中感受韶光易逝的感伤
C.颈联“万里悲秋”以眼前之景抒发感时之伤,“作客”描绘羁旅之悲愁,“百年多病”写年老身体之衰
D.全诗意象明丽,意境清新,境界阔大,感情深沉,声律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 斤:斧子 |
B.谨庠序之教 |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负戴:负担、背负 |
D.王无罪岁 | 无罪:没有罪过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
B.臣之壮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知日之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陈述了“民加多”的措施与统治者应持的态度,侧面阐释了“民本、仁政”思想。
B.从“王道之始”到“王道之成”,说理逻辑明晰,层次递进,显示了孟子雄辩的艺术。
C.选文通过“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比喻,批评了统治者的错误认识。
D.选文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图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
16.(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自怜是人生命的觉悟和自我警醒,由哀我,到哀人生,哀天地,哀万物,自怜中传达的不仅是现实之叹,更是宇宙之沉思。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
楚辞的感伤,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是在急速流转的时间中,诗人感到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所引起的悲剧性感受。《离骚》中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而化为性灵的上下求索和急速的行进。理想不可实现,时光则空蹉跎,进而悲从中来,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最后踯躅在历史的时空中。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人的生命张力和生命趣味。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而且后者更根本,更隐秘。
楚辞中充满了急促的时光流转的调子。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时间的步步进逼和人对时间延长的渴望,构成强大的张力,形成屈赋独特的节奏。在楚辞中,以“朝……夕…”构成的句式多见。这一句式,动态性很强,紧迫如鼓点阵阵。楚辞将人放到时光的急速流转中回旋,正像魏晋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转蓬”一样在楚辞看来,人生就是这样的转蓬,西风摧折,恍惚幽渺,命运不可厘测,没有个安顿处,正是所谓“欲问归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楚辞将人放到浩淼宇宙之中,与其直接照面,在时光的鞭打之下颤抖,痛楚,也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与之沉浮,受其冲击,逆之而争进,顺之而飞旋。时间的帷幕布下了弥天的网,让你无所逃脱。人在时间面前的这个“惧”字,被楚辞渲染得非常浓重。“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怕美名不立的恐怖;“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岁之既晏”,这是怕打破人与宇宙和谐节奏的恐惧。
岁月流逝,而人短暂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楚辞在众芳摇落之中,突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而人在急速流动的时光面前如何展现自我的生命?楚辞将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存在的命运放到时间中审视,从而探讨人生的价值。“往者余弗及,来者吾不闻”,正是思往世,悼来者,知当下。
在楚辞中,自然万物每每成为触动人深沉隐微的媒介,诗人笔下的万物带有浓厚的叹逝意味。时光流逝,众芳芜秽,从而引起诗人对人生的关注,对生命不永的感叹,从而构成一种意度回旋的韵律。叹逝,其实就是抚慰生命。楚辞这种物哀精神,在中国艺术中化为深沉的时间性咏叹。
节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下列对楚辞中“物哀”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哀”意识是现实与宇宙之思的自怜意识。
B.“物哀”意识主要体现在人对时间的咏叹上。
C.“物哀”意识显示了悲悯情怀和存在的焦虑。
D.“物哀”意识是人对生命价值的审视和抚慰。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所以楚辞中有很多“朝……夕……”的句式。
B.楚辞中的“转蓬”这一意象充分展现了人生无常、命运不可厘测的感慨。
C.楚辞对人生价值的探讨带有浓厚的叹逝意味,展现出了灰暗无奈的调子。
D.楚辞突出了时光流转带来的怕美名不立、怕破坏人与宇宙和谐的恐怖感。
一、填空题(共4分)
17.(4分)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2)四围山色中, 。(王实甫《长亭送别》)
(3)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2分)
18.(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参加即将载入史册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争取自由的运动。
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世。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节选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今天,当我们悼念美国独立战争中杰出的政治家亚当斯先生,并发扬美国革命传统的时候,亚当斯先生为支持美国独立而大声疾呼的动人情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无论生死存亡,我都举手衷心拥护《独立宣言》。
的确,在开始时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独立。但是,上帝为我们安排了结局。英国的不义迫使我们拿起武器。他们视而不见自身利益,反而使我们得益;他们一味固执己见,直到我们看到独立的希望。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奋力争得独立,因为它属于我们。
既然天意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推迟《独立宣言》的诞生呢?难道今天还有人如此软弱,竟希望同英国达成和解,并以为这种和解会保护北美的安全与自由,或保护其本人的生命和名誉?
请问那位在座的先生,还有那位坐在您身旁的年高望重的同事,难道你们二位不都是遭受仇视,惩罚和放逐的对象吗?如果英国人继续当政,而你们又无望得到王室宽恕,你们二位除了作为歹徒,还能有什么结果?如果推迟独立,我们究竟是想继续这场战争,还是放弃这场战争?难道我们打算服从英国国会颁布的包括波士顿港法案在内的所有议案吗?难道我们心甘情愿地同意毁掉我们自己,而听凭我们的国家和权利遭到践踏吗?
(节选自丹尼尔•韦伯斯特《永远独立吧》)
(1)解释两文中加点的“自由”的含义。
甲文:
乙文:
(2)选文划线句是两篇演讲稿的开头部分,简析两个开头的相同之处。
(3)结合甲、乙两选文,分析演讲稿在写法上的特点。
四、写作题(40分)
19.(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托尔斯泰)
人的一生应该学会为自己而活,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奥里森•马登)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9小题,1~13题每小题2分,14~19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解答】A.“逶迤”中的“逶”应读作“wēi”;
B.正确;
C.“兢兢业业”中的“兢”应读作“jīng”;
D.“提防”中的“提”应读作“dī”。
故选:B。
2.【解答】A.“精典”中“精”应改为“经”;
B.“扫瞄”中“瞄”应改为“描”;
C.全部正确;
D.“振耳欲聋”中“振”应改为“震”。
故选:C。
3.【解答】度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渡过困难时期”等。注意,“困难时期”当然也是属时间,但这里已比喻为“像渡过河一样”,从“此岸”到“彼岸”,有明确起点,因此要用“渡过”,排除AB;
侧目:斜眼看人,不以正眼看人,有敬畏、戒惧、怨恨、愤怒等不同的含意,贬义;刮目: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褒义,此处指让世界另眼相看中国,故:刮目,排除C。
从而: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进而: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用于后一分句。
故选:D。
4.【解答】A.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正确。
B.予以:给以。
C.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句意为“风景优美”,错误。
D.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正确。
故选:C。
5.【解答】A.正确;
B.成分残缺;“满足了社会大众……”后面缺乏宾语中心语,应在“侠义行为”后添加“的心理”;
C.成分残缺;“从……向……”后缺乏谓语动词“转变”;应改为“从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新局面;
D.语意不明,造成歧义;“西川研读唐诗的力作”可分别理解成“研读‘唐诗的力作’”或“‘研读唐诗’的力作”,造成歧义;可改为“研读唐诗而创作的作品”,消除歧义;
故选:A。
6.【解答】该段文字描述了中国语言和欧洲语言的不同。由“虽然……但……”的关联词固定搭配以及横线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内容可以确定最后两句为④②,故排除AD两项。由横线前的内容以及第二条横线后的句号提示可知,前两条横线处的内容应是对欧洲文字的特点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可确定前两句应为⑥①,故排除B。
故选:C。
7.【解答】A.拟人;说寒冷“拥围”过来,把温暖“搜刮”干净,是吧寒冷拟人化了;
B.比喻;把“它们”比作“蛛丝”,是比喻;
C.比喻;把“正义和公正”的到来比喻成“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比喻;把“眼睛”比喻成“灵魂的窗户”;
故选:A。
8.【解答】A.绵薄之力:谦辞,指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不用于别人。
B.令郎:敬辞,称呼别人的儿子,正确。
C.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用于自己。
D.屈驾:敬辞,指用以称人来临,不用于自己。
故选:B。
9.【解答】B.“意思”“含义”在句子中为陈述句,不应该用问号,应该用逗号。
其他选项都正确。
故选:B。
10.【解答】A.“贤”,形容词作名词,译为“贤能的人”;
B.“轻”,形容词作动词,译为“看轻”;
C.“美”,形容词作名词,译为“美事”;
D.“怪”,形容词作名词,译为“奇怪的事情”。
故选:B。
11.【解答】A.“小年”,古今异义词,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年份,也可指节日;
B.“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C.“斯文”,古今异义词,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指很有涵养、文质彬彬,有礼貌、有教养,又优雅,懂得尊重人的意思;
D.“丝竹”,古今同义,泛指音乐。
故选:D。
12.【解答】A.宾语前置句,代词“吾”作动词“与”的宾语前置,译文:害怕岁月不等待我。
B.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江湖间”作状语修饰动词“转徙”,译文:在江湖间辗转迁徙。
C.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译文:凭什么知道这样呢?
D.宾语前置句,代词“何”作动词“有”的宾语前置,译文:还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故选:B。
13.【解答】C.所以,用来;游目,舒展眼力;足,足够;以,来;极,极尽;信,实在。译: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故选:C。
14.【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全诗意象明丽”错误,诗歌选取的景物是典型的秋景,是荒凉的。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解答】(1)D(A.译: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B.译:认真地办好学校;C.译: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D.归罪,译: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
(2)A.代词,这类,复指“鸡豚狗彘之畜”,译:鸡狗和猪等这类家畜;B.主谓之间取独,不译,译:我壮年的时候;C.主谓之间取独,不译,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D.主谓之间取独,不译,译:竟然不知道太阳下山了。
(3)A.“侧面”错,孟子正面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宣 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措施、道理与应持的态度。
译文: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16.【解答】(1)A.“现实与宇宙之思的自怜意识”错误,由原文第一段“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可知,“物哀“是关于时间的咏叹,“现实与宇亩之思的自伶意识”不是楚辞中的“物哀”意识。故选A。
(2)C.“带有浓厚的叹逝意味,展现出了灰暗无奈的调子”错,由原文第四段“往者余弗及,来者吾不闻”可知诗人是抱着祟高理想而感到孤立无援的悲愤之吟。故选C
一、填空题(共4分)
17.【解答】故答案为:
(1)置杯焉则胶(重点字:置)
(2)十里湖光(重点字:湖)
(3)隰则有泮(重点字:隰)
(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摧)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2分)
18.
(1)①消除黑人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②美国的独立。
(2)①开门见山,都直接提示演讲的中心。②交代背景,都说明演讲的目的和原因。③提示内容,都对演讲主体做扼要介绍。
(3)①甲文是针对黑人的“争取自由运动”,乙文是针对“美国的独立运动”,两文都有很强的针对性。②甲文使汇集到首都来听演讲的人们都加入到“争取自由运动”中来,乙文是使人们都相信“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奋力争得独立”,两文都有鼓动性。